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告67例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9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二尖瓣置换26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1例,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置换25例。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与同期180例正中开胸瓣膜置换术相比,心脏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无显著差异,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好、安全、可靠。经胸骨上段小切口适合于主动脉瓣置换:右侧腋下、前外侧小切口适合于二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采用右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术的治疗体会。方法本组 54例患者中房间隔缺损 (ASD) 17例 ,室间隔缺损 (VSD) 2 4例 ,法乐四联症 (TOF) 9例 ,心内膜缺损 (PECD) 4例 ,单心房 2例 ,均经右侧小切口剖胸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体外循环 30~ 12 0分钟 ,平均 ( 6 5.2± 3.5)分钟。主动脉阻断 10~ 12 1分钟 ,平均 ( 32 .3± 1.91)分钟。术后住院 6~ 15天 ,平均 ( 7.5± 1.50 )天。结论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具有进胸、关胸快 ,手术时间短 ,胸液少等特点 ,且切口位置隐蔽 ,符合患者的美观要求 ,又不破坏骨性支架 ,无鸡胸或胸骨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11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9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4例,二尖瓣置换10例,三房心矫治1例,并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过程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10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61~364(133±6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7~192(82.0±44.5)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4.0~26.5(4.5±1.8)h;术后住院时间5~10 d;92例患者围术期未使用血制品(83.6%)。术中1例患者股动静脉插管时未完全肝素化,更换股动静脉插管后顺利体外循环;1例患者插股静脉管导致腹膜后血肿,其余108例无股动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7月~2004年7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3. 5~8. 0 cm)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92例,年龄10个月~63岁(平均32. 7±12. 4岁);体重7~67kg(平均36. 3±15. 4kg)。先天性心 脏病患者7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2例,室间隔缺损35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法洛四联症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主动脉瓣关闭 不全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0例,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7例;风湿性心 脏病患者19例,其中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6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例, 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结果: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2. 2%。随访1~20个月,90例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瘕痕小且隐蔽,无胸骨畸 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行,适用于大多数心内直视手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显露好、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美观,是 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瓣膜置换术的治疗.方法 35例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53~177 min,平均(93.4±34.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7~119 min,平均(72.5±22.3)min.结果 35例患者中22例心脏自动复跳,11例行电击除颤复跳,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4.29%.死亡2例(1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5.71%.33例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结果心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恢复至Ⅱ级11例,Ⅲ级16例,IV级5例;晚期死亡1例(颅内出血).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特别是联合瓣膜病变者,术前心功能均较差,应重视围术期处理,主动脉瓣环过小,可采用扩大瓣环方法,在置换二尖瓣时,保留二尖瓣下结构.合并中、重度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应行Devega环缩术.  相似文献   

6.
尹力  陈文  邱志兵  项飞 《中国临床研究》2022,(10):1396-1400
目的 比较右胸小切口与常规正中切口行单瓣膜置换手术的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实行右胸小切口闭式体外循环心脏单瓣膜置换患者30例,选择同期施行常规正中切口心脏单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对比两组在术中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右胸小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体外循环时间[(123.70±20.19)min vs(89.27±23.40)min,P<0.01]和主动脉阻断时间[(87.47±15.07)min vs(64.27±15.38)min,P<0.01]延长;ICU住院时间[21.00(19.25,41.00)h vs 39.00(22.75,52.25)h,P<0.0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右胸小切口组低于正中切口组(46.67%vs 76.67%,P<0.05)。两组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实施单瓣膜置换手术,与常规正中切口相比,采用右胸小切口在患者ICU住院时间上有显著优势,且...  相似文献   

7.
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跳动下修补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效果。方法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跳动下修补房间隔缺损(Pt组),直接缝合22例,自体心包补片修补8例。选择同期经常规胸骨切口心脏跳动下行房间隔缺损直视手术36例作为对照(Med组)。结果切口长度(Pt组6~12 cm;Med组9~15 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Pt组(35.7±8.4)min;Med组(44.7±16.0)min,P<0.01];平均手术时间[Pt组(151.0±86.4)min;Med组(175.6±29.7)min,P>0.05],无死亡和任何并发症,术后随诊时间12~4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NYHAⅠ级。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跳动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8 8年 8月~ 2 0 0 0年 6月共进行体外循环手术2 10 6例。术后因出血或疑出血而行再次手术探查止血者 47例 ,为 2 .2 %。 47例中除 1例探查阴性外 ,探查出血手术再次止血共 46例。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7例中 ,男 2 0例 ,女 2 7例 ;年龄 1.5~5 6岁。先天性心脏病非紫绀型 11例 ,紫绀型 19例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 15例 ,冠状动脉搭桥 2例。术后引流液 2 95~135 0 ml,平均 (4 2 0± 6 5 ) m l。二次开胸止血时间为术后 4~11.5小时 ,平均 (6 .3± 1.1)小时。切口创面弥漫性渗血 8例 ,胸骨后止血…  相似文献   

9.
王江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87-4787
我院2005-11-201 共收治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治疗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8~36岁.功能Ⅱ级17例,Ⅲ级8例,Ⅳ级5例. 1.2方法 本组均为胸骨正中切口,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施术,行三尖瓣置换5例,其余均行房化心室折叠及三瓣成形术. 2结果 1例25岁患儿行房缺修补、房化心室折叠及三尖瓣成形,术后重度低心排,6h后急诊二次手术,加作双向腔一肺分流手术,二次术后恢复顺利.其余患者围术期均顺利恢复.随访时间2个月~5 a,无晚期死亡.5例瓣膜置换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Ⅱ级.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附4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建立方法和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45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采用完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并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管理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45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81.7±17.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1.2±8.1)min。45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例患者在手术24h后出现血气胸,经处理后康复出院;其余4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该手术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