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陈平艳 《当代医学》2016,(11):138-13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片不同给药时间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8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片降脂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C、HDL-C指标比较.再将观察组分为2亚组,分别各早、晚餐后2 h口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d.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亚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C、HDL-C指标比较.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5.15±0.51)、甘油三酯(TG)(1.33±0.5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1±0.52)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51±0.38)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12周后,A、B2组患者血清TC、TG、LDL-C指标值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较治疗前均上升,但A组患者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均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片降脂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且晚餐后2h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的降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内皮舒张功能(FM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在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相当,但瑞舒伐他汀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改善炎症反应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量效关系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经4周调脂药物洗脱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 mg组、10 mg组和阿托伐他汀10 mg组,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及磷酸肌酸激酶(CPK)的变化。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瑞舒伐他汀5 mg和10 mg组TC,LDL-C均显著下降,LDL-C下降幅度分别为47.1%、48.5%,显著大于阿托伐他汀组的33.7%(P<0.05);瑞舒伐他汀5 mg和10 mg组对TG(-18.67%;-22.727%)以及HDL-C(-1.61%;1.29%)的影响与阿托伐他汀组TG(-30.16%)和HDL-C(-0.9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瑞舒伐他汀降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TC、LDL-C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同等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冠心病患者104例(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将其依据单双号编号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单号组: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观察组(双号组: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各52例,对比两组的各项血脂指标---TC、TG、LDL-C、HDL-C.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TC均值、TG均值、LDL-C均值低于对照组,HDL-C值(1.41±0.49)mmo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阿托伐他汀,针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同等剂量的瑞舒伐他汀方案治疗后,能够更好的调节患者的血脂指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比两组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便利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被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为了保证该次研究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5例.对照组的25例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的25例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胆固醇)、LDL-C(低密度胆固醇)、Hcy(同型半胱氨酸)、hs-CRP(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IMT(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TG(1.46±0.45)、TC(4.01±0.49)、HDL-C(1.83±0.17)、LDL-C(1.92±0.37)、Hcy(9.81±1.16)、hs-CRP(0.09±0.04)及颈动脉IMT(0.92±0.17)等指标与治疗之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采用瑞舒伐他汀效果要明显好于阿托伐他汀,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降脂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和LDL-C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血脂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脂和效价比方面比阿托伐他汀更具有优势,且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一鸣  潘杰锋  吕静 《吉林医学》2014,(8):1645-1646
目的:对比研究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将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12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另外11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和FMD等心功能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较为明显,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10mg/d,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对两种药物均能很好耐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0mg国产瑞舒伐他汀具有与20mg阿托伐他汀均有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TC、TG、LDL-C及hs-CR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4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前、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分别检测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胆固醇(HDL-C),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第1周和第2周后,两组TC、LDL-C、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TC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HDL—C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第1周后,治疗组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3%VS25.0%,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短期内即有明显的降脂效果,而瑞舒伐他汀降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 1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10mg瑞舒伐他汀组(n=70)、20mg阿托伐他汀组(n=70)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LDL-C和TC同时达标率分别为80.0%、74.3%(P>0.05)。两者升高HDL-C幅度分别为12.8%、3.5%(P<0.01);降低Lp(a)幅度分别为20.6%、5.0%(P<0.01);降低FFA幅度分别为24.2%、15.1%(P<0.01);降低CRP幅度分别为16.1%、7.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降低LDL-C、TC作用相似,瑞舒伐他汀升高HDL-C、降低Lp(a)、FFA、CRP方面略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2.
靳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22-172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将5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组(n=26,瑞舒伐他汀,10mg/d)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n=26,辛伐他汀,20mg/d),疗程8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2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服药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尤其是降低LDL-C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氟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C、TG、LDL-C、HDL-C及hs-CR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奥美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42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脂康口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随访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TC、TG、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3.8%(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88例冠心病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次,每晚1次,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每晚1次,疗程均为1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hs-CRP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对比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指标,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丁百炼  张幼婷 《吉林医学》2012,33(15):3200-320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组研究方法比较了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等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且安全性相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孙国华 《中外医疗》2014,(27):147-148
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运用计算机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47例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47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设为研究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简LDL-C)、三酰甘油(英简TG)、总胆固醇(英简TC)等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并且研究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简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脂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4%(45/4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5.11%(4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的用药情况下,瑞舒伐他汀的调脂效果更加理想,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陈雪爱 《大家健康》2013,(16):132-133
目的:对比分析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间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113例冠心病患者为A组,以我院同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113例患者为B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A组患者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B组,且hs-CRP水平显著低于B组,LVEF及FMD等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两组各项数据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阿托伐他汀,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症状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较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和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作用.方法:T2DM患者44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23例,20mg/d)和瑞舒伐他汀组(21例,10 mg/d),两组均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送检,比较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两组的变化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hs-CRP、LDL-C、TC和TG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P<0.01);两组hs-CRP和TG的降低幅度,以及HDL-C升高幅度无统计学意义,但瑞舒伐他汀组LDL-C和TC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1).结论:T2DM患者用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和TC方面优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在降低hs-CRP和其它血脂指标方面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20.
李东军  黄明 《吉林医学》2014,(21):4633-4634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58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9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用药,对照组单一瑞舒伐他汀用药。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TC、TC、LDL-C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升高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高脂血症较单一使用瑞舒伐他汀具有更强的降脂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