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应用马来丝虫和牛丝虫(Setaria cervi)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及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均能显示马来丝虫感染沙鼠治疗前后血清IgG及IgM水平的消长情况。两者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2~14wk及2~6wk。IgG水平与感染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但与感染度无显著相关。感染沙鼠治后6个月抗体下降。认为用同种和异种抗原作IFAT及IEST,对感染沙鼠均具有诊断和考核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丝虫抗独特型抗体(抗fil-抗Id-Ab)对丝虫感染沙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从班氏丝虫病乳糜尿和鞘膜积液患者血清中分离含有高滴度的IgG,免疫家兔,获得兔抗fil-抗Id-IgG,免疫沙鼠,再用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攻击,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抗fil-抗Id-IgG一次脾内注射或多次皮下及腹腔内免疫后,50%和80%沙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沙鼠体查不到微丝蚴和成虫,而从马来丝虫成虫可  相似文献   

4.
马来丝虫感染沙鼠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水手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IFAT) and immunoenzymatic staining technique (IEST), using frozen section of Brugia malayi and Setaria cervi adult worms, were applied to detect levels of IgG and IgM antibodies in jirds infected with Brugia malay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oth methods could show the dynamic of antibod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infection. The peak of IgG and IgM antibodies were at the 12-14th week and 2-6th week after infection respectively. A high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levels of IgG antibody and the period of infection, whereas the antibody titer had no relation with the density of infection. During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antibodies detected by IFAT and IEST using two antigens decreased to low titre. It is considered that IFAT and IEST using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antigens could be equally used for the serodiagnosis and the evaluation of cure in filariasis.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丝虫抗独特型抗体 (抗 fil-抗 Id- Ab)对丝虫感染沙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从班氏丝虫病乳糜尿和鞘膜积液患者血清中分离含有高滴度的 Ig G,免疫家兔 ,获得兔抗 fil-抗 Id- Ig G,免疫沙鼠 ,再用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攻击 ,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抗 fil-抗 Id- Ig G一次脾内注射或多次皮下及腹腔内免疫后 ,50 %和 80 %沙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 ,沙鼠体内查不到微丝蚴和成虫 ,而从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或兔抗正常人 Ig G为对照组的沙鼠中 ,80 %沙鼠感染丝虫 ,与正常感染组相近似。结论 :用抗 fil-抗 Id- Ab对马来丝虫感染沙鼠 ,证实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爪沙鼠实验感染马来丝虫后,用感染期幼虫、微丝蚴的超声粉碎片段抗原和成虫的冰冻切片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观察血清抗体动态变化。抗感染期幼虫抗体多于感染后前3Wk内出现,抗成虫及微丝蚴抗体多于感染后前5、6wk内出现。在微丝蚴出现前,腹腔微丝蚴阳性和阴性沙鼠抗体水平差别无显著性,而在微丝蚴出现后,抗体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7.
应用马来丝虫和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家兔经3种抗原免疫后不同时期血清抗体IgG水平,均能显示免疫动物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IgG水平高峰(GMRT为76.11~861.08)均在动物免疫后第4wk,在第8wk时,均下降至低水平(GMRT为4.00~32.00);加强免疫后1wk时,又上升至高水平(GMRT为20.11~181.02)。  相似文献   

