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早期的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3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测定Mb、cT-nT、CK-MB浓度,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n=18)和溶栓未通组(n=14)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b、cTnT和CK-MB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明显较未通组提前(P<0.05),其中,Mb较cTnT和CK-MB峰值出现更早,分别为(7.4±2.5)h,(13.7±4.1)h和(14.4±2.7)h(P<0.01);Mb的诊断敏感性(79%)与诊断效率(87%)明显高于cTnT(60%、75%)和CK-MB(47%、67%)(P<0.01)。结论血清Mb、cTnT和CK-MB水平和变化情况可以较好地早期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b较cT-nT及CK-MB具有更好的临床检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24 h内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①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②比较两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酶峰出现时间和峰值.结果①两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49%和12.50%(P<0.01)②两组CK酶酶峰出现时间分别为(13.2±3.5)h和(19.5±4.3)h(P<0.01);两组CK酶峰值分别为(1 265.8±432.3)IU/L和(1 846.7±526.5)IU/L(P<0.01);③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预示冠脉再通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3%、80.77%、86.89%、86.49%和87.50%.结论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冠脉再通的可靠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制备融合蛋白PEP-1/HO-1,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给予融合蛋白后各时间点血清HO-1水平,探讨动物实验给予融合蛋白的最佳时间点。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20-280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PEP-1/HO-1处理+缺血再灌注组(HO组,n=6)。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结束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给予融合蛋白后,血清HO-1蛋白浓度在1h和3h达峰值。与C组比较,IR组血清CK和LDH活性升高,心肌梗死面积增加(P<0.05);与IR组比较,HO组血清CK和LDH活性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细胞穿透肽PEP-1介导的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学玲  宁学洪  郭晓华 《吉林医学》2010,(25):4231-4233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对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156例冠心病患者的肌红蛋白浓度,对其中66例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急性期入院患者,42例在冠脉再灌注前与再通治疗后进行比较;另观察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和间歇期肌红蛋白含量及50例运动试验受试对象的结果。结果: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在起病后1.5 h肌红蛋白升高,42例在冠脉再通后(46.7±17.3)min出现升高峰值,平均为(889.9±47.3)μg/L,比再灌注前升高65.5%,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持续(37.3±6.8)h,另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期和间歇期肌红蛋白分别为(56.3±21.6)μg/L和(41.6±12.3)μg/L,自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运动试验受试对象:运动前后分别为(33.7±12.4)μg/L和(46.3±21.3)μg/L。该两组与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组入院肌红蛋白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型冠心病肌红蛋白诊断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4%,阳性预测值为89.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肌红蛋白是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急性期诊断很敏感且较特异的生化指标,有助于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检测生化标志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MYO、cTnI、CK-MB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CRP使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MYO、cTnI、CK-MB和CRP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83例)和溶栓未通组(44例)上述指标的连续、动态演变。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YO、cTnI、CK-MB和CRP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1),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峰值时间出现更早,分别为(6.1±2.4)h、(13.8±3.5)h、(14.4±3.8)h和(25.2±5.7)h(P<0.01);再通组MYO和CRP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MYO、cTnI、CK-MB和CRP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YO、cTnI、CK-MB和CRP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能更早期判断冠状动脉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脑缺血期间心肌中的表达及再灌注对其的影响,明确ET-1在脑心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48)、缺血组(n=80)、再灌注组(n=80),测定脑缺血及再灌注0、6、12、24、48、72 h的脑缺血区域面积、血清CK-MB的的浓度、心肌中ET-1、NE的含量变化,比较各指标在同一时点及不同时点间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后6 h可见的缺血灶,12 h达到峰值(P>0.05);CK-MB逐渐升高,12 h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P<0.05);心肌ET-1于6 h开始升高,12 h达峰值,而后下降(P<0.05),NE于6 h达到峰值,12 h开始下降(P<0.05)。再灌注组脑缺血面积、CK-MB、心肌中ET-1均于12 h达到峰值,而后下降(P<0.05),心肌NE峰值不变,但至48 h持续高水平状态(P<0.05)。与缺血组比较,再灌注组脑缺血面积在24、48、72 h明显减少(P<0.05),CK-MB在6、12h明显降低(P<0.05),心肌ET-1峰值前移,在12、48 h显著性降低(P<0.05),NE在6、12、72 h较缺血组显著增高(P<0.05)。心肌中ET-1和NE含量相关(r=0.166, P=0.036)。心肌病理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心内膜炎、肌纤维变性、灶性坏死,偶见大面积心肌坏死。【结论】 较大面积的脑缺血可继发心肌损伤,ET-1、NE可能参与脑缺血后继发心肌损伤的过程;脑缺血后再灌注可明显保护脑组织,但加重继发性心肌损伤,ET-1、NE可能参与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规律.方法以血浆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为再灌注损伤标志物,观察AMI患者PCI治疗后血浆MDA变化时程及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PCI再灌注后,血浆MDA显著升高(P<0.001),总体水平于1小时达峰值,随后48小时迅速下降,此后缓慢恢复至术后7天仍高于基础值.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分组显示,≤6小时组血浆MDA水平显著低于>6小时组(P<0.05),且于术后7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PCI再灌注后血浆脂质过氧化标志物显著升高,时程变化特点为1小时达峰,随后依次出现迅速下降期及缓慢下降期.心肌缺血时间与再灌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再灌注损伤是缺血和再灌注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再灌注可显著减少再灌注损伤.血清CK-MB水平不是评价心肌再灌注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老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氟伐他汀预处理组,各组再灌注2h后血清检测一氧化氮(NO) 含量和内皮型NO合酶(eNOS)活性、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 水平和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活性.