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12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CT诊断及随访复查,了解HIE的CT表现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后遗症的发生规律。方法 对120例HIE患儿进行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4~10天,追踪复查时间分别为生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1年半,2年及2年以上。结果 ①本组120例HIE中,轻度39例,中度67例,重度14例。②HIE病灶分布在左额叶119例,右额叶119例,左颞叶48例,右颞叶52例,左顶叶75例,右顶叶75例,枕叶18例。③合并颅内出血情况:本组SAH67例,IVH5例,SDH2例,IPH3例,SHE2例。④随访复查:最后一次CT复查所见,正常46例,外部性脑积水28例,单纯脑沟加深26例,脑软化13例,脑萎缩7例,脑梗塞7例,脑穿通畸形3例,脑钙化灶5例,死亡2例。结论 ①HIE病灶首先累及双侧额叶,其次为顶叶、颞叶、枕叶。②HIE以合并SAH最常见,中、重度HIE合并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轻度较少。③外部性脑积水和脑沟加深是HIE最常见的异常改变,其中大多数病例可完全或基本恢复。而脑软化、脑萎缩、脑梗塞、脑穿通畸形、脑钙化灶为不可逆性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46例住院HIE患儿于生后4~8 d行头颅CT检查,其中33例分别于生后1、3、6个月行1~3次CT随访。对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例生后4~8 d CT表现为不同程度脑白质低密度影的患儿,1~6个月复查有11例表现为脑软化灶和(或)脑萎缩。7例临床分度为轻度的患儿CT表现为正常(7/46),1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符(11/39)。39例头颅CT异常者中,合并颅内出血者2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1例,生后1~6个月复查,21例SAH均完全吸收。结论:生后早期CT改变不宜判断HIE的预后,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一定的差异性,SAH是最常见的并发症,SAH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称HIE)的CT诊断分度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首次影像检查选择CT扫描并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90例,分别于<1个月、1~3个月、3~6个月、6个月~1岁、1~2岁进行头颅CT或MRI复查(主要以CT复查为主),同时结合临床体检.结果 3个月以内复查59.5%影像表现异常,主要为外部性脑积水,30.9%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6个月时40%有影像表现异常,基本都伴有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1岁以后20%的病例有CT异常,主要表现不可逆的脑部影像,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结论 (1)HIE是造成儿童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2) HIE复查时所表现的头颅影像异常,1岁以前所主要表现的外部性脑积水,可以恢复.1岁以后仍存在的脑萎缩、脑室系统积水,脑梗死、脑软化和脑囊性变,成为不可逆的严重后遗症.(3)HIE的预后与首诊CT分度关系密切,轻度者预后良好,中、重度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婴儿晚发性Vit K缺乏(VKD)并颅内出血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经CT确诊的78例VKD并颅内出血的婴儿进行了追踪复查,分析其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本组78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8例(74.4%),硬膜下出血(SDH)41例(52.5%),脑实质出血(IPH)31例(40.0%),脑室内出血(IVH)23例(29.5%)。单一部分出血45例(57.7%),2个部位出血19例(24.4%),3个以上部位出血14例(17.9%)。31例IPH随访复查死亡9例,仅4例恢复正常,其他病人均有脑室扩大、脑软化、脑萎缩、脑钙化形成等不可逆性后遗症的表现,以单纯SAH预后最好,24例1个月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VKD并颅内出血其预后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的CT与MRI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的脑CT与MRI形态学改变。材料与方法:对128例HIE患儿进行2次以上头部CT或MR复查,首次在新生儿末期,第2次在1月-8岁。男82例,女46例。年龄(末次)为3月-8岁。并对其结果分析。结果:128例中,2次复查后,CT异常77例(60.1%);MRI异常28例(21.8%)。其影像学表现分为6类:脑萎缩(63.2%);脑积水(16.4%);脑梗塞(40.61%);脑软化(49.2%);脑囊性改变(7.6%);脱髓鞘改变21例(MRI共检查28例)。结论:CT与MRI可反映HIE后遗脑的远期病理形态学改变,为HIE早期干预和评估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MRI较CT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TE)的CIT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05年经临床及CT诊断HIE168例,部分病例行CT薄扫。结果 168例中产后7d内检查115例,以水肿为主,33例7~15d内检查,脑水肿、梗塞、颅内出血,20例3~4周内检查,3例正常,17例分别呈现脑萎缩,外部性脑积水、梗塞,脑软化。结论 CT检查时间不同,对HIE的治疗病程监测及预后有限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预后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意义以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应用18F-FDG-PET对20例新生儿检查.