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痹痛康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痹痛康丸治疗,B组给予痹痛康丸治疗,C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3组疗程均为12周,3组分别于用药后4周、12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12周时A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A组VAS疼痛评分、疲乏VAS评分、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ESR、CRP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和C组。结论痹痛康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好,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功能活动、体征及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四妙丸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63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四妙丸加减结合来氟米特,对照组31例单用来氟米特。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77.4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四妙丸加减结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功能改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李雯燕  宋国平  邹玉琴  何成斌 《中成药》2012,34(6):1004-1006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60岁)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加服西药来氟米特疗法,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来氟米特方法治疗。两组均视病情必要时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Bid和/或小剂量激素(7.5 mg/d)对症治疗不超过1月。两组观察疗程均为12周。对两组患者6周、12周临床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各观察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可辅助提高来氟米特疗效,减少西药副作用,增加耐受安全性,疗效可靠、迅速并且稳定。  相似文献   

4.
痹痛康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基础上用和不用痹痛康丸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132例患者随机分为痹痛康丸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治疗 12周。结果 :痹痛康丸组有效率为 88% ,对照组为 6 5 % ,两者有显著差异 ( P<0 .0 0 1)。除晨僵外 ,痹痛康丸组其它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值和改善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痹痛康丸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改善上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或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后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指数、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并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12周后2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组对ESR、RF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治疗12周后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优于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  相似文献   

6.
来氟米特联合康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康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来氟米特和康痹汤)27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25例,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康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来氟米特,且具有毒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方加味关节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6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服用加味关节康联合来氟米特;对照组30例,服用甲氨喋呤联合来氟米特,疗程均24周.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验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等的变化.结果:加味关节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总有效率达85.7%,副作用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关节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减少副作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昆仙胶囊组(治疗组)及来氟米特组(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予昆仙胶囊2粒,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来氟米特片(妥抒)20 mg,日1次,口服。观察期为12周。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止痛与消肿时间,采用VAS疼痛评分及DAS28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有两例患者脱落。两组的VAS疼痛值在4周时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12周时VAS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VAS疼痛值在4周、12周时与0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及消肿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4周时,治疗组DAS28积分好于对照组(P0.05),而在8周、12周时两组DAS28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2周时两组的DAS28积分均与4周时、8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昆仙胶囊在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方面起效时间快,能较快的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宣痹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宣痹汤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LEF 50mg/d,3天后改为20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宣痹汤煎剂,每日1剂,早晚餐前各服200ml,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宣痹汤联合来米氟米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有延缓RA患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王慧娟  贾龙  魏勇 《新中医》2017,49(10):66-68
目的:观察运用骨痨愈康丸联合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痨愈康丸。治疗3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炎症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2.31%,对照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症指标ESR、CRP、RF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炎症指标ESR、CRP、RF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免疫指标IgG、C3、C4,治疗组IgM等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IgA、IgM,治疗组IgA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M、C3、C4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痨愈康丸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阙穴敷贴前列清巴布贴与关元穴、长强穴敷贴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分别给予口服舍尼通加神阙穴敷贴前列清巴布贴、口服舍尼通加关元穴敷贴前列清巴布贴、口服舍尼通加长强穴敷贴前列清巴布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参数及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比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均有优势(P<0.05);对照Ⅱ组优于对照Ⅰ组(P<0.05)。在改善前列腺液参数、降低NIH-CPSI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前列清巴布贴外治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神阙穴敷贴比关元穴、长强穴敷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33例,采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疗法;试验Ⅱ组32例,采用毫针点刺法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结果:通过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观察,显示患者术后症状均立即缓解,治疗1疗程后随访1周总有效率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分别达96.9%、90.6%和87.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随访3月总有效率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分别达93.9%、75.0%和74.