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志波  李吉 《吉林医学》2000,21(1):34-34
自从磁共振问世以来 ,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及发现有了很大的进展。我院自从 1997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对 10 0 0余例患者进行了脊柱扫描检查 ,发现并经临床证实脊柱转移瘤2 8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37岁~ 75岁 ,平均年龄 5 5岁 ,共累及椎体数量 81个 ,其中多个椎体转移者 2 0例 ,单个椎体转移者 8例。转移椎体部位 :腰椎 35个 ,胸椎 33个 ,骶椎 9个 ,颈椎 4个。原发肿瘤中肺癌 11例 ,乳腺癌 6例 ,直肠癌 5例 ,肝癌 2例 ,子宫癌 2例 ,纵隔淋巴癌 1例 ,腹腔淋巴癌 1例。其中 2 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的磁共振(MRI)在椎体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MRI诊断的正确性,并与X线、CT及ECT比较。方法:对69例椎体转移瘤分别进行SE序列T1WI和T2WI扫描.部分病例加用脂肪抑制技术(STIR),17例作Gd-DTPA增强扫描。结果:69例中,肿瘤侵犯腰椎36例、胸椎24例、颈椎5例,骶骨4例。132个受累椎体中侵犯椎弓根者86个,同时侵犯棘突者47个,椎体形态改变者58个,椎体周围出现软组织块45例。结论:MRI敏感性特异性高又能矢状面、冠状面成像,可作为重要的筛选手段,与X线、CT及ECT相比,我们认为是检查椎体转移瘤的最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34例脊柱转移瘤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8种异常信号变化和2种异常信号分布类型。对脊柱转移瘤椎旁办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描述,提出肿瘤软组织跨越椎间盘生长的“跨盘征”有助于鉴别脊柱的良恶性病变。探讨了椎骨转移瘤异常信号多样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脊柱转移瘤的MR表现。③结果24例脊柱转移瘤共57个椎体受累.全组病例均有信号异常,其特点依破坏类型而异。椎体病理性骨折6例,附件破坏9例,椎旁肿块7例,跳跃式分布14例。④结论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柱转移瘤在低场MRI的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53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53例中,共累及152节椎体.50例多椎体受累.112节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124节椎体前后缘隆突.35节椎体压缩性骨折.115节附件破坏中,80节附件外形粗大.53例中,40例可见跳跃征.结论 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和其它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丁正强  袁超  殷锴  张将 《安徽医学》2013,34(4):478-481
目的研究核素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BS)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鉴别及确诊价值,并探讨两者检查的优劣势,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5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BS与脊柱MRI检查,分别阅读各自发现的病灶,再两者对比阅读发现的病灶,随访直至确诊,验证两者结合检查对提高诊断率的可行性。结果 54例患者,BS阳性44例(81.5%),MRI检查阳性43例(79.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BS检出病灶数130个(89.0%),MRI检出病灶数127个(8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BS联合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病例52例(96.3%),与任一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08);BS联合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病灶数145个(99.3%)。结论BS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全身转移病灶,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MRI检查特异性更高,解剖定位明确,并能显示软组织病灶;两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了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谢春梅 《吉林医学》2013,(34):7152-7153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脊柱转移瘤患者74例,对患者分别进行横断位的T2加权序列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敏感性为89.83%(53/59),特异性为73.33%(11/15);横断位T2加权序列的敏感性为79.66%(47/59),特异性为60.00%(9/1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敏感性(χ2=,P=)和特异性(χ2=,P=)均高于横断位T2加权序列。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对脊柱转移瘤进行更为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并与其中29例曾做X线平片和(或)CT检查者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56例共累及192个椎体.所有病灶T1WI均呈低信号,T2WI信号不均匀,明显高信号23例,略高信号30例,等信号3例.椎体压缩呈盘状17例43节,呈楔形10例24节.累及椎弓根23例34根,累及棘突及横突9例16处,18例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及侵犯椎管.29例有平片和(或)CT资料,其中14例发现病变,总阳性率48.3%(14/29).结论:MRI较平片及CT能更早发现脊柱转移灶,并能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赵应满  陈峰  李建军 《海南医学》2011,22(10):131-133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通过分析影像信号、测量兴趣区的ADC值、病灶的骨髓对比率,可提供可靠的鉴别信息,还能为转移瘤放疗后的效果评定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吴伟  张辉  李志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1009-1011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2月在我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20例,观察椎体、椎间盘、椎旁脓肿及椎管等变化。结果20例脊柱结核,共42个椎体受累,13例椎体变形,椎间盘破坏、消失15例,18例见椎旁脓肿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13例,2例于T2WI可见脊髓异常高信号。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表现能早期明确脊柱结核椎体的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早期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2月在我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柱结核20例,观察椎体、椎间盘、椎旁脓肿及椎管等变化。