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炳松  毕桂南 《医学综述》2007,13(23):1761-1763
脑缺血或缺血再灌注后,常继发脑细胞的大量死亡,炎性细胞浸润,炎性因子的释放,炎性反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核因子кB在炎性反应中处于中心环节,它过度激活加重缺血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血预处理可诱导脑缺血耐受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缺血预处理干预了脑缺血后核因子кB及其相关炎性反应上调保护性因子生成、参与细胞凋亡途径通路的调节、降低脑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杰  王颜刚 《医学综述》2008,14(11):1695-1697
糖尿病肾病发病与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有关。目前认为,肥胖、胰岛素抵抗以及炎性反应之间具有相关性。肥胖和高脂饮食激活脂肪细胞、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内的核因子κB抑制物激酶β/核因子κB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途径。肥胖激活核因子κB抑制物激酶β导致核因子κB移位和大量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性反应共同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针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的措施已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常压高浓度氧治疗(normobaric hyperoxia,NBO)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其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κB,I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BO治疗对脑缺血后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15只健康雄性SD大鼠(280~320 g)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3)、正常氧浓度组(Normoxia,n=6)和NBO (n=6)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Sham组和Normoxia组大鼠术后呼吸普通空气,NBO组大鼠术后至再灌注前呼吸100%常压氧气。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的检测方法,研究NBO治疗对脑缺血核心区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转录调节因子NF-κB及其抑制蛋白IκB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荧光强度增强;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IL-1β、TNF-α及核移位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荧光强度减弱。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1与Sham组相比,Normoxia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显著升高,IκB明显降低(P<0.05),2与Normoxia组相比,NBO组缺血核心区NF-κB p65水平显著降低,IκB明显升高(P<0.05)。结论 NBO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缺血核心区转录调控因子NF-κB的适度活化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从而实现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连淑君  王琳琳 《医学综述》2008,14(12):1778-1779
胃肠功能障碍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炎性反应基因的转录和调控,在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胃肠功能障碍与NF-κB的联系,有助于对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巨噬细胞的激活和核因子kappaB(NF-κB)活性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DHCA幼猪模型的建立,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肺组织巨噬细胞的激活、NF-κB的表达以及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来检验巨噬细胞激活和NF-κB活性在DHCA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NF-κB表达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与DHCA缺血-再灌注呈时间依赖性,且在DHCA缺血-再灌注1.5h时NF-κB的表达达到高峰,此时肺组织的炎性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结论早期巨噬细胞的激活和NF-κB活性可能加重DHCA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朝 《医学综述》2011,17(1):41-43
Toll样受体是一类主要表达于炎性细胞与微生物识别有关的受体家族,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能够诱导炎性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介导炎性反应,同时介导先天性免疫向获得性免疫的转化,从而参与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病理、生理进程。因此,探讨VMC时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将为进一步揭示VMC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F-κB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h后,免疫组化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测定脑组织匀浆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含量变化,同时观察海马CA1区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的NF-κB p65阳性表达和CINC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干预组大鼠脑组织的NF-κB p65阳性表达和CINC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受抑制,P<0.05.干预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轻.结论:NF-κB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中前炎性因子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8.
乔娜  ;傅玉才  ;许文灿 《医学综述》2014,(23):4328-4330
2型糖尿病是一种年龄、肥胖及炎症相关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以及脂肪组织的积聚,炎性细胞激活以及炎性因子释放导致胰岛素靶细胞敏感性下降,形成胰岛素抵抗,即2型糖尿病前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类1(SIRT1)是一种组蛋白脱乙酰化酶,在哺乳动物糖脂能量代谢和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核因子κB可诱导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是炎性反应和细胞生存的枢纽环节。该文主要讨论SIRT1通过调节核因子κB的表达作用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EA)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炎症反应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单纯电针(EA)组、缺血(MCAO)组及电针预处理(EA+MCAO)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再灌注48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处死大鼠取脑后分别使用TTC染色、ELISA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脑梗死容积、半暗带脑组织炎症因子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NF-κB核转位情况。结果: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P<0.05),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增加,脑内促炎因子水平增高而抑炎因子降低,MPO活性升高,NF-κB发生核转位(P<0.05);与MCAO组相比,EA+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脑梗死容积降低,脑内促炎因子水平降低而抑炎因子增高,MPO活性降低,同时NF-κB核转位被抑制(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使脑内炎症反应减轻,可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0.
