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旨在评价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人选冠心病患者60例(观察组),同期体检者排除器质性心脏病60例(对照组),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人选者均接受BETHUNE十八导联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进行处理后测量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两项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观察组)HRT明显消失或减弱,TO明显升高,TO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s明显下降,偈大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TO、TS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观察组TO、TS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O.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T明显消失或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变化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是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无创性定量检测方法 [1 ,2 ] ,本文作者对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冠心病的 4 6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其昼夜变化进行了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2~ 2 0 0 1- 0 5行 CAG检查单支冠状动脉狭窄≥ 70 %即确诊为冠心病者 4 6 (男 37,女 9)例 ,年龄 5 6± 9(40~ 72 )岁。均为窦性心律 ,心功能 (NYHA) 或 级。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持续性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频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患者急性期和陈旧性期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记录27例MI患者急性期[(3.8±0.3)d]及陈旧期[(84.1±3.0)d]24h动态心电图,据2次24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的变化。结果MI从急性期演变至陈旧期TO明显减小[(0.17±0.12)%至-(1.45±0.45)%],P<0.01;TS明显增大[(1.70±0.56)至[(8.87±1.91)ms/RR],P<0.01。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HRT异常,至陈旧期HRT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对与59名健康体检者和161例确诊为ACS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测HRT参数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HRV时域指标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比较HRT、HRV指标和HRT异常的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ACS患者HRT和HRV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AP组及AMI组TO明显增高,TS显著降低(均P〈0.01);UAP组及AMI组间TO和TS无显著差异。UAP组及AMI组HRT异常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X^2=5.385,P〈0.05;r=9.227,P=0.01)。UAP组及AMI组HRV指标SDNN、rMSSD、PNN5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AMI组SDNN较UAP组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患者的TO与SDNN呈负相关(r=-0.26,P=0.031),与rMSSD、PNN50不相关,TS与SDNN、PNN50、RMSSD呈正相关,其中和SDNN的相关性最强(r=0.301,P=0.047)。结论HRT可作为ACS危险分层的一项新的心电学筛选指标。ACS患者HRT、HRV变化从不同方面反映心脏迷走神经的功能受损,二者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5.
窦性心率振荡现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如何识别心脏病中的高危患一直是心血管医生关注的热点。起初人们把左室功能、心律失常诱发频度以及心肌传导异常作为评判的基础。近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高危的心脏病患存在自主神经平衡的破坏,以此为基础建立了2个检测指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HRV反应的是窦房结对内外源性刺激整体的调节程度,而BRS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应用苯福林来观察血压与心动周期之间的关系。他们均不能精确地反应内源性刺激所触发的反射性调节。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心病心率变异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老年人(≥60岁)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HRV)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组(72例)与正常组(26例)的5min心电信号进行HRV对照研究,观察下列指标,总体标准差(SDANN),均值标准差(SDNN)标准差均值(SDNNindex)差值均分的平方根(rMSSD),以及差值>50ms的百分比(PPN50%),并检测5min平均心率(HR)、最大HR和最小HR。结果老年冠心病组HRV各项指标均数较正常组显著降低,冠心病组与正常组5minHR比较,前者最小HR明显增快,最大HR与平均HR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脏自主神经损害,迷走神经功能受损,HRV降低,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维持植物神经功能平衡状态,改善老年冠心病预后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田晓虹  曾春芳 《心脏杂志》2007,19(5):581-581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可以评价人体内自主神经活动情况,定量测量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性,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本研究旨在了解HRV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符合WHO 1997年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48(男86,女62)例,年龄(63±15)岁。按国际心脏病学会(IS-FC)和WHO临床命名标准,心绞痛型45例,心肌梗死型27例,心力衰竭型17例,心律失常型55例,原发性心脏骤停型4例。无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疾病者(对照组)140(男80,女60)例,年龄(53±10)岁。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B rentwood 8800型24小时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总负荷 (TIB)、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方法 用Holter监测已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10 7例 ,观察静息心率的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结果  冠心病组中静息心率 ( 80 14± 8 65 )次·min-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 72 0 6± 6 82 )次·min-1,P <0 0 5 ;而冠心病组中静息心率≥ 80次·min-1患者TIB与静息心率 75~ 79次·min-1及静息心率 <75次·min-1患者的TIB比较 ( 848 5± 2 3 0 1VS 3 85 7± 14 4 2、2 83 3± 96 2 ,P均 <0 0 1)差异有十分显著意义 ;静息心率与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呈正相关 ;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静息心率与冠心病TIB、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减速力(DC)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8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 DC和 HRV。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DC [(11.99±4.93)ms 比(6.62±1.83)ms]及心率变异性的24h正常 R-R间期标准差[SDNN,(129.94±15.22)ms比(63.66±12.13)ms]、相邻正常 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5.52±9.03)ms比(28.25±8.81)ms]和相邻正常 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 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13.99±5.63)%比(7.29±1.11)%]明显降低,P 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 DC 与 SDNN、rMSSD和 PNN50均呈正相关(r=0.571、0.662、0.763,P 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可协同作为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44例冠心病患者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进行了心率能谱分析,共发现阵发性缺血型ST段水平或下垂型压低≥0.1mV195阵,对ST段压低最深时和其发作前的4分钟心率能谱图之低频(LF)、高频(HF)波范围面积和LF与HF波面积比值进行了比较。发生在夜间的快频率心肌缺血的HF波面积明显降低,P<0.001;LF与HF面积比值显著增大,P<0.05;而LF波面积略有增加。提示此类心肌缺血发作时存在植物神经活性改变,副交感神经张力明显降低,可能有继发的交感神经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电图心肌缺血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华  何国祥 《心电学杂志》1998,17(3):137-138,152
为通过了解心肌缺血时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探讨冠心病自主神经失衡的状况,前瞻,顺序地观察静息心电图呈典型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21例,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19例和健康人22例HRV时域,频域指标。  相似文献   

