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是指由于获得性或发育性原因而引起主椎管(中央椎管、硬膜囊通道)与侧方椎管(侧隐窝、神经根通道)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在一个或多个平面的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腰痛、下肢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可有下肢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大小使功能障碍[2-5]多以手术解除狭窄为其主要治疗手段,本文结合经我院手术治疗的372例病人,对该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 查阅我院骨科1978年1月~1991年12月病.例获资料如表1、2。2讨论2.1我们从585例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体会胡晓京,王全美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前者指受累的神经减压后自身恢复能力,后者指手术减压的彻底性,腰椎的稳定性及有无并发症。我们根据多年来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谈...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并介绍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组进行椎板切除术,椎板开窗术和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1年疗效优良率椎板切除组为81.9%,椎板开窗组为79.7%,椎管成形组为82.1%,疗效优良率各组无显著差别,术后4年疗效优良率椎板切除组为74.3%,椎板开窗组为78.2%。椎管成形组为80.4%。术后4年椎板切除组疗效下降显著,椎板开窗组和椎管成形组疗效下降不显著,术后1年所有患者X线检查未显示腰椎不稳定,术后4年X线显示有5名患者腰椎不稳定或退行性滑脱,其中椎板切除组3例,椎板开窗组和椎管成形组各1例。结论 椎板切除术,椎板开窗术,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3组术后近期疗效均满意,术后中期评估表明椎管成形术和椎板开窗术优于椎板切除术,后者腰椎不稳定和交界处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影像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明显升高,成为是老年人腿痛的重要原因,也是腰椎手术的常见病。在治疗上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本文就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方法,如椎板减压、融合固定、非融合固定及微创MED等的应用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军  吴敏 《脊柱外科杂志》2009,7(5):302-303
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融合手术应用日益广泛。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各种内科疾病,使手术风险上升,如何针对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达到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是骨科医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48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病人,分别进行脊髓造影和CT检查。手术疗法分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双侧椎板间开窗等三种术式组。结果:48例均为两个节段以上椎管狭窄、手术证实脊髓造影和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和92%。三组术式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两个节段以上的腰椎管狭窄症表现有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特征。(2)手术治疗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7.
腰椎管狭窄症的分类与病理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68例,其中发育腰椎管狭窄症13例,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155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10个月,平均2年7个月。作者认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最重要的是合成把握临床表明、X线平片,尤其是脊髓造影及CTM所显示的病理改变特点,并据此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是取得优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张培基,陈大钧,温宪斌,柳枫,姜德昕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广泛的全椎板切除,虽然减压效果很好,但术后影响腰椎的稳定性,特别是老年人,使不稳定的腰椎更加不稳定。为了避免术后腰椎不稳,我们从1989年10月到1992...  相似文献   

9.
多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并不少见,但有关专题少有报道。我院骨科于1990年至1994年收治7例,均行手术治疗。本文通过临床分析,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8~61岁,平均52.3岁;病史3~15年,有1例为10天;7例均有腰痛,伴有双下肢疼痛3例,单下肢疼痛3例,无下肢痛1例。间歇性跛行3例,脊柱侧弯4例,活动受限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例,伸■肌力减弱5例,下肢感觉减退2例,会阴区感觉减退2例。X线片均示腰椎广泛骨质增生.4例行椎管内造影,…  相似文献   

10.
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显微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显微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06年5月,对8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60例,女27例。年龄43~80岁,平均51岁。L3,42例,L4,547例,L5S138例。结果:87例均获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优52例,良28例,差7例,优良率92%。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这种显微减压操作老年人更容易耐受。  相似文献   

12.
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PS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1-3]。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器械及设备的不断改进,PSED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4-5],但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入路的把握、手术减压的部位与范围的确立、镜下融合的优劣等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笔者结合临床中行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体会,参阅有关文献[4-9],在此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与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0例采用BEIS技术治疗(BEIS组),200例采用TESSYS治疗(TESSYS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Nakai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TESSYS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EI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VAS评分、ODI逐渐下降;TESSYS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低于BE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YS组疗效优良率为93.50%,BEIS组疗效优良率为8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能有效缓解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优于BEIS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利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采用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52~75岁,平均57岁.全部病例均有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及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病史,其中有双下肢症状者均自觉一侧下肢症状较重.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X线摄片、CT、MR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并结合临床表现排除退变性腰椎失稳、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术后患者获得平均16个月(8~26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结果 术后无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T显示椎管得到有效扩大,解剖结构破坏较少.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减压效果良好,复发率低,适用于早期症状较轻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DLS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B组(20例,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显微减压术治疗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显微减压术治疗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0例多平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显微减压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5~80岁,平均58岁;病程18个月~12年,平均32个月。40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多平面腰椎管狭窄,其中2个平面狭窄(L4,5和L5S1)20例,3个平面狭窄(L3,4、L4,5和L5S1)15例,4个平面狭窄(L2,3、L3,4、L4,5和L5S1)5例。术后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从疼痛、排尿功能障碍、腰部活动度、下肢肌力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0例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并发症,伤口均Ⅰ期愈合。每侧手术时间50~90min,平均70min;每侧术中出血量90~200ml,平均150ml。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52个月,平均30个月。根据Mac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优28例,良10例,差2例。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重点应放在压迫引起症状的部位,而对无症状的部位不做预防性减压操作。显微减压术老年人更容易耐受,减轻了对腰椎后部结构的损伤,更容易进入椎管,有利于进行神经根减压。  相似文献   

17.
田地  吕鹏 《脊柱外科杂志》2022,20(6):366-371
目的 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及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1年6月,宁波市康复医院收治60岁以上LSS患者73例,其中35例采用UBE技术治疗(UBE组),38例采用传统开放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0.9±0.8)个月。与对照组相比,UBE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UBE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优于对照组,UBE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UBE组疗效优良率为82.85%,对照组为7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伤口感染3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牵拉伤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相较于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减压术,UBE 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对LSS患者进行减压,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单纯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LSS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9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内窥镜组),其余90例采用椎板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计算疗效优良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1.26±1.3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内窥镜组切口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窥镜下TLIF和椎板切除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经皮内窥镜下TLIF具有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临床中可依据患者情况和意愿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板下内窥镜外科手术系统(ULESS)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并分析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7月,采用ULESS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单侧症状为主,神经根腹背侧同时存在致压因素。术前及术后即刻、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下肢疼痛程度,术后1年应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单节段平均手术时间79.5 min,术中平均透视20.5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0(18.35±1.49)个月,术后即刻下肢痛VAS评分(2.72±1.38)分、术后2周(1.69±1.08)分、术后1个月(1.62±0.94)分、术后3个月(1.20±0.71)分、术后6个月(0.86±1.12分)、术后1年(0.62±1.01)分,与术前(7.31±1.14)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27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对于神经根腹背侧同时存在致压因素的单节段、单侧症状为主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采用ULESS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程度,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随访12~36(21±3)个月。手术时间50~150(70±15)min,术中出血量50~400(60±5)mL,住院时间3~7(4±1)d。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5.7±1.4)分改善至(1.8±1.7)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2±2.3)分改善至(1.7±0.9)分;JOA评分由术前(11.0±2.8)分改善至(23.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优23例(57.5%),良12例(30.0%),可5例(12.5%),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经皮显微内窥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可获得椎管的完全减压,缓解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