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临床上心室纤颤是心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并迅速准确的抢救,可使部分患者转危为安,更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2.
自从冠心病监护推广应用以来,已有非常多的资料证明,心室纤颤(室颤)是大多数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塞患者猝死的机理。因此,预防和及时治疗室颤是防止猝死的重要措施。室颤的发生并非是心肌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 早在30年代Beck就发现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生物电的不稳定性是诱发心室纤颤使许多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随后Beck 和Zoll先后应用电击消除心室纤颤,从而开创了治疗心律紊乱的新时代。使在医院内突然发生室性  相似文献   

4.
荆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094-1095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表现为心室纤颤和心室停搏的心搏骤停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ICU 2008年2月—2010年2月发生心搏骤停患者38例分为心室纤颤组(17例)和心室停搏组(21例)。比较2组冠心病及电解质紊乱、缺氧和高乳酸血症比率并检测血糖。结果 2组患者在患有冠心病、电解质紊乱、缺氧和高乳酸血症的比率及血糖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搏骤停以心室纤颤和心室停搏两种心电图表现形式最为常见,表现为心室纤颤者患有冠心病比率较高,但内环境紊乱较轻;而表现为心室停搏者冠心病比率低,但内环境紊乱则较重,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部分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可演变为心室纤颤而猝死。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与室性心动过速较难鉴别,如将其误诊为心房纤颤并束支阻滞则可导致治疗的严重错误,甚至致命性的后果。临床上,凡室率超过180次/分的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6.
罗立波 《农垦医学》2004,26(3):189-191
心室纤颤是医院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及时抢救常常可望挽救患者生命。我院急诊科成功抢救了35例心室纤颤病人,均未有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猝死,是对人类文明及医学科学的一个重大挑战。据估计,在美国每天平均约有1,200人发生猝死,相当于每分钟有一个人猝死,平均年龄为59岁,其90%的病例与冠心病有关。冠心病猝死(以下简称SCD)为美国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有报道表明,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既不是心绞痛,也不是急性心肌梗塞,而是SCD,它往往是冠  相似文献   

8.
猝死的定义是指貌似健康的人,因内在疾病而发生急速、出人意料的急性死亡。完整的名词应是急速、意外、自然死。猝死原因可以是潜在性、器质性病变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自然结果。也可以是由于功能失调或应激不暇,如心室纤颤或心脏骤停。猝死纯属自然死,由于生前貌似健康,甚至在跑步运动中倒地迅速死亡,出乎亲属及周围人意料之外,常被误认为暴力死,要求  相似文献   

9.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以下称预激房颤)是指在预激综合征的基础上合并发生房颤,其发生率可达10-35%[1] .预激房颤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之一,部分预激房颤可演变为心室纤颤而引起猝死.  相似文献   

10.
电复律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一种技术,其疗效迅速,安全性大,对某些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亦可生效。一般电转复心律并发症少,但偶发动脉栓塞、肺水肿、心室纤颤等。我院1976年3月有一例电击术引起迟发性心室纤颤,经立即采用电击和应用大剂量利多卡因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病例简介周某,男,35岁,农民,富川人。  相似文献   

11.
猝死概论     
<正> 猝死是指非外因意外突然发生的死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尤以冠心病为最多,故又称为心脏性猝死或冠心病猝死。近25年来提出过很多猝死定义,目前较多的人,特别是一些心脏病学家,主张以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作为猝死标准。猝死的流行病学一、猝死的严重性猝死的发生率,大多数认为约占心脏病致死者的15~30%。美国每天约有1,200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年约45万。我国尚无全国性资料,根据1986年全国冠心病学术会议证实,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多。20世纪末,猝死将明显的成为心脏病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猝死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占所有自发死亡的20~30%。猝死是临床上一种非常严重而紧急的情况,对人民生命威胁很大。在美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约70万人,其中65%是猝死。我国虽未统计,但在临床上屡见不鲜。一、猝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心室纤颤是医院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是心脏骤停时常见心电图表现,及时抢救常常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本院急诊科自1990年10月~1997年10月成功抢救了35例心室纤颤病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自1990年10月至1997年10月急诊...  相似文献   

14.
覃绍明  黄从新  王风 《广西医学》2005,27(11):1812-1812
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冠状动脉造影应用来确诊冠心病以前,冠心病被认为是心房纤颤的一个常见原因。尤其中老年人,快速心房纤颤并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改变临床常诊断为冠心病。为探讨快速心房纤颤并ST段改变关系,作者对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快速心房纤颤并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改变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97年4月作者收治1例“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脑栓塞后遗症”患者,本治疗过程中发作4次心室纤颤,经电除颤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8岁,农民,4a前扫雪时突然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右侧肢体瘫痪,失语,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1月余,诊断为“冠心病,心房纤颤,脑栓塞”好转出院。平时仍失语,生活可以自理。4a来间断心悸,胸闷,平卧时加重。6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间断服用地高辛片0.25mg/d,入院前2d静脉注射西地兰针0.4mg,静脉注射后恶心,呕吐1次。因仍胸闷于1997…  相似文献   

16.
心室纤颤出现之前用利多卡因可使心肌梗塞患者因心律紊乱致死率剧减.作者提出,对有①频发室早;②多源性室早;③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④R、T重叠的室早等心室纤颤前驱表现者,以及有发生心室纤颤可能的患者在护送途中,为予防心室纤颤肌注利多卡因比静滴方便、安全. 心室纤颤发生时,需立即用电除颤或静滴利多卡因,除颤后可肌注利多卡因维持. 肌注方法,可在双臀深部各注射2%的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7.
一般猝死分为瞬间、几分钟内的突然死亡与发病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两种。上田等认为5分钟内死亡者为猝死,其死因为心室纤颤及心室停搏。肥厚型心肌病突然死亡的频率在原发性心肌病中最高。肥厚型心肌病时,不管有无流出道梗阻.由于心肌显著肥  相似文献   

18.
同步直流电复律(以下简称电复律)治疗心房纤颤(房颤),一般认为相当安全。但亦有报告术后延迟发生心室纤颤以及猝死者。我科近日遇到一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慢性房颤患者,电复律后19小时发生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经有效处理后,保持窦性心律出院。现将经过摘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跳骤停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致命性并发症,也是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预防和抢救心跳骤停是降低心肌梗塞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自1973年建立简易监护室以来,对绝大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集中监护治疗,其中自1976年7月至197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20例患者中有4例在监护中发生心跳骤停。其中两例经心电示波证实为心室纤颤,经抢救痊愈出院。另两例为心室停  相似文献   

20.
利多卡因是常用的局部的麻醉药,而静脉给药是常常用于防治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强心甙中毒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纤颤。也可用于心肌梗塞急性期以防止心室纤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