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IDS进展期合并的肺部感染中42%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PCP依据临床表现、胸部X线征象及痰涂片找到卡氏肺孢子菌或经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而确诊,SMZ—TMP是治疗和预防的首选。本文以一例进行性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为例探讨AIDS合并PCP感染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疾病科自2014年10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64排螺旋CT表现。结果咳嗽、持续低热、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是PC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CD~(4+)T淋巴细胞数为(1~400)个/μL;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PCP患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治疗,如动脉血氧分压70 mmHg联合强的松治疗,如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予以相应的治疗;其中3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大多数患者因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而死亡,且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病情好转的患者。结论 PCP主要发生在AIDS晚期,如AIDS患者有低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且胸部CT表现为间质纹理增粗、模糊或呈磨玻璃状阴影,需留心AIDS合并PCP的可能,应早期给予SMZco治疗,严重患者可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螺旋CT技术在艾滋病(HIV/AIDS)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筛选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因患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入住本院救治的105例患者,选择螺旋CT技术对其进行检查,并观察患者CT图像特征。结果 105例患者中,磨玻璃影征象的有105例(100.00%);49例患者为网织结节征象,占46.67%;65例患者为肺实变征象,占61.90%;23例患者为肺气囊征象,占21.90%;16例患者有胸腔积液征象,占15.24%;纵膈组织肿大征象有40例(38.10%);气胸征象有8例(7.62%)。结论对于艾滋病(HIV/AIDS)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选择螺旋CT技术展开诊断工作效果突出,但需医师准确判断患者图像信息、优化诊断流程,避免误诊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干燥综合症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对1例干燥综合症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干燥综合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两月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干咳,活动憋气。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胸部X线和CT征像、痰肺孢子菌六胺银染色镜检和多聚酶链反应(PCR)监测结果而确诊PCP。予克林霉素(患者磺胺过敏)、卡泊芬静治疗6 d后痰液肺孢子菌DNA载量由104/ml减为102/ml,12 d后进一步降至101/ml,经卡泊芬静治疗21 d后痊愈出院。结论 痰液标本肺孢子菌六胺银染色镜检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高敏感性的PCR方法不仅可以用于PCP筛查,还可用于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5.
吕圣秀  曾勇明  戴欣  李春华  何颖竹  舒伟强 《重庆医学》2013,(34):4115-4116,4119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正常体质量111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可行性,并建立相应的扫描方案。方法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FII双排螺旋CT机,其管电压值固定为120kV,分别采用常规扫描(自动调制mAs)与低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5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50mAs)、4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40mAs)、3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30mAs),将其影像学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制定其相应的低剂量扫描方案。结果常规扫描与50mAs组优质片率各占70.3%、62.2%,良级片率分别为29.7%、37.8%,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常规扫描与40mAs组优质片率各占67.6%、56.8%,良级片率分别为32.4%、43.2%,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常规扫描与30mAs组:优质片各占70.3%、56.8%,良级片分别为29.7%、43.2%,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图像质量均以优和良为主,在达到诊断要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50mAs、40mAs、30mAs),辐射剂量分别为:7.6、2.6、2.1、1.5mGy,以30mAs组最低,剂量为原来的19.8%。111例患者采用常规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均达到影像学诊断要求,无1例漏诊、误诊。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正常患者影像学表现中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治要求,切实可行;同时,为确保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首次常规剂量扫描,复查中进行低剂量CT扫描;胸部低剂量CT扫描电压固定为120kV,电流采用30mA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AIDS)并发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30例AIDS并发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护理经验。结果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好转率提高,病死率下降。结论 AIDS并发肺孢子菌肺炎病情重,但通过护士提高认识,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心理疏导、提高依从性、保护隐私等措施可减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7例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患者中,发热52例(77.61%),咳嗽62例(92.53%),气促67例(100%),消瘦56例(83.58%),胸部CT表现为不同程度两肺磨玻璃样改变58例(86.56%),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67例(100%)CD4+T细胞〈200个/u L64例(95.52%)治疗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联合克林霉素静滴,54例(80.59%)好转,6例(8.95%)放弃治疗,7例(10.44%)死亡。结论 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机会性感染,早发现、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重症卡氏肺饱子菌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胸部CT表现及临床治疗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结果:80例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咳痰、咳嗽80例;发热76例、胸闷气喘56例、呼吸衰竭21例。CD4T细胞不足50个/ul者62例、胸部CT显示玻璃样阴影64例;在治疗方法选择上,采用卡泊芬净,经治疗,76例患者病情好转,4例患者失访。结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发病率高,但是临床病原体检出率低,如判断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则可选用卡泊芬净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0年4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1例AIDS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2%。