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讨论应用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6月~2009年5月间,患风湿性心脏病在我院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共42例,术中全麻建立体外低温循环,注意保护心肌,切除病变的二尖瓣,置换机械或生物二尖瓣.结果:4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选择机械瓣膜置换者27例,选择用生物瓣置换者15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置换二尖瓣手术是根治的唯一方法,只要术前认真准备,术中加强操作技能,术后预防并发症,成功率很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在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5~2020-1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3)、对照组(n=63)。对照组实施二尖瓣置换术(MVR)治疗,观察组实施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天数,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AD、LVEDD、LVEDV较术前降低,LVEF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LAD、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5%(4/63)低于对照组19.05%(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MVR术相比,采用MVP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心脏瓣膜病以风湿性最为常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是二尖瓣病变 ,部分患者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极少数病变侵及三尖瓣。其病理改变为瓣叶增厚 ,特别是瓣叶边缘部分 ,瓣叶交界融和 ,瓣口狭窄 ,瓣下结构挛缩 ,以及瓣膜钙化。196 1年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 (cardiacva  相似文献   

4.
肺炎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肺炎患儿在疾病过程中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本文测定了50例肺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白细胞介 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术前7 d,每天按0.5 mg/kg口服甲状腺素片。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t1)、麻醉诱导前(t2)、升主动脉开放前(t3)、术后第1天(t4)、第4天(t5)、第7天(t6)抽取静脉血样,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TnⅠ);同时观察患者的MAP、HR、CVP以及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t1时两组患者仅FT3和T3同t2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CPB后两组患者T3、FT3、T4、FT4同t2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t3、t4和t5的FT3和T3明显增高,T4于t2和t3明显增高,FT4只于t2明显增高(P<0.05);两组TSH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K-MB含量和TnⅠ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MAP、CVP、HR无显著性差异,但在CPB后至术后第4天,实验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风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会发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而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减轻围手术期的ESS,改善心功能,明显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高伟 《新疆医学》2012,42(1):69-71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过程所致瓣膜损害,虽然青霉素在预防链球菌感染的应用,使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风心病仍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而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主要的瓣膜病.在风湿性心脏病中,二尖瓣发病率为65%~100%,单纯性二尖瓣狭窄发病率为25%~45%,女性多余男性,男女比例为2:3~3:4[1].风湿热导致二尖瓣装置的不同部位粘连融合,致使二尖瓣狭窄,而部分风湿热病使瓣膜僵硬、变性、瓣缘卷缩、连接处融合以及腱索融合缩短.我院2010年行二尖瓣置换术45例,总结其临床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风湿性心脏病病人中,二尖瓣的发病率为65%~100%,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发病率为25%~45%,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2:3~3:4.瓣膜的纤维化与钙化等破坏性病变,使多数病人需行瓣膜置换术.我院2004年~2007年施行二尖瓣替换术29例,效果良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严格选择30例肺挫伤患者,用ELISA法测定TNF、IL-6、IL-8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合并少量血胸者同时测定胸腔积液TNF、IL-6、IL-8水平。选择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肺挫伤患者伤后血清及胸液中TNF、IL-6和IL-8的变化及作用。结果:肺挫伤患者血清中TNF、IL-6、IL-8水平明显升高;肺挫伤后胸腔积液中TNF、IL-6、IL-8升高极为显著。尤其IL-6的浓度。结果表明:炎性细胞因子TNF、IL-6、IL-8在肺挫伤后继发性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肺挫伤合并少量血胸患者胸液中TNF、IL-6、IL-8的变化,较为可靠地反应了肺组织局部损伤的程度,监测其变化,可更敏感地观察肺挫伤的治疗效果、预测肺损伤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非风湿活动期的风湿性心脏病 (风心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和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 ,我门采用ELISA法检测 68例非风湿活动期风心病CHF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 ,并与 4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IL -6水平在心功能Ⅱ级和Ⅲ级亚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在心功能Ⅳ级亚组中显著升高 (P <0 0 5) ;IL -8水平在心功能Ⅱ级亚组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心功能Ⅲ级和Ⅳ级亚组中均显著升高 (P <0 0 1 )。提示IL -6和IL -8与非风湿活动期风心病CHF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瓣膜置换术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 (Ulinastatin)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2 0例择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0例 ) ,乌司他丁组应用 12 0 0 0U/kg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推注 ,对照组不加乌司他丁。分别在麻醉诱导后、CPB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抽取血标本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和CD11b/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 ,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内皮细胞表达的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 1)。