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一例罕见的并经CT_1扫描证实为桥脑基底小灶出血导致右侧共济失调轻偏瘫与左侧三叉神经损害的病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是一种脑血管综合征,表现为似小脑性共济失调、无力、下肢重于上肢,同侧锥体束征,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已公认为腔隙综合征表现之一。 59岁男性,高血压病人。1985年2月2日在枕部沉重与恶心感后,突然发生构音困难,右侧上下肢无力,次日入院。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神志清楚,检查合作,颈软,瞳孔无异常,向右侧凝视有细小的水平性眼震,轻度构音困难,但吞咽正常,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轻偏瘫,下肢远端尤著,左侧咬肌与颞肌中度无力,张口时下颌左偏,腱反射正常。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左侧面部感觉减退,左角膜反射减弱。左侧轮替试验,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障碍与右侧肢体无力不相称。CT扫描在左侧  相似文献   

2.
1965年Fisher曾命名本综合征为同侧共济失调和下肢轻瘫,1978年同著者又将此综合征改为共济失调性偏瘫。其特征为一侧肢体既有锥体束损伤的症状又有小脑症状。这在常见的神经病学的体征上讲是不符合的。我们遇到4例均由腔隙性梗塞引起,报告如下: 例1,男性,41岁。左侧肢体共济失调,跟膝胫试验不稳准,左侧轻偏瘫.Babinski氏征阳性,左侧肢体麻木,语言障碍,颅神经正常。CT扫描显示右侧侧脑室外下方及右侧基底节处各有腔隙性梗塞灶一个。例2.男性,52岁。左侧肢体轻偏瘫,肌力Ⅳ级,左侧Babinski氏征阳性。左侧鼻唇淘浅,伸舌偏左,Romberg征(+),高血压史7年。CT扫描显示右侧内  相似文献   

3.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是腔隙综合征的特殊类型之一,病理报告病变在桥脑上部基底,表现为同侧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下肢重于上肢。经CT证实病变累及内囊后下肢和放射冠,因而命名为内囊性共济失调性偏瘫,作者首次报告三例并体感诱发电位提供了共济失调的致病机理的资料。例1男性78岁,有高血压,无卒中先兆,突患轻微头痛,右侧肢体肌无力一周而入院,有中度共济失调,上肢较下肢明显,右上肢及面部针刺觉,触觉轻度减退及右手震动觉轻度减退,右手指位置觉丧失,右下肢感觉正常,2周后共济失调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往往是由于对侧内囊后肢、桥脑或放射冠的腔隙梗塞所致,但上述部位的出血或肿瘤也可引起此体征。本文作者报道一例经CT和核磁共振(MRI)证实的对侧丘脑腹外侧核梗塞引起的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例:男,73岁。突然出现构音障碍和右上肢和下肢无力及步态不稳。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疾病史。次日检查:脉搏76次/分,律整:血压150/80mmHg。无颈动脉杂音,心脏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仅见右侧肢体轻偏瘫,伸蹠反应阳性。指鼻和跟膝胫试验显示右侧小脑型辨距障碍。感觉正常。轻偏瘫于4~5天后消失而共济失调持续存在。4周后,仅有右手笨拙和指鼻试验时的轻  相似文献   

5.
颈内动脉闭塞致视神经与脑组织同时梗塞并不常见,在612例卒中病人中记录有上述表现者3例。3例均发生视乳头肿胀,说明视神经前部有缺血性改变,不能证明视野缺损与病侧半球梗死有明显联系。本例在颈内动脉阻断后病侧视神经和视束同时发生梗死,此情况以前不曾有记载。 患者为男性,52岁,右利手。突然左眼失明、右眼颞侧盲、言语困难、右侧无力。发病当日入院,同时进行化疗。发病前3周因胸腹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行手术治疗。检查视乳头和视网膜外观正常,视敏度和视野不能准确测定。混合性失语。右侧轻偏瘫,上肢重于下肢。右侧针刺觉和轻触觉缺失。头部CT示内囊后肢、丘脑、豆状核、内侧颞叶、枕叶内部为低密度区。螺旋CT血管造影示左颈内动脉锥形狭窄,在颅下2cm  相似文献   

