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肺嗜酸细胞类癌2例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瘤细胞胞质内有多量嗜酸性细颗粒。免疫组化:角蛋白、NSE、CgA、Syn呈阳性表达,S-100呈阴性表达。电镜:瘤细胞胞质内见多量神经内分泌颗粒和增多的线粒体。结论 肺嗜酸细胞类癌具独特的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和电镜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0例RO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44-78岁,平均57.8岁.病变位于左肾6例,右肾4例.大体见瘤组织边界清楚,切面均质、棕红色或褐色,3例瘤中心可见纤维性瘢痕...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1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复习 1 5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存档的HE切片 ,其中 1 2例行vimentin、S 1 0 0、TG、TTF 1、CEA和p2 1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本组有 7例嗜酸细胞腺瘤 ,5例嗜酸细胞性滤泡癌 ,3例嗜酸细胞性乳头状癌。良性和恶性嗜酸细胞肿瘤均表达TG、vimentin、S 1 0 0和p2 1 ,CEA阳性表达见于多数嗜酸细胞腺瘤和癌。除CEA外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结论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与甲状腺其他相对应类型的肿瘤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 对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复习该病变的相关文献并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组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乳头状癌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癌细胞嗜酸性变.免疫组化示肿瘤组织CK19、HBME-1、CK、TG、TTF-1和EMA呈弥漫或大部分(+),calcitonin、p53和Ki-67均(-).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嗜酸细胞变异型伴桥本甲状腺炎具有比较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很容易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伴滤泡上皮嗜酸变等形态结构相近的良、恶性病变.形态学上乳头状癌癌细胞特征性核改变及免疫组化CK19和HBME-1(+)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具有实体结构的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具有实体结构的OPRCC进行临床、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另外选取10例经典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和10例嗜酸细胞瘤作为对照.结果 3例OPRCC均为老年女性,年龄78~79岁.临床上均因体检发现.巨检:瘤组织边界清楚,2例可见包膜,切面灰褐色或棕色.镜检:瘤组织主要呈弥漫实性生长,局部可见管状、裂隙样结构和发育不全的乳头状结构;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强嗜酸性颗粒状,核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象罕见或无.2例可见局灶性坏死,1例可见泡沫状巨噬细胞,2例可见砂砾体.免疫组化:瘤细胞均呈vimentin和AMACR弥漫强(+);表达CD10和CK18不同程度(+),CK7、RCC和E-cadherin各有1例(+);所有肿瘤CD117和EMA均(-).结论 具有实体结构的OPRC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细胞癌,形态学上与嗜酸细胞瘤有重叠,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为2.5~7 cm,平均4.2 cm,分别位于左肾5例、右肾6例,肾上极4例、肾下极5例、肾中极2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肾嗜酸细胞腺瘤。大体观察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淡黄或棕黄色,质地均匀,2例肿瘤中央可见白色星芒状瘢痕样病灶,未见明显出血坏死灶。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易被误诊为肾癌。其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良好,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70岁。咳嗽、咯血10口余。患者入院前夜在明显诱因情况下突发咳嗽、咯出鲜血10余口,无胸痛。曾有支气管扩张病史7年。5年前有咯血史。X线胸片示右下肺阴影。CT检查:右下肺团块样影,轮廓不光滑,呈分叶状(见图1)。考虑为右下肺占位,癌肿不能排除。行手术切除右下肺叶,其切下组织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巨检:右下肺叶,距胸膜0.5cm处见肿物3.0cm×3.0cm×2.0cm,界线清楚,有不完整的包膜,切面实性,灰黄色,质软。光镜:瘤细胞呈实性片块、巢状及腺泡状,有少量富于血管的纤维组织间质。瘤细胞卵圆形及多边形,大小不一,胞质丰富、宽广,嗜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原发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对1例肺原发性黏液腺癌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肺原发性黏液腺癌常见于成年人,病变主要分布于肺的外周部。形态学表现为分化好的黏液性上皮性病灶,上皮细胞立方或柱状,核位于基底部,胞质透亮呈分泌状态,亦可增生呈2~3层,中度异型,部分核大深染,核分裂象罕见,组织形态类似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或胃肠道黏液腺癌结构,冷冻切片诊断易误诊为良性黏液性囊腺瘤。结论 肺原发性黏液腺癌是肺变异型腺癌中罕见的恶性肿瘤,形态特征与乳腺黏液腺癌相似,冷冻切片常难以做出可靠的病理诊断,要与肺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肺黏液性囊腺癌等鉴别。诊断主要是依赖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预后相对较好,不同于胃肠道黏液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肺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查体胸透时偶然发现肺肿物,直径4.5 cm,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未见异常。大体见圆形结节一个,边界清楚,切面淡红色,质较软、细腻。镜下肿瘤由一致的胞质丰富透明或略嗜酸的圆形、多边形细胞组成,细胞界限清楚,围以薄壁的血管和血窦样腔隙。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HMB45(+),CK、S-100、Syn、NSE和CD56(-);肿瘤细胞间薄壁血管CD34(+)。结论肺透明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完整切除肿瘤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s,ACC)是肾上腺皮质细胞发生的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嗜酸细胞性肾上腺皮质癌(oncocytic 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s,OACC)是其中的一个亚型,临床罕见,主要与其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有关[1].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常呈片...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道2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和电镜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多见于中、青年,无明显性别倾向。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常有坏死,瘤细胞弥漫分布,胞质强嗜酸性,核明显异型;免疫标记显示Inhibin-α+/-,Melan-A和Syn(+),Ki-67〈5%。电镜示肿瘤细胞充满线粒体。结论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非常罕见,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为其明确诊断的依据,可能为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2.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例MCRCC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例MCRCC肿瘤直径均〈4cm。镜下见肿瘤全部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透明细胞,间隔内透明细胞呈巢状分布,Fuhrman分级为Ⅰ~Ⅱ级,囊腔间隔内可见似平滑肌的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标记:透明细胞CK(广谱)(+),CD68和Ki-67(-);间隔内梭形细胞SMA(+)。