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补肾方联合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临床疗效,以确立中西医结合治疗CAA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39例CAA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6例)采用司坦唑醇片联合环孢素A(CsA),试验一组(11例)辨证采用补肾Ⅰ、Ⅱ、Ⅲ号方治疗,试验二组(1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Ⅰ、Ⅱ、Ⅲ号方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在临床疗效、外周血象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二组在贫血症状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另外2组(P〈0.05),并能显著降低IFN-γ水平(P〈0.05)。结论补肾方联合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CAA在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提高血常规计数方面均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血通络方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8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养血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MTX)加来氟米特(LEF)治疗]、对照组(41例,MTX加LEF治疗)。每组均治疗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4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3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指数、ESR、RF及CRP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ESR、RF及CRP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为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为主,但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养血通络方联合MTX加LEF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急性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Ⅰ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外用药治疗;治疗Ⅱ组采用西药联合外用药治疗;治疗Ⅲ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及外用药治疗;治疗Ⅳ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针灸及外用药治疗。4组均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水疱、结痂、疼痛等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结果:治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治疗Ⅲ组、治疗Ⅳ组、治疗Ⅱ组、治疗Ⅰ组,4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治疗Ⅲ组与治疗Ⅰ、Ⅱ、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Ⅱ、Ⅳ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治疗前后4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Ⅲ组与治疗Ⅰ、Ⅱ、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Ⅱ、Ⅳ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间治疗Ⅲ组与治疗Ⅰ、Ⅱ、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Ⅱ、Ⅳ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及外用药是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的优选方案,可提高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缩短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间,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院内的协定处方排尘汤1、2、3号治疗尘肺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尘肺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排尘汤1、2、3号,每周开始的三天依次服用排尘汤1、2、3号,服完药停四天,又接着服用排尘汤1、2、3号,三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9.3%,其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5倒。结论:排尘汤1、2、3号治疗尘肺疗效肯定,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效确切且给药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循经远取针刺配合不同运动时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循经远取动法治疗肩周炎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共3组,每组各20例,均取患侧合谷、鱼际、中渚、后溪等穴。治疗组采用循经远取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分别在循经远取针刺前、起针后进行运动,分别留针20 min,每隔10 min捻转1次,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和临床疗效,观察即刻效应和结束效应。结果:3组均有即刻效应,3组治疗结束后VAS及Mell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9/20),对照组Ⅰ为75%(15/20),对照组Ⅱ为80%(16/2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经远取针刺的同时配合运动治疗肩周炎取穴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疗效优于针刺配合其他不同运动时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BQC)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案。方法将138例RA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4例,BQC治疗)、Ⅱ组(46例,MTX治疗)和Ⅲ组(48例,BQC加MTX治疗)。每组均治疗12周。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和实验室相关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治疗后的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握力、晨僵时间、ESR、CRP、R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Ⅲ组优于Ⅰ、Ⅱ组(P<0.01);3组间疗效比较,Ⅲ组疗效优于Ⅰ、Ⅱ组(P<0.01)。3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因症状较轻,不影响治疗,未处理。结论 BQC治疗RA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BQC加MTX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BQC或MTX,并可减少MTX的不良反应,具有减毒增效作用;提示BQC加MTX是治疗RA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9.
王琪雁 《世界中医药》2020,15(4):590-594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中医药对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手术指标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溧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分组,Ⅰ组予以传统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Ⅱ组予以ERAS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Ⅲ组予以ERAS、中医药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各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炎性反应,免疫功能,并发症和预后情况比较。结果:Ⅱ组及Ⅲ组手术时间均多于Ⅰ组,Ⅲ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Ⅱ组及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缘距离远切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应激指标、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上升,Ⅲ组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Ⅱ组且低于Ⅰ组(P<0.05)。各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下降,Ⅲ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Ⅱ组且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及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P<0.05),Ⅱ组及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联合中医药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应用中优越性明显,可减轻机体创伤性,维持内环境稳定,为其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退白汤内服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37例白癜风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46例,内服退白汤,2次/d,予NB-UVB局部照射,初始剂量为0.5 J·cm-2,2次/周,每次剂量递增10% ~20%,至出现红斑时维持治疗,疗程3月;对照Ⅰ组46例,仅内服退白汤;对照Ⅱ组45例,仅NB-UVB照射,疗程均为3月.结果: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91%,52.17%.48.89%,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头面部有效率显著优于躯干部和四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退白汤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