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模型海马区miR-181b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将30只SD(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致SE大鼠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匹罗卡品,提取两组大鼠右侧海马区脑组织总miRNA和左侧海马组织总蛋白,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miR-181b表达及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SE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miR-181b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 miR-181b可能通过调控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SE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了解亚低温对其保护作用及影响。 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将96只大鼠分为常温组、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2只。根据缺血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缺血6 h、12 h、24 h、4 d 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原位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及免疫组化双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死亡方式,投射电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综合以上结果了解亚低温干预的效果。 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强,亚低温组较常温组GFAP表达明显减少,4 d时间点电镜下可见海马CA1区部分星形胶质细胞以胀亡形式死亡。 结论亚低温能明显减少GFAP的表达,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存在胀亡的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etrin1在颞叶癫痫大鼠再认记忆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模型组,每组24只。模型组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腹腔注射。致痫成功后1、7、15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记录每只大鼠的逃避 潜伏期;取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荧光定量PCR检测Netrin1 mRNA转录水平,Westen blot检测Netrin1蛋白 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1、7、15 d,模型组每个时间点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但组内差别无 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1、7、15 d,模型组海马Netrin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 照组(均P<0.05)。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可成功建立大鼠癫痫模型,可导致大鼠出现再认记忆障碍,也伴 随有海马组织的Netrin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7β-羟基胆固醇(7β-OHCH)对创伤性癫痫大鼠谷氨酸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05只大鼠脑内立体定向单侧杏仁体注射三氯化铁(FeCl3)建立创伤性癫痫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和7β-OHCH治疗组(C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脑电图变化、海马区域GFAP和谷氨酸转运体mRNA表达。结果:A组大鼠术后无明显行为学改变;术后30d时,B组94.2%大鼠出现癫痫样发作而C组为74.3%(P〈0.05)。A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导联均以α和β波为主要节律的基础脑电图,B、C组出现与痫性发作一致的高幅棘波、棘慢波综合和尖波。注射侧海马组织各区B组均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而C组无(P〈0.01)。海马3种谷氨酸转运体mRNA的表达与A组比较,B、C组均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结论:7β-OHCH通过抑制海马区域胶质细胞增生、上调GLAST和GLT1的表达,发挥治疗创伤性癫痫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神经元程序化死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人癫痫组、姜黄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SE模型。应用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SE后2h、4h、6h、24h、72h海马CA1区和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CA1区和CA3区。SE组TUNEL阳性细胞数在SE后6h开始增加(P〈0.01),24h达高峰,72h较24h下降,姜黄素治疗组与SE组TUNEL阳性细胞数的动态变化趋势类似,但姜黄素治疗组SE后6h、24h、72h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姜黄素能防治SE后海马神经元程序化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造模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的影响及脑组织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后第7天,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周围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神经细胞数增多;术后7d,A组与B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均有少量NGF及TGF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NGF及TGF表达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头穴丛刺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区组织水肿,改善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功能状态,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并可诱导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的表达,减轻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窗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脑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琴玉  孙砚辉  靳瑞 《中国康复》2005,20(4):195-197
