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HBsAg阳性率16%,Anti—HCV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
韦雪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63-663
目的:分析我院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分,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505例,占31%,Anti-HCV阳性71例,占4.36%,Anti-TP阳性76例,占4.66%,Anti-HIV1/2阳性65例,占4%,ALT异常457例,占28.04%。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李家明 《吉林医学》2014,(23):5157-5158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输血前行常规抽血检查患者8 600例,观察比较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阴性率。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等感染性指标阳性率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有利于及早发现患者隐匿性疾病,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陈宇辉 《海南医学》2010,21(18):102-103
目的了解临高地区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丙肝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感染情况,为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3323例产前、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07例,阳性率为12.25%;HCV-Ab阳性34例,阳性率1.02%;HIV-Ab阳性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2例,阳性率为1.26%。结论对产前、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学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分娩、手术及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16%,Anti-HCV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分,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 法检测 HBsAg,Anti-HCV, Anti-TP, 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 ALT.结果HBsAg 阳性505例,占 31% ,Anti-HCV 阳性71例,占4.36% ,Anti-TP 阳性76例,占 4.66% , Anti-HIV1/2阳性65例,占4%,ALT 异常457例,占 28.04%.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输血前患者的感染情况,确立相关感染性检测项目设立的意义。方法:对835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835例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13.41%,抗-HCV阳性率为0.84%,梅毒阳性率为0.48%,ALT异常阳性率为19.52%,未检出抗-HIV阳性者。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对疾病进行早防早控,避免因输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及医疗纠纷,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输血前检测8项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输血治疗患者共计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研究对象乙型肝炎E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构成比与女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检测结果阳性构成比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60周岁研究对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构成比均明显高于≥60周岁研究对象(P<0.05);其他指标检测结果阳性构成比均明显低于≥60周岁研究对象(P<0.05)。结论相关感染性指标的检出情况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中有显著差异。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避免输血治疗的盲目性,有效预防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杜绝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9.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对解放军第180医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500例输血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水平进行测定,并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通过测定分析,HBsAg、抗-HCV、抗-HIV与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2.0%、0.67%、0.2%、1.1%。不同年份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20,7.13,7.33,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其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有利于预防患者发生感染性疾病,并降低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手术及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艾滋病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对8 260例需手术及输血治疗的患者治疗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 260例手术及输血患者感染性指标共检出986例(11.94%)阳性,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患者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及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欣荣 《中原医刊》2007,34(13):F0003-F0003
为有效遏制血源性感染疾病,提高临床的输血安全,尽量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笔者对2286名产前、术前、输血前的受血者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输血、外伤及手术治疗均有可能成为病毒性肝炎、梅毒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常见的传染途径。患者因输血后引起病毒感染的事件时有发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医务人员在与被污染的血液、物品的经常性接触中也会造成院内感染。因此,1998年卫生部规定凡输血、手术患者在实施前必须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TP)及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现将我院2000年以来的15322例血液标本检测情况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林常青 《中原医刊》2006,33(22):91-91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由输血导致的病毒传播的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输血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 IV)、梅毒螺旋体抗体是鉴别患者是否因输血传播疾病的有效的临床依据之一。输血前开展以上指标检测既有  相似文献   

14.
医疗工作中,输血是抢救生命与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本身又可成为致病物体的载体。成为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加强输血管理,提高血液质量,保障医疗用血安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做好输血前的各项检查和相关工作,才能有效遏制血源性感染疾病。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输血是临床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措施。因输血引起肝炎、梅毒甚至艾滋病的医疗纠纷时有报道。我院自2002年6月起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现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对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一项任务。为此,我们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甲型肝炎病毒(HAV)抗体、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结果做一回顾性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输血是临床治疗、手术用血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医疗措施之一,而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既可导致患者发生新的感染致病情加重、威胁生命,进而引起医疗纠纷,也可造成院内感染及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暴露。因此,有必要对入院患者在术前、输血前做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常规检测,其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6896例住院患者进行的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1]。通过对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术前、输血前状况,对于避免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人对6797例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TPPA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1].通过对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术前、输血前状况,对于避免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人对6797例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TPPA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东航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30-1131
目的调查我院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检测的情况,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所检测的输血患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包括HBsAg、抗-HCV、TPPA、HIV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2份标本中,HBsAg阳性率9.42%,抗-HCV阳性率1.23%,TPPA阳性率1.32%,抗-HIV阳性率0.0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四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