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有些类型的颈椎骨折脱位需行后路减压、复位 ,而有的需要同时行后路内固定。但由于颈椎侧块前方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路内固定手术的开展。我科自 1999年 7月至2 0 0 0年 12月应用AXIS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8例 ,效果满意。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5~ 4 2岁 ,平均 32岁。其中单侧小关节骨折脱位 2例 ,双侧 3例 ,双侧小关节脱位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 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 ,A级 3例 ,B级 2例 ,C级 3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 ,最短 6d ,最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和颈前路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8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行颈后路侧块螺钉固定,对照组行颈前路钢板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ASIA分级、JOA评分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下颈椎骨脱位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严重脊柱创伤之一,患者多因脊髓损伤出现四肢瘫痪症状,导致患者的生存率及远期生活质量明显降低.治疗时常规行颈后路侧块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术和(或)前路直视下间盘/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术[1].因直视下减压不彻底,前路手术后椎管内可残留髓核组织碎片或碎骨块,导致脊髓压迫未完全解除而遗留相应症状.本研究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3年2月-2006年5月,对2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后路经关节螺钉Axis钢板固定10例;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钢板固定12例,共置入78枚经关节螺钉。术中运用Klek- amp经关节螺钉技术,以侧块中心点内侧1 mm为进钉点,进钉角度在矢状面上尾倾40°,在冠状面上外倾20°,行四层皮质固定。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C7单侧神经根刺激症状,未予特殊处理,3个月后症状消失。没有出现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等其他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现1例螺钉松动部分脱出,经加强颈托制动,术后3.5个月仍获得融合。其余患者均融合成功。结论下颈椎后路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如使用得当,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相对安全。经关节螺钉钢板置入前,必须行脱位复位和小关节间植骨。  相似文献   

5.
前路带锁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稳定下颈椎骨折脱位 ,临床倾向于手术治疗。近年逐渐流行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技术[1 ] 。我院自 1996年开始使用颈前路带锁钢板 (anteriorcervicallockingplate,ACLP ;商品名ORION)治疗下颈椎损伤 2 2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9例 ,女 3例 ;年龄2 2~ 73岁 ,平均 44岁。其中交通伤 13例 ,高处坠落伤 7例 ,运动损伤 1例 ,物砸伤 1例。损伤部位 :C4骨折 4例 ,C4~ 5 脱位 3例 ;C5 骨折 3例 ,C5~ 6 脱位 4例 ;C6 骨折 6例 ,C6~ 7脱位 2例。损伤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2007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8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0~3000ml(平均400m1),无术中并发症。76例获得随访的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例中,除30例A级者未见神经功能改善外,其余46例均有1~3级改善,平均改善1.7级。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16例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患者应用一体化左面椎前路钢板和支架系统(PC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切除椎间盘,使骨折复侠后,再行一体化钢板固定。结果:11例病人接受1个节段的固定,5例双节段固定。无术中并发症及镙钉脱出或固定失败。14例病人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效,总优良率81.25%。结论:PCB椎间固定稳固,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率,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需戴颈托。  相似文献   

9.
前路撑开钛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9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 1998年 8月开始 ,我院采用颈前路撑开器切除致压物、植骨融合、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 19例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年龄 18~ 6 7岁 ,平均 43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13例 ,坠跌伤 5例 ,重物压伤 1例。损伤部位 :C3 2例次 ,C4 6例次 ,C57例次 ,C66例次 ,C71例次。其中骨折合并关节突交锁脱位 2例。除骨折外 ,相邻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突出并压迫脊髓、神经根。脊髓损伤按Francal分级 :A级 3例 ,B级 8例 ,C级 5例 ,D级 3例。2 .手术器材…  相似文献   