目的:探讨针刺在不同时期介入对窒息脑瘫幼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幼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早期针刺组(A组),模型+晚期针刺组(B组),模型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D组)。A、B组分别于造模后24h、8d开始针刺;动态观察其行为学改变,于21d时处死,测定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幼鼠前肢功能明显下降。至21d时,A、B、C3组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A、B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C组差于D组。造模后21d,D组幼鼠在皮层、纹状体、海马仅有轻微的bFGF免疫反应,C组幼鼠见稍增强的bFGF阳性表达,而A、B组均见较多量的bFGF强阳性表达,尤以A组为明显,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早期介入对脑瘫的治疗有肯定作用。增强的bFGF长时程阳性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窒息性脑瘫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对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腺苷A2A受体阻断剂的保护作用。方法取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癫痫组(通过氯化锂-毛果芸香碱构建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干预组(造模前15 min给予0. 05 mg/kg SCH58261,腹腔给药),三组各12只。造模24 h后,观察三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3区神经元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较大鼠磷酸化C-Jun N-末端激酶(p-JN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癫痫组造模成功率为91. 67%(11/12),干预组造模成功率为83. 33%(10/12)。对照组脑组织海马CA3区可见大量锥体细胞,且结构致密、排列整齐、结构完整,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膜边缘清晰可见;癫痫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3区大量神经元明显变性和坏死,大量细胞体积增大、肿胀明显、边缘模糊,细胞核溶解、碎裂、固缩,细胞明显脱失;干预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3区神经元脱失明显少于癫痫组,神经元变性不明显,少数胞质Nissl小体减少。p-ERK、p-p38、p-JNK蛋白均表达于三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其中癫痫组和干预组p-ERK、p-p38、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 01),干预组p-p38和p-JN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癫痫组均显著下降(P 0. 01),干预组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癫痫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 05)。结论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损伤,给予腺苷A2A受体阻断剂SCH58261腹腔给药可通过阻滞MAPK通路,从而具有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LRP3在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模型中海马齿状回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大鼠64只,随机选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1 d、7 d、14 d、28 d组,每组12只。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含量;免疫组化、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齿状回NLRP3、Caspase-1在癫痫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结果:7 d、14 d、28 d组血清中IL-1β、TNF的含量较对照组高(P0.01),且28 d组最高,高于其他组(P0.01);7 d、14 d、28 d组大鼠海马组织齿状回NLRP3、Caspase-1平均光密度,海马组织NLRP3、Caspase-1 m 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28 d组最高,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在慢性自发性癫痫形成过程中,NLRP3、Caspase-1在大鼠模型海马齿状回中表达升高,可能与激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匹罗卡品诱导癫痫发作后不同时期G蛋白耦联内向整流钾通道(GIRK通道)在海马神经元细胞膜表面表达变化情况,并探索可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匹罗卡品造模组,利用致痫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分别在急性期(24h)和慢性期(30d)取海马组织提取膜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膜蛋白GIRK通道亚基蛋白GIRK1、GIRK2的表达改变,并同时检测海马组织PI3K/Akt通路激活情况。建立细胞癫痫模型,观察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和LY294002对海马神经元内向整流钾通道(Kir)电流的影响。 结果:匹罗卡品诱导大鼠SE发作后急性期细胞膜上GIRK1和GIRK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海马膜蛋白中GIRK1的表达在大鼠SE发作后慢性期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GIRK2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改变(P>0.05)。p-Akt(308)、Akt蛋白表达量的比值在匹罗卡品诱导大鼠SE发作后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0.05),而在SE发作后慢性期无显著差异(P>0.05)。在细胞癫痫模型中,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和LY294002对痫样放电神经元的Kir电流未发现显著影响。 结论:在大鼠匹罗卡品诱导SE发作后急性期,海马中GIRK通道蛋白表达量下调, PI3K/Akt通路存在明显激活。癫痫急性期GIRK通道表达的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背景癫痫发作后大脑海马神经元有明显受损,而癫痫后神经细胞损害有坏死和凋亡两种形式,在癫痫神经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腺苷作为内源性神经保护递质,可以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一氧化氮的作用,同时还有改善脑血流以及抗惊厥作用.但有关腺苷与癫痫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腺苷受体激动剂2-CAdo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腺苷抗惊厥及脑保护的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油田总医院的儿科和普外科,一所大学医院儿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3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及病理教研室完成.体质量200~250 g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04只,雌雄各半.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致痫组32只,致痫+2-CAdo组32只,致痫+生理盐水组32只.干预按1.5 mg/kg腹腔注射马桑内酯(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部提供)建立动物癫痫模型,全部大鼠于注射后5 min出现抽搐,持续时间一两分钟.