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R)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鼻区骨折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在AW4.2工作站上使用容积再现技术(VR)观察鼻区骨折的影像表现。结果:双侧鼻骨骨折60例,单侧23例(其中左侧12例,右侧11例),单纯上颌骨额突骨折11例,单纯鼻中隔骨折4例,鼻骨骨折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61例、鼻中隔骨折34例、泪骨骨折15例、上颌窦前壁骨折4例、眼眶内壁骨折3例、额骨骨折3例、鼻额缝分离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R)可以提高鼻区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正常肝脏、肝硬化肝脏和肿瘤肝脏各分区容积的变异性。方法 收集行CT扫描的住院肝硬化病人 5 0例 ,正常对照组 4 0例 ,异常对照组 (肝右叶巨块型肝癌 ) 2 9例。分别测量正常肝、肝硬化肝的 4个分区容积和异常对照组的左外区容积 ,比较三组各值和差异。结果 正常肝和肝硬化肝左外区 ,左内区 ,右前区 ,及右后区的构成比分别为 [(16 .8± 2 .6 ) %、(15 .5± 3.3) %、(30 .5± 3.2 ) %、(31.9± 3.0 ) % ]和[(13.9± 6 .8) %、(2 0 .0± 7.95 ) %、(31.35± 5 .9) %、(30 .4± 5 .8) % ];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和异常对照组三组所测的左外区容积分别为 15 9.0 0ml、15 8.97ml和 2 4 7.76ml,异常对照组与其它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时 ,左外区容积变化无差异 ,左内区、右前区和右后区均有明显缩小。右半肝巨大肝癌时 ,左外区容积代偿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对肘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38例肘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扫描,根据损伤部位及结构行MPR和VR.结果:MPR结合VR图像能清晰显示肘关节骨折细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位曲面多平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CMPR)技术在骶椎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40例经16层螺旋CT常规容积扫描及薄层重建的骶椎病例,由2名CT医师(A、B)均应用常规冠位MPR(con-MPR)、斜冠位MPR(OMPR)及冠位CMPR技术对骶椎进行冠位重组,最后由另外2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对所有重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骶椎病例中,三种MPR技术均获得了骶椎的冠位图像。在显示骶椎图像质量方面,CMPR模式优于OMPR和con-MPR模式(A医师:UCMPR:con-MPR=-7.453,P=0.000;UOMPR:CMPR=-5.870,P=0.000;B医师:UCMPR:con-MPR=-7.417,P=0.000;UOMPR:CMPR=-5.714,P=0.000),OMPR模式优于con-MPR模式(A医师:UOMPR:con-MPR=-4.256,P=0.000;B医师:UOMPR:con-MPR=-4.818,P=0.000)。A、B两位医师应用CMPR技术获得的图像质量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765。结论 CMPR技术获得的骶椎的曲面冠位图像具有直观性,在评价骶椎疾患方面较con-MPR、OMPR技术更具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技术参数对肘关节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CT扫描电压、电流固定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技术参数,分别对162例肘关节损伤患者作16层螺旋CT扫描,在CT三维影像工作站上进行容积重建,评估和比较不同技术参数下VR的图像质量。结果螺距相同时的VR,薄层重建的图像明显优于厚层重建的图像,厚层重建的VR图像失去诊断价值;重建层厚相同时,小螺距的VR图像优于大螺距的VR图像;在螺距≤1.2 mm、层厚≤3.0 mm的范围内,螺距及重建层厚相同而探测器不同时,16×0.75探测器的VR图像优于16×1.5探测器的VR图像。结论探测器为16×0.75或16×1.5、螺距≤1.2 mm、重建层厚≤2.0 mm时,16层螺旋CT的肘关节VR图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CT三维后处理技术完整清晰显示第三、四、双侧脑室CT解剖细节形态,为各脑室及邻近病变的准确定位打下形态学的基础.方法 对申请CT脑血管造影(CYA)患者进行三维后处理重建各脑室的CT形态解剖.结果 以CT三维后处理正中失状位重建图像定位,结合冠状位、横断位清晰完整显示三、四、双侧脑室CT解剖形态.结论 CT后处理技术冠状位、失状位成像是横断位CT脑室成像三维必要补充,三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揭示个脑室的CT三维成像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平扫对成人正常阑尾的显示率及影像表现。方法 随机选择243例行Siemens Sensation16CT腰椎检查的既往无急慢性阑尾炎史及阑尾切除史的患者,薄层图像连续观察并辅以冠状位、矢状位和斜位重组。记录阑尾的显示率、壁厚、直径、有无结石、阑尾基底位置及尖端位置。结果 243例中,显示正常阑尾217例(89.3%)。阑尾平均直径(6.5±1.5)mm;阑尾平均壁厚(2.8±0.96)mm。阑尾结石24例(9.8%)。216例可以同时分辨回盲瓣及阑尾结构,阑尾基底位于回盲瓣尾侧201例(92.6%),头侧5例(2.3%),同样高度10例(4.6%);位于回盲瓣后方195例(89.9%),前方9例(4.1%),外侧12例(5.5%)。217例显示阑尾尖端位置,其中髂窝位69例(31.8%),盆腔位49例(22.6%),结盲肠内侧位57例(26.3%),结盲肠后35例(16.1%),盲肠外5例(2.3%),盲肠前2例(0.9%)。