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1992~199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685%~7304%。7天内送检及时率为3571%~6422%。1992~1994年病毒分离以脊髓灰质炎(脊灰)I型野毒株为主,1995~1996年以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为主,且未分离到脊灰野病毒,表明我省通过强化免疫后,有力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建议1997/1998年度仍开展强化免疫,确保我省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证实工作的准备过程中,完善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及医疗单位的主动监测为消灭脊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了解烟台市目前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及AFP病例发病情况,将为今后消灭脊灰工作中所采取的策略、措施提供依据。现对本市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监测系统报表及主动监测统计月报表、AFP个案调查表、病例随访表、脊灰监测中心提供病毒分离结果。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 1999年共收检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粪便标本 2 0 8例 ;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检出率为 6 2 5 % ,较往年显著上升 ;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检出率 3 37% ,较往年显著下降 ;肠道病毒 (EV)总检出率显著下降。分析原因认为 ,PV检出率的上升可能与麻痹后突击服疫苗再采集粪便标本 ,以及环境接触染毒等因素有关。以L2 0B细胞置换Hep -2是EV总阳性率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也是NPEV检出率下降的重要原因。NPEV检出率下降还可能与多种因素 ,如细胞形态、毒性反应及粪便标本的贮运温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AFP病例监测现况,为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继续巩固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3-2007年黔东南州监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侧进行流行病学和监测系统质量分析. [结果]5年共报告AFP病例137例,男、女性别比1.63:1;5岁以下占45.98%;各月均有病例发生;134例AFP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阳性9例,均为疫苗相关株,其余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6/10万,48 h内调查率98.54%,合格采样率85.4%.粪便标本7d内送达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率91.24%,随访及时率93.43%, "零"病例报告及时率90.63%,主动监测及时率89.06%. [结论]2003~2007年黔东南州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并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病例,提高合格标本采集率,是进一步提高AFP监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经过全市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医疗单位的共同努力,广元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逐年上升,尤其是1999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1999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17例,从1名患儿分离到脊髓灰质炎3型(PⅢ)病毒,阳性率为5.9%;自1名患儿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阳性率为5.9%。同时采集了96名密切接触及22名健康人的粪便标本,从中分离到病毒15株,分离率为12.7%,其中3株为PⅢ病毒,其余12株为NPEV。  相似文献   

7.
广西贵港市1994 ̄199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02例,其中2例为临床脊髓灰质炎符合病例,余为排除脊灰病例。102例AFP病例发病时间呈季节性,与肠道病毒(EV)疾病流行特征有关,15.69%的AFP病例免次数不足3次,13.73%免疫史不详,说明我市计划免疫工作仍有差距。今后要重点抓好常规免疫,继续开展强化免疫。102例AFP病例麻痹后24小时内首诊占69.3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 1995年起已连续 8年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报告 ,但周边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 ,为及时发现可能输入的脊灰野病毒 ,指导无脊灰后的监测工作 ,对脊灰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99~ 2 0 0 1的共检测了 2 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粪便标本 ,从中分离到肠道病毒37株 ,其中脊灰病毒 11株 ,经确认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 ,未发现本土和输入的脊灰野病毒。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必须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对当前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监测水平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利用EPIinfo软件对全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全国 1999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76 / 1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全国 2 0 84个县 (区、市、旗 ,下同 ) ,占全国县数的 72 8%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 86 %。目前全国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但个别省份AFP病例随访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就全国整体而言,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已达到WHO要求的水平。据统计,1998年全国AFP报告发病率已达到1.68/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维持在80%以上。为评价我盟AFP监测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现将1991~1998年监测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资料来自我盟历年AFP病例报告个案调查表及监测报表。病例调查、采样均由盟旗两级防疫站专业人员进行,方法按卫生部统一方案执行。2 结 果2.1 AFP报告情况1991~1998年共报告A…  相似文献   

