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临床医疗中,经常用瓶装粉剂药物或安瓿药物通过静脉输液治疗疾病。在治疗前必须将所需药物进行稀释溶解,即用无菌注射器把一定量的溶媒分别注入所需粉剂的药瓶内,反复抽吸或震摇使药粉溶解后,再吸入注射器内注入大液体瓶中予以静脉输入。一瓶大液体中常需加入5~10支粉剂瓶装药物或许多支安瓿药物,由于反复抽吸、溶解加药使注射准备工作费时  相似文献   

2.
高少茹  刘莉 《护理学报》2010,17(17):77-78
输液配药是临床治疗中静脉滴注前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在配药过程中,通常用注射器进行,配置安瓿或密闭瓶药物需人工将药物吸入注射器,再将注射器内的药物加入输液袋中。这种人工加药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单手持抓注射器加药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3.
两种静脉输注液体加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注微粒污染主要为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切割安瓿、开瓶塞、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及输液环境不洁净等。传统加药法是使针头垂直橡胶瓶塞加药,经常遇到针头堵塞,溶液瓶内有橡胶瓶塞进入,不仅加药浪费时间,又易造成溶液微粒污染,输液时又易造成病人紧张。为此,我科护理人员自2004年7月开始不断摸索,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两种静脉输注液体加药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卫红  侯翠霞  王林文  徐秀丽 《护理研究》2006,20(12):1104-1105
静脉输注微粒污染主要为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切割安瓿、开瓶塞、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及输液环境不洁净等[1]。传统加药法是使针头垂直橡胶瓶塞加药,经常遇到针头堵塞,溶液瓶内有橡胶瓶塞进入,不仅加药浪费时间,又易造成溶液微粒污染,输液时又易造成病人紧张。为此,我科护理人员自2004年7月开始不断摸索,找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本组分别选取待加溶液400瓶,均为本院制剂室生产的普通玻璃瓶装的500mL葡萄糖液体,其中需加药品:红花180例,生脉60例,醒脑静160例,均为20mL待加药液。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20m…  相似文献   

5.
高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962-7962
在外科手术的患者较多,需要大量的静脉输液,有袋装液体、瓶装液体,每组液体中还要加入其他针剂。护士在准备配置药物时,将每位患者的各组药物按顺序摆放一列。当输液患者较多时,各组液体摆放紧密,查对不方便,工作忙时还容易将药物混淆。为了避免因摆放原因出现的输液差错,我科2006-09开始采用了一个有效的方法:用输液盒来摆放输液瓶及安瓿,应用至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使用电子蠕动泵输液加药,方法:将电子蠕动泵应用于输液时加,并与传统的手工加药方法进行检测加药耗时,液体内微粒测定,热源及微生物比较。结果:与手工加药方法比,电子蠕动泵加药耗时少(P<0.05),加安瓿药后液体中微粒少(P<0.05),但加橡皮塞瓶装药后液体中微粒数较多(P<0.05),两种方法加药后液体中热源和微生物检测为阴性,结论:电子蠕动泵加药快速,安全且经济。  相似文献   

7.
在治疗室进行集中输液加药时通常将输液瓶(袋)按床号依次摆放在治疗台上,为方便查对和配药,医嘱输液单则压在前面第一瓶液体下或用治疗台墙面固定的挂钩夹住。由于治疗室面积局限,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随时增加输液瓶(袋),而且影响护士操作,显得十分凌乱。还有时可能将药滴在输液单上,严重影响输液单清晰和查对。为此,我院设计制作了滑轮竿悬挂输液单,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输液工作中,经常遇到加药后的多瓶液体不能立即全部给患者输入的情况(比如当日补液量超过2瓶或因配伍禁忌而所需药物不宜加到同一瓶液体中时)。在炎热的夏季,为防止室温过高降低药效和  相似文献   

9.
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微粒污染引起输液反应的几个因素:(1)药液在生产过程中及出厂前未经严格把关,达不到药典规定的限量标准。(2)加药时安瓿瓶颈未消毒就锯割掰开,因玻璃的脆性所产生的细小微粒,随瓶内负压而吸入安瓿造成污染。(3)某些药品因放置时间过久,使用时检查不严,造成微粒污染。(4)输液瓶同时加入多种药物时,因反复穿刺,使橡皮屑脱落瓶内。(5)清除瓶装粉剂瓶盖上的蜡末,以防微粒随针头污染药液。(6)在执行无菌操作中,违犯操作规程,治疗室空气污染,都可使液体中微粒增加。2 预防:(1)液体瓶需加药时,应注意进针…  相似文献   