致痫+2-CAdo组于马桑内酯注射前1 h及抽搐后1 h经尾静脉注射2-CAdo(由ICN公司提供)剂量为0.6 mg/kg,致痫+生理盐水组于马桑内酯注射前1 h及抽搐后1 h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海马CA1区bcl-2,Bax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癫痫发作后24 h海马CA1区神经细胞bcl-2表达量增多,48 h明显下降,72 h仅有少量表达,7 d时其表达量再度升高.而Bax表达则在癫痫发作24 h开始增多,48 h显著增多,72 h表达达高峰,7 d表达量最少.致痫+2-CAdo组各相应时间点bcl-2表达量较致痫组、致痫+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 05),Bax表达量较致痫组、致痫+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CAdo能够减少癫痫发作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激光氧液(LOF)对戊四氮(PTZ)诱导癫痫反复发作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模型糖水组(PTZ+GS组)、模型激光氧液组(PTZ+LOF组)、盐水糖水组(NS+GS组)、盐水激光氧液组(NS+LOF组)和空白组(Sham组)五个亚组,选择处理后当天(0 d)、3 d、7 d、10 d和14 d时间点进行观察,应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海马组织Glu和GABA含量.结果 PTZ+LOF组大鼠经过激光氧液治疗后7~14 d惊厥发生率显著下降,在第14天时比治疗前下降50%,同PTZ+GS组比较在治疗7~14 d时两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GS组和PTZ+LOF组发作后海马组织Glu的含量较NS+GS组、NS+LOF组和Sham组有显著增高(P<0.05),PTZ+LOF组各时间点Glu含量较PTZ+GS组下降(P<0.05),以3 d下降趋势明显;GABA含量在PTZ+GS组和PTZ+LOF组各时间点浓度也大于NS+GS组、NS+LOF组和Sham组(P<0.05),点燃大鼠经LOF治疗后海马中GABA含量较PTZ+GS组明显升高,其中在7 d、10 d、14 d三个时间点上较PTZ+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F能够降低大鼠癫痫发作后异常增加的Glu含量,升高GABA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藻氨酸(KA)致痫大鼠海马caspase一3表达情况。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托吡酯(TPM)对KA致痫大鼠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日龄25—35天健康大鼠随机分成4组(n=15只):A组(正常NS对照组),B组(KA致痫模型对照组),C组(TPM治疗组),D组(TPM和NGF联合治疗组)。分别于KA注射后第1d.3d,7d将各组动物处死5只,常规方法灌注固定,制作冰冻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情况,HPIAS-2000显微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TPM和NGF联合治疗组(D组)大鼠海马caspase-3阳性神经元计数和平均光密度值与B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表达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TPM治疗组(C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表达亦均有明显减少,并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PM能抑制癫痫大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与NGF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神经生理学疗法,通过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干可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目的:观察间断性左侧迷走神经刺激术对致痫动物痫性发作的影响,为躯体内脏信息相互作用提供理论根据。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材料:实验于2000-03/2002-09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电生理学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34只,体质量220~250g;健康成年家兔8只,体质量2.2~2.5kg。方法:①10只大鼠经肌肉注射150~160万单位青霉素致痫,通过观察迷走神经刺激术前后大鼠大脑皮质电图、行为学的变化,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术对致痫大鼠癫痫活动的影响。②另外8只大鼠向海马内注入青霉素0.24~0.48mg致痫,观察迷走神经刺激术对致痫大鼠痫性大脑皮质电图的影响。③16只大鼠皮下注射海人藻酸致痫。经迷走神经刺激术观察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放电活动、大脑皮质电图及行为学变化。④8只家兔用微量注射器向皮层滴注士的宁致痫,观察迷走神经刺激术对急性皮层损伤致痫家兔的大脑皮质电图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迷走神经刺激术对青霉素致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②迷走神经刺激术对海人藻酸致痫的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③迷走神经刺激对士的宁致痫家兔痫性大脑皮质电图的影响。结果:34只大鼠,8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迷走神经刺激可以阻抑各组致痫动物的痫性发作,痫性皮质电图、海马神经元电活动及行为学表现均呈现显著的变化,总有效率达50%以上。如在癫痫发作前先行迷走神经刺激,有效率可达80%以上。肌肉注射青霉素致痫组,行为学及大脑皮质电图明显改善分别为40%和50%。海马内注射青霉素致痫组,50%的大鼠大脑皮质电图明显改善。迷走神经刺激对海人藻酸致痫大鼠的痫性发作的有效控制率为80%。家兔大脑皮质局部滴注士的宁组,经迷走神经刺激,50%的大脑皮质电图的痫性波得到控制。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有效地阻抑致痫动物的痫性发作,脑的皮质、海马神经元参与了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痫作用。内脏传入信息可能通过在脑的皮质、海马部位的整合作用达到有效地阻抑躯体痫性活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及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干预注射对海马NPY的表达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匹鲁卡品(PILO)诱发癫痫模型,随机分为NPY干预组、丹参多酚酸盐干预组、盐水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显示各组大鼠脑内海马NPY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海马门区、CA3区、CA1区有NPY阳性细胞表达,生理盐水及丹参多酚酸盐干预组可见颗粒细胞中NPY的异位表达。干预方法不同,海马NPY阳性细胞数表达不同,生理盐水(NS)、丹参多酚酸盐干预组NPY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组高于生理盐水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Y有抗癫痫作用。丹参多酚酸盐可以明显降低急性癫痫痉挛性大鼠的发作等级和发作时间,可能通过NPY的表达增高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癫痫与免疫的关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了研究,发现癫痫患者存在细胞、分子及其功能的多种免疫学改变。目的:观察实验性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性,以及小胶质细胞MHC-Ⅰ、MHC-Ⅱ和C3b受体的表达。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日本三重大学。材料:实验于2001/2002在吉林北华大学免疫学实验室完成。取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只。