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提出以下意见。一、目标和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2.
胺碘酮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胺碘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而负性肌力作用轻,适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但老年人对心律失常药物耐受性差,加上常合并肝肾功能下降,代谢机能下降,以及常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用药须慎重。为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勇  徐建平 《重庆医学》2007,36(12):1203-1204
目的 通过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用胺碘酮治疗,探讨胺碘酮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2例,女20例.32例用胺碘酮治疗,先静脉推胺碘酮复律或电复律,复律成功后用胺碘酮静脉维持,静脉用胺碘酮1~2d后开始口服胺碘酮.20例用利多卡因,先50~100mg静注,然后1~4mg/min静脉维持.结果 32例用胺碘酮患者中28例有效,总有效率87.5%.20例用利多卡因的患者中16例有效,总有效率80%.结论 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并有效.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珍 《河南医学研究》2001,10(2):151-152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 5年来收治的经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5 6例 ,给以胺碘酮负荷量 80 0mg/日 ,一周后 40 0mg/日 ,一周后10 0~ 2 0 0mg/日维持 ,平均给药时间 2 9± 8月。结果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 81%。与胺碘酮有关的副作用累计发生率为 9% ,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间质纤维化各 1例。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马晓文 《中外医疗》2007,26(19):12-12
目的 观察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护下,静脉应用胺碘酮,若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首选电复律,复律成功后再用胺碘酮.结果 本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2例,在应用胺碘酮后2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明显控制,总有效率为95.5%,在用药期间死亡1例,其余痊愈出院.结论: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陛。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有效率达95.65%,其中有3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谭小强  赖沙毅  王红  李娟 《右江医学》2006,34(5):478-47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及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胺碘酮静脉给药:首剂75~150 mg,稀释后10~15 min内缓慢注入,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决定是否需口服维持治疗,观察心律失常转复率、心室率变化、收缩压及QTc改变,有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及静脉炎发生等。结果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率为86.03%,心室率由治疗前152.00±25.66次/分减慢为79.86±7.25次/分,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无显著变化(P>0.05)。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15%。结论胺碘酮治疗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的临床药理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汪芳  李一石 《中国医刊》2006,41(2):28-31
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于临床,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7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应用,1984年在美国被推荐用于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自从CAST试验证明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增加器质性心脏病人的死亡率,胺碘酮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有关这个药物的临床研究在各地广泛开展起来,比如:维持窦性心律,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以及延长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生存率等。尤其近来随着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其在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房颤动、改善临床预后方面的有益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院前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患者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院前老年患者(年龄≥60岁)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率≥150次/min)予胺碘酮1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予0.3~0.9 mg/min静脉滴注维持;必要时追加150 mg胺碘酮静脉注射1次。结果以心室率<100次/min或较原有心室率下降了30%为有效,有效率达93%;出现低血压2例,均较易纠正。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院前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作用少,适合院前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胺碘酮治疗室上速和室上性心律失常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2009年6月,我们共收治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2例患者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36~85岁,平均55.9岁。其中房颤12例,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2.
赵华头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1-171,19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片,600mg/d,分3次服,1周后改为(200~400)mg/d,分2次服,2周后改为维持量。结果 65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7%,治疗前后早搏次数、平均心率、间期差异、Q-T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52例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达88.5%,QT间期轻度延长(治疗前388±50ms,治疗后432±46ms,P〈0.05),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游离T3、T4升高,5例轻度畏光,无咳嗽、间质性肺炎及肝肾功能损害,无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等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本文方案用胺碘酮长疗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维持用量较少,不良反应亦少。  相似文献   

14.
王君芳  胡玉萍 《当代医学》2013,(22):140+156
目的对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例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2012年1-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患者胺碘酮注射液150mg加入0.9%氯化钠100mL,快速静点,无效可反复应用;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胺碘酮片0.2g2次/d,口服应用。之后监测心率及心电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5例中,有效率80%(12例),无效率20%(3例)。结论对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口服胺碘酮治疗疗效较好,短期内未发现不良反应;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应用胺碘酮有效;室性心动过速和快速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静脉应用胺碘酮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 ,38岁。因反复心慌、气短 2月余加重 8h就诊。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 4d前曾就诊行心电图检查示心房扑动 ;给予普罗帕酮 (心律平 ) 70mg静注 1次 ,70mg入生理盐水 10 0ml静点 ,无效。嘱其口服胺碘酮(己胺碘呋酮 ) 0 2g,3/d ,3d后减量为 0 2g ,1/d ,每周服 5d。但患者误服 0 4g ,3/d ,4d后来诊。查体时患者突然晕厥 ,意识丧失 ,约 30s后清醒 ,心电图示心房颤动 ,给予普罗帕酮 70mg静注约 10min后再次晕厥 ,伴抽搐。心电监测示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给予电除颤 2 0 0J ,转复为窦性心律。体…  相似文献   

16.
林柏青 《吉林医学》2014,(16):101-102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伴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来住院的患者124例,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针对原发病及患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治疗。试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胺碘酮200 mg,3次/d,连服7 d后改为200 mg,2次/d,连服14 d后改为200 mg,1次/d,然后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性源猝死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性源猝死发生率(8.10%)及复发率(16.68%),均比对照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性源猝死发生率(12.20%)及复发率(24.5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控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方面有效果,不良反应也比较小,所以,胺碘酮可以在临床上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器质性、功能性病变都可引起。治疗后易复发,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难度更大。寻求一种既能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发作.又能降低其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的方法是广大临床医生的共识。我们将一组胺碘酮联合谷维素治疗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现亮  崔志澄 《中级医刊》1998,33(12):27-30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4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首次剂量150-300mg,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个别室速反复发作者,随后以0.5-1.0mg/min静脉滴注维持,依病情逐渐减量,静脉应用同时口服胺碘酮600mg/d。结果:40例患者,有效36例,总有效率90%。有6例患者治疗后出现收缩压明显下降,P—R间期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心率恢复正常(P〈0.05),QRS时限延长(P〈0.01),Q—T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70岁,园心悸3个月伴发热,咳嗽半天,诊断上呼吸道感染,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于2003年8月15日住院,患者3个月前园心悸、胸闷、下肢水肿,经心电图检查示房颤,心脏超声左右心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压41mmHg(lmmHg=0.133kPa)并坚持服用地高辛、复方丹参滴丸等治疗;入院前1天。因受凉后发热,咳嗽而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