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调查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妇女生殖道HPV感染特征。方法 采用PCR+导流杂交技术检测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8581名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HPV-DNA,必要时进行宫颈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结果 8581名陕西地区妇女中,生殖道HPV感染率为33.06%,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为30.08%,复合型别感染者占27.18%;最常见感染型别依次为HPV-16、HPV-52、HPV-58、HPV-6和HPV-18。HPV感染存在年龄差异,感染高峰年龄为25岁以下和51岁以上。HR-HPV感染者中宫颈组织学正常、轻度上皮内瘤变(CINⅠ)、中度上皮内瘤变(CINⅡ)、重度上皮内瘤变(CINⅢ)和宫颈癌(CC)组中,感染率分别为88.72%、97.48%、97.35%、95.88%和99.23%;常见致癌型别依次为HPV-16、HPV-18、HPV-58、HPV-52和HPV-33。HPV-16、18和58共同引起94.62%的宫颈癌。结论 陕西地区妇女生殖道HPV感染比较普遍,最常见的感染型别是HPV-16、HPV-52、HPV-58、HPV-6和HPV-18,常见致癌型别依次为HPV-16、HPV-18、HPV-58、HPV-52和HPV-33。HPV-16、18和58引起94.62%的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病变显著相关,HR-HPV复合感染不是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ms,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易感女性主要累及生殖道,其次为肛门及呼吸道。所引发的生殖道疾病主要有无症状性或亚临床型HPV感染、湿疣、宫颈和外阴的上皮内肿瘤及浸润性癌。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尤其是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持续高危型HPV感染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宫颈上皮发生病变,并最终引发宫颈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宫颈上皮内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 PV )感染型别和危险因素,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市多家医院就诊并做宫颈癌液基细胞学筛查的患者做 HPV分型成功9328例,统计分析不同等级宫颈上皮内病变中HPV感染主要型别,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HPV16是重庆地区最常见的感染型别,其次为HPV52、58、33、18,性伴侣多、第一次性生活年龄小、人工流产等因素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庆市不同宫颈病变人群中HPV感染主要以单一型别、高危型感染为主,宫颈细胞学病变级别越高HPV感染率越高。对于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宣教,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在女性生殖道肿瘤中,与HPV感染有关的约20%,特别是在宫颈癌、外阴癌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等方面,因此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特别是HPV高危亚型的诊断与治疗,在预防和降低外阴癌、宫颈癌等方面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 在宫颈癌的临床诊疗中,早期区分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和一过性感染是重要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将为宫颈癌的早期干预提供帮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殖道菌群改变可诱发炎性微环境和持续的慢性炎症,或与HPV持续感染相关。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菌群改变与HPV持续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妇科体检或诊治的女性15例,根据HPV感染情况共分为HPV持续感染组6例、HPV一过性感染组4例、HPV阴性组5例。收集其生殖道样本,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后,基于有效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物种丰度、Alpha多样性计算分析,探究不同样本或组别间菌群结构差异;随后采用t检验、LEfSe对不同分组样本的菌种组成和菌群结构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 HPV阴性组和HPV一过性感染组的生殖道菌群结构相对单一,厚壁菌门占据主要地位;而HPV持续感染组的生殖道菌群结构呈现复杂化趋势,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较高。HPV持续感染组和HPV一过性感染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属包括不动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等。结论 HPV持续感染患者生殖道菌群结构复杂,且不动杆菌属、普雷沃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等与HPV持续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上皮内瘤变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组织检查确诊332例下生殖道HPV感染及43例上皮内瘤变。结果:HPV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HPV感染发生上皮内瘤变主要集中在31~40岁年龄段(P〈0.05),下生殖道各部位的HPV感染均可并发上皮内瘤变,以宫颈最显著(P〈0.01)。结论:早期诊断下生殖道HPV感染,可减少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对于宫颈癌前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芸  马彩玲 《医学综述》2008,14(3):361-363
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6、人乳头瘤病毒11主要引起外生殖器湿疣,外阴、阴道上皮内瘤变,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人乳头瘤病毒18则与中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相关,现对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生殖道感染关系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至今病因不清,但人们普遍认为持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 pillomavirus,HPV)感染在宫颈癌的发生中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特别是HPV高危亚型的诊断与治疗,在预防和降低宫颈癌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帆  肖长义  杜义江 《海南医学》2016,(8):1292-1295
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HPV的多型别感染在各种研究中得到证实,其中高危型别中的HPV 16型、18型以及低危型别中的HPV 6型在HPV多型别感染中最常见.HPV的多型别感染是个体易感性的结果,同时也是肿瘤易感的关键点.本文就HPV多型别感染的常见型别作一综述,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HPV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作铺垫.  相似文献   

