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肠血管的DSA造影技术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肠血管的造影技术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1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肠血管病变的DSA资料,对肠血管造影的技术要点做一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中8例为肠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局部增多增粗的畸形血管团,有的伴有造影剂外溢。3例为小肠占位,其中1例为化学感受器瘤,2例为小肠平滑肌瘤,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网状肿瘤血管,实质期一定形态的深度染色。结论:肠血管的DSA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肠平滑肌肿瘤及腺癌的血管特征。方法 对 10例平滑肌肿瘤、8例腺癌标本分别进行血管铸型 ,X线摄影 ,病理观察 ,同时与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比较。结果 离体血管铸型能清晰显示血管 ,术前 6例确诊为平滑肌肿瘤 (6 / 10 ) ,3例确诊为腺癌 (3/ 8)。小肠平滑肌肿瘤血管增多、增粗、紊乱 ,吻合丰富 ,瘤体染色 ,似“蜘蛛网”状。小肠平滑肌肉瘤中心造影剂池明显。小肠腺癌血管变化多样 ,但常见癌周血管明显增多、紊乱 ,癌体血管较少。结论 血管铸型是较准确的血管研究方法 ,小肠平滑肌肿瘤属多血管肿瘤 ,血管造影有重要诊断价值。小肠腺癌血管变化较大 ,血管造影难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rohn病)的发病规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有完整资料的56例Crohn病的临床、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影像学、结肠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6例Crohn病间歇性腹泻51例,右下腹痛53例,累及远端小肠44例,升结肠26例,横结肠6例,溃疡56例,“阿弗他”溃疡20例,裂隙状溃疡54例,局灶性、节段性溃疡44例,病变间由正常肠黏膜相隔,鹅卵石征34例,瘘管或窦道5例,“脂肪外套”4例,肠壁全层炎细胞浸润50例,水铅管样肠腔狭窄8例,非干酪性肉芽肿12例。结论Crohn病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上述病变中的任何一条都不是特异性诊断指标,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结合临床、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及内窥镜检查等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胃十二指肠气钡造影互补检查在诊断胃肠道疾病方面的价值.方法胃肠道肿瘤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其中胃癌累及结肠11例,结肠肿瘤累及胃及小肠6例,单纯胃肿瘤4例,单纯结肠肿瘤2例,X线气钡造影时,在电视透视下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胃肠移动度、有无粘连等方面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互补检查诊断为胃癌结肠转移9例,结肠癌与胃粘连4例,胃良性肿瘤1例,结肠癌结肠十二指肠瘘1例.结论结肠、胃十二指肠气钡造影互补检查对判断胃、结肠病变及病变的比邻关系、病变性质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肠出血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宏伟 《临床医学》2008,28(11):16-1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以肿瘤为多见(22例,占51.16%),其余依次为血管病变(9例,占20.93%),炎性肠病(8例,占18.60%),小肠憩室(4例,占9.30%)。经胃镜检查诊断4例,小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6例,DSA检查诊断4例,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诊断29例。结论肿瘤是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小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小肠出血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SA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颈内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23例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患者(动脉瘤15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颈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动静脉畸形各2例)行固定角度旋转DSA检查,根据所得资料利用西门子公司3D Virtuoso图像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重建。结果:13例颅内动脉瘤(13/15)、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4)和1例颈内动脉狭窄(1/2)患者DSA造影图像的仿真内窥镜重建能清晰显示血管腔内解剖情况,而2例动静脉畸形均只能显示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DSA仿真内窥镜技术比常规:DSA检查能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影像资料,并为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常见小肠疾病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建立小肠疾病的血管形态,为介入、螺旋CT(HCT)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对8例正常新鲜小肠标本,10例平滑肌肿瘤(15个瘤体),6例腺癌,3例类癌及6例Crohn病均经病理证实的手术切除小肠标本,采用血管造影、量化分析(CMIAS007)及病理观察。结果:正常小肠动脉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空肠段直动脉通常分为三支(两长支,一短支),回肠段直动脉通常分为两支(长、短各一)。小肠平滑肌肿瘤血管特征:供血动脉增粗,沿瘤蒂进入瘤中心,放射分布、丛状增生、彼此吻合形似“蜘蛛网”状(spidernetwork),血管扭曲、中断、瘤中心造影剂池征(contrastmediumpuddle)提示平滑肌肉瘤。小肠腺癌以癌周血管增多、增粗、扭曲,癌实质血管减少为特征。小肠类癌的供血动脉受压移位、中断,癌实质血管少。小肠Crohn病以血管增多,增粗,吻合丰富,但仍保持正常血管的分配规律,还可见到血管纡曲、空穴现象及淋巴结肿大、染色征。结论:小肠平滑肌肿瘤为多血管肿瘤,良、恶性之间存在一定特点。小肠腺癌癌周血管丰富,癌实质血管少。小肠类癌为少血供肿瘤。小肠Crohn病为血管增多疾病,但仍保持正常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8.