6.
眼带状疱疹伴对侧偏瘫是一种少见的症候群,本文报导一例经主动脉弓造影证实其对侧偏瘫是由于颈内动脉虹吸段的节段性动脉炎所致,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本例患者,男性、73岁、系左利手。入院前两周半曾发作右眼失明五分钟,其后三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2例三叉神经眼支带状疱疹后对侧偏瘫综台征,结合文献中的58例进行了讨论。从带状疱疹发生到偏瘫出现平均间隔7周,脑脊液可有改变,脑动脉造影显示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有节段性狭窄及闭塞,颅脑CT可见底节区脑梗塞,或多发性多时相脑梗塞,主张在偏瘫早期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8.
1965年 Fisher 等首先报告一罕见的卒中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和轻偏瘫。后来又报三例,每例病理证实为桥脑基底上部靠近中线处有一腔隙梗塞。自 CT 应用以来,Schnapper 等连续报告14例,其中11例为对侧内囊梗塞。作者报告一例先后两侧发生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的病例。CT扫描显示桥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本组共6例均经CT扫描和/或脑室造影证实为脑干肿瘤,其中男1、女5,年龄6~20岁,发病至住院期间15~70天。症状主要为走路不稳、构音不清、复视,头晕,呕吐、呛咳。神志除1例嗜睡外均清楚,言语含糊4例,2例伴声音嘶哑,颅神经以眼肌麻痹、角膜反射迟钝、面瘫、眼震、吞咽障碍为主,四肢或偏侧肢体肌力减退、共济失调、病理反射阳性,2例偏身疼觉减退,3例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3例脑电图检查2例正常、1例广泛轻度异常,3例行CT扫描,2例行脑室造影,1例先后作了上述二种检查,CT扫描主要表现脑干区低密度阴影,有的伴脑池脑室改变,脑室造影主要表现导水管向后向上移位,有的伴脑室改变。住院后均用氟美松、ATP、辅酶A等治疗,症状渐加重,1例住院期间死亡。  相似文献   

10.
同侧皮质脊髓束征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由Fisher命名为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本文报告一例顶叶病灶引起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患者: 61岁男性白人,患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982年2月出现左上肢感觉异常.二维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前叶有一血凝块.接受静脉肝素及口服华法令治疗6个月.85年11月2日出现左上肢远端刺痛麻木,伴左上肢无力.查体:神清,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上肢远端轻度无力,感觉性失写(a-  相似文献   

11.
大脑后动脉(PCA)梗塞很少出现偏瘫,作者报道5例临床均以偏瘫为主要表现,头颅CT证实为PCA梗塞者。 例1,男,62岁,先右侧半身感觉减退,几分钟后右侧肢体偏瘫。神志,语言、颅神经及眼底无异常。头颅CT平扫发现左侧内囊后肢近丘脑处见一稀疏的低密度区。例2,男,22岁,右利手,左侧肢体纯运动性轻偏瘫2天。无中风诱发因素,病后2天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年遇到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经伽玛刀治疗1年后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效果良好。临床资料例1:男性,32岁,因复视3年、视力下降半年入院。体格检查:双侧嗅觉丧失,左侧眼球外展运动受限;视力左眼1尺指数、右眼正常;视野左眼无法检查,右眼颞侧偏盲;眼底显示左眼视乳头苍白,右眼视乳头颜色变浅且边界欠清。全脑血管动脉造影可见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明显开大,左侧大脑中动脉抬高,但未见肿瘤染色。X线片可见鞍区骨质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头颅CT平扫可见鞍区、靶上区及左侧鞍旁有一5cm×4cm×3cm大小的卵圆形低密度影,边…  相似文献   

13.
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少见,占脑肿瘤的0.2%~0.4%,而视路神经节神经胶质瘤就更少见.因这一病例伴有先天性突眼和斜视,附合先天性脑瘤的定义,对于研究神经节神经胶质瘤的起源有一定价值.患者女,15岁,因左侧肢体进行性偏瘫入院.患者出生时即有右侧突眼和斜视.8岁时因右眼视力障碍,诊断视神经胶质瘤,并行活检.12岁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见左侧轻偏瘫,右眼盲,左眼颞侧偏盲,眼球运动正常,放射检查见蝶鞍呈"ω"型,右视神经管扩大,CT见基底池有一园形物向右膝状体伸展,右基底节区有一囊,右侧视神经眶内部分扩大呈肠型,内分泌检查,内分  相似文献   

