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本室创立的841培养基的基础上,以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血清,对体外培养46d、95d的日本血吸虫进行了实验观察,并比较了841和851培养基虫体的吞食红细胞率、肠管汇合率及虫体存活率。结果表明:3项指标841培养基均优于851培养基(P<0.01).童虫用841培养基培养2周后,提高血清浓度至25%继续培养至95d,吞食红细胞率和肠管汇合率均明显高于10%血清浓度(P<0.01),而虫体存活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在后期童虫的培养中,适当提高血清浓度有利于虫体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3.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 3种 :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等地的日本血吸虫 ,分布于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曼氏血吸虫和分布于中非等地的埃及血吸虫。由于血吸虫细胞“不增殖、不传代”的特性 ,血吸虫细胞培养一直是困扰国内外学者的一个难题。自 1982年以来Weller等人对曼氏血吸虫成虫进行了 190 0次以上的实验培养 ,历时近 2 0年 ,使成虫细胞在体外存活了 2 8d ;1995年以来董慧芬等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 ,使这两种细胞分别在体外存活了 184d和 2 13d。学者们感叹 :“经过多年的努力 ,血吸虫的细胞培养目前仍是一道未…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磷酸酶细胞化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碱性磷酸酶 (AKP)和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虫龄 2 6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 ,培养于RPMI16 4 0含 2 0 %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基中 ,培养 7,14 ,2 1,35和 4 9d时 ,分别运用改良的Gomori钙 -钴法和Gomori硫化铅法进行AKP和ACP染色。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AKP和ACP活性均渐减弱。培养 2 1d后 ,所有培养细胞的AKP活性开始减弱 ;培养至 4 9d ,AKP阴性反应细胞所占比例增大 ,但仍有较多细胞具AKP活性 ;而ACP活性在培养 14d时 ,有的细胞显著增强 ,有的却明显减弱 ;培养至 35d ,所有细胞的ACP活性减弱 ,并出现ACP阴性反应的空泡状细胞 ;至 4 9d ,大部分细胞的ACP反应为阴性。结论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AKP、ACP活性均减弱 ,AKP、ACP活性的强弱可以作为评价血吸虫细胞培养条件优劣的指标 ;培养细胞呈分批、逐步退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糖细胞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内的糖类物质。方法 :将 32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细胞悬液 ,接种在小盖玻片上 ,置含 2 0 %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RPMI 16 4 0培养基中培养 ;至培养第 6d ,用高碘酸雪夫 (PAS)法显示培养细胞中的糖类物质 ;阿新蓝 PAS法显示培养细胞中的酸性粘多糖 ;用淀粉酶处理后的PAS染色以鉴定细胞内的糖原。在Olympus BH2 显微镜下观察 ,统计细胞类型 ,拍照 ;HPIAS 2 0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含量 ,统计分析不同细胞类型间的差异。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的类型不同 ,所含的糖类成分有所不同 ,有较多培养细胞内既有糖原 ,也有酸性粘多糖 ,以及中性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等其它糖类物质 ;大多数细胞几乎不含糖原和酸性粘多糖 ;另有少数细胞仅含糖原和酸性粘多糖 ,以糖原为主 ,极少数细胞以酸性粘多糖为主。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内既含糖原 ,也含酸性粘多糖 ,以及中性粘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糖脂等其它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EC9706细胞肿瘤条件培养基模拟的体外肿瘤微环境对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rhGM-CSF和rhIL-4的RPMI 1640培养液诱导DC.第2天对照组同前培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含rhGM-CSF、rhIL-4的EC9706肿瘤条件培养基;第4天加入超声破碎法制备的EC9706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对照组正常成熟DC和实验组肿瘤相关DC(TADC),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基因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检测其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CTL)的增殖能力及对EC9706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第8天,与正常成熟DC相比,TADC细胞呈发育迟缓状态,CD86、CD1a及CD11c表达降低(P<0.01),CD1a基因不表达(正常DC较强表达),TADC体外刺激形成的CTL增殖率及对EC9706细胞的杀伤率均降低(P<0.01).结论:EC9706肿瘤条件培养基所模拟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的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可分为圆颗粒形鞭毛形,多角形,三角扇形及不规则形,其中以圆颗粒形细胞占多数,童虫培养细胞呈较成虫培养细胞小,但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两者的结构相似,SEM-IPS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圆颗粒形细胞和鞭毛形细胞在面积,周长,最大,最小直径及圆球率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的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可分为圆颗粒形,鞭毛形、多角形、三角扇形及不规则形,其中以圆颗粒形细胞占多数。童虫培养细胞虽较成虫培养细胞小,但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两者的结构相似。SEMIPS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圆颗粒形细胞和鞭毛形细胞在面积、周长、最大、最小直径及圆球率等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致敏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SEA致敏DC,流武细胞术(FACS)检测SEA致敏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SEA致敏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与未致敏的DC相比,SEA致敏后,DC摄取抗原的能力无明显变化,SEA致敏的DC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论体外SEA致敏DC后,不是促进DC的活化,而是抑制DC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正交试验法选择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增殖的最佳作用条件。方法 将培养第3天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 正交表分别在基础培养基RPMI-1640、TC-199、DMEM/F-12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液(常规培养液)中用终浓度为2、3、6ug/ml的MNNG各处理24、36、48小时;随后换用常规培养液培养4周,再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以细胞存活时间为指标,对基础培养基、MNNG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在基础培养基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培养液中,用3ug/ml的MNNG诱导,MNNG的处理时间为48小时,诱导效果最好,培养细胞在换用5%小牛血清后可存活246天以上,并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生长及分裂现象。结论 运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出的MNNG作用条件可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化,转化细胞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未转化细胞。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主动死亡过程。白血病细胞除增殖、分化功能异常外,其凋亡能力下降。许多抗癌药物在影响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同时,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HL-60与K562作为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模型,不需特殊的外源性生长因子便可在体外不...  相似文献   

12.