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孢子菌肺炎90%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AIDS患者,是AIDS患者最严重和常见的肺部机会性感染,由此造成的AIDS患者的死亡率增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肺孢子菌肺炎的发展,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较低的医疗费用,临床医师应尽早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癌的临床、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癌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本组7例,平均43.3岁,男5例,女2例.咳嗽、咳痰5例,气短3例、发热3例和胸痛2例.吸烟史6例.发病部位:右肺4例、左肺3例.周围型4例、中央型3例.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细菌性肺炎1例.腺癌2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1例.结论 HIV阳性肺癌患者无特异性症状、体征,很难与AIDS相关的机会性感染与机会性肿瘤相鉴别,易误诊,而CT扫描是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感染性病变的淋巴结影像表现。方法收集AID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数据,选取经活检取材,病理确诊的AIDS感染性病变165例,包括结核、肺孢子菌肺炎、马尔尼菲蓝状菌、隐球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对其淋巴结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统计,结核最明显(97.8%),其次是马尔尼菲蓝状菌(95.2%)、肺孢子菌肺炎(40.0%)、隐球菌(32%);对淋巴结见低密度改变的统计,结核最明显(50%),其次是马尔尼菲蓝状菌(27.5%)。结核与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淋巴结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淋巴结低密度改变和环状强化(P<0.05)。结论AIDS感染性病变的淋巴结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肺部影像表现对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学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旬1~2011—12经临床确诊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28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野弥漫性渗出性病变分布于肺门两侧周围肺野,病灶呈磨砂玻璃状、网格状、地图样或碎石路征。结论胸部x线片及CT扫描对艾滋病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威 《四川医学》2013,(12):1920-1922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外伤胸痛患者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因外伤胸痛行CT胸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测量、计算并评估2组患者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和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指标:CT 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DI、DLP以及ED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管电流量的下降,辐射剂量下降.结论 通过降低管电流量进行胸部CT检查的方法是可行的,既能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合格图像,又能明显降低患者群体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杨俊武  韩万智  刘书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59-60,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对50例受检者行肺部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25或50mAs,并进行标准与肺模式两种方式重建。结果50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检普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61例,均进行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收集患者各项影像学资料,对比三种检查对儿童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胸部平片,为91.80%,肺部超声为86.89%,肺部超声对儿童肺炎的诊断误诊率为13.11%;肺炎胸部平片多呈现片状致密影,密度不均匀,边缘分界模糊。57例患者肺部超声出现多重或融合B线,外观形态为彗星尾征或火箭征,支气管壁出现增厚,局限性弱回声区,分界不清,内部短线样的强回声;CT平扫可见肺部纹理增多、增粗,出现磨玻璃影、网状影,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13例患者出现纵膈淋巴肿大。结论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均能有效显示儿童肺炎典型图像特征,CT平扫对儿童肺炎诊断符合率最高,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由  彭道杨  刘金贵  钟正  喻奇志 《海南医学》2016,(15):2474-247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肺门增大8例,纵膈淋巴结增大9例,磨玻璃密度影5例,实变影4例,结节影4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胸部CT主要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16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16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6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表现小斑片影1例,小结节影1例,表现范围不等的磨玻璃影11例,肺气囊1例,间质改变2例。两肺弥漫性表现者占37%以上。结论肺内出现范围不等的磨玻璃样改变对于艾滋病合并PCP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我院行CT扫描发现的50例肺结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CT常规剂量和30 mA低剂量进行胸部扫描,对肺结节数量的检出情况和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两种剂量的检测方法均检查出68枚结节,低剂量扫描检测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和胸膜粘连征等肺结节形态学的结果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2±6.5)mm,低剂量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为(11.3±6.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胸部扫描与常规扫描的价值等同,且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危害性小,可见低剂量CT用于肺结节的诊断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郭双玺 《吉林医学》2011,(11):2182-2183
目的:回顾性分析球形肺炎的X线、CT表现。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为球形肺炎的患者18例,对其X线与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球形肺炎X线、CT表现为球形团块或类球形致密影,大小约为1.3~8.6 cm,多偏于肺野外带,密度不均11例,3例内见空气支气管征和小空洞,病灶边缘模糊7例,4例见病灶边缘小毛刺,4例病灶见分叶状。结论:胸部X线平片、CT扫描动态观察球形肺炎,对球形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是观察疗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肺泡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3例经病理组织细胞学证实的实变型肺泡癌,分析疾病演变中的胸片和CT表现.结果 3例中,胸片和CT均误诊为肺炎2例,胸片误诊为肺结核1例,CT仅提示肺弥漫性病变1例。结论 对于胸片初诊疑诊为肺炎或浸润播散型肺结核病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病灶反而扩展,并出现肺实变区,应及时采用CT扫描,扫描中肺毛玻璃样改变、肺实变(蜂窝状改变)、小结节病灶以及支气管充气扩张等几种征象的同时出现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可提高肺泡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