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体液蛋白组学分析为疾病诊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与策略.血液是临床蛋白分析最常用的标本,但其作为一种系统性体液有其不足之处:成分复杂,与疾病相关的蛋白丰度很低,而局部性体液接近病变部位,其蛋白质组学分析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相关信息.消化系统产生胃液等多种局部体液,当相关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消化液的蛋白质组成和数量将发生改变,因而消化液被认为是消化疾病标志物库.近年来关于唾液、胃液、胆汁和胰液的蛋白组学研究有不少报道,发现了一些消化系肿瘤相关蛋白,其中有的显示出良好的诊断应用前景,而结果的重复性、标本处理的标准化等是消化液蛋白组学分析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初步完成,生命科学已经跨入“蛋白质组学”的新时代。蛋白质组学以基因组编码的所有蛋白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水平及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从而深入认识有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蛋白质组学主要包含3个方面:(1)表达蛋白质组学(expressi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的逐步实施 ,编码人类全部染色体的约 10万种基因将不断被发现。然而 ,仅破译了编码人类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不意味研究的终结 ,HGP的最终目的是要了解编码人类染色体的 10万种基因的功能 ,即基因的调控机制。从而进一步阐明 ,人类的整个生命活动是 2 1世纪HGP研究的关键之一。此外 ,巨大数目的基因组扫描(SNP) ,也是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这些信息对人类控制疾病具有重大价值。基因芯片技术为解决这两方面的难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 ,被誉为基因功能研究领域的一次革命、一项最伟大的发明。本文综述了 …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蛋白质组学的产生和概念以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为标志 ,生命科学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心已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分子整体水平对功能的研究上 ,从而产生了功能基因组学 (functionalgenomics)。但是基因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而生命功能的真正执行者是蛋白质 ,仅仅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草图显示 ,人类共有 3 0万~ 3 5万个基因 ,而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基因只占基因组的 2 % [1 ] ,如此有限和相对稳定的基因与蛋白质表达的时空多样性、动态性形成鲜明…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应用蛋白质组学对临床疾病进行研究,不仅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疾病的本质,还有助于全面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寻找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发现药物治疗靶点。目前蛋白质组学广泛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丁莺  沈雁  吕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2):2227-2230
蛋白质组学是以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为核心, 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生物机体、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器基因编码的全部蛋白质, 在更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发现和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作为肿瘤研究的新平台, 蛋白质组学对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断, 寻找新标志物, 治疗以及药物开发的新靶点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具有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丁莺  沈雁  吕宾 《胃肠病学》2009,14(8):508-510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研究分子体系、亚细胞系、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体水平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开展肝病研究建立了新的技术平台,并已成功筛选出一些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蛋白标记物,用于肝病诊断和预后判断,同时发现一些新的药物治疗靶点,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旨在介绍蛋白质组学的相关研究技术及其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粪便检查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粪便检查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 ,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粪便中成分复杂、特异性差等因素 ,局限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医学临床领域中的应用与进展 ,同时由于其特有的方便、易取得的优点 ,粪便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重要性再次为人们关注 ;近年来 ,在腹泻、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等诊断和肿瘤筛查中已有长足的进展。并拓展了粪便检查的应用前景。自从Mashall和Warren发现Hp以来 ,Hp在胃与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研究突破了基因的局限性,能够揭示生命和疾病的最终机制.就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及其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介绍,并回顾了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对中医药所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硝苯啶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功玲  王新玲 《山东医药》1995,35(12):48-48
硝苯啶为钙通道阻滞剂,近年来其临床应用逐渐广泛,现对其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浅述如下。 急性胃肠痉挛性腹痛:有人用硝苯啶治疗急性胃肠痉挛性腹痛病人,如急性胃腺炎、急性菌痢等,取得明显疗效。用法为硝苯啶10mg,舌下含服,用药后5分钟总有效率为94%。用药后除心率增快8次/min外,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原因不明性反复呕吐:有人用硝苯啶治愈原因不明性反复呕吐9年Ⅰ例,病人用中西药及改变生活环境等疗法均治疗无效,给予硝苯啶舌下含服10mg,当即获效;后改为5mg,每日2次,连服2个月;逐渐减至2.5mg,连服1个月,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12.