凡PET诊断为HIE者,归为HIE组,共15例;PET提示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共5例.第一次PET检查在生后第7~14天,11例同时检查头颅MRI或CT,共16例提示PET或CT/MR异常.此16例患儿于生后4~6个月做第二次PET检查,9例同时行MRI/CT检查.结果:第1次PET检查的20例新生儿中,15例提示大脑不同部位的葡萄糖低代谢病灶,并有HIE的临床表现:11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8例与PET相符.第二次PET检查的16例惠儿中,8例提示有大脑不同部位低葡萄糖代谢改变;9例同时检查头颅MIR/CT,6例与PET相符.第2次PET检查提示存在大脑低密度代谢病灶的8例患儿中,7例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其中5例早期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经早期干预没有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出现脑瘫;1例经随访没有精神-运动发育异常的表现.结论:FDG-PE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和预后的早期评估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优于MRI和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和足月儿窒息颅内出血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对58例出生时有窒息史,出生后5天内行CT扫描示有颅内出血的患儿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早产儿32例,足月儿26例,35例在1例后18月进行复查。结果:室管膜下和脑室内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实质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2例,12例合并两种出血类型以上。室管膜下和脑内出血11/3例见子于早产儿。蛛网膜下腔出血20/25例,脑实质内出血15/21例见于足月儿。35例复查病例中28例出现后遗症。结论:CT能对缺氧性颅内的出作出准确诊断,出血类型与胎儿成熟度及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对CT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本组22例均于入院1周内行初次头颅CT扫描。并在初次CT检查3~4周后进行CT复查结果22例患儿中CT诊断为轻度HIE 18例、中度HIE4例;CT复查结果,22例中21例为阴性。1例初次CT诊断为中度HIE而临床分度为重度患儿,复查CT于左侧侧脑室后角旁脑白质内出现小斑片状脑软化灶。结论虽然对CT在HIE诊断上的价值存在争议,CT仍不失为协助临床进行HIE诊断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文军  王宝凤  冯静 《临床医学》2013,33(7):99-100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84例HIE患儿进行EEG检查,异常者3个月时复查,并随访至2岁。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61.9%,轻度HIE患儿脑电图异常为率26.3%,中度HIE脑电图异常率为84.6%,重度异常率为100%。3个月时复查EEG总异常率降为26.3%,轻度HIE为5.2%,中度HIE为26.9%,重度HIE为75%。按复查EEG结果,脑电图正常及轻度异常共71例,发生后遗症2例,后遗症发生率2.8%,脑电图重度异常9例中,7例发生后遗症,发生率77.8%。结论脑电图异常率与HIE临床分度正相关,动态监测脑电图持续异常者后遗症发生率高。EEG可作为HIE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的有效、无创、方便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MRI及CT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方法 :对3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后复查MRI及CT。结果 :36例患者中脑血肿18例和脑梗塞12例均获得满意的诊断。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MRI与CT检查比较 ,CT扫描优于MRI检查。MRI对脑血肿亚急性期和脑梗塞早期诊断明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7d之内的病灶 ,在MRIT1和T2加权像中信号显示不敏感 ,而在CT扫描显示颅内纵裂内为高密度条状影[1]。36例均做治疗后复查。脑内病灶CT和MRI显示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MRI对脑血肿、脑梗塞病灶有肯定的诊断。对蛛网膜下腔(7d之内)出血病灶的诊断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扫描技术对90例新生儿在生后2h~7d行头颅螺旋CT检查,急性脑损伤分轻、中、重三度;17例在5个月至2.5岁时随访并复查CT。结果急性期头颅CT扫描正常7例,轻度脑损伤17例,中度脑损伤40例,重度脑损伤26例;17例随访复查者4例已正常,13例有异常CT改变。结论CT对新生儿HIE的脑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且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检查与临床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与临床关系,明确CT检查在新生儿HIE的诊治及预后中是否有指导作用。方法 新生儿HIE169例,均经头颅CT检查,分别对其CT表现与临床进行分度,并定期复查。结果 新生儿HIE分度与临床分度一致性差;CT分度与胎龄无显著差异,而与出生体重及颅内出血发病率有显著差异性。在预后中,外部性脑积水多见于新生儿HIE中、重度患儿、脑软化、脑萎缩及部分CT表现为正常的患儿可遗留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结论 CT检查对新生儿HIE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和随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发病机理和转归。