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以Wistar大鼠做为肝细胞供体,分别采用直接分离法与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并原代培养;以台盼蓝染色法测细胞存活率,在位相关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培养细胞活性,并检测不同时期培养上清液中白蛋白的含量。结果 直接分离法获取的肝细胞活性及功能欠佳,而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结论 经胶原酶消化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金黄地鼠肝细胞分离、纯化及培养的方法.方法 实验采用两步胶原酶原位灌流法分离地鼠原代肝细胞,percoll离心法纯化细胞,台盼蓝染色检测成活率,对所分离培养的原代肝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功能.结果 经过分离纯化的金黄地鼠肝细胞,细胞成活率为(93.7%±2.1)%,细胞形态呈现不规则多边形,细胞多为双核和多核细胞.细胞在腺苷处理后,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成功建立了金黄地鼠肝细胞分离纯化及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分离及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实验技术方法。方法 先后用无Ca2 灌流液及 0 .0 5 %Ⅳ型胶原酶灌注大鼠肝脏 ,分离肝细胞 ,进行原代培养。结果 用台盼蓝排除试验测肝细胞活率大于 90 % ,产率大于 3 .0× 10 8个活细胞。结论 灌注分离大鼠肝脏可获得大量肝细胞 ,而且存活率高 ,原代培养 2 4h后肝细胞完全贴壁 ,形成单层 相似文献
5.
6.
大鼠肝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培养体系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Albumin、LDH、Urea的含量。 结果 :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LDH漏出量、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在 1周内出现波动性变化 ,第 3天时LDH漏出量最低 ,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较好。 结论 :胶原酶消化法为一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分离的肝细胞在培养第 3天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改良、简化肝细胞的灌注、分离方法,以提高细胞产量,降低制作成本.方法对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进,改变灌注方式,分离的大鼠肝细胞采用三次低速离心,台盼兰染色检测活率,并与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法进行比较.结果大鼠肝细胞经低速离心后,活率仅(48.38±6.97)%.三次离心后再经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后活率为(92.63±2.50)%,纯度〉95%,纯化前后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该方法要求设备简单、容易操作,细胞产量、活率及纯度高. 相似文献
9.
徐雅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28(1):158-160
肝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丰富的酶系及多种特异性功能,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性肝损伤、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和致癌作用等研究;而原代培养的肝细胞是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的最佳生物材料。目前制备离体肝细胞常用的方法有非酶分离细胞法、离体肝脏酶消化分离法以及在体肝脏酶灌注法。这些分离培养肝细胞的技术均被广泛采用,但各种技术间缺乏系统的归类。本文对体外肝细胞来源、各种分离方法和笔者的一些实际工作体会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改良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高效的小鼠肝细胞分离和纯化方法。方法:对传统的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进,缩短消化时间和改变灌注方式;分离的小鼠肝细胞,采用低速离心(300 r/min,1min,3~5次)纯化,台盼兰染色检测活率,糖原染色鉴定肝细胞,并与单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法进行比较。结果:原代肝细胞经低速离心纯化后,活率达到90%左右,纯度达95%以上,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效果相近。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大鼠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分离、纯化大鼠肝细胞(用胶元酶二步灌流和PercoⅡ不连续密度离心)及分离后的培养。此方法可靠易行,可制备出质量合格的肝细胞(实质细胞)。讨论了保证分离和纯化成功的一些关键步骤、条件和原理.提出分离肝细胞应首选胶元酶Ⅳ,PereoⅡ的渗透压和pH也是影响肝细胞的漂浮密度和存活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获取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的简单、有效方法,为构建体外血肿瘤屏障(BTB)模型提供材料.方法 采集出生3~5 d的Wistar胎鼠大脑皮质,应用酶消化法及葡聚糖离心法获得脑微血管段后,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对所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细胞;将BMEC与C6脑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构建体外BTB模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BMEC间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 体外培养2h时脑微血管段贴壁,12~48 h见圆形生发中心形成,2~3d单层内皮细胞自生发中心长出,4~5 d见较大单层内皮细胞团,5~7 d可见融合成片的内皮细胞单层,外观呈“铺路石”样;第Ⅷ因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铺路石”样细胞胞质呈棕黄色染色;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免疫组化和荧光结果证明共培养的BMEC间表达BTB的特性.结论 本方法能成功地进行大鼠原代BMEC培养,构建大鼠体外BTB模型,进而应用于BTB的生理、生化及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改良原位2步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注分离单肝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利用三明治培养构型培养成年大鼠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定期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检测培养肝细胞的分泌及合成功能,并与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比较。结果平均每个鼠肝可获取2×108~3×108个肝细胞,活率在(93±3)%;体外肝细胞培养第3天,清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三明治构型培养的肝细胞清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在培养的14d内始终维持较高的水平,并形成肝索样结构,伴胆小管网络形成,肝细胞形态维持达28d以上。结论三明治构型肝细胞培养体系更接近于肝细胞体内生长环境,肝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三明治构型不仅可以应用于肝细胞的基础研究,而且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优化培养人胚肝细胞的方法。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胶原酶,胶原酶和pvp消化法分离人胚肝细胞,并比较3种方法对分离人胚肝细胞的效果。结果 运用这三种方法均能成功地培养出原代肝细胞,并能够传代;但胶原酶和pvp消化法分离细胞效果最好,细胞贴壁生长能力强。三种消化方法其细胞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胶原酶和pvp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胰蛋白酶和pvp消化法。结论 人胚肝细胞的分离首选胶原酶和pvp消化法,使用该法在体外培养的人胚肝细胞生长良好,可用于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OptiPrep和Ficoll两种介质纯化大鼠胰岛细胞的效果。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采用明尼苏达大学改良方法提取大鼠胰岛细胞,消化分离胰岛细胞后,分别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离心法和OptiPrep离心法纯化胰岛,比较纯化后胰岛细胞数量、纯度、存活率及功能,观察OptiPrep和Ficoll两种介质对大鼠胰岛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 与 Ficoll组相比,OptiPrep组胰岛细胞的产量(分别为304±13.57和346±9.09)和纯度(分别为88.25%±2.22%和94%±0.82%)均显著增加(P0.05)。 结论 OptiPrep法纯化大鼠胰岛比传统的Ficoll法更有优势,而且OptiPrep价格相对便宜,可以作为纯化大鼠胰岛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培养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同时探索高纯度、活性好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3周大鼠大脑,分离皮质,经过匀浆、葡聚糖离心以及消化后,取纯度较高的脑微血管段种植于胶原蛋白包被过的塑料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显微镜观察及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结果镜下细胞呈长梭形,7d左右细胞可融合,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检测为阳性,且阳性细胞占绝大部分。结论本实验成功分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模型,也为构建更高级的大鼠体外血脑屏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经济、稳定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分离方法,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符合标准的雄性SD大鼠,体重约400-450g,行肝脏门静脉插管,灌洗肝脏后,先后采用链酶蛋白酶、Ⅳ型胶原酶、DNA酶I灌注,消化肝脏制成细胞悬液,20%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得到原代HSC。Desmin及α—SMA抗体免疫组化鉴定纯度。结果:HSC得率2×10^7/每肝,细胞存活率及纯度达95%以上。结论:该法简便、经济,细胞得率和纯度稳定,是一种实用的大鼠HSC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