方法: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海仁酸(12mg/kg)建立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对照组不干预,观察模型组大鼠注射海仁酸6h期间湿狗样变行为变化。给药后3d处死大鼠,采用结晶紫染色方法观察实验性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实验性癫痫大鼠MHC分子和补体C3b受体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变性,MHC-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和C3b受体的密度比较。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注射海仁酸3h以内出现湿狗样变及抽搐发生,在第3~6小时出现更为剧烈的癫痫持续状态。②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锥状细胞层可见到神经元的变性,对照组未见神经元损伤。③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MHC-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和C3b受体的密度分别为(201.6±6.43),(493.8±7.92)和(362.5±3.18)个/视野,对照组未见明显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①皮下注射海仁酸可成功建立实验性癫痫大鼠模型。②实验性癫痫大鼠大脑海马硬化发生过程中,存在着补体系统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说明癫痫的免疫炎症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癫痫的发生及传导有密切关系,它的不同作用是特异的受体决定的.目的建立颞叶癫痫模型.探讨黑质内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及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对红藻氨酸所致的颞叶癫痫发作和脑电活动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实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神经医学研究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8/12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进行,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50~300g.方法①30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红藻氨酸组6只和实验组18只,实验组大鼠又分为3个亚组,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红藻氨酸组,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红藻氨酸组,生理盐水+红藻氨酸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单独右侧脑室注入生理盐水2 μL,红藻氨酸组予右侧脑室注入红藻氨酸2 μL,实验各组分别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生理盐水1 μL注入右侧黑质,同时红藻氨酸2 μL注入右侧脑室.②观察项目实验各组给药后第0.5,1,2,6,24小时脑电图变化[以未出现癫痫样行为时脑电图为对照,当出现尖波、棘波、尖(棘)慢综合波、多棘慢波时判定为痫性活动];动物行为变化(0级为正常;Ⅰ级出现湿狗样颤动,面肌阵挛,如眨眼、动须及节律性咀嚼等;Ⅱ级呈节律性点头;Ⅲ级表现为前肢阵挛;Ⅳ级站立伴双侧前肢阵挛;Ⅴ级跌倒、失平衡,四肢抽搐);观察脑海马部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于给药5 d后处死大鼠,取脑海马切片作原位末端标记染色后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癫痫发生前后的大鼠行为变化以及脑电图改变.②脑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癫痫发作情况生理盐水组无癫痫发作.红藻氨酸组大鼠均出现癫痫发作,发作于脑室注射红藻氨酸后10 min开始,1h达高峰,3~6 h后停止.②脑电图记录生理盐水对照组无尖波、棘波、棘慢综合波等痫性电活动表现,红藻氨酸组于注射后10 min即有痫性波出现,1 h左右癫痫发作达高峰,3~6 h后波幅降低,出现阵发性慢波及棘慢波;12 h后无痫性波出现.③神经元凋亡情况生理盐水组注射后海马部可见极少神经细胞凋亡;红藻氨酸组注射后5 d,在海马部可见到明显神经细胞凋亡(P=0.00).黑质内给予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 23390后,海马部细胞凋亡减轻不明显(P>0.05);给予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后,海马部细胞凋亡加重(P=0.00).结论黑质中注入多巴胺D1受体拮抗剂SCH 23390后,不能阻止红藻氨酸所致癫痫的发生,发作后的痫性电活动没有明显减弱,给予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后,红藻氨酸所致癫痫痫性电活动增强,脑海马CA3区的细胞凋亡有明显增加.说明在黑质中参与颞叶癫痫调节作用的主要是多巴胺D2受体而不是DI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在癫痫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造模。观察SD大鼠行为,记录脑电图。通过免疫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Cx43在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变化。通过药物对癫痫电点燃模型成模过程的干预来观察癫痫形成与缝隙连接蛋白间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癫痫发作。蛋白印迹显示Cx43的表达异常增高。药物干预的2组SD大鼠模型痫性发作滞后,发作频率降低,程度减轻,痫性脑电波波幅降低,蛋白印迹显示Cx43的表达增高受到抑制。结论缝隙连接蛋白是癫痫形成的物质基础。抑制Cx43的过度表达,减少异常缝隙连接的形成,癫痫形成也受到抑制,从而预防癫痫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与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癫痫发作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Cx32与Cx43免疫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致痫组大鼠海马区与皮层区Cx32和Cx43免疫阳性表达在癫痫发作1h后开始增强(Cx32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海马区16.62±4.51和皮层区14.85±3.30,均P<0.05;Cx43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海马区18.26±4.03和皮层区18.65±4.51,均P<0.01),24 h达到高峰(Cx32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海马区46.53±9.47和皮层区28.25±8.69,均P<0.01;Cx43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海马区39.77±7.79和皮层区26.50±6.56,均P<0.01),此后逐步下降.但至14 d Cx32海马区与皮层区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45±6.56和15.92±3.16,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x43在14 d的表达则有所不同:海马区免疫阳性细胞数17.54±3.77仍高于对照组(P<0.01);皮层区表达则降至正常水平.致痫24 h时海马区Cx32和Cx43免疫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限的皮层区(均P<0.05).结论:Cx32和Cx43参与了癫痫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脑组织中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与癫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