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研究网络成瘾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54名,女生8名,平均年龄19.51岁.使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使用目的上与和非成瘾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总分上与非成瘾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网络使用目的不同,成瘾者的认知功能和非成瘾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 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 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10个小班38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因特网使用动机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比较网络成瘾者与未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动机。结果32名同学被诊断为网络成瘾,350名同学未网络成瘾。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交际上网、学习上网、从众上网、逃避现实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而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依次是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交际上网、学习上网和交易上网。网络成瘾组逃避现实上网、从众上网、娱乐上网和交易上网的量化值[分别为(2.19±1.09)分,(1.99±1.07)分,(1.85±0.80)分,(0.78±1.11)分]较未网络成瘾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具体原因位于前五位的依次是"没头绪上网"、"同学拉我上网"、"玩网络游戏"、"心情不好上网"、"烦躁上网"。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未网络成瘾大学生使用因特网的动机不完全相同,逃避社会现实与从众是网络成瘾者使用因特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差异、神经诱发电位特征,为探讨网络成瘾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感觉寻求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1 7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志愿者各10名进行以90 dB的短纯音作为刺激检测其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占总人群的7%,男性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女性(P<0.05),年级间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网络成瘾大学生在感觉寻求的去抑制因子和总分上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者的N1波幅在Fz部位高于非成瘾者(P<0.05),网络成瘾与感觉寻求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0,P<0.01)。结论: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水平与神经诱发电位有关联,高校应该关注高感觉寻求者的精神生活,避免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与非成瘾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异,分析网络成瘾对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对687名在校医学生上个学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4.80%,网络依赖率为8.30%。医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学习成绩、是否因上网逃课、上课是否上网、课余时间优先选择的活动以及上网目的等相关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脑诱发电位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省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网络成瘾患者与非网络成瘾患者在脑诱发电位研究上是否存在差异;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山西省三所不同类型高校的510名本科生作SCL-90、EPQ、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自编的大学生上网一般情况的调查并测定认知功能指标脑诱发电位P300及其亚成分。结果:1、山西省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男性多于女性,成瘾者上网行为有特殊性;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每周上网时间、上网有无负面影响、父母对其上网的了解程度、P、E、N、强迫、抑郁、偏执、恐怖;3.脑诱发电位研究显示在IAD组和非IAD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6.24%,网络成瘾者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与非网络成瘾者存在差异。2、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有上网时间的长短、所使用的网络功能及个性、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量标准对以网络成瘾为主诉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确诊网络成瘾者46例(研究组),同期抽取46例无上网经历的健康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研究组大学生EPQ中个性倾向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90中研究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有个性内倾、抑郁及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相关心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使用网络成瘾问卷、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社交焦虑问卷、羞怯问卷,对2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络成瘾得分上: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差异显著;网龄、上网地点、上网时间及所玩游戏类型差异显著: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羞怯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点。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问卷包括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结果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49%;成癌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非成瘾者,而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得分高于非成瘾者;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特点中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低于非网络成瘾者;而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高于非网络成瘾者;成瘾者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个性有一定影响。结论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对他们缺乏温暖理解,管教严厉,拒绝否定;他们具有不良的个性特征;他们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其个性发展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网络内容偏好、自我同一性缺失相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大学生网络内容偏好、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自编大学生网络内容偏好问卷、自我同一性形成度的自我测定量表和自行编译的YoungK·S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武汉市4所高校29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成瘾者的网络内容偏好在游戏类和交友类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成瘾者;非成瘾者在视听类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成瘾者;成瘾者过去体验到的危机、现在的自我投入以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都显著低于非成瘾者;游戏类、交友类、现在的自我投入和视听娱乐类对大学生网络陷入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由此,认为网络服务中游戏和交友较其它内容可能更容易让人成瘾;现在的自我投入程度低可能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网络对医学生带来的负效应,及早发现网络成瘾者,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方法:于2005年2月到4月,对沈阳三所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本科生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 883名医学生中有1 642名学生上网,上网率87.2%,199名网络成瘾者,成瘾发生率为12.1%.网络成瘾发生有关的主要因素有学生性别、生源地、上网目的和对网恋的态度.结论:互联网的使用在医学生中已经普及,且对医学生已产生了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摆脱网瘾,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作用。方法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观察了心理辅导前后在校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群体心理辅导,大学生网络成瘾率有所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心理辅导前相比较,心理辅导后的成瘾学生在16PF中的乐群性、聪慧性、有恒性、自律性得分增高,敢为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紧张性得分降低;在SCL-90中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性得分降低,而且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心理辅导能不同程度改善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减轻其网络成瘾自觉症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齐玉龙  王岚  马嬿  高恒  赵静  薛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61-1465