10.
解答:此类患者的颈椎生理弧度紊乱,稳定性差,椎间隙高度丧失,有导致继发性脊髓损伤的可能,故主张尽早手术复位。手术原则是:恢复颈椎的正常排列及椎管容积,恢复椎间高度、生理曲度和重建颈椎稳定性,防止继发性损害。手术方式: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先行后路松解,去除阻碍复位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 ~ 62岁,平均39岁.骨折AO分型:B3.1型12例,B3.2型3例,C2.1型2例,C3.1型3例,C3.2型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常规颅骨牵引,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分别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椎体高度恢复和椎间植骨融合,以及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后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植骨块脱出或内固定断裂塌陷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矫正,恢复了正常颈椎序列、生理曲度和椎体高度.术后3~6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5例,D级5例,E级7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应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不同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可以直接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但需排除颈椎间盘损伤以避免复位时加重脊髓损伤;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前后均行CT、MRI及X线片检查.行前路手术54例,后路手术10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椎体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 ~ 36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除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任何恢复,其余患者ASIA分级均有1~2级提高.所有患者脱位均复位、椎体高度恢复.椎间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周.术后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可,螺钉无松动、脱落,无植骨块松动、脱出. 结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根据骨折脱位类型与脊髓受压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前路手术较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具备更宽的适应证,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能有效行神经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术后颈椎可获得即刻稳定,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锻炼,应为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经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的疗效。方法4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患者,先侧卧位局部麻醉,经后正中切口暴露脱位节段的上椎板上缘至下椎板下缘,采用撬拨复位技术解除关节突的交锁;复位后可做两节段的侧块螺钉固定或棘突问钛线缆、钢丝固定(Stauffer法);然后变换体位为仰卧位,全身麻醉下经颈椎前路清除脱位椎间的椎间盘、上下终板,常规髂骨块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喉返神经麻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伤口均I/甲愈合。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脱位均完全矫正,无残留小关节半脱位和后凸畸形;未出现脊髓和(或)神经损伤加重者;术后14 d时改良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局部麻醉下后路切开复位固定再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优点为时间短、创伤小等。  相似文献   

14.
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6月共68例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按照Allen分型:Ⅰ度7例,Ⅱ度19例,Ⅲ度29例,Ⅳ度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轻度屈曲位颅骨牵引制动(3~4 kg).单纯后路手术26例,采用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或经关节螺钉固定,I期前后联合手术42例.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 随访6-65个月,平均34个月.2例后路切口感染,经过清创换药等治疗愈合,2例术后短期内神经症状加重,通过甲基强的松龙等治疗后恢复.神经功能除A级18例没有恢复外,均有1级以上改善.其中有11例B级患者术后有4例达C级,有5例达D级;C级10例中有6例恢复至D级,4例达E级,D级15例全部达E级.未见内置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发现不融合者.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需根据Allen分型决定治疗策略.对于Ⅰ度和Ⅱ度损伤采用后路手术;而对于Ⅲ度和Ⅳ度损伤,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可采用Ⅰ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下颈椎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初步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初步临床运用.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运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下颈椎损伤患者2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摄X线片及CT以明确螺钉位置、方向、长度,是否有椎弓根皮质穿破、横突孔或椎管的侵犯,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术后减压情况,是否有硬膜外血肿的形成,颈脊髓变性情况.统计比较患者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36个月,平均15.5个月.22例共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44枚,所有螺钉均顺利置入.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发现螺钉松动、脱出、断裂或钢板松动.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估计与术中长时间牵拉喉返神经有关,予以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术后复查3周左右患者症状消失.2例术后诉有吞咽不适,告知患者进软食,症状3个月左右明显缓解.术后X线片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术后出院前CT横断位像示2枚螺钉在下颈椎椎弓根内侧皮质1度穿破,2枚螺钉外侧缘皮质1度穿破累及横突孔内侧缘.出院前MRI示所有患者脊髓前方压迫均获得明显缓解,4例出现少量硬膜外前方血肿,但无明显脊髓压迫.术后12个月MRI示3例脊髓变性有改善.JOA评分从术前的(8.5±0.7)分提高到术后出院前(14.5±0.8)分(P<0.01),术后6个月时达(15.7±0.7)分,较出院前又有显著改善. 结论 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可靠和安全的下颈椎损伤前路重建技术,临床运用中要注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难以复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难以复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12例下颈椎脱位患者,经三维CT检查证实8例有单侧小关节绞锁,4例双侧小关节绞锁;MRI检查发现,12例患者均有椎间盘损伤,其中4例为椎间盘破裂,8。例为椎间盘突出;经颅骨牵引后未能复位的12例患者,Ⅰ期行前路减压、后路解锁融合固定、前路融合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未加重,小关节绞锁及脱位均得到解除和复位;术后1—2周内大部分(10/12)患者神经功能按改良Frankel分级上升:1例A级→B级(2例A级无变化),B级→C级2例,C级→D级3例,C级→E级3例,D级→E级1例。住院时间9—19d,平均14d。结论前路减压、后路解锁融合固定、前路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难以复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下颈椎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4例,后路使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螺钉入钉点位于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上方,向外下方钻孔,外倾25°~30°,下倾30°~40°。钻透上下关节突,拧入3.5 mm钛合金皮质骨螺钉,螺钉长度16~20 mm。小关节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4~24个月,平均18.8个月。颈椎弧度无丢失,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结论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安全性好,螺钉抗拔出强度佳,固定确实,固定节段少,植骨融合率高;使用范围广,可用于C6/7节段。但建议结合钢板使用,小关节间隙必须植骨。  相似文献   