10.
<正>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至今已经分离鉴定出100多种HPV病毒的亚型,其中有40多种可感染生殖道上皮,约20种与肿瘤相关[1]。根据HPV亚型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可将HPV分为低危型、高危型两大类。低危型主要导致尖锐湿疣和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如HPV6、11、42、43、44等亚型;高危型除可引起生殖器疣病外,更重要的是引起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生殖道发生感染同宫颈癌发生前的病变,以及宫颈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患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发生之前病变的患者共235例,对其进行生殖道项目检测,包括HPV检测、CT检测、HSV-2检测以及EBV检测,对生殖道发生感染同宫颈癌以及宫颈癌发生之前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生殖道检测项目中,HPV感染率是97.2%,CT感染率是96.0%,HSV-2感染率是63.4%,EBV感染率是38.5%,两个组进行比较后,具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发生感染同患者出现宫颈癌以及发生宫颈癌之前的病变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需要进行重视。  相似文献   

12.
成帆  肖长义  叶红 《海南医学》2016,(3):449-452
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HPV的多型别感染在各种研究中得到证实,HPV的多型别感染是个体易感性的结果,同时也是肿瘤易感的关键点.本文就HPV多型别感染的型别组合情况作一综述,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HPV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作铺垫.  相似文献   

13.
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资料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能够引起子宫内上皮样瘤变(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并且HPV的不同型别致病力也存在差异,高危型别、高病毒载量的持续感染是促使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HPV感染的早期发现、准确分型及病毒定量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HPV基因的检测和分型方法如核酸杂交、PCR、荧光定量PCR等,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进行HR-HPV测定证实的767例下生殖道HPV感染及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集中在生育及性活跃期,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等为主要影响因素,31岁~40岁为发病高峰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关系密切,HPV高危型以16,18型为最常见类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HPV低危型以6,11型为最常见类型,一般只引起一些良性病变。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和宫颈病变的级别存在一定关系,各亚型对宫颈上皮致病力不同。HPA的多重感染并不少见,其是否增加或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基因型中,高危型感染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a—~(32)p—dCTP标记的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和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质粒DNA为探针,对全国五个地区的275例女性生殖道病变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相关序列进行了核酸杂交分析。结果表明:(1)女性生殖道各种病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HPV—16感染,其感染率随病变恶性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增加;HPV—11感染主要见于生殖道良性增殖性病变中;HPV—18感染只见于宫颈癌。(2)不同地区妇女宫颈癌中HPV—16的感染率不同,宫颈癌高发区新疆,HPV—16感染率较高,宫颈癌低发区贵州,HPV—16感染率较低。(3)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宫颈癌中,HPV—16和HPV—18感染率不同,宫颈鳞癌以HPV—16感染为主,宫颈腺癌以HPV—18感染多见。以上结果表明:人乳头瘤病毒,特别是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组成。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29例已确诊为HPV感染的门诊标本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结果 在129例标本中检出阳性126例,阳性检出率为97.7%。其中单独HPV6、11型阳性69例,占53.5%;单独HPV16、18型阳性14例,占10.9%;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阳性43例,占33.3%;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阴性3例。结论 在女性生殖道HPV感染中HPV6、11、16、18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8.
杨飞 《中原医刊》2003,30(18):31-32
尖锐湿疣 (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的鳞状上皮增生性疣状改变。HPV属环状双链DNA病毒 ,目前发现有 10 0多个型别 ,其中 3 0多个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生殖道尖锐湿疣主要与低危型HPV6、11有关 ,少数由HPV 16、18、3 1、3 3引起。HPV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促使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过早性交、多个性伴侣、免疫力低下、高性腺激素水平、吸烟等。尖锐湿疣往往与多种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滴虫、梅毒、衣原体感染等并存。目前治疗方法很多 ,但复发率高。本人自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对 3 2例尖锐湿疣用激光治疗后 ,配…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宫颈癌组织标本中HPV感染情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型别分布.方法 采用HPV通用引物对宫颈癌组织标本中的HPV L1区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根据PCR产物测序所得序列分析对HPV分型.结果 130例宫颈癌组织HPV DNA检出率为82.3%,广州宫颈癌患者存在HPV16、33、18、52、11、31、58、68、53和59十种型别.结论 证实了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妇女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关系及发展趋势。方法取我院检查后确诊为下生殖道HPV E6E7 m RNA感染533例以及行阴道镜下检查306例患者。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一般多发于20-40岁的青年女性,一般在性活跃期发病率较高,性生活较为频繁,性伙伴较多以及生产次数较多的人发病率较高,一般来说,下生殖道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关系十分密切,通常来说,高危型的下生殖道HPV感染(通常来说就是指16型与18型)是最易产生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等病变的原因,而对于低危型的下生殖道HPV感染(通常来说就是指6型与11型)是最易产生宫颈良性病变的原因。结论研究表明,下生殖道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所以经常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有效控制宫颈癌变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