材料与方法:46例婴儿临床资料完整,随访0.6~3年,分析颅内出血及其转归的CT特点。结果:单纯硬膜下血肿(SDH)6例,脑内血肿(IPH)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脑室内出血(IVH)3例,SDH+IPH 8例,SDH+SAH 3例,SDH+SAH+IPH 11例,SDH+IVH+IPH 2例, SDH+IVH+IPH+SAH 2例。其中双枕部及大脑镰SDH呈“铁锚征”6例,脑室铸型出血3例;合并脑疝12例,大面积脑梗塞9例。随访死亡7例,单纯脑萎缩4例,脑软化6例,脑萎缩并软化9例,脑积水4例,CT表现正常16例。结论:CT检查可准确显示颅内出血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64层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64层CT平扫和CTA检查,其中7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CT平扫大部分脑实质出现异常密度,其中有10例表现为脑梗死,6例为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萎缩3例,合并脑软化4例,只有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CTA均能显示病变血管狭窄和闭塞,呈多支受累,也可见烟雾升腾的血管,与DSA所见相似。结论64层CT平扫及CTA可作为此病首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再做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附1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的CT诊断。材料与方法:对178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平扫,并将临床分度与CT分度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62例为轻度HIE,表现为散在局灶低密度影分布在2个脑叶以内;82例为中度HIE,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灰白质对比度模糊,部分脑沟消失;34例为重度HIE,大脑半球广泛分布弥漫性低密度灶,灰白质界限消失,其中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硬膜下出血;8例为脑实质出血;7例合并脑室出血。结论:CT扫描是检查HIE的主要手段,同时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临床HIE的患儿CT表现和程度及合并颅内出血的类型.结果:轻度21例,中度39例,重度7例,合并出血27例.CT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轻度HIE患者病变常累及1-2个脑叶,以额顶叶多见;而中、重度者灰白质均受累且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内出血及硬膜下出血等.结论:CT检查为HIE患儿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及分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损害的CT诊断(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损害的CT分析,以提高对本病CT改变的认识及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按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标准临床确诊的SLE并行头颅CT扫描,且有阳性改变的病人21例;其中17例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症状;7例治疗后半年至年半后复查1-3次。结果:20列显示普遍性大脑皮质萎缩,其中5例合并脑白质萎缩。7例两侧脑白质为主多发性无强化低密度影。3例侧脑室壁或脑室旁脑白质各有1至3个小高密度钙化结节。1例侧脑室壁可疑小高密度影。1例治疗中出现脑出血。复查之7例在6-18个月后脑萎缩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结论:CT对SLE脑损害不仅能迅速诊断,而且给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32例HIE的临床CT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脑质出现低密度灶,灰—白质交界区模糊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1例。CT分度:轻度20例,中度8例,重度4例。结论:CT扫描对HIE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度标准及脑CT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光  李茹琴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802-780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分度标准及脑CT对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HIE患儿90例,轻度44例,中度38例;重度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15例为对照组。入院后日龄4-5d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 轻度44例日龄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中度组12例进行强化训练,日龄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重度组3例日龄3个月诊断为脑瘫,转到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头颅CT检查59例,轻度的32例中,头颅CT异常15例,异常率46.8%,中度的22例中,头颅CT异常22例,异常率100%,重度5例中,头颅CT异常5例,异常率100%。结论 HIE轻度预后良好;中度组如果治疗得当,疗程足够,绝大多数远期随访预后较好。脑CT对HIE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