结果 CPB30min直至术后第二天 ,对照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和CD11b/CD18阳性细胞百分率均较乌司他丁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术后第一天及术后第二天 ,对照组血清ICAM - 1含量较乌司他丁组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乌司他丁能明显抑制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CD11b/CD18以及血清ICAM - 1的表达 ,从而有效降低瓣膜置换术患者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总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经验。方法选取10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55例,年龄24~71岁。其中5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1例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全部患者采用膜肺,中度低温CPB;预充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和人工胶体,必要时术中追加;心肌保护应用10℃~15℃4:1(血:晶体)高钾停搏液灌注;CPB中维持灌注流量50~100ml/kg和平均动脉压(MAP)50~90mmHg;开放前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和碳酸氢钠;后并行期应用超滤、红细胞悬液、速尿等提高HCT;注意纠正低钾、高钾、低钠和酸血症。结果 CPB时间为69~254min(165.7±68.0),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6~168min(99.5±54.9),自动复跳率为84.4%(86/102),电击复跳率为15.6%(16/102)。全部患者均脱机,无手术死亡。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中,提高胶体渗透压、注意心肌保护、调节血球压积、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等是保证体外循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10例,换瓣130个,其中用牛心包瓣117个,经临床证实效果满意。应用生物瓣后早期抗凝治疗(尤其是有过血栓栓塞史者,伴房颤、左房巨大的病人)应持续半年。为提高治疗效果,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及良好的心肌保护。牛心包瓣瓣衰竭的特征为瓣叶撕裂。减少瓣叶的机械性损伤,改用弹性瓣架,可减少瓣叶上的应力集中,延长牛心包瓣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膜病理改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组为成人RHD患者二尖瓣16例,对照组为同期意外死亡的无心脏病变的成人二尖瓣7例。经HE染色及电镜观察两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测定MMP-2、MMP-13在二尖瓣组织的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为风湿性病理改变,对照组结构基本正常。实验组MMP-2、MMP-13的mRNA表达分别为0.96±0.27,0.93±0.38,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其MMP-2、MMP-13蛋白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HD患者二尖瓣膜中MMPs表达增强,可能参与二尖瓣细胞外基质(ECM)的重构,是其风湿性改变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 2000年3月-2005年3月应用此法的56例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全组男18例,女38例;年龄(39.48±11.95) 岁;二尖瓣关闭不全(MI)15例,二尖瓣狭窄(MS)19例及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狭窄 (MI+S)22例。保留全瓣膜和瓣下结构1例,保留部分瓣膜和瓣下结构55例。结果术后55例病情较稳定, 心功能恢复较快,恢复顺利出院;并发症:低心排3例,心律紊乱6例,2次止血1例;1例因术后肾功能衰竭死亡;随访1个月至3年,1例术后3年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结论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手术有明显的心肌保护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左室功能的维持。  相似文献   

16.
17.
全程超滤在重症风心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全程超滤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25例肾功能不全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气管插管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在体外循环中全程使用常规超滤,以中度血液稀释,术中使用TerumoH14超滤器,本组从体外循环开始至体外循环结束始终保持超滤,使体外循环结束时Hct>30%,胶体渗透压>2.08kPa(16mmHg)。超滤流量控制在200~400ml/min。结果术中血尿素氮(BUN)下降到(8.63±5.88)mmol/L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BUN为(10.67±3.89)mmol/L,与术前比有显著下降(P<0.05)。患者出院时肌酐(Cr)为(108.19±43.27)μmol/L,与术前比有显著下降(P<0.05)。20例患者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下转流时间大于180min,5例患者转流时间大于300min,25例患者术中超滤量均大于2000ml。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伴肾功能不全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中全程超滤可降低BUN,除去体内过多的水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低温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下二尖瓣替换术的经验,并对手术中心脏是否停跳提出作者的观点.方法 回顾分析156例手术中不阻断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通过降温保持心脏缓慢空跳或停止跳动进行二尖瓣替换术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早期死亡,未发生与体外循环及不阻断升主动脉技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血红蛋白尿8例(5.1%).结论 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可有效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115例临床资料,依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术中未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45例和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和瓣下结构)70例,观察两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观察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手术前LVEDD、LVFS及LVEF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同组手术前的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F高于同组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LVEDD、LVFS均高于同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LVEDD低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后瓣及其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以明显缩短患者ICU滞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瓣膜病合并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回顾52例瓣膜病变合并肝功能不全的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总结体外循环(CPB)经验。方法 CPB采取中度低温,保持较高的灌注压力。预充液加入白蛋白。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 结果CPB时间50~135min,主动脉阻断23~98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4%,无全心辅助和左心辅助,围术期死亡6人。结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的同时重视肝保护,可减轻术后心功能衰竭和肝功能衰竭,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