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需行上肢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B组的MAP和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SpO2和RR值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宋晓华 《中原医刊》2011,(12):81-82
目的观察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凭氯胺酮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均有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心率波动显著小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低(P〈0.05)。结论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是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潘再韩 《吉林医学》2012,33(23):4947-4948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并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意义。方法:将患儿上肢择期手术80例,分为A组和B组两组,A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并臂丛神经阻滞;B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A组麻醉效果满意,氯胺酮的用量少,心率明显慢于B组,没有严重的呼吸抑制病例发生,术后的烦躁、嗜睡、哭闹不安等现象明显少于B组,术后30 min苏醒率为100%。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氯胺酮基本麻醉是小儿外科上肢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一青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52-1353
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方法多采用氯胺酮加臂丛神经阻滞,但伴随的并发症不少,现就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进行比较,选择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与单独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小儿断指再植手术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基础麻醉下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苏醒期反应。结果B组MAP、HR与A组比显著增高(P<0.01),B组SPO2、RR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结论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臂丛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术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120例,随机分成二组,各60例。A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观察二组手术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手术中HR、MAP、RR、SpO2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中A组HR、MAP、RR与B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A组苏醒时间为(28.8±6.3)min,B组苏醒时间为(5.7±2.3)min,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毕苏醒迅速,是小儿上肢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合舒芬太尼臂丛麻醉对学龄前儿童麻醉苏醒期情绪行为干预的效果,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哭闹等发生情况.方法60例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组,A组为臂丛神经复合芬太尼麻醉组.各组患儿入室后主麻医生态度和蔼地与患儿交流、鼓励.开放静脉后基础麻醉,咪哇安定0.1mg/kg静脉注射.结果两组苏醒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两组Ramsay镇静评分、躁动评分及情绪化哭闹现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舒分太尼苏醒优于氯胺酮.舒芬太尼在学龄前儿童中苏期有较好的镇静作用.患儿安静配合、体动少.随访恶梦少、情绪化现象少.小儿肌间沟、腋路显露清晰,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相对简便,所以我们将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60例上肢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复合组和分离组。复合组氯胺酮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分离组单纯氯胺酮分离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对比生命体征BP、SPO2、HR的变化、麻醉效果、术毕清醒时间及程度。结果复合组患儿麻醉效果,患儿苏醒状况明显优于分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分离组。结论氯胺酮分离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完善,患儿苏醒迅速,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2003年开始对小儿阑尾炎、疝气、鞘膜积液、包茎等手术,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全麻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以下简称联合麻醉)和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麻醉(以下简称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以获取一种对小儿下腹部及泌尿手术更加安全、简单、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与臂纵神经阻滞麻醉两种技术联合对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0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儿在术前实施麻醉;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与臂纵神经阻滞麻醉两种技术联合对观察组患儿在术前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氯胺酮实际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初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氯胺酮静脉麻醉与臂纵神经阻滞麻醉两种技术联合对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实施术前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腹股沟区需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B组(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结果:2组患儿手术麻醉都较顺利,A组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期不良反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术后清醒速度较(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快,费用低,较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臂从镇痛与臂从神经阻滞麻醉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异丙酚麻醉组、臂丛麻醉组,各30例.异丙酚麻醉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镇痛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臂丛麻醉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两组皆辅以肩周痛点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及功能训练.结果 异丙酚麻醉组的治愈率为93.3%,有效率为100%;臂丛麻醉组的治愈率为80.0%,有效率为96.7%:治疗中肩关节疼痛和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Melle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臂丛镇痛下肩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明霞 《吉林医学》2014,(6):1179-1179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氯胺酮加丙泊芬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每组30例。结果:治疗组氯胺酮用量与麻醉初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加丙泊芬复合臂丛神经阻滞(腋路)麻醉是患儿上肢骨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与小儿臂丛麻醉联合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院对手外伤及前臂外伤患儿采用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取得初步经验。但与单纯氯胺酮分离法麻醉比较,其镇静、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上肢手术患儿,将其分为丙泊酚、七氟醚和氯胺酮组进行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较低,术后苏醒时间短;丙泊酚组患者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且七氟醚组患儿变化不明显,而氯胺酮组患儿MAP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基层医院肩锁部手术应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肩锁部位骨折患者9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肩锁部手术治疗,并依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为30例的 a 组、b 组、c 组患者,其中 a 组患者单纯采取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 b 组患者单纯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 c 组患者采取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方案,对比三组麻醉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c 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93.33%,分别与 a 组、b 组相比较数据差异显著,c 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更优(P <0.05);比较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行肩锁部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临床上推荐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方案,相比单纯给予臂丛或者颈丛麻醉方法的应用效果更佳,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值得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B组)的50例患者采取在超声引导下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而对照组(A组)的50例患者采取传统的盲穿法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B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B组的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并发症等均明显的低于A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的实时引导下行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成功率,麻醉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直观实时,简单易行,在上肢手术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左明霞 《中原医刊》2007,34(4):71-72
目的 探讨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选小儿断指再植手术20例,入室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15mg/kg,氯胺酮4~6mg/kg,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氯胺酮、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B组在氯胺酮镇静、镇痛的基础上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必要时追加异丙酚。结果 B组患儿断指再植手术异丙酚用量少,镇痛时间长,苏醒快,术中生命体征更稳定,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 浅全身麻醉复合臂丛阻滞是小儿断指再植手术中比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方法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小儿上肢手术麻醉54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各180例。A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组,B组为臂丛神经阻滞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C组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组。结果:B、C两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开始后0、5、10、15分钟,A组HR、MAP与B、C两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呼吸抑制也明显高于B、C两组;A组苏醒时间为58.8±6.3分钟,B、C两组苏醒时间均为5.7±2.3分钟。A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P〈0.05)。A组术后2小时、5小时FLACC疼痛评分分别为1分、2分,B、C两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FLACC疼痛评分均为1分、2分。C组术后48小时FLACC疼痛评分1分。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地塞米松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除具备苏醒迅速、对呼吸和循环影响小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延长了麻醉时间,是小儿上肢手术当今最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官腔镜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或不用麻醉[1].随着瑞芬太尼的出现,临床静脉麻醉用药发生改变.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宫腔镜小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并对这两种麻醉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