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H-5MS(5%henyl Methyl Silox-ane,30.0 m×250.0μm×0.25μm),程序升温方法:初始温度50℃,以10℃.min-1速率升至100℃,保持10min,再以5℃.min-1速率升至200℃,保持5min。薄荷酮在0.00517~0.1034m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胡薄荷酮在0.0372~0.744mg.m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薄荷酮回收率为98.0%,RSD(%)=1.696;胡薄荷酮回收率为99.4%,RSD(%)=2.469。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感冒退烧片中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DB-5)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以2℃·min-1升温至140 ℃,再以3℃·min-1升温至200℃,保持5 min),进样口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40℃.结果 2.3074 ~46.1475 ng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分析测定芎菊上清片中4个活性成分(α-松油醇、薄荷酮、薄荷脑和胡薄荷酮)的方法。方法:采用GC法,色谱柱为DB-1701毛细管色谱柱(30 m×0.3 mm×0.25μm),柱温采用程序升温(80℃保持1 min,以5℃·min-1的速率升温至120℃,保持5 min,再以50℃·min-1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200℃,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30℃。结果:α-松油醇、薄荷酮、薄荷脑和胡薄荷酮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55 mg·mL-1(r=0.999 9)、0.100.50 mg·mL-1(r=0.999 8)、0.010.50 mg·mL-1(r=0.999 8)、0.010.51 mg·mL-1(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7.6%、98.2%、95.7%、96.1%,其RSD分别为1.5%、1.4%、1.6%、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芎菊上清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无极膏中合成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和麝香草酚5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聚乙二醇(PEG)-20M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检测器为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150℃,保持5 min;10℃.min-1升温至200℃,保持8 min;再以20℃.min-1升温至240℃,保持25 min,分流比为10∶1。结果:合成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和麝香草酚浓度分别在1.4934~7.4672 mg.mL-1(r=0.9999),0.9304~4.6520 mg.mL-1(r=0.9999),0.9075~4.5376 mg.mL-1(r=0.9999),0.1387~0.6936 mg.mL-1(r=0.9999),0.0716~0.3580 mg.mL-1(r=0.9999)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8%,99.4%,98.6%,99.6%,99.7%。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准确,可有效地控制无极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GC测定荆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荆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方法 采用GC法.用PEG-20M石英毛细管柱(30 m×0.53 mm×1 μm),FID检测器,氮气为载气,柱温140%,气化室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50°C,不分流进样.以萘为内标.结果 薄荷酮的线性范围为0.2~2.5 mg·ml-1(r=0.9999),胡薄荷酮的线性范围为0.2~2.5 mg·ml-1(r=0.9992);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0%、99.6%.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荆芥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感冒清热颗粒中挥发油的特征图谱并测定其中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含量。方法:Agilent HP-5毛细管柱(30 m×320 mm,0.25μm);进样口、检测器温度250℃;柱温:初始温度40℃,保持1 min,7℃.min-1升至100℃,保持12min,3℃.min-1升至150℃,保持8 min,10℃.min-1升至240℃,保持2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1 mL.min-1;不分流。结果:特征图谱中标定了6个共有峰。薄荷酮进样量在0.0211~0.422μg,胡薄荷酮进样量在0.0371~0.743μg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97.5%,RSD均小于3%。结论:建立的气相色谱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控制感冒清热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准确、可行,可作为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止咳丸中(-)薄荷酮、薄荷脑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HP—FFAP毛细管柱(25m×0.2mm,0.3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90℃,保持2min,以6℃·min^-1的速率升至150℃,再以30℃·min^-1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4min;载气为高纯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比为10:1,进样量1.0此。结果(-)薄荷酮在0.04486~0.8972mg·mL^-1(r=0.9997)内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0.86%;薄荷脑在0.06488~0.9732mg·mL^-1(r=0.9998)内平均回收率为100.91%,RSD=1.16%,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止咳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柴荆注射液中正己酸和胡薄荷酮的含量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采用HP-50+石英毛细管柱(相当于OV-17),以苯甲醇为内标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6 min,然后以5℃·min~(-1)升温至110℃,保持3 min,再以30℃·min~(-1)升温至250℃,保持25 min。汽化室温度:260℃;检测器: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80℃;载气:氮气。结果:正己酸及胡薄荷酮线性范围分别为0.018~0.09 mg·mL~(-1)(r=0.9997)和0.022~0.11mg·mL~(-1)(r=0.999 7),精密度实验的RSD(n=5)均为4.8%,重复性实验的RSD(n=5)分别为1.0%和4.0%,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6%(RSD=4.9%)和104.4%(RSD=4.3%)。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苦参凝胶中薄荷酮、薄荷脑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复方苦参凝胶中薄荷酮、薄荷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GC法测定薄荷酮、薄荷脑的含量,色谱柱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长30m,内径0.32mm,膜厚度0.25μm)Supelcowax-10;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60℃,检测器温度280℃;分流比50:1;柱流量1.0mL·min^-1。结果采用C-C法测定薄荷酮、薄荷脑的含量,薄荷酮的量在0.0562~0.4215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12%,RSD=1.55%;薄荷脑的量在0.03216~0.2412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1.70%。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以用来测定复方苦参凝胶中薄荷酮、薄荷脑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GC-FID法同时测定桑菊感冒片中α-蒎烯、β-蒎烯、(-)-薄荷酮和薄荷脑的含量。方法采用HP-5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流速1.5 mL·min~(-1),分流比30∶1,进样量1μL。结果α-蒎烯、β-蒎烯、(-)-薄荷酮和薄荷脑分别在质量浓度0.256 8~25.68 mg·L~(-1)(r=0.999 5)、1.040~104.0 mg·L~(-1)(r=0.999 5)、1.643~164.3 mg·L~(-1)(r=0.999 5)和2.302~230.2 mg·L~(-1)(r=1.000)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96.4%、96.8%和96.7%,RSD分别为1.7%、1.9%、1.2%和2.3%。结论本方法可为桑菊感冒片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