13.
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人们一直试图建立血吸虫病主要致病原的持续分裂细胞系,即体外培养血吸虫细胞,但未获得满意的结果。血吸虫细胞在体外难以传代及分类培养,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裂变剂。1997年,李靓如等以细胞工程学技术完成了猪囊尾蚴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性质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个寄生蠕虫系。用相同技术,我室成功地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研究。目前,尾蚴细胞已培养至第五代,用其作抗原检测31例血吸虫病人的阳性率为90.3%,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的假阳性率为6.7%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用第五代尾蚴细胞作免疫原,观察了在小鼠体内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异源免疫现象存在血吸虫与其他吸虫和线虫之间。有人发现感染猪蛔虫的小鼠对杜氏血吸虫尾蚴攻击有明显保护力。本文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猪蛔虫感染对日本血吸虫攻击的影响。 一、材料和方法 1.感染性猪蛔虫卵的制备:将新鲜雌性猪蛔虫成虫洗涤,解剖,取阴道及子宫末端内的虫卵,均匀平布培养皿内滤纸上。滴加2%福尔马林。置28℃恒温箱培养30 d取出,洗涤后和4℃冰箱备用。临用时,以0.5%羧甲基纤维素的生理盐水调整虫卵浓度为10 000个/ml。 2.动物分组及感染方法:雌性昆明杂种小白鼠,体重18~22 g,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鼠肾癌细胞株Renca来源的条件培养基能否诱导CD4+ CD25- T细胞转化为具有免疫抑制效能的CD4+ CD25+ Foxp3+ T细胞&#65377; 【方法】 培养Renca提取上清获得条件培养基,将条件培养基与普通培养液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小鼠CD4+ CD25- T细胞7 d,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T细胞和Foxp3+ 细胞的比例;再次分选CD4+ CD25+ T细胞检测其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体内过继性输入观察对移植物存活时间&#65380;局部排斥反应和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65377;【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混合培养基显著增加培养体系中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比例(P < 0.05),在一定范围内(≤75%)呈比例依赖关系;随转化性CD4+ CD25+ T细胞比例增加效应T细胞增殖能力减弱;体内输注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P < 0.05),达(29.6 ± 1.4) d,组织学观察显示能明显抑制局部排斥反应&#65377;【结论】 Renca条件培养基能诱导CD4+ CD25- 细胞转化为 CD4+ CD25+ Foxp3+ T细胞,被转化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发挥免疫抑制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18.
改良卵黄培养基培养空肠弯曲菌的生物学性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良弯曲菌卵黄培养基对空肠弯曲菌生长以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布氏无血琼脂培养基以及改良弯曲菌蛋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空肠弯曲菌,观察其生长状况及生物学性状.结果改良弯曲菌卵黄培养基培养的空肠弯曲菌生长良好,性状典型.结论改良弯曲菌卵黄培养基可用于空肠弯曲菌的大量繁殖,可供疫苗生产候选.  相似文献   

19.
赛雪  何兴  潘卫庆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8):915-917,921
目的 探索稳定、高效的血吸虫感染小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方法. 方法 采用Ⅳ型胶原酶体外灌注、11.5% 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CD11b磁珠阴性分选方法相结合分离血吸虫感染小鼠肝星状细胞. 结果 11.5%Optiprep密度梯度离心后细胞得率可达到(7.66±2.43)×106个/鼠,存活率为96%~98%.CD11b磁珠阴性分选后肝星状细胞得率可达到(3.9±1.33)×106个/鼠,CD11b、F4/80双阴性细胞纯度为90.8%~95.8%. 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血吸虫感染小鼠肝星状细胞分离方法稳定、高效,能够有效去除kupffer细胞的污染,为进一步研究HSC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