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胎龄≤32周)81例,按照患儿喂养护理方式差异性分组研究,其中常规组40例,经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41例,针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特点给予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与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日摄入奶量、机体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胃肠道舒适护理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服务,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饮食喂养舒适度,让胃肠道功能改善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现象,促进早产儿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2.
徐翠英 《吉林医学》2013,34(18):3703-370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各喂养不耐受指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对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促进发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53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喂养、药物干预、早初次哺乳、取舒适体位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2.1%,低于对照组的60.0%(P < 0.05).喂养耐受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大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P < 0.01和P < 0.05),而初次哺乳时间早于不耐受早产儿(P < 0.01),达到足量喂养日龄少于不耐受早产儿(P < 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喂养不耐受的天数,使患儿顺利度过喂养关.  相似文献   

4.
陈翔艳 《四川医学》2014,(3):414-4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转入我院新生儿科的5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合理喂养、腹部抚触、体位护理以及药物干预等。比较两组早产儿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以及摄奶量。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时间、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摄奶量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积极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合理喂养、腹部抚触、体位护理以及适当的药物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喂养不耐受症状,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3-5mg/kg,12h/次,输液泵静脉给药)+鼻胃管喂养,喂养遵循奶浓度由稀到稠,奶量由少到多,待患儿具有吸允能力时可拔除胃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喂养指导,非营养性吸允,腹部抚触,合理体位等,观察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和体重开始增加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重开始增加也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平均将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按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3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则用按摩腹部、抚触以及非营养性吸允等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胃肠动力成熟,降低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缩减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口腔按摩刺激,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例数、胃管拔除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胃管拔除时间、喂养过渡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按摩刺激能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发育和吸吮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开美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10+20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201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低体重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喂养不耐受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到418.4kJ/(kg.d)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1);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呼吸暂停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解决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晶 《大家健康》2016,(8):209-209
目的:观察研究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该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早产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并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早产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更短,恢复出生体重用时、肠道营养达到418.4 kj/kg·d 用时以及首次排黄便时间更早,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组早产儿呼吸暂停、胃残留、呕吐以及腹胀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多伴有喂养不耐受情况,及时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消化功能与喂养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自行吸吮及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有效提高早产儿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当代医学》2012,(27):139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1日~2012年4月30日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极低体重早产儿5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而后给予常规护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早产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存在严重的喂养不耐受现象,此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该症状,提供早产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3.
李梅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11-112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及早期治疗干预效果,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而出现喂养不耐受48例(占47.1%)早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开始肠道喂养后约1周内,易发生喂养耐受。而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及有窒息史的患儿,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但给予部分静脉营养和早期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并配合多潘立酮治疗,可有利于喂养成功和解决早产儿喂养的问题。结论:早产儿开始喂养过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而早期合理的喂养可减少对静脉营养的依赖,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从而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干预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9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组基础上增设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胃管留置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较常规组短,出生后30 d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质量增长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9.57%(9/46)、4.35%(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及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对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7例早产儿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72例。实验组采取喂养的早期护理干预(早期微量喂养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妈咪爱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03~2011-05住院早产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早产儿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妈咪爱,对照组未给任何用药,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1)观察周期为出生后1个月,干预组发生喂养不耐受8例,发生率为14.5%,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17例,发生率为30.9%。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24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干预组患儿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早产儿治疗用药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妈咪爱可有效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且可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琳 《四川医学》2014,(4):457-458
目的: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诊断符合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灌肠通便等常规治疗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甲硅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缓解情况﹑体重增长及住院天数,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使用西甲硅油后可更快缓解胃潴留、呕吐和腹胀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更快达到全肠道内喂养,从而更快出现体重增长,使出院时体重大于对照组,并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西甲硅油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安转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32-1533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在对照组患儿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患儿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指标时间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儿的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大的改善,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有较高的就爱孩子。  相似文献   

20.
多潘立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保温、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多潘立酮混悬液0.2-0.3 ml.kg-1,每8 h 1次,喂奶前30 min给予,疗程3-5 d。结果干预组患儿病程和呕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增加体重和每日增加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能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