目的:建立以健康促进理论为指导、以学校为基础的大学生网络成瘾(IAD)行为综合干预模式,评价其对大学生IAD行为、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A校大学生216名(干预组)、B校大学生200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实行健康教育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同伴教育及个体化辅导的综合干预,为期1年;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分别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IAD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IAD倾向的发生率为4.63%,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AD的发生率为3.24%,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每次上网时间2 h的人数显著增加(P0.01),4 h以上的人数减少(P0.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制定以学校为基础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减少大学生IAD及IAD倾向的发生率,改善IAD症状及个体对网络使用的认知,优化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因素,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的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学生上网及相关因素调查表、网络成瘾测评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西安市两所高职院校一、二年级共775人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9.16%。对网络成瘾7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有3个,分别是单亲家庭(OR 95%CI 1.64-11.29)、家庭月经济收入(OR 95%CI 1.06-5.72)、父母对自己教育方式(OR 95%CI 1.23-8.47)。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比较,除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这两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网络成瘾学生的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F1)分值低于非网络成瘾学生,父亲惩罚严厉(FF2)、拒绝否认(FF5)分值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网络成瘾学生的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F1)分值低于非网络成瘾学生,母亲过分干涉保护(MF2)、拒绝否认(MF3)、惩罚严厉(MF4)分值高于非网络成瘾学生。结论单亲家庭、经济收入越高、教育方式不当的家庭环境的学生更易于发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在校高中生的网络成瘾倾向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在校高中生,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自评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卡特尔16PF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状态-特质焦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进行测查。结果在校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为6.60%,男女学生之间的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6.60%,6.70%)差异无显著性。网络成瘾倾向者与正常使用网络者在总体幸福感量表[(70.21±12.12)分,(78.78±9.96)分]、情绪-社交孤独问卷、领悟支持评定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等量表评分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网络成瘾倾向者16PF的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世故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性、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及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等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正常使用网络组(P<0.05),在敏感性、怀疑性、紧张性等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使用网络组(P<0.05)。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总体幸福感、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社交孤独、恃强性、紧张性、学校及母亲温暖理解等7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其中,总体幸福感、专业而有成就者的人格因素和网络成瘾倾向严重程度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网络成瘾的防治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中学生应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学生亚健康和网络成瘾的状况,探讨亚健康症状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地区6所中学的2 910名中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Young网络成瘾自评量表。结果:中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6%、55.4%和64.0%,不同年级中学生亚健康症状检出率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升高;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9.3%,男生(11.2%)高于女生(6.9%)(P<0.01),城市(10.7%)高于农村(6.8%)(P<0.01);网络成瘾组中学生躯体、心理和身心亚健康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非成瘾组和不上网组(P<0.01)。结论:网络成瘾促进了中学生亚健康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 (lAD) is currently becoming a serious mental health problem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pathogenesis of lAD, however, remains unclea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pplied 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 method to analyze encephalic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lAD college students under resting state. Methods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 image (fMRI) was performed in 19 lAD college students and 19 controls under resting state. ReHo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verage ReHo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ollowing increased ReHo brain regions were found in lAD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cerebellum, brainstem, right cingulate gyrus, bilateral parahippocampus, right frontal lobe (rectal gyrus, inferior frontal gyrus and middle frontal gyrus), left superior frontal gyrus, left precuneus, right postcentral gyrus, right middle occipital gyrus, righ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left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and middle temporal gyrus. The decreased ReHo brain regions were not found in the lAD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There are abnormalities in regional homogeneity in lAD college studen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and enhancement of synchronization in most encephalic regions can be found. The results reflect the functional change of brain in lAD college student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enhancement of synchronization among cerebellum, brainstem, limbic lobe, frontal lobe and apical lobe may be relative to reward pathway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早期干预及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网络使用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以及网络成瘾量表对江苏省部分高校1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在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0.6%,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生源地、年级、网络使用便利性、网龄、日上网时间、周上网频率、学习压力等,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组和非网络成瘾障碍组间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应从控制上网时间、改变上网环境以及进一步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上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