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采取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名正常人的血清IGF-Ⅰ水平。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LVMI、IGF-Ⅰ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Ⅰ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EH组血清IGF-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Ⅰ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GF-Ⅰ与LVMI存在正相关(r=0.45,P<0.05)。结论循环血IGF-Ⅰ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表明其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老年原发高血压病合并不同类型CHD患者的血浆中NT-proBNP的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患者血清BNP浓度,共125例,①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组35例,其中伴左心室肥厚(LVH组)15例,不伴左心室肥厚(NLVH)2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②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AF)患者24例,③高血压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3例,④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型(AMI)13例,⑤30例正常人对照组,UAP、AMI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制定的标准。根据生化检查、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超声检测排除肺疾病,心脏瓣膜病及肾功能不全,比较BNP在各组中的水平及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BNP为(49.77±8.62)pg/ml,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高血压病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BNP指标分别为(227.48±38.39)pg/ml,(612.75±139.44)pg/ml,(618.78±189.24)pg/ml,(1409.85±417,06)pg/ml,在高血压合并AMI组中BNP水平高于其他组,高血压病合并房颤及高血压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BNP水平高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单纯性高血压患者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合并LVH患者BNP水平高于高血压病合并NLVH患者及对照组水平,BNP和左心室肥厚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BNP是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阵发性房颤及心肌损伤和坏死的很强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INS)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疾病组)及10例同期住院待产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及胎盘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检测两组血清中IGF-1、INS浓度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IGF-1在两组胎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疾病组血清中IG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疾病组血清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疾病组血清中 IGF-1 与INS 呈显著负相关;疾病组与对照组胎盘组织IGF-1表达部位无差异,在疾病组表达明显降低.胎盘IGF-1表达强度与血清IGF-1水平存在直线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为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对26名正常人及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GF-Ⅰ水平。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3个月后测定血压与血清IGF-Ⅰ水平。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F-Ⅰ水平(298±61)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8±51)ng/ml,P<0.05。②原发性高血压组血压1~3级间血清IGF-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38±54)ng/ml,(295±79)ng/ml,(376±62)ng/ml,P<0.05]。③原发性高血压伴LVH者血清IGF-Ⅰ水平[(369±64)ng/ml]高于无LVH者[(255±69)ng/ml],IGF-Ⅰ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中度正相关(r=0.52)。④原发性高血压组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压达标者其血清IGF-Ⅰ水平[(241±59)ng/ml]显著低于血压未达标者[(299±49)ng/ml],P<0.05。结论IGF-Ⅰ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及LVH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择1级、2级高血压病患者35例,其中左室肥厚(LVH)20例,非左室肥厚(NLVH)15例和老年健康对照组20例,检测血清Ang Ⅱ、TGF-β1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LVH亚组血清Ang Ⅱ、TGF-β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NLVH亚组Ang Ⅱ、TGF-β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LVH亚组TGF-β1较NLVH亚组明显升高(P<0.01),LVH亚组Ang Ⅱ较NLVH亚组升高(P<0.05).结论 TGF-β1和Ang Ⅱ可共同作用促进高血压病心肌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QT离散度(QTd改变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对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1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检查,并对LVH组行6 mon缬沙坦降压治疗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计算QTd及LVH.结果①高血压伴LVH组(n=33)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n=31)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53).②经缬沙坦治疗后LVH逆转、QTd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增加,持续缬沙坦治疗能逆转LVH并改善QT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高血压LVH组40例,高血压无LVH组60例,对照组正常血压者50例。予动态血压监测仪24 h连续记录,统计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结果高血压LVH组与高血压无LV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24h各时间段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高血压无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比较,除白昼收缩压变异性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故高血压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LVH及各种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QT离散度(QTd改变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对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1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检查,并对LVH组行6 mon缬沙坦降压治疗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计算QTd及LVH.结果①高血压伴LVH组(n=33)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n=31)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53).②经缬沙坦治疗后LVH逆转、QTd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增加,持续缬沙坦治疗能逆转LVH并改善QTd.  相似文献   

9.