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氟伐他汀预处理组血清NO含量升高(20.14±3.99)μmol/L(P<0.05),eNOS活性明显增加(15.00±3.02)ng/L(P<0.05);血清CK-MB水平降低(1350.11±43.02)IU/L(P<0.05),血清cTnI水平降低(1.73±0.33)μg/L(P<0.05);SERCA 活性升高(3.32±0.31)μmol/(mg.prot.h)(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增加NO水平、eNOS和SERCA活性,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细胞、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后心梗面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穿线结扎左冠脉制备心肌I/R模型,36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n=12)、I/R 组(n=12)和I/R NAC治疗组(N组,n=12),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活性、心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以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心肌I/R后心肌梗死范围明显,血浆CK-MB活性和MDA含量增高,心肌细胞坏死增多.NAC干预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CK-MB活性和MDA含量下降,心肌细胞坏死程度较轻.N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组织中 Caspase-3 蛋白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 NAC可缩小大鼠I/R后心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富强  康俊辉  董明驹 《重庆医学》2011,40(11):1109-1110
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测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肌疼发生后24 h及2、4、7 d时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前2 d检测值诊断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肌疼发生后24 h内血清肌红蛋白(Mb)能平均升高10倍以上并达到峰值,7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CK在2 d左右达峰值至10倍以上,以后浓度逐渐降低,7 d时其浓度仍高于正常水平;CK-MB及LDH仅在发病2 d左右时,其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红蛋白在肌疼发生24 h内检测灵敏度最高;2 d时检测与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肌红蛋白是一种灵敏度高,并对肌炎的诊断有更早的提示作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3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进行了临床分析。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患病年龄以51~60岁组最多,占36.3%。男:女为3.8:1,比值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发病的高峰期在冬季。1978年以来,AMI病死率下降的原因是开展冠心病心律监护,加强了缩小心肌梗塞范围综合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Ⅰ定性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干膜层析技术,连续测定了40例AMI早期(1~8h)入院患者和10例正常人血中cTnⅠ,结果与心肌酶(CK、CKMB)对比。结果AMI时血中cTnⅠ升高时间较早,持续时间更长,且对心肌细胞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心肌酶,尤其cTnⅠ定性测定方法简单,出结果迅速。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定性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584例24h动态心电图中有一过性心肌缺血的5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51例中有144次缺血发作,其中无症状性发作114次(占79.2%)、症状性发作30次(占20.8%)。无症状性发作明显多于症状性发作,尤其是心梗后患者,且其无症状性发作的频度及持续时间与非心梗患者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我科1968年~1984年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本组资料表明不典型的心肌梗塞按年龄逐渐增加。梗塞部位以前壁最多,其次是下壁。病死率也随年龄而增高。其部位以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死率最高,其次是下壁梗塞。合并乳头肌断裂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leaves,EGB)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吉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观察药物对犬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恒速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观察药物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小鼠廓微循环的影响;自由摄食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饲料后,观察药物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EGB可明显减小犬心肌梗死范围(P<0.05),以及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P<0.05),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并能使小鼠耳廓细动脉和细静脉血管口径增大及耳廓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多(P<0.05)。此外,对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P<0.05),对红细胞性指数,血细胞比容变前降低的趋势,结论:EGB能显著地缩小急性心肌梗死圾减轻梗死程度,缓解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改善微循不以及降低全血黏度。  相似文献   

16.
以磁场作用于改良斯氏灌流的离体蟾蜍心脏20min。结果:心室直径的缩短程度变,小心室射血时间缩短,心室直径缩短的最大速度有降低趋势,心室舒张的最大速度无变化。结论磁场可降低蟾蜍民肌收缩性能而导致敏搏心输出量减少,对舒张功能影响不明显。提示临床使用磁场治疗疾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6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肌梗塞部位的关系,并与100例正常人的HRV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心肌梗塞急性期HRV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HRV值降低与心肌梗塞部位,范围无关,可能主要诊心肌梗塞引起的应激反应造成的体液和神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CTFC对STEMI急诊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研究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170例STEMI行急诊PCI,选取其中达到TIMI Ⅲ级血流的病人150例,测定其CTFC;术前5min和术后30min行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术前、术后ST段下降情况,28d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其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EF)。③结果 150例TIMI Ⅲ级血流病人中,CTFC检查示正常血流灌注者仅102例,占68%,慢血流灌注者48例。正常血流灌注病人的病死率低于慢血流灌注病人(X^2=5.25,P〈0.05),ST段回落率高于慢血流灌注病人(X^2=31.34,P〈0.01),FS和EF值高于慢血流灌注病人,差异均有显著性(t=5.85、6.51,P〈0.01)。④结论 CTFC对心肌血流灌注诊断优于TIMI分级法,可以作为评价STEMI病人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食管吞钡X线及食管内窥镜检查选择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伴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者13例(GERD阴性组),哮喘不伴GERD者14例(GERD阴性组),均给予口服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疗程8周。结果显示:雷尼替丁治疗后,GERD阴性组哮喘临床积分显著增高。FVC%Pred、FEV1、FEV1/FVC、V50、V25、组胺PC20-FEV1,均显著降低;GERD阳性哮喘临床积分显著降低,VC、VC%Pred、FVC、FVC%Pred、FEV1、FEV1/FVC、V50、V25、组胺PC20-FEV1、均显著增高。表明雷尼替丁对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与患者是否合并GERD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3年零6个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AMI)中老年组222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老年AMI 1983年患者数为1960年的21倍;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首发症状—疼痛的频率与年轻组、中初老年组差异较大(P<0.01);其梗塞部位以下壁的频率为最高;其并发症仍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频率高;预后仍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