14.
腔隙梗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CT两者的关系已有大量的病例组报道,对于腔隙梗塞的诊断,EEG不再被认为是必须的,因为全部报告为正常或表现为非特异性所见,而未注意到那些细微不对称α和μ节律及用计算机分析较小的缺血损害患者的轻微EEG异常。本文研究年龄在39~85岁的三组病人,每组12例。第一组平均年龄67岁,是近期临床腔隙梗塞综合征患者。7例患者系单纯运动性轻偏瘫,3例感觉运动性卒中及2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同侧锥体束和小脑体征)。这些病人未显示皮层机能障碍,视野缺损及临床脑干体征。此12例的CT显示内囊、基底节和放射冠相应的腔隙梗塞。第二组,平均年龄67岁,有皮层梗塞的近期临床和放射线特征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312例脑梗塞患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以及临床上有腔隙综合征者的CT扫描结果.方法:本组病人用EMI 1010或5005型机器检查37例有腔隙梗塞患者,通过急性期详细神经系检查,将其归于以下四组症状:①单纯偏瘫;②纯感觉性卒中;③构音不良手笨拙(The dysarthria-Clumsyhand)综合征;④同侧共济失调伴下肢轻瘫.每例均判定有无高血压;观察发病后不同时间所做的CT  相似文献   

16.
过去报告丙戊酸钠急性中毒较少和对脑、肝脏一般无毒性,而中枢神经系统对大剂量的丙戊酸钠有较强的耐受性。但也有大剂量丙戊酸引起深昏迷甚至致死性中毒的报告。本文报告一例丙戊酸钠中毒对脑、心脏和肝脏的损害及遗留神经系统症状。男性24岁,服丙戊酸钠100余克后18小时入院,已洗胃。病人呈昏迷伴反射消失,但呼吸、血压正常,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次日因高烧,给予物理降温、镇静和氨苄青霉素治疗。脑电图示病理性弥漫性慢波,~(133)氙脑部灌注正常。10天后仍呈深昏迷及高烧,神经系检查有严重脑损伤,肌张力低及反射消失,右侧眼肌麻痹和瞳孔不等大。12天后体温正常、反射恢复。13天后病人能走,但仍智力低下和轻瘫。病后35天CT扫描在双侧丘脑有病理性低密度区;第50天CT扫描为退行改变。2个月后  相似文献   

17.
一年来,我科收治5例因情感、智能障碍急诊入院的病人,因既往有高血压及中风史,进行 CT 扫描,发现有脑萎缩及多灶性腔隙样梗塞,其中3例尚有大片梗塞灶,其临床症状及 CT 表现符合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的诊断。现将其临床资料与 CT 表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共5例。1例女性,4例男性,年龄43~75岁,平均62.2岁.5例患者均以情绪不稳,易激怒,智能障碍等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而急诊入院。1例兴奋多语,易激惹,说话颠三倒四,系75岁男性病人。门诊以“老年躁狂”收入院。后发现有智能障碍与中风史,治疗过程中又再次卒中,致右侧中枢性轻偏瘫,(?)CT 扫描后,发现脑萎缩及多灶性腔隙梗塞合并左颞深部大片梗塞,更正诊断为MID。2例合并有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假性球麻痹症状.2例有左侧中枢性轻偏瘫,左侧锥体束征阳性。  相似文献   

18.
同侧共济失调轻偏瘫症(Homolateral Ataxic Hemiparesis简称HAH)于1965年首先由Fisher报道。至今搜集到国外报道38例,我院报道20例,共58例。其中资料较完整者49例。现就HAH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一、命名 1965年首先由Fisher和Cole报道的14例HAH患者,皆有一侧腿的无力和小脑性共济失调,没有面、舌瘫,上肢肌力正常或极轻度无力,当时命名为同侧共济失调和足的轻瘫(Homolateral ataxic and crural paresis)。1978年Fisher又报告3例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的轻偏瘫,上肢亦受累,甚至其瘫痪程度重于下肢,故将本症命名为共济失调轻偏瘫症(Ataxic hemiparesis)。以后多数作者都采用此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例少见的巨大椎动脉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PICA)从它的腰部发出。作者应用同侧PICA 与对侧 PICK 吻合术,孤立动脉瘤,重建了 PICA循环。患者,男性,38岁,右利手。主诉头痛和左侧肢体无力,偶有限局性痉挛或左侧肢体抽动。神经系统检查:左侧肢体轻偏瘫,头颅 CT 扫描和血管造影显示一大型,有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位于右椎动脉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72年10月至1990年10月收治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10例。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除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外,无全身淋巴瘤的证据。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男4例,女6例。年龄7~59岁,平均42岁。入院前病程为9天~3年.6个月以内者占7例,平均病程7.3个月。 临床表现 颅内高压8例,轻偏瘫4例,精神失常2例,失语、癫痫及共济失调各1例。 辅助检查(1)CT扫描7例,其中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周围轻度低密度水肿带5例;等密度1例、混杂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