10.
临床静脉输液时,1组液体常有多种配伍药品,以往将药品摆在液体旁边或药品放在针剂药盒内压在液体下,在查对、加药环节及移动液体位置时,可能造成同一病人多瓶液体之间的药品、不同病人之间的药品混淆,致错用药而带来医疗风险。为了减少用药差错,我科将使用后的塑料输液瓶制成塑料挂杯,用来盛放待加入液体中的药品,经反复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试验,找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有效消毒时限,确定再次消毒时间。方法取210瓶液体作为试验样本,分为7组,30瓶/组,按常规加药消毒,放置。分别在加药后即时及加药后的5,10,15,20,25,30min7个时间段对瓶盖进行采样,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7个时间段瓶盖细菌污染情况比较X2=3.822,P>0.05,菌种分布情况比较X2=25.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在空气、物表细菌学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治疗室放置30min内其消毒效果仍达国家标准,在此时间段内更换该瓶液体,接瓶前无需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按护理常规要求进行输液,操作过程中常存在以下问题:如加药针头堵塞或瓶塞微粒进入输液瓶、微量空气进入静脉、一次穿刺不成功、拔针引起穿刺处淤斑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静脉输液将治疗药物准确安全输入患者体内,总结如何减少穿刺次数,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浪费,使患者享受安全医疗,而且可以保护护理人员安全,减轻劳动强度,对实际操作很有启发。现将2005年3月~2006年3月期间对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5年3月~2006年3月共静脉输液3848人次,一次排气成功3811人次,排气成功率99%,一次穿刺成功3771人次,穿刺成功率98%,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输液,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2操作技巧2.1配制液体的技巧①正确使用安瓿药物,安瓿划痕后即折断,因此,在断口处玻璃微粒最多,故传统的安瓿药物倒抽吸法其玻璃微粒明显增多。因此,应正确使用安瓿药物。安瓿划痕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1周可将安瓿壁上的微粒拭去,并起到消毒作用。同时要改变传统的抽药方式,安瓿不倒置,针头于安瓿中部抽吸,在抽吸过程中尽可能使安瓿内液面与...  相似文献   

13.
巧用医用输液贴封存开启后的静脉输液瓶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均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剂超过24h不得使用。临床上静脉输液目前存在着开启后的静脉输液瓶口防污染的问题,当患者静脉输液时,护士要根据医嘱为患者准备静脉液体,并严格遵循医嘱在静脉输液组瓶中加入不同药物。在为患者静脉输入第一组后,护士要将第二组的液体提前加药配备好。因此,配备好的第二组液体要暂放在治疗室内l~2h,由于每个患者静脉输液速度不同,放置在治疗室的时间不同,防护不好,有可能造成再污染。为了使静脉液体开启后的瓶口不受污染,护士除减少提前配药的时…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员在配制液体时为了防止用药差错,保证用药安全,通常使用记号笔在塑料液体瓶或液体袋外书写患者床号、姓名、药名等,以便加药时进行查对,但是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要更换药物时,液体瓶或液体袋外因有笔迹难以去除,我科使用0.2%活力碘皮肤消毒剂清除记号笔油迹,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放疗科病人的治疗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过程。化疗时,需要大批量静脉输液,有袋装液体、瓶装液体,每组液体中还要加入其他针剂。护士在准备配置药物时,将每位病人的各组药物按顺序摆放一列,化疗药物和其他药物标识不明显,输液病人多时,各组液体摆放紧密,查对不方便,工作忙时还容易将药物混淆。我科2006年5月开始选用不同颜色输液盒将化疗药物区分开来摆放,应用至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创伤科室液体量大,用药多,静脉输液加药多,工作乱而繁琐的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静脉摆药袋。一瓶液体需加的药物放置在一个摆药袋中,挂在液体瓶上,现已在临床应用多年,非常方便。材料与制作方法:输液完毕,将一次性输液器袋收集起来,用剪刀把输液器口修剪平整、向外翻折2-3cm,共翻折2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试验,找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有效消毒时限,确定再次消毒时间。方法取210瓶液体作为试验样本,分为7组,30瓶,组,按常规加药消毒,放置。分别在加药后即时及加药后的5,10,15,20,25,30min7个时间段对瓶盖进行采样,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7个时间段瓶盖细菌污染情况比较χ^2=3.822,P〉0.05,菌种分布情况比较χ^2=25.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液瓶盖消毒加药后在空气、物表细菌学监测结果符合标准要求的治疗室放置30min内其消毒效果仍达国家标准,在此时间段内更换该瓶液体,接瓶前无需重新消毒。  相似文献   

18.
摆药前先将药品存放盒组装好,网络药房将药送到科室后,病房护士根据患者输液情况,将同一患者输液所需的药品及液体放入一个盒内,既减少中间环节又避免药品混放,有效预防差错发生,方便校对,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加药后盒内存放空安瓿,便于治疗后或患者有疑问时再次校对,有利于护理管理人员监控护理工作质量;且药品盒内存放盒保存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密闭式输液的操作过程中,有些医院习惯运用连通管将2~3瓶液体串连在一起进行输液,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办法。原因是,使用连通管后几瓶液体可产生混合,特别是当各瓶液体内添加的药物不一样时,常常可导致配伍禁忌;在出现输液反应时,不易辨别是哪种液体或药物所致,只好将几瓶串连的液体全部换掉,而造成药物浪费。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主要的治疗途径之一,部分患者在一瓶液体中需要同时加入多种药物治疗,往往会在液体前摆上一堆安瓿针剂,核对液体时易碰倒、打碎,取药过程中如药品挪动容易造成差错隐患。我们利用塑料液体外的透明包装袋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