18.
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手术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本组男32例,女9例;年龄12~67岁,平均41岁.Hangman骨折21例,C2椎体骨折2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连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2例,C1,2椎体结核4例,C3骨巨细胞瘤2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高位前方咽后入路显露C1~C3,Hangman骨折和C2椎体骨折复位后行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先天性齿状突不连行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寰枢融合;结核行病灶清除,肿瘤行切除重建.创伤患者脊髓损伤按美围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评定,非创伤患者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 结果 41例患者均成功显露C1前弓~C3椎体,骨折患者行复位减压融合内固定;结核、肿瘤患者行病灶切除重建.创伤患者脊髓功能正常者无神经功能损害,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部分恢复.非创伤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8.9分增加至12.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优/良/可)达到94%.3例出现舌下神经牵拉症状,2例出现面神经刺激症状,无伤口感染. 结论 前方高位咽后入路可充分显露上颈椎,完成复位减压和稳定重建,并最大限度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治疗上颈椎骨折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1月,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治疗的上颈椎骨折或脱位的患者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60岁,平均41.2岁.寰椎骨折脱位5例,枢椎骨折脱位3例,齿状突陈旧骨折不愈合1例,C2,3骨折脱位2例,无骨折寰枢椎失稳4例.临床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或伴有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患者术前均行Halo架牵引试行复位.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并植骨融合,根据术前X线片及CT个体化确定入钉点及置钉角度,徒手法钻出骨性通道,选用22~26 mm长的Vertex或Summit钛金属螺钉固定,并行后路椎板间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1~2 d佩戴颈托离床活动.结果 本组15例共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64枚,均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无脑脊液漏.术后行X线正、侧位片和CT检查证实损伤节段复位满意、螺钉位置良好.术后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神经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患者颈椎序列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生螺钉及钛棒的松动、脱出及折断.神经损伤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颈椎椎弓根钉是颈椎后路手术中坚强的固定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操作技巧,严格个体化置钉,颈椎椎弓根钉具有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融合率高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free-hand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he upper cervical fracture and instability.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performed on 15 patients with upper cervical fracture and instability treated with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fusion from September 2006 to January 2009.There were 11 males and 4 females,at average age of 41.2 years(range,18-60 years).Of all,there were five patients with atlas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including three simple anterior arch fractures and two Jefferson fractures),three with axis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one with dens fractures plus nonunion,two with C2,3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and four with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without fracture.The main clinical complaints included local neck pain and/or tetraplegia.Halo traction was recommended to restore the cervical sequence preoperatively in all patients.All 15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cervical pedicle screw-rods internal fixation and bone graft fusion.During the operation,the point and angle of the implanted pedicle screws were determined by preoperative X-ray and CT scan and the bony channel drilled with free-hand before implantation of the Summit or Vertex pedicle screws(22-26 mm long)and posterior interlaminar autologous or allogeneic bone fusion.Patients could get out of bed with neck collar at days 1-2 after operation.Results A total of 64 cervical pedicle screws were implanted in all 15 patients,with no vertebral artery injury,spinal cord injury or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Postoperative X-ray and CT scan confirmed satisfactory internal fixation.The clinical symptom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Fourtee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36 months,which showed bony fusion,with no looseness or breakage of the screws.Neurologic impairment was improved in all patients,with no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ervical pedicle screw.Conclusions Cervical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can reestablish the upper cervical vertebrae stability and help to recover the spinal cord and nerve function and hence is a reliable method for upper cervical fracture and/or in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