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肿瘤剜除术,随访2~26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MCRCC是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肿瘤预后良好,可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4cm的肿瘤,可以施行保守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肺隔离症合并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冯振中  刘德纯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3):209-210,213,i0013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合并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肺隔离症合并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光镜、免疫组化标记(SP法)观察.结果本例患者以间歇性咳血为主要症状,CT示左下肺团片状阴影,手术中见隔离肺有异常血管供应,病变肺组织呈慢性炎症和纤维增生改变.支气管内肿物由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及黏液细胞组成,巢状排列,其中含少量黏液样物.免疫组化示低分子质量CK强(+),EMA(+),高分子质量CK(-),AB染色(+).结论肺隔离症合并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极少见的肺组织病变,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例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标记,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为52岁老年男性,肿瘤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瘤细胞大小较一致,以梁状和岛状排列为主;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中度嗜酸性,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K (+)、CD56(+)、Syn (+)、CgA(+),Inhibin(-)、PLAP(-)、AFP(-)。结论原发于睾丸的神经内分泌癌非常罕见,通常不伴有类癌综合征。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包括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睾丸畸胎瘤合并类癌、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等,多数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  相似文献   

15.
乳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罕见的乳腺黏液表皮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9岁。左乳腺包块巨检为灰红色类圆形肿块,与周围界限清楚;镜下肿瘤组织结节分叶状,以表皮样细胞为主,混杂有中间细胞和黏液细胞,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有黏液,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偶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示AE1/AE3、34βE12和E-cadherin弥漫(+),S-100局灶(+)。结论乳腺黏液表皮样癌非常罕见,其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类似,确诊主要靠组织病理学,并辅以免疫组化标记,有时需要与腺鳞癌、腺样囊性癌或黏液癌鉴别。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结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淋巴结原发性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指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2例肿瘤均位于颈部淋巴结,光镜检查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少数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及vimentin( ),CD21、CD34、CK、CD45、SMA及HMB45均(-)。电镜下瘤细胞胞质有大量长指状突起,无桥粒连接及Birbeck颗粒。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电镜及免疫组化,并应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黑色素瘤、梭形细胞癌及其他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进行临床和病理(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资料观察。结果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中老年患者低密度影,组织学特征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达和电镜下改变同软组织平滑肌肉瘤,可有肿瘤组织边缘的骨化,肿瘤组织内可见破骨细胞。多数病例有车辐状结构的区域。结论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和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相比,组织学上并无特殊,但诊断却较困难。常需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电镜的帮助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8.
翁阳  牛海艳  邓仲端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4):278-280,i0010
目的研究骨外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对1例罕见的小腿骨外骨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学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为灰白色牛角样肿物。镜检:肿瘤由大小一致的小细胞构成。瘤细胞的胞质甚少,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细,不见核仁,或有2~3个小核仁,核分裂多见。肿瘤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小结节状,伴有结节周围骨化及钙化,并可见到瘤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及大量互相吻合的编织骨小梁形成。免疫组化:vimentin、CD99、CgA和S-100(-),Syn散在(+),NSE(±)。电镜:瘤细胞胞质内见微丝,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但未见神经分泌颗粒;细胞外有胶原。结论小细胞型骨外骨肉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易与骨化性肌炎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华  孙荣超  陈瑛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99-101,i0005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结果 2例乳腺IMC无特殊临床症状及体征。光镜下组织学特征为: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的微乳头或管泡状细胞簇在纤细的网状或胶原纤维性间质分隔形成的透明间隙中浸润,不伴有促纤维增生。免疫组化示癌细胞簇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呈特征性线样EMA(+),雌激素受体及CK7(+)。结论 IMC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乳腺癌类型,具有高度的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相结合可以正确诊断该病。  相似文献   

20.
喉神经内分泌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 3例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 ,并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喉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3例肿瘤均位于声门上会咽区 ,大体直经 <3cm ,2例呈息肉状。光镜检查 2例肿瘤以巢团状结构为主 ,瘤细胞胞质丰富 ,嗜酸性 ,核分裂象易见 ,有坏死。 1例以小梁状结构为特征 ,瘤细胞较小 ,分裂象罕见 ,无坏死。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CgA、Syn、CK(AE1)及NSE( ) ,S 10 0、HMB4 5及GFAP(- )。电镜观察瘤细胞间有细胞连接复合体、细胞内腔及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喉神经内分泌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 ,形态学上应当与喉的低分化鳞癌、副节瘤、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标记及电镜观察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