介入放射学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贵 《中华消化杂志》1992,12(4):188-189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全球范围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主要涉及氧化/抗氧化失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炎症机制和细胞凋亡4个大的方面,而氧化/抗氧化失衡是COPD发生的关键机制,到目前为止COPD的发病机制仍然没有完全阐明.而蛋白质组学从整体的角度研究蛋白质,能精确地反映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蛋白质动态变化,探寻疾病相关的标志物,为阐明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从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和血浆中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和疾病相关的标记分子.因此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产生,将为COPD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COPD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的表达、翻译后修饰、在细胞内定位以及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传统的研究手段主要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前者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后者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目前新兴的研究技术主要有相差凝胶电泳技术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蛋白质组学在胰腺疾病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正常个体与患病个体的血清、胰液或组织等进行蛋白质比较,发现差异蛋白质,从而对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徐建华  任丽楠 《胰腺病学》2005,5(2):123-125
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公布,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每一种生命运动形式都是特定蛋白质群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出现,并发挥特定功能的结果。基因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要研究生命现象,阐释生命活动的规律,仅仅了解基因组的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这也使得人们对于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对蛋白质的数量、结构、性质、相互关系和生物学功能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基本概念、研究技术和胰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研究分子体系、亚细胞系、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体等生物体系内蛋白质组成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近些年来,它已成为全面分析蛋白质表达变化的有力研究工具,并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疾病研究之中。此文旨在介绍蛋白质组学的相关研究技术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硝苯吡啶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硝苯吡啶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应用张桂敏1隋建超1王忠叶1王年吉21山东省文登中心医院2644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SubjectheadingsDigestivesystemdiseases/drugtherapyPacreatitisGastroi...  相似文献   

18.
生长抑素治疗消化系疾病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抑素广泛分布在胃,肠,胰等组织中,对消化系的吸收,分泌和运动具有生理调节作用。基础和临床研究初步显示生长抑素和/或类似物SMS201-995能抑制胰腺内,外分泌,抗溃疡,降低门脉压力,抑制内分泌肿瘤和类癌生长分泌异源激素,促进消化系瘘愈合等作用。本文综述近所来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生长抑素(Somato statinst,SS)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消化道激素,对调节胃肠道的生理功能起重要的作用,可抑制胃肠道器官的运动和分泌,抑制其它胃肠道激素分泌,减少内脏血流量等。其人工合成的长期制剂(Octreotide,Ot)(SMs201-995)与生长抑素有相同的生理作用。SS及Ot已进入临床。1 上消化道出血 SS及Ot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研究,报道疗效不一。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对于控制出血有确实的疗效。Somntrille等人最近的大多数调查研究表明,SS可有效地控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出血,另一研究用Ot共治疗了115例上消化道出血并与126例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在止血率、再出血率、生存率、手术率等方面而无明显的保护作用。Tulassay等人报道67例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20.
共聚焦内镜在消化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聚焦内镜是一种新的内镜成像技术,他在内镜检查的同时,可在体内进行表层下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组织学诊断.通过点扫描激光分析,共聚焦上、下消化系内镜及共聚焦腹腔镜可连续不断地获得高清晰度的组织学图像.本文系统阐述共聚焦内镜、共聚焦腹腔镜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共聚焦内镜对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胃癌、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胶原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上皮内瘤样变、结直肠癌和慢性肝病等消化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此外,本文还阐述共聚焦内镜检查时,在体情况下恶性肿瘤与炎性病变的高清晰度分子学图像及异常血流灌注特征.共聚焦内镜技术的进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使人类消化系肿瘤分子水平的快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