8.
9.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抗原、鼠抗人 IgG_4单克隆抗体和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_4结合物做ELISA,对69份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血清测定 IgG_4抗体。在血清稀释度1:100时阳性率高达97.10%。表明丝虫感染者血清 IgG_4水平明显升高。在治愈10余年的以往微丝坳血症者、原丝虫病流行区人群以及丝虫病基本消灭后10年内出生的儿童中,阳性率分别为18.03%,16.67%和17.65%。而在非丝虫病流行区仅有3.66%的人群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应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班氏微丝蚴血症者79例和马来微丝蚴血症者35例,结果IEST的阳性率分别为93.7%和94.3%;IFAT的阳性率分别为89.9%和97.1%;用IEST与IFAT检测健康人98名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0%和5.1%。IEST与肠道线虫感染者和脑囊虫病人均无交叉反应;IFAT与肠道线虫感染者血清有6.8%的交叉反应,与脑囊虫病人无交叉反应。表明两法检测丝虫抗体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IEST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适合于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1.
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中华按蚊的羽化蚊、吸正常人血后0d、5d、8d、12d、18d及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5d、8d、12d、18d的中华按蚊虫体内13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这13种元素由钾、钠、钙、镁等4种常量元素和铁、锌、镍、铝、钢、铅、铜、锰、铬等9种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非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体内元素的含量随蚊虫的发育而增减不一,减少明显的有锌、铁、镁、铜等,而钙、钾等却有所增加。感染蚊与非感染蚊相比较,多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于感染第5d,有铁、锌、钾、钙、钠、铝、钢、铅、铜、锰等10种;第8d有除钙、镁以外的11种;第12d有除钙、镁、铜、镍外的9种;第18d有钾、镍、铝、镉、铅、锰、铬等7种元素的含量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宿主对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细胞毒作用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流行的周期型马来丝虫为研究为对象,研究宿主体内清除虫体,减轻虫体负荷、控制丝早感染的免疫效应机制。方法提取纯净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装入微孔实验盒,然后植入SD大鼠体内,在不同时间观察机体免疫系统对mf的杀伤作用。结果含mf的3.0μm微孔盒内,迁入的细胞量随植入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迁入的细胞种类及百分率,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免疫血清组mf被效应细胞粘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免疫  相似文献   

13.
中华按蚊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糖原及蛋白质等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蚊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糖原及蛋白质含量均比未感染蚊明显降低。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亦有一定改变,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几无改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观察了血液和腹腔来源马来丝虫微丝蚴在中华按蚊体内的穿壁和发育情况。血液来源微丝蚴有84%于感染蚊2h内穿过蚊胃壁,而腹腔来源微丝蚴2h内仅有19%穿过胃壁,4h后穿壁率达61%。无论来源如何,穿过胃壁的微丝蚴可在蚊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幼虫。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湖北古城、贵州独山、福建建阳和安徽泾县四个地区的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护增分析。结果显示:四个地区马来丝虫基因组DNA扩增产和出现有3条相同条带,多条不同条带,其中湖北古城、福建建阳和安徽泾县三地区马来丝虫株所扩增出的条带极为相似,而贵州独山株马来丝虫扩增出的特异性条带较多。表明这四个地区虫体基因具有明显的同源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不同地区周期型马来丝虫出现有种内分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贵州省内的两个不同地区周期型马来丝虫(贵州独山株、贵州荔波株)成虫的18种氨基酸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独山株与荔波株马来丝虫均检出17种氨基酸,两株丝虫有16种相同氨基酸。两株氨基酸的总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独山株有丝氨酸,缺酪氨酸,而荔波株含酪氨酸,缺丝氨酸。  相似文献   

17.
我国周期型马来丝虫六个省区虫株氨基酸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本实验进行丝虫种内分类学研究探讨我国六个省七个不同地区马来丝虫是否存在种内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方法 采用HPLC对贵州独山株、贵州荔波株、四川乐山株、湖北谷城株、安徽泾县株、浙江安吉株、福建建阳株马来丝虫成虫的18种虫体氨基酸含量及种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七个地区马来丝虫虫体氨基酸的总含量经统计分析无明显的差异(P> 0.05),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以及芳香族氨基酸亦无明显的差异(P> 0.05),但在一些种类的氨基酸含量高低和个别氨基酸的缺如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七个虫株丝虫虽有微小的生物学差异,但目前尚未发现有明显的种内分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构建马来丝虫基因组文库的同时,对一些价廉的试剂和方法在分离纯化微丝蚴、微丝蚴DNA与pUC18 DNA片段的连接和连接后对大肠杆菌(E.coli)DH5a菌株转化、DNA重组的实验效果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平皿孵育法比Ficoll-400×密度梯度离心法回收的微丝蚴约高一倍,纯化微丝蚴的效果相似;10×连接缓冲液的DNA重组率比5×连接缓冲液高;连接混合物转化E.coli DH5a之前加双蒸水(ddH_2O)稀释比未加ddH_2O稀释组的转化效果高一倍,DNA重组效果也比未加ddH_2O稀释的高,β-巯基乙醇(β-ME)转化E.cali DH5a的效果比二硫苏糖醇(DTT)高一倍。这些结果显示某些较为价廉的试剂可以达到和超过耗资试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