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后薄层图像连续观察,辅以多平面图像重组,89.3%的成人可以识别并显示阑尾全程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折多层螺旋CT(MDCT)容积扫描(V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膝关节外伤,X线平片考虑和怀疑骨折病人行MDCT的VH模式扫描,后经临床证实的病人55例。膝关节VH模式扫描参数:120kV,200~250mAS,螺距1.0mm,扫描速度1.0s/圈,准直16mm×1.25mm。扫描范围从股骨中断至胫骨中断,覆盖全膝关节;重建层厚及间隔1.25mm,重建方式为软组织窗及骨窗。结果清晰显示髌骨骨折10例,股骨髁骨折18例,胫骨髁或胫骨平台骨折21例,膝关节复合骨折15例,副韧带受累7例,前交叉韧带受累9例,后交叉韧带受累5倒。骨折阳性显示率100%。结论膝关节骨折MDCTVH扫描加重建,显示病变清晰、更直观,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A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表现。结朵32例患者中,CT平扫阳性16例,诊断率50%;CTA显示大脑前动脉病变7例(闭塞4例,狭窄3例),大脑中动脉病变18例(闭基10倒,狭窄8例),走脑前、中动脉同时闭塞5例,颈内动脉末端闭塞2例。CTA诊断率100g。结论临床怀疑急性重症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cT扫描,在排除脑出血及其它病变后应行CTA成像分析,为,临床诊治大面积脑梗塞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讨论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MSCT)临床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CT特征.③结果 50例急性阑尾炎中,卡他型27例,化脓型15例,坏疽型8例.多层螺旋CT表现为阑尾肿胀增粗(34/50),阑尾腔内肠石(22/50),阑尾腔内积气(13/50),阑尾周围组织密度不均匀升高(15/50),阑尾周围积液形成(9/50),周围粘连的炎性肿块(4/50),阑尾穿孔(3/50)及腹水(3/50).④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显示急性阑尾炎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Smart Prep)跟踪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以不同注射速率和对比剂剂量与螺距的选择的最优化方案。方法:对头颅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触发的优点,对患者首先以常规经验采集图像定位像并选取触发扫描测试层面,然后进行追踪触发扫描。回顾性分析600例曾行头颅CTA检查患者,a.按注射速率分为3组,常规剂量100 ml,每组15例,Al组:R=2.5 ml/s,A2组:R=3.5 ml/s,A3组:R=4.5 ml/s,从6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b.按剂总量不同分为3组,每组15例,Bl组:100ml,B2组:75 ml,B3组:55 ml,亦从6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c.按准直和螺距的选择不同分为3组:准直为1.25,螺距C1:0.562:1,C2:0.938:l,C3:1.375:l,从60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结果:用Smart Prep跟踪技术能够在脑血管内对比剂充盈达高峰期时进行采集原始图像,脑血管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大脑中动脉4~5级分支显示率为92%。发现动脉瘤并清晰显示了瘤体,载瘤动脉及其详细关系。分析A1、A2、A3三组,A2组图像时大脑中动脉、额顶升动脉等分支显示结果优于A1、A3。分析B1、B2、B3 3组大脑前中后动脉等各支,3组差异无显著性。分析C1、C2、C3 3组脑动脉各分支,评分结果C2组优于其余两组。结论:跟踪技术能更好的显示靶血管,使用3.5 ml/s的注射速率,可减少对比剂剂量,应用0.938:1的螺距可以减少患者所受辐射的剂量,减少扫描时间,图像质量优于大螺距,可以更好的显示脑动脉血管各级分支。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肋软骨成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16层螺旋CT的3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进行评价,探讨肋软骨的最佳CT成像方法。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和薄层低对比图像重建100例,所有病例均应用MIP、SSD及VR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比较MIP、SSD及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结果(1)3种重组技术均可显示肋软骨。(2)在显示肋软骨形态方面,VR、MIP成像模式优于SSD成像模式;VR成像模式与MIP成像模式无差异性。结论MIP、VR是显示肋软骨形态的最佳CT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在临床的运用。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软件对先天性小眼球或眼球发育不良者1 1例和幼年外伤致眼球萎缩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15例,眼眶爆裂骨折64例患者行眼眶CT平扫,并进行患眼和对侧健康眼的眼眶容积测量。结果 较客观、准确测量出眼眶容积数据,先天性小眼球或眼球发育不良者23例或幼年外伤致眼球萎缩失明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术者眼眶容积均小于对侧健康眼;眼眶爆裂骨折患者眼眶容积测定大于对侧健康眼。结论 通过眼眶容积监测,可以判断患儿眼眶发育的情况,所置内容物对眼眶发育的影响及功效;对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容积测量,可预测眼球内陷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并术前术后进行比较,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2,9(7):499-499