ACE 2350 G/A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350G/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酶切技术对194例健康人(对照组)与2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ACE2350G/A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178例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左心室质量(LVM),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的ACE2350G/A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原发性高血压伴LVH组基因分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与非LVH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肥厚A等位基因的频率(58.09%)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的频率(42.27%,P=0.0037)。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2350A等位基因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青春期高血压及引起心血管损伤的关系,研究青春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太原市城乡部分中学生体检中筛查出的青少年高血压患者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3~15岁;高血压前期3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3~15岁;健康对照组34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19名,年龄13~15岁。健康青少年及高血压前期、高血压患者均禁食12h,检测血清IGF-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统计学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健康对照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空腹血糖(BFS)、LVMI、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IGF-1的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1与LVMI、BFS、TC、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前期组LVMI、血清IGF-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LVMI、血清IGF-1水平高于高血压前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且血清IGF-1水平与SBP、DBP、LVMI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83,P<0.01;r=0.59,P<0.01;r=0.87,P<0.01)。结论血清IGF-1水平与青春期高血压密切相关,其参与了青春期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且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C161-T变异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高血压组,116例非高血压病者为对照组,其中高血压组包括81例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患者(LVH组)、79例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无LVH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基因多态性。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PARγ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高血压组PPARγC 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3%对36.2%,P〈0.05),LVH组PPARγC 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无LVH组(13.6%对29.1%,P〈0.05)。结论PPARγC T基因型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及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的尿酸水平观察(附286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7月我院住院病人共 2 86例 ,入选病例分为 3组 :(1)单纯高血压病、无冠心病组 (T1组 ) 111例 ;(2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 (T2组 ) 10 4例 ;(3)单纯冠心病组 (T3组 ) 71例 ;(4 )另选无高血压、无冠心病、无糖尿病、无高脂血症者作为对照组 (T4组 ) 110例 ,分别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 血尿酸水平 ,对照组 2 0 7.0 5± 93.6 9μmol/ L ,T1组 2 86 .97± 10 6 .4 9μmol/ L,T2组 2 77.86± 88.5 0 μmol/ L,T3组 2 84 .0 4± 119.71μmol/ L,与对照组相比 ,T1、 T2、T3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 ,P值均 <0 .0 1,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病程呈正相关 r (111) =0 .35 0 ,P<0 .0 1;与年龄无相关性 r(111) =2 .84 9。结论 高血压病及 (或 )冠心病病人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及冠心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组76例、老年对照组56例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BG)、胰岛素 (Ins)、C肽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结果 :空腹血糖测定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均较老年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 (P<0.01)。老年高血压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 ( -4±0.5)较对照组 ( -3.5 0.5)明显升高 (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98例EH患者(EH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质量指数,观察两组血浆BNP水平变化情况及不同高血压级别、左心室肥厚(LVH)情况对BNP水平的影响.结果 EH组BNP水平为(161.03±20.1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16±9.13)ng/L(t=6.664,P<0.01);在EH组中,1、2、3级高血压患者的BNP水平分别为(149.54±22.82)、(152.52±25.16)、(163.54±29.93)ng/L,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8、1.622、1.225,均P>0.05);EH伴LVH患者BNP水平(189.71 4±41.13)ng/L明显高于EH无伴LVH者(122.24 ±18.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7,P<0.01).结论 EH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LVH密切相关;BNP水平检测可作为EH患者伴LVH的一项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及缬沙坦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5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d。结果 LVH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减少(P<0.05),LVH逆转率为70.6%。LVH组QTd治疗前显著高于无LVH组(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无LVH组治疗后QTd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中LVH逆转者QTd明显小于未逆转者(P<0.001)。LVMI与QTd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为LVH时QTd增大,缬沙坦长期治疗使LVMI减少,同时QTd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血清SOD、MDA、CAT、GSH-PX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分级与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90例不同血压分级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1级、2级、3级3组,每组30例)与10例非高血压对照组血清MDA、SOD、CAT、GSH-PX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病患者MDA随着血压升高而升高(P<0.01),而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清SOD、CAT、GSH-PX活性水平随着血压升高而降低(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MDA水平随着血压升高而显著升高,而血清SOD、CAT、GSHPX活性水平随着血压升高而显著降低,且与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 2 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M -ALb)的变化。方法 对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 2 9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33例测定 2 4小时M -ALb水平进行对照分析。所有入选患者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Cr)均在正常水平。结果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高血压Ⅲ级组无差异 (P >0 0 5 )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组 2 4h尿M -ALb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 2级组 (P <0 0 5 )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组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高血压患者随收缩压升高肾损害加重 ,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程度重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 ,且随年龄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花卉种植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试验组)和非花卉种植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探讨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102例花卉种植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试验组)及非花卉种植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血中微量元素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花卉种植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和非花卉种植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血清铜水平均显著降低,花卉种植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中血铜更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花卉种植人群中高血压组血钙、血镁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锌、铅、镉水平明显升高,两组中血锌、血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 5),血钙、铅、镉比较有明显差异(P<0.0 5).结论 花卉种植人群中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高血压有关,其中铜、钙、镁与高血压负相关,铅、镉与高血压正相关,锌与血压变化呈剂量-效应的"双相性反应",即锌偏高、偏低均促发高血压,环境的污染和各种微量元素等因素相互作用,对高血压发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观察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2级以上合并LVH患者65例作为LVH组,选取同期原发性高血压2级以上左心室正常者6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坎地沙坦(8~16mg,1次/d)治疗12周,应用超声心动图(UCG)、24h动态心电图及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等)]、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及血压值的变化。结果 LVH组与对照组相比,TO升高,T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H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TO值降低,TS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VST、LVPW、LVMI降低,E/A升高,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左心室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LVH患者HRT现象减弱更为明显,提示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坎地沙坦可有效降压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脑钠肽(BNP)和一氧化氮(NO)检测对高血压病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受试者4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未合并高血压ACS组30例、高血压合并ACS组31例,分别测定血浆BNP和NO水平。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P〈0.05);ACS组、高血压并发ACS组BNP进一步升高,NO进一步降低,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高血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并发或不并发ACS患者均有炎症活动,检测血浆BNP和NO水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ACS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