结果:20例脊柱结核,共42个椎体受累,13例椎体变形,椎间盘破坏、消失15例,18例见椎旁脓肿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13例,2例于T2WI可见脊髓异常高信号。结论:MRI对脊柱结核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脊柱结核的MRI影像学表现能早期明确脊柱结核椎体的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椎旁脓肿范围,同时能早期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和脊髓受累范围,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脊柱转移瘤的MRI征象,探讨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41例,回顾性人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41例脊柱转移瘤中,只累及单个椎体者6例,其余为2个以上椎体受侵,占全部病例的85.37%,其中跳跃式分布者9例。受累椎体形态呈轻度楔形变30例,鱼尾征5例,膨胀性改变4例,无明显变化2例;椎板及椎弓根等受侵28例。受侵椎体呈长T1信号、稍长T2信号30例,长T1信号,短T2信号8例,稍长T1,等T2信号1例,等T1、稍长T2信号2例。椎间盘无改变39例,占95.12%。椎间隙变窄2例。椎管内或其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腰大肌形态或信号异常2例。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脊柱转移瘤首选检查方法,矢状面T1WI及其SPIR技术显示病变存在优于其他扫描序列。跳跃式椎体侵犯、多椎体受累、椎弓根及椎板多有破坏、椎间盘形态基本正常是脊柱转移瘤的典型表现,辅以Gd-DTPA增强或联合CT扫描对于椎管内结构受侵的诊断及其鉴别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部位、形态、大小、信号特点、有无流空血管、瘤周水肿以及脊髓空洞等)。结果 大囊小结节型3例(20%),实性结节型12例(80%);颈段9例(60%),胸段2例(13%),腰骶段4例(27%);单发13例(87%),多发2例(13%),其中1例合并VHL综合征(VHL)。6例(40%)肿瘤的最大径≥3 cm,其余肿瘤最大径均<3 cm;10例(67%)肿瘤内部及周围见增粗、迂曲流空血管影,4例(27%)肿瘤继发脊髓空洞,6例(40%)肿瘤周围广泛脊髓水肿,5例(33%)肿瘤未见脊髓空洞及周围水肿改变,其中1例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水肿。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肿瘤内部及周围多见流空血管、增强以后显著强化,常伴发瘤周水肿或脊髓空洞。MRI对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脊椎结核的低场强MRI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脊椎结核患者的低场强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椎体T1WI以不均低信号为主,间有少许高信号改变,T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椎间盘T2wI上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高信号;冷脓肿T2W1呈相对均匀低信号,增强后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早期脊柱结核的椎体、椎间盘病变和冷脓肿在低场强MRI具有特殊改变,MRI能够显示早期脊柱结核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MRI表现。结果28例中12例位于颈段,5例位于胸段,11例位于腰段。血肿累及1~11个椎体高度,平均3.5个椎体高度。血肿呈短T、短T2或短长混杂T2信号1者8例,呈等T1、短T2或短长混杂T2信号者16例,呈等短混杂T1、短T或短长混杂T信号者422例。血肿在T1WI上均与脊髓间有低信号线相隔,T2WI上与蛛网膜下腔间有低信号线相隔者12例,不明显者16例。结论MRI对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显示,明确范围及对脊髓受压损伤程度等有明显优势,是目前评价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MRI诊断脊柱结核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敏  杨献峰  窦鑫  李丹燕  秦国初  周正扬  朱斌 《西部医学》2009,21(12):2099-210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脊柱结核,共111个椎体受累,13例椎体变形,33例椎闻盘受累,表现为椎间隙消失7例,椎间隙狭窄24例,2例椎间隙未见改变,仅表现为信号异常;37例见冷脓肿影,硬膜囊及脊髓受压6例,4例于T2WI及T2压脂可见脊髓异常高信号。结论MRI可清楚早期显示脊柱结核椎体破坏,椎间隙改变,椎间盘信号改变,椎旁脓肿范围,硬膜囊及脊髓受压情况,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特征,并分析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及非VHL综合征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差异。结果:11例中8例为单发肿瘤(72.7%),3例VHL综合征均为多发肿瘤(27个)。MRI表现多与肿瘤大小相关。除体积较小(上下径≤1cm)者多位于颈髓外,以胸髓多见,邻近背侧软脊膜。肿瘤边界清楚,强化明显。≤1cm的肿瘤呈点状或结节状,为均匀等T1、稍长T2信号,强化均匀;〉1cm的肿瘤多呈香肠状、葫芦形或不规则形,多以稍长T1、稍短T2为主的混杂信号,不均匀强化。肿瘤常继发大范围脊髓囊性改变(77.8%)及水肿,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1cm的肿瘤内部及周围常见流空血管影(100%)。除VHL综合征患者常发生多发、体积小的肿瘤,VHL综合征与非VHL综合征患者在MRI表现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检查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和MRI在诊断骨转移瘤上的价值。方法:选取42例证实为恶性肿瘤并发骨转移的病例,比较骨显像和MRI的阳性率与病灶检出数,并分析骨转移瘤的来源及好发部位。结果:相同扫描野内,骨显像和MRI各发现了167、132个病灶,阳性率分别为92.9%、85.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乳腺癌好发骨转移,转移多发于脊柱、肋骨、骨盆。结论:骨显像和MRI均能高效率地检出骨转移瘤,二者联合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肖安岭  尹波  刘莉 《安徽医学》2011,(10):1754-1756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咽管瘤病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4例病灶中,8例位于鞍上,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2例位于鞍旁;7例病灶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病灶均为囊实性病灶,6例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5例为T1WI高信号,3例为T1WI等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等信号(8例)或稍低信号(6例)。增强后病灶14例患者实性部分均见强化,其中11例为网格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结论颅咽管瘤具有一定的MRI特点,结合该特点有助于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