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质中央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对采用显微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皮质中央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1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至8年,SimpsonⅠ级切除无复发;SimpsonⅡ级切除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SimpsonⅢ级切除1例随访期内肿瘤无明显増大。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皮质中央区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及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11例患者共行19例次手术,其中Simpson Ⅰ~Ⅱ级切除8例次,Ⅲ级8例次,Ⅳ级3例次,随访7~96个月,复发率为63.6%(其中6例行Simpson Ⅰ~Ⅱ级切除,2例复发),病死率为27.3%.结论 非典型脑膜瘤术前诊断较困难,术后容易复发,预后不良,其预后与肿瘤切除程度、Ki-67表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1例大型(7例)和巨大型(4例)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本组达Ⅰ级切除7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2例。Ⅰ级切除随访7例,Ⅱ级切除随访2例,均无复发,Ⅲ级切除2例,分别于术后5年、1年复发,2次手术达Ⅰ级切除,其中最大肿瘤体积10 cm×10 cm×8 cm,瘤体湿重520 g,达到Ⅰ级;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大型及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疗效主要取决于手术技术及并发疾病的控制,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可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侵袭性凸面脑膜瘤诊疗经验,并进行总结.方法 对疑似30例侵袭性凸面脑膜瘤患者进行CT、MRI术前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合检查结果 进行镜下肿瘤切除术治疗,对肿瘤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经CT与MRI检查所有患者均存在大脑凸面病变,对照病历检查结果 ,CT诊断准确27例,MRI诊断准确28例.CT检验敏感性为90%,MRI检验的敏感性为93.33%,kappa=1.617,一致性较好.16例行肿瘤SimpsonⅠ级、Ⅱ级切除,占53.3%,14例行肿瘤Ⅲ级切除,占46.7%,肿瘤Ⅲ级切除患者术后均行常规放疗.术后随访发现5例行肿瘤SimpsonⅠ级、Ⅱ级切除治疗患者与3例行肿瘤Ⅲ级切除治疗患者复发,复发率达26.7%,6例死亡,死亡率达20.0%.结论 侵袭性凸面脑膜瘤影像学、病理学检查均有良性肿瘤特征,手术完全切除病变部位与术后患者接受辅助放疗在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病死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复发,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9年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60%),Ⅱ级切除4例(20%),Ⅲ级切除4例(20%)。术后随访8~96个月,平均22个月,无手术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38例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21例(55.3%),Ⅱ级切除13例(34.2%),Ⅲ级切除4例(10.5%),无手术死亡患者.术中窦破损修补术5例,人工硬膜修补术31例,颅骨缺损一期修补术2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Ⅰ级27例,脑膜瘤Ⅱ级10例,恶性脑膜瘤1例.术后新增神经功能损害8例,其中6例经积极治疗出院时完全恢复;出现永久性偏瘫(肌力Ⅱ级) 2 例.术后随访1~6 年,于术后4~6年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疗,达Ⅱ级切除,术后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窦旁脑膜瘤,有助于肿瘤显露、控制术中出血、妥善保护颅内重要结构,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明 《中原医刊》2011,(11):97-9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侵袭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上矢状窦的重建方案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71例(76.3%),Ⅱ级切除12例(12.9%),Ⅲ级切除10例(10.7%)。术后随访1~2年,平均22个月,无手术死亡及复发患者。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侵袭上矢状窦脑膜瘤可明显减少术后严重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窦汇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5年4月我院显微切除14例窦汇区脑膜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4例,Ⅲ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1例。术后病理分级,WHOⅠ级13例,WHOⅡ级1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1例,走路不稳、闭目难立1例,剧烈呕吐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术后随访5~45个月,平均(23.6±12.82)个月,无死亡病例,无肿瘤复发。结论:详细的术前评估、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对静脉窦的处理以及肿瘤切除程度的评估,必要的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以降低窦汇区脑膜瘤治疗的风险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7例复发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再次手术治疗,SimpsonⅠ级手术2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3例,10例术后伽玛刀辅助治疗,术后1~3个月16例患者生活基本恢复正常,1例偏瘫患者较前好转;出院随访8个月~5年,1例偏瘫患者生活恢复自理,1例WHOⅢ级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亡,15例患者生活正常。结论:复发性脑膜瘤应注重术后复发可能的评估,对复发危险性较高者在避免手术并发症同时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立体定位放疗,加强随访,对复发脑膜瘤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囊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6年3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囊性脑膜瘤17例,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外科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根据Zee分型,其中ZeeⅠ型7例,行SimpsonⅠ级切除6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其中病理非典型、上皮型、微囊型和纤维型各1例,过渡细胞型3例;ZeeⅡ型2例,1例行囊壁完整切除,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另1例囊壁大部分切除,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病理提示血管瘤型1例和上皮细胞型各1例;ZeeⅢ型7例,5例行SimpsonⅠ级切除,2例位于颅底深部行SimpsonⅡ级切除,病理提示上皮细胞瘤型4例,过渡细胞型、纤维型和混合型各1例;ZeeⅠ和Ⅲ型混合1例,病理提示上皮细胞型,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4.2年,其中据GOS预后评分,轻残1例,重残1例,肿瘤均位于中央区;1例蝶骨嵴巨大囊性脑膜瘤因术后出血,出院后1个月死亡;余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Zee分型可较好的对囊性脑膜瘤囊性变特点进行区分,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