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内经》理论对眼科临床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卫萍 《国医论坛》2003,18(3):13-14
《内经》全面地阐述了中医理论 ,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法则 ,历代医学著述多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对中医临床各科一直起着指导作用。本文谨结合自己临床体会 ,浅析《内经》理论对眼科临床的指导作用。1 病因病机1 .1 病因 眼病发生的原因亦不外乎内外两种因素 ,内因是情志变动以及饮食劳倦所伤 ,外因多由六淫侵袭。六淫中风湿热三邪致病最为常见。《素问·太阳阳明》云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灵枢·百病始生》云 :“风雨袭虚 ,则病起于上。”风性轻扬 ,易于上犯 ,而眼居高位 ,眼病中以风邪外袭为多 ,许多障眼病初期皆有风…  相似文献   

2.
《内经》心痛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骏  严季澜 《国医论坛》2003,18(1):15-17
心痛是以心前区疼痛、憋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证。《黄帝内经》有对心痛病证的大量论述 ,然其内容分述于各篇之中 ,较为零散。笔者试从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预后调理等几个方面予以归纳分析 ,以期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裨益。1 对证候的认识《素问·脏气法时论》云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膺背肩甲间痛 ,两臂内痛。”指出心痛发作的部位特点为痛在胸中、胁下 ,并扩散到肩胛间甚至两臂内侧。《素问·痹论》将五脏气逆所致的心痛称为厥心痛。因心与肾、胃、脾、肝、肺相关联而又分为 5种证型。其临床表现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初步分析了《内经》中有关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与发病的关系,在治疗上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以及《内经》摄食养生观对脾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内经》记载的疾病甚多。以专题论述疾病名篇的,见于《素问》的则有:《热论》、《评热病论》、《疟沦》、《咳论》、《举痛论》、《风论》、《痹论》、《痿论》、《气厥论》、《厥论》、《奇病论》等;见于《灵枢经》的则有:《寒热病》篇、《癫狂》篇、《热病》篇、《厥病》篇、《杂病》篇、《周痹》篇、《胀论》、《论痛》篇、《水胀》篇、《寒热》篇、《大惑论》、《痈疽》篇、《忧恚无言》篇等。散见于各篇中记载的病证尤多,有外感病,有内伤杂病;有内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等等。虽然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见证时,有详有略,但是对于各种疾病的认识,已经进行了各种的分证与鉴别,这些对疾病的分证方法,实际上就是后世各种辨证方法的雏型。  相似文献   

5.
王周芳 《光明中医》2008,23(3):276-278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写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阐明了《伤寒论》与《内经》的学术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彦君 《陕西中医》2009,30(7):903-904
《内经》认为:疾病虽多,不外阴阳;病证虽杂,不外标本;治法虽繁,无非逆从。《伤寒论》不仅把此标本理论有机地运用于辨证施治过程中,而且对此给予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经》不孕相关经文的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各八十一篇。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  相似文献   

8.
<正>在生命科学领域,体质做为一个古老的医学科学命题,很早便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中医理论发展史上,《内经》不仅较早地认识到体质问题,而且还从比较广泛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个体差异及其所涉及的有关问题。长期以来,《内经》所倡导的"因人制宜"的观点,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医学实践,并已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  相似文献   

9.
《内经》气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气血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桑曜指导黄永昌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215500)《内经》素、灵162篇,气血理论贯穿始终,对临床辨证施治、选方用药、判断预后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有“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除邪疾”之用,临床不可不通。1作为辨证诊断...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源头活水,被尊崇为"医家之宗",它并非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程,而是一部指导临床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11.
张少聪 《世界中医药》2008,3(3):165-166
《内经》为中医理论之渊薮,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其系统而科学的中医理论,丰富而精深的治法治则,为临证提供指导依据。纵观历代成功医家,均以《内经》理论为立说之根本。如仲景撰用《素问》《九卷》等而成《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医圣”;金元四大家宗《内经》而开风气之先,各成门派而影响深远;明末喻嘉言深究《内经》而标立新说,  相似文献   

12.
刘秀华  刘锋  张新渝 《河南中医》2009,29(3):232-233
失眠在《内经》中被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内经》在阴阳学说和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指导下,创立了卫气循行经络脏腑昼夜各二十五度以主持寤寐生理活动的理论。本文从卫气运行失常、胃气不和、水气上逆、火热扰心、邪气内扰、气血虚衰等方面探讨失眠病机。  相似文献   

13.
王明辉  王风雷 《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99-2201
《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为了探索祖国医学中某些学说和理论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利溯本求源和整理提高,拟分别就下列几种学术思想加以方法学上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针灸临床工作10余年,再从实践回到理论中,通过这一阶段对《内经》的学习,感触很多,现就《内经》中形神理论如何指导针灸临床工作作一简要阐述。1辨神施针《素问·刺禁论》指出:"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  相似文献   

15.
1 治病求本 安内攘外张某 ,男 ,2 5岁。 1998年 3月 2 4日初诊。其母代诉 :患咳喘月余 ,加重 3d。曾经地市 3家医院住院治疗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抗生素静滴。病情时轻时重 ,感冒症状一直不断 ,轻则鼻塞流涕 ,重则发热喘咳。刻下 :发热夜重 ,畏寒肢冷 ,体温37 5℃~ 38℃ ,鼻塞涕清 ,咳喘痰鸣 ,自汗出 ,纳呆腹胀 ,精神萎靡 ,面黄无华 ,发枯结穗 ,大便不实 ,治以“培土生金” ,安内攘外。方用钱氏异功散合玉屏风散、三拗汤加减。黄芪、党参、茯苓各6g ,白术、防风、陈皮、杏仁各 4g ,麻黄、甘草各2g。 2剂 ,每日 1剂 ,水煎分 3次温服。另…  相似文献   

16.
李朝霞 《国医论坛》2012,27(2):15-16
情志又称情感,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不同情志反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双重性,既有利亦有弊,人的情绪变化亦如此。《黄帝内经》首次对情志致病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此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马赟 《陕西中医》2006,27(12):1550-1551
目的:总结应用《内经》理论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参阅《内经》理论,通过对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论述、分析、总结。结论:临床中诊断“全面把握、四诊合参”;辨证治疗上整体联系,点面结合;预防调护,《内经》“诊、治、调”的三部一体,是其临床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经》中有关热病辨证思想、辨证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发现《内经》对于外感热病多采用六经辨证,内伤热病则采用脏腑辨证。此举为进一步研究《内经》热病理论,挖掘其辨证的精髓,发扬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使其能更好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 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的偏差微观辨病就是辨别某一类有共同基本特征的疾病 ,它有相对固定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病理演变过程 ,并有相同的微观病理变化和特异理化指标 ,这些都是由所患病种所决定的。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一般地说在每个患者身上的表现是基本相似的 ,不同的只是持续时间和反映程度有所差别而已。治疗上只重视局部的治疗及微观的治疗 ,不重视整体的治疗。如面部痤疮 ,辨病治疗只注重局部皮肤 ,而不重视降低体内激素水平 ,治后较易复发。中医则强调“有诸内必形诸外”,抓住整体进行治疗 ,促使体内过高的激素水平降低 ,达到清除痤疮…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整体观和辩证法两个方面.为了探索祖国医学中某些学说和理论思想方法的实质,以利溯本求源和整理提高,拟分别就下列几种学术思想加以方法学上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