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常频机械通气叠加高频振荡通气(SIMV+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儿予SIMV+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0、2、6、12、24h患儿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肺氧合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出现改变,6h后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h后,肺顺应性C明显上升,MAP及气道阻力R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有差异(P<0.05),1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氧合功能指标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治疗6h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MV+HFOV对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尤其是常频机械通气失败的患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36例经CM(V常频机械通气)和HFOV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治疗前后FiO2、0I、OIa/APO2的差异。结果 HFOV治疗后,呼吸衰竭患儿的FiO2、OIa/APO2较CMV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重症患儿32例,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0、2、12及24 h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PaCO2)及氧合指数(OI)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2 h后FiO2下降,PaO2上升,PaCO2和OI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12、24h下降更加明显(均<0.01)。结论应用常频机械通气疗效不佳的新生儿重症Ⅱ型呼吸衰竭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经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患儿24例,后续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根据治疗成功与失败的评定标准,成功15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62.5%(15/24)。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高频振荡通气启动前常频通气治疗的时间长短与治疗成功率成负相关(P<0.05),而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种类等对HFOV的治疗效果无影响。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可尽早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的52例患儿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69.23%,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O2(11.57±3.02)、PaCO2(2.07±0.14)等氧合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6.84±1.12)(6.86±0.28)(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对照组为38.4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频通气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不仅能促进治愈效果,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做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9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病儿分为常规辅助通气(CMV)组48例,HFOV组50例,观察2组血气改善情况.结果 2组上机前血气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上机2h和24 h与上机前的血气观察指标明显改善(P均<0.05),且HFOV组显著优于CMV组(P<0.05).结论HFOV组在改善肺功能,促进肺通气和肺换气,显著优于CMV组,是一种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0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CO2、Fi O2、OI、Pa 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户风莉  张红色  陈丽羡 《吉林医学》2010,31(20):3263-3263
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需机械通气治疗,而常频通气存在气压或容量上的危险。高频振荡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氧合指数,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高氧、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7年7月-2009年6月应用高频呼吸机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做正确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点肺通气氧合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每组中患儿治疗后各时间点与0h相比较,所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相比较,治疗前各个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PaCO:、吸入氧浓度及氧合指数程均下降,PaO2/PaCO2均升高,但是各时间点两组数据之间相比较,实验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肺疾病、气胸患者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作者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经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后疗效差的3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唐英姿  赖细芬 《广西医学》2011,33(12):1665-1667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策略.方法 新生儿呼吸衰竭20例,使用HFOV治疗和规范化护理.结果 20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 h后吸入氧体积分数下降,肺部氧合得到改善,氧合指数及振荡压力幅度均下降,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2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4例重症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比较2组的血气指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肺气漏(PA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HFOV组治疗2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开始时、6 h、12 h、24 h的PaO2、PaC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上机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PAL、BPD、IVH发生率、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迅速改善肺呼吸功能,缩短上机时间,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机械通气(HFOV+CM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Of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等的差异。方法:治疗组15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HFOV+CMV治疗,对照组19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惠儿采用C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对照组治愈1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6例。与机械通气前相比治疗组2h后PC0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意义(氏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治疗8h后氧舍功能即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24h~48h后氧舍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Ⅲ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HFOv+C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5.
郭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80-2581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气胸并呼吸衰竭新生儿49例,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25例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设为对照组,24例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HFOV+SIMV)治疗设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儿2、8、12、24h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以及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不同时间,治疗组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气胸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HFOV组18例,常频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氧合参数、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X片变化.结果 HFOV组治疗6 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OI下降至(7.67±3.36)(P<0.05),PaO2升高至(77.66±16.65)mmHg(P<0.05),PaCO2下降至(41.02±4.30)mmHg(P<0.05);治疗24 h后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气胸吸收时间(54.06±24.04)h;与常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气漏氧合改善更快,短时间内氧浓度及OI下降更快,气漏吸收更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李春蕾  林静 《海南医学》2008,19(9):24-25
目的 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比较我院收治的经CMV治疗失败的Ⅱ型呼吸衰竭患儿(共27例)接受HFOV治疗前后PaeO2、FiO2、01的差异.结果 HFOV治疗24h后PaCO2、FiO2、O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OV能有效改善通气及氧合,可作为新生儿Ⅱ型呼衰CMV治疗失败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9月间我院86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高频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组应用常频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高频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频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常频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频通气机械通气治疗相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该院共接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52例,选择此52例患儿作为此次试验的临床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平均分配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26例患儿接受常频机械通气呼吸机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机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PH、PCO、PO、FiO四项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上机花费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过合理的治疗以及悉心护理后,全部存活出院,但在上机治疗1 d后PCO、PO、FiO三项指标水平上对照组患儿明显不及试验组;且对照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127.5±32.10) h,试验组患儿上机治疗时间为(89.3±13.34) h;另外,在住院时间以及上机花费上,对照组也明显高于试验组,以上各项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可以使患儿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节省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