小肠插管钡灌造影方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内镜引导下进行小肠钡灌造影诊断小肠病变的特点。方法 内镜引导下导管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 ,尽量达到Treitz韧带的水平 ,进行有选择浓度的钡剂进行低张力造影 ,本组 2 7例患者应用了此项诊断方法 ,全部获得成功。结果 发现小肠腺癌 1例 ,Meckel憩室 3例 ,回肠克罗恩病和回盲部肿瘤各 1例。结论 该小肠插管钡灌造影为小肠疾病可提供一种安全、简便、有效、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肠平滑肌肿瘤及腺癌的血管特征。方法 对10例平滑肌肿瘤、8例腺癌标本分别进行血管铸型,X线摄影,病理观察,同时对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比较。结果 离体血管铸型能清晰显示血管,术前6例确诊为平滑肌肿瘤(6/10),3例确诊为腺癌(3/8)。小肠平滑肌肿瘤血管增多、增粗、紊乱,吻合丰富,瘤体染色,似“蜘蛛网”状。小肠平滑肌肉瘤中心造影剂池明显。小肠尕癌血管变化多样,但常见癌周血管明显增多、紊乱,  相似文献   

10.
小肠疾病比较少见,特别是原发性小肠肿瘤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的3%~6%,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较理想的检查手段,易漏诊,诊断较困难。目前,在诸多检查方法中,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小肠病变检查方法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能清晰地显示小肠病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为小肠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佐证,本文收集了52例插管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慢性空回肠出血患者的DSA检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行肠系膜上动脉DSA造影的空回肠出血的患者的DSA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DSA检查阳性有20例,总阳性率76.9%,间质瘤(平滑肌瘤,肉瘤,纤维瘤)6例,腺瘤(癌)5例,DSA表现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静脉早显,造影剂外溢不显著。转移瘤3例,造影剂呈小点状、环形聚集。血管畸形4例,显示扭曲、增粗、不规则的畸形血管及增粗引流静脉。憩事3例,表现为造影剂浓集区。坏死性小肠炎2例,表现为血管影密集。结论 DSA检查对于急性、慢性空回肠出血的诊断价值很大,尤其是对于肿瘤性病变和血管畸形的定性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62例均于发病后1周以内完成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0例先行MSCTA检查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22例先行DSA检查后行MSCTA检查。以手术或者DsA结果为金标准,依照wH0的S-M分级标准作出AVM的5种分级。对比观察MSCTA与DsA在AVM诊断中的不同作用。结果MSCTA与DsA都能清晰显示AVM的引流血管及其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MSCTA区分AVM高危组比DSA更有意义。结论MSCTA优于DSA,可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钙化等细节情况,对于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疑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均在旋转DSA三维重建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处理,作出正确诊断。结果40例疑有脑血管疾病病人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90.0%,旋转DSA三维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38例,其中脑动脉瘤25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烟雾病2例,脑动静脉畸形伴脑动脉瘤2例。结论旋转DSA与普通DSA比较,能提高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对评价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颌面部血管畸形病变的诊断、分类.方法 对110例颌面部血管畸形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将血管畸形分为高流速病变和低流速病变.结果 110例血管畸形中,67例二维显示形态不规则的网格状或蜂窝状混合性回声,部分伴强回声静脉石,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稀少或较丰富,供瘤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28.53±8.1)cm/s,超声诊断为低流速血管畸形.43例显示72条供血动脉增粗,瘤内血流信号极丰富,PSV为(144.53±38.9)cm/s,呈低阻动脉型频谱,超声诊断为高流速血管畸形.经DSA检查或术后病理证实高流速和低流速两类病变的超声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畸形病变能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分类和鉴别诊断,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各种成像技术(传统消化道钡餐、CT、血管造影)诊断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价值,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影像资料。结果:病变包括腺癌17例,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瘤20例。消化道钡餐主要X线表现为胸腔狭窄,肠腔内充盈缺损,管壁僵硬,粘膜破坏,环状皱壁消失,肠梗阻或肠套叠,肠管扩张及溃疡形成。CT检查11例,均确诊为小肠恶性肿瘤。血管造影2例,均拟诊为小肠血管畸形。结论:凡临床疑有小肠恶性肿瘤通常首选胃肠造影法,若诊断不明或为手术前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范围宜用CT检查,对不明原因反复发生的上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We evaluated a 72-year-old woman who was experiencing dysphagia. Esophageal leiomyosarcoma was diagnosed by barium meal stud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b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 barium meal study and esophagoscopy performed 3 months before the diagnosis of esophageal leiomyosarcoma showed no abnormalities. Therefore, the tumor appeared to have grown rapidly during the 3-month period.  相似文献   

18.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血管病变,通过对干燥综合征所致成人烟雾病单发病例资料及临床特征分析发现,烟雾病在儿童多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而成人则以出血表现为主。DSA能准确显示烟雾病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显示侧支循环途径及脑底异常血管网,目前仍被认为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该病目前还没有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治疗效果满意。康复期患者仍应继续控制血压等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