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重建手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发展,气管肿瘤的检出率和气管重建手术的病例日渐增多。我们总结了55例气管重建患者的麻醉管理经验,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3年6月~2006年11月3年间我院共行气管重建术55例。年龄19~68岁,男性32例,女性23例。诊断为原发性气管肿瘤37例(在外院误诊为哮喘发  相似文献   

2.
气管,支气管重建术的麻醉和呼吸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对气管狭窄切除重建术后呼吸道管理及减小吻合口张力的价值。方法22例气管狭窄患者均施行气管病变段切除并对端吻合重建手术,根据是否手术同期接受横行切口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10例和非气管切开组1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气管切开组患者术前CPI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声嘶、意识障碍比率均明显高于非气管切开组(P<0.05),全组患者无死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监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术后ARDS、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2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均日常活动正常,无呼吸困难症状,三维CT重建检查无气管狭窄。结论气管切除重建术后行预防性横行气管切开,简化了术后的气道管理,保证了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同时亦起到减小吻合口张力作用,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气管狭窄重症患者,推荐预防性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4.
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择因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中、重度呼吸困难患者17例,行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于DSA监视下经气管套管植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呼吸困难症状立即得到改善。随访3~24个月,支架无移位,气管通畅,患者无明显疼痛及异物感。结论全身麻醉下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安全、快捷、有效,患者痛苦小,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5.
气管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手术麻醉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气管肿瘤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其麻醉处理较其他胸部手术更具难度和风险。我们总结15例气管肿瘤切除、气道重建术的麻醉体会。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全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1~71岁,平均(51±13)岁;有明显呼吸困难症状,如不能平卧 吸气时呈三凹症、听诊有明显喘鸣音者8例。X线分层摄片示肿瘤位于气管上段者7例,中段者6例,下段者2例。肿瘤长度(4.2±1.1)cm,气管腔隙<0.5cm者9例。15例手术分别为:气管环切 气管端端吻合11例,肿瘤切除 气管造口3例,姑息性肿瘤摘除1例。二、麻醉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  相似文献   

6.
窒息性气管狭窄急诊手术麻醉处理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36岁,4个月前外伤致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左侧肩胛骨骨折、双侧血气胸,治疗后逐渐恢复。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胸闷、气促,同时伴咳嗽、咯痰,痰不易咯出,以“哮喘”治疗,病情加重,以胸部挤压伤后、气急待查入本院呼吸科。纤支镜检查诊断为气管严重狭窄,最狭窄处直径2~3mm。CT气管重建示隆突上0.5cm处气管严重狭窄。形态不规则,直径约1.5cm。给予吸氧、抗炎、解痉,糖皮质激素吸入等治疗,病情稍稳定。  相似文献   

7.
喉罩用于气管狭窄患者气管内支架置入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气管狭窄、呼吸困难患者放置气管内支架的麻醉对麻科医师而言是新的挑战。我们应用喉罩,在全身麻醉下成功保障了1例此类患者的术中安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3岁,54kg,因高热4个月,气管切开术后3月,呼吸困难2月入院。患者缘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  相似文献   

8.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的麻醉处理贾天军*宋运琴*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简称NT-支架)是治疗气管狭窄的一种新手段[1]。我科自1991年3月至今对NT-支架治疗6例气管狭窄患者手术施行了麻醉。术中经过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成...  相似文献   

9.
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10例不同原因气道狭窄患者分别进行狭窄气道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或异物取出术或气管造口处“T”管置入术,分别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不同的保障气道及通气的方法。结果:经气管导管或喉罩支气管镜下定位气道内支架成功放置7例;感染气管支架或异物取出失败各1例,但均清除部分坏死组织,解除部分气道梗阻;经气管导管手控呼吸及高频喷射通气下“T”型硅胶管成功放置1例。结论: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关键在于保障气道内操作时的气道通畅。气管插管、喉罩及高频喷射等可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病例,其选择主要取决于气道梗阻的部位、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法,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也是成功的保障之一,经喉罩通气下行气管内操作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支架置入术是解决严重气管狭窄造成的呼吸道梗阻的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将我院6例气管支架置入术的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管肿瘤是临床少见疾病,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气管肿瘤切除术是其最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气管下段肿瘤因难以气管切开通气,其麻醉处理较上中段肿瘤更具难度和风险[1]。本文回顾近10年来9例气管下段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4~66岁。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鳞癌1例,良性肿瘤2例。将患者分为A、B组,A组6例,呼吸困难较轻,肿瘤阻塞气管腔1/3~2/3左右,且肿瘤不易脱落,平静、吸氧状态下,生命体征接近正常;B组3例,呼吸困难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5例胸廓内气管狭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气道重建术麻醉的气道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不同的通气方式解决手术麻醉共同占用气道问题,分别采取手持气管导管断端间断通气、气管离断近心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联合Tyco麻醉呼吸回路管、喉罩联合Tyco麻醉呼吸回路管等通气方式完成手术麻醉,达到麻醉气道管理要求。结果 5例患者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建立各自通气模式,达到氧合要求,顺利完成气道重建术,4例术后送PACU,1例术后送ICU,均拔管顺利,2周出院。结论 5例气道重建术患者手术麻醉通气模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23例进行气管隆凸切除术和重建术的患者进行手术配合。主要内容为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手术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缓解紧张、焦虑等心理;检查并备齐与气管隆凸切除术和重建术有关的特殊物品。入手术室后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巡回护士术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配合麻醉师调节好高频通气机。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陈虎  文立明  翁浩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11):1056-1056
患者,男性,41岁,体重61 kg,诊断为气管内肿瘤入院.术前无紫绀,活动后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休息后好转,体位对呼吸无影响,夜间无憋气惊醒现象.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7岁,50 kg,因“呼吸困难1个月,加重3 d”入我院呼吸内科。入院前4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诊断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并行1次化疗后好转。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中量白色泡沫样痰,无明显呼吸困难,自行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有所好转。此后患者反复咳嗽、咳痰,自行服药均能好转。入院前1个月,患者咳嗽咳痰加重,并出现呼吸困难,偶痰中带血,于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食管中上段吻合口处壁明显增厚,气管受压右侧偏移。对症支持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喘憋明显,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6.
气管肿瘤在胸外科是一种少见疾病,1997年6月~2004年12月,我科对6例气管肿瘤患者手术中使用气管软骨环半离断的方法,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管支气管肿瘤手术麻醉呼吸管管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总气管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气管肿瘤,因其生长位置特殊,早期常易误诊,待确诊时往往已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阻塞,无法采用常规诱导经口鼻气管插管全麻,围术期呼吸管理极为困难。本观察对我院1998~2005年共9例原发性气管肿瘤切除术作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切除术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气管中下段肿瘤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气管隆突切除及重建术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0例侵及气管隆突或距隆突0.3cm以内的中心型支气管肺癌行气管隆突切除及重建术,其中右上叶及隆突切除重建术3例,右全肺及隆突切除2例,左全肺及隆突切除4例,左上叶及隆突切除重建术1例,加部分左心房切除术3例。本组根治切除9例。姑息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3例(30%)。术后无癌生存6年1例,3年1例,2年10月1例,2年6月3例,1年2例,半年1例;另1例于术后8月死于脑转移。重点讨论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监护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