11.
邓于  杨永钦 《职业与健康》2005,21(12):1995-1996
目的通过对无锡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进一步采取措施,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根据AFP病例监测系统监测资料,分析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该市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国家卫生部公布的需要报告的AFP病种,该市有10种,占71.42%,其中GBS(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30例,占23.07%.AFP病例报告无季节性差异.农村报告病例多于城区,4岁以下AFP病例占48.87%.病原监测表明,未发现脊灰野病毒,说明儿童已建立起预防脊灰的免疫屏障.结论目前向我国输入脊灰野病毒的可能依然存在,有效识别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是AFP病例监测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发现VDPV病例,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巩固无脊灰成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经验,更有效地发挥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检测作用。[方法]对1999~2004年河北省脊灰实验室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4年合计检测AFP病例粪便标本2148份,检出脊灰病毒(PV)212株,检出率为9.9%,均为疫苗株,其中Ⅱ型最多;检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224株,检出率为10.4%。使用L20B(L)、RD(D)、Hep2(H)细胞进行分离,PV检出率分别为8.7%、7.8%、6.2%,单独检出的分别为28株、17株、7株;NPEV的检出率,3种细胞分别为1.1%、5.4%、6.2%,单独检出的R细胞85株,H细胞102株。[结论]1999~2004年,河北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送检、分离培养等指标均达到质量控制要求;同时使用3种细胞进行粪便标本的分离培养对提高检出率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宿迁市1997年~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波 《江苏预防医学》2002,13(3):20-20,86
20 0 0年 WHO西太区宣布消灭了脊髓灰质炎。要保持无脊灰状态 ,完善有效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监测工作非常重要。宿迁市自 1 991年起在医院和防疫机构主动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了 AFP监测系统 ,选择了 1家市级医院、4家县级医院和 1 0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作为 AFP监测哨点医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脊灰疫情专报系统AFP病例监测情况。方法 AFP监测报告系统统计资料分析。结果 上蔡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1992-2001年共报告AFP病例43例。经临床病学,病原学诊断,无确诊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15岁以下非脊灰AFP病例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8/10万;病例的及时报告率,及时调查率,及时采便送检率和及时随访率均达100%;双份大便的合格采集率为95.35%;县,乡医疗卫生单位AFP快速报告和常规报告系统报告的完整率,准确率,及时率均为100%;病例报告的特异度为95.35%(2/43)。结论 连续10年来无AFP病例的漏报,有关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1990~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189例,采集粪便标本994例,分离出病毒224株,阳性率22.54%。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153株,分离率15.39%;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71株,分离率7.14%。153株脊灰病毒中,Ⅰ型88株(57.52%),Ⅱ型43株(28.10%),Ⅲ型14株(9.15%),混合型8株(5.23%)。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19990~l992年分离到17株Ⅰ型野毒株,l株Ⅰ+Ⅱ型野毒株;l993~l995年分离31株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结果表明Ⅰ型是我区主要的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7.
黔南州1990~1999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36例。按照病毒学分类标准,脊灰野病毒3例,临床符合病例34例,非脊灰AFP病例99例,自1994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自1995年以来连续保持在1/10万以上。136例AFP病例,分布于12个县市的83个乡镇,占总乡镇数的35.3%。AFP病例主要发生在0~5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AFP病例零剂次免疫占11.0%,全程免疫占62.5%。结果显示,我州还存在AFP监测薄弱地区和免疫薄弱地区,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常规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8.
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病例又称AFP病例,指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病例[1]。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及保持无脊灰状态的重要工作内容。肥东县自199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正常运转以来,监测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为总结监测  相似文献   

19.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主要手段。淮安市自1991年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监测质量逐年提高。现将2008年AFP病例监测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是脊髓灰质炎(脊灰)高危省份之一。近年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比较薄弱,l993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仅为0.3/10万,1994年为0.46/10万,l995年升至1.46/10万;作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16/10万。l995年在边境地区发现了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当前边境地区监测工作还相当薄弱,还存在AFP病例漏报、不报等情况。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发现预示着目前我省边境地区存在着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该地区已成为我省乃至我国消灭脊灰的前沿。应采取特殊策略迅速改善边境地区的监测敏感性和质量,保持人群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