核转录因子NF-κB是一种具有多项转录作用的调节因子,其信号转导过程参与了脑缺血损伤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分化以及炎性反应、细胞保护与凋亡等生物进程.因此,对NF-κB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磊  孙杰  吕然  嵇晴  徐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9):912-915,919
目的:采用脑缺血联合兴奋毒性动物模型研究谷氨酸对脑缺血性损害引起的脑和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接受15min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造成脑的局灶性缺血损伤,缺血组和对照组腹腔内分别注射大剂量谷氨酸单钠,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并记录;在缺血后6 h分别收集血浆、大脑和小肠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脑和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用32P-ATP标记核因子-κB(NF-κB)寡核苷酸探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成像组织中的NF-κB,计算机软件半定量分析NF-κB活性变化,并和非注药组进行对比。结果:脑缺血后脑和肠中的TNF-α含量轻度增加,而谷氨酸单钠可引起脑和肠中的TNF-α含量显著增加;缺血组应用谷氨酸单钠可使脑和肠中的TNF-α含量较对照组应用谷氨酸单钠时显著减低,NF-κB活性检测结果与TNF-α含量变化相一致。结论:谷氨酸可增加脑和肠的炎性反应,这可能是通过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向婷  余彧  杨利学 《中医学报》2024,(4):730-736
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和细胞外基质代谢失衡、炎性反应、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是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主要表现。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各种刺激下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调节椎间盘内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炎性介质和基质降解酶的表达,从而诱发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补肾活血类中药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是减少由NF-κB信号通路活化后出现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髓核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减缓疾病进程。但目前机制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大量实验动物模型采用手术方式破坏椎间盘内结构,退变速度快于正常速度;实验研究的干预方式为单纯抑制某一个炎性因子,很难完全阻止疾病的进展;实验动物大多选用大鼠和兔的髓核细胞,与人的髓核细胞对某些刺激反应存在较大差异;抑制剂干预阻断某一细胞因子的再生,影响髓核再生功能的疗效持续时间短;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很难明确阐释其影响NF-κB信号通路的具体机制;补肾活血法影响氧化应激反应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并使其预后加重。诸多实验证实了OSAS存在增高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脑缺血后再灌注过程中亦有炎性细胞聚集增加及细胞因子表达上调,OSAS特征性的慢性间断性缺氧,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激活炎症通路超过了自适应途径,激活核因子κB及其调控编码基因表达前炎性因子产物,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诱发及加重了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全氟辛磺酸(perfluorooctane suifonate,PFOS)对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的损伤作用及其炎性反应。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PFOS进行染毒,通过MTT法检测BV-2细胞活力;实时定量PCR的方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is,iNOS)、白介素(interleukin,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6,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等信号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PFOS对BV-2细胞染毒12、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引起明显的细胞损伤。ELISA结果显示, PFOS作用BV-2 24 h后,细胞炎性因子IL-6分泌增加。此外,PFOS还可引起iNOS、IL-6基因表达上调,而TNF-α表达有下降趋势。PFOS与细胞孵育后,炎性通路NF-κB明显激活,表现为磷酸化程度升高。且随染毒浓度的增加,p-NF-κB的表达有上升趋势;此外,随染毒时间的增加,p-NF-κB的表达亦有上升趋势。结论:PFOS可引起BV-2细胞活力降低,激活NF-κB通路,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该途径可为阐明PFOS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芪和三七成分结合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Nα,NF-κB信号通路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Sp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黄芪多糖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15只,其中假手术组只进行大脑中动脉的剥离不进行栓塞。脑缺血再灌注组、黄芪多糖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组进行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小时后放开模拟脑缺血再灌注的条件。进行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后3h、6h、24h、72h的各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NF-α、IL-β和ICAM-1m RNA的表达会增加。黄芪可以降低TNF-αmRNA的表达,三七可以同时降低TNF-α、IL-β和ICAM-1m RNA的表达。两种药物的配伍可以显著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效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胞质NF-κ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胞核NF-κB蛋白表达增加,NF-κB的核转为率升高。结论黄芪和三七的主要成分配伍可以有效抑制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进而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继发炎症,更好的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6.
王丹  李竞 《医学综述》2006,12(3):157-158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种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可以被多种细胞外刺激活化,参与免疫和炎性反应、细胞内信号传递、调控多种基因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蛋白激酶C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NFκB活化。因此,了解NFκB在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对该病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7.
魏华  王兴勇 《西部医学》2005,17(3):259-26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核转录因子-κB(NF-κB)能调节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细胞的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作用成分多。能有效的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其中自藜芦醇甙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毒副作用低,能下调NF-κB的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 (NF-κB)、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异丙酚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9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异丙酚组,每组30只.在大鼠脑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2、6、12、24 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核因子κB的移位,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核核因子κB的表达量.在再灌注3、6、24、72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组织IL-1、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在再灌注2~24 h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内,与假手术组比较,核因子κ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灰度值分别为86±10、89±9、87±10、94±8 (均P<0.01),IL-1、TNF-α、ICAM-1表达的峰值明显升高,灰度值分别为170±5、174±5、171±4 (均P<0.01),但在时间上明显滞后于核核因子κB.应用异丙酚,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抑制,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核因子κ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灰度值分别为61±6、62±5、66±6、63±7 (均P<0.05),IL-1、TNF-α、ICAM-1表达的峰值明显降低,分别为150±4、152±5、152±4 (均P<0.05).结论异丙酚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的活化,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胆红素不只是体内的代谢产物,它还具有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核因子κB(NF-κB)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可高效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同时对参与炎性反应放大与延续的多种酶的基因表达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胆红素与NF-κB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孙燕  梁干雄 《医学综述》2009,15(14):2169-217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其在细胞信号传递和基因的诱导表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广泛存在于高级真核生物的各种细胞中,参与炎性反应、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细胞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NF-κB参与肥胖、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文本就NF-κB与肥胖及糖尿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