随着当代计算机的飞速发展,CT性能有了突破性进展,从旋转-旋转发展到螺旋进而到多层螺旋.多层螺旋CT并非是螺旋CT和电子束CT间的替代产品,而是在螺旋CT上发展起来具有许多类似电子束CT功能的新一代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多排螺旋CT平扫及后处理重建方法,了解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解剖学及骨质异常,并对FAI病例进行α角及EE角的测量,探讨α角及EE角(Equatorial-edge angle)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多排螺旋CT平扫的59例临床诊断FAI患者和20例因非股骨近端病变、无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症状而接受下腹或双髋CT扫描的成年患者的CT体积数据作为对照组,分析解剖学、骨质异常情况及α角的意义。结果 FAI分为凸轮型、钳型、混合型,每型均存在不同程度解剖学异常及骨性异常征象;对照组α角为41.826°±1.862°,FAI组为66.548°±9.1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26,P=0.000);多重比较显示FAI组中以凸轮型的α角最大(71.851°±5.696°),钳型的α角最小(48.889°±3.364°;全部P<0.05)。多重比较分析EE角显示除混合型FAI(16.729°±3.068°)和钳型FAI(16.386°±1.211°)间、FAI凸轮型(21.550°±2.096°)与对照组(21.845°±2.814°)间EE角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分别P=0.3234,P=0.,7326),其余两两间EE角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全部P<0.05)。结论α角是反映股骨头颈联合处凹陷程度与FAI关系的一个客观指标,对诊断凸轮型FAI有重要意义;EE角是评价髋臼后倾的一个客观指标,同时也可以评估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程度,可以为诊断钳型及混合型FAI提供参考。多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可以全面清晰显示股骨和髋臼解剖学异常及骨质异常,能对FAI准确诊断及分型,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120例临床和(或)其他影像方法拟诊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MSCT研究.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5 s(动脉早期)启动动态增强扫描,并于60 s和150 s重复扫描.然后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计算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本组120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89例100个病灶,其中浸润性导管乳腺癌61例,导管原位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髓样癌6例,炎性乳腺癌2例.分别按照病灶形态学、病灶强化特征、病灶强化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及上述三者综合分析,并进行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82%、84%和92%.结论 MSCT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20例颈、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其中颈椎病变78例,腰椎病变42例.所有患者经MSCT扫描,分别行MPR、MIP、VRT、SSD三维重建图像,分析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MPR使用简便,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的优秀图像,较好地显示颈椎钩突增生、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椎管内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对颈椎间孔的显示亦有一定价值;VRT及MIP可从不同角度观察颈椎间孔变窄及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效果类似大体标本;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与VRT效果相当;MIP、VRT及SSD均无法评价椎间盘病变及椎管内改变.结论:MSCT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检查中各有优势,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2 0例颈、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 ,其中颈椎病变 78例 ,腰椎病变 4 2例。所有患者经 MSCT扫描 ,分别行 MPR、MIP、VRT、SSD三维重建图像 ,分析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MPR使用简便 ,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的优秀图像 ,较好地显示颈椎钩突增生、椎间盘病变、椎管狭窄、椎管内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 ,对颈椎间孔的显示亦有一定价值 ;VRT及 MIP可从不同角度观察颈椎间孔变窄及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 ,效果类似大体标本 ;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 ,与 VRT效果相当 ;MIP、VRT及 SSD均无法评价椎间盘病变及椎管内改变。结论 :MSCT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病变检查中各有优势 ,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