12.
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l)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7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DCG)。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Ⅰ组:单纯SMI;Ⅱ组:心绞痛患者伴有SMI;Ⅲ组:心肌梗死后有SMI发作。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634阵次,SMI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90.22%。发作高峰在上午6~12点,Ⅰ Ⅱ Ⅲ组的SMI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依次增加,心肌缺血幅度与病情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自昼。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受损程度随着心肌缺血程度而加重。  相似文献   

13.
冠脉病变与心率震荡现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现象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46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24例,对照组22例.每例患者均做24 h Holter检查,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比较冠心病患者各组、对照组不同SDNN、TO、TS值.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率震荡起始TO值增高、震荡斜率TS值下降、SDNN减小.结论 冠脉病变范围与心率震荡指标异常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周奋  胡申江  孙磊 《心脏杂志》2007,19(5):575-577
目的评价冠心病与心率震荡、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对20例经冠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例高血压患者(经冠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心率变异指标和心率震荡参数比较。并对冠脉病变与各项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心率变异、心率震荡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组心率变异指标SDNN(100±7)ms、SDNNI(39±3)ms和心率震荡参数TS(3.0±2.3)均低于正常体检组的SDNN(131±6)ms、SDNNI(53±3)ms、TS(6.7±1.3)(P<0.01),而高血压患者组仅SDNN(109±6)ms、SDNNI(44±3)ms低于正常体检组(P<0.05);研究还发现冠心病组TS(3.0±2.3)低于高血压组TS(6.0±1.6)(P<0.01)。对冠脉病变与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TS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61,P<0.01),与冠脉病变评分呈负相关(r=-0.462,P<0.05)。将冠脉按照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的TS值显著变小(P<0.01),多支病变的TS明显变小(P<0.05),冠脉病变评分高于10分组TS值显著变小(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震荡参数TS显著减小,并且T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心电现象。冠心病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危险度分层及预后预测,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研究领域。目前运用的无创方法如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心室晚电位、O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HRV)、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等,均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限制,因此,需要探求新的预测指标加以完善。近年来研究发现的新的病理生理现象——心率震荡,以无创、简单、可靠等优点逐渐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后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死亡率的影响。方法DESIRE-plus(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 plus)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入选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我院接受血管重建治疗(PCI和CABG)的冠心病患者3 632例,根据入院时静息心率(RHR)分为RHR〈70次/min、70~79次/min、80~89次/min和≥90次/min四组。记录患者临床特点、住院和随访期间死亡率。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包括阿司  相似文献   

17.
冠脉狭窄及血流改变与窦性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并对阳性组进行PCI治疗,对DCG所获得的HRT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CAG阳性组患者的HRT参数震荡斜率[TS,(3.32±1.83)ms/RR]显著低于CAG阴性组的[(10.41±5.38)ms/RR,P〈0.01],震荡起始[TO,(-0.81×10^-2±0.60×10^-2)%]显著高于CAG阴性组的[(-1.51×10^-2±0.75×10^-2)%.P〈0.01]。CAG阳性组接受PCI治疗TIMI血流2级者TS值增加不明显,TO值下降不明显(P均0.05)TIMI血流3级者TS值明显增加[由(13.5±6.5)ms/RR增至(19.3±9.1)ms/RR,P〈0.0001],TO值明显下降[由(0.76×10^-2±0.38×10^-2)%降至(-2.13×10^-2±0.37×10^-2)%,P〈0.0001],对冠脉病变与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TS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62,P〈0.01),与冠脉病变评分呈负相关(r=-0.527,P〈0.05)。将冠脉按照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发现,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的TS值显著变小(P〈0.01),多支病变的TS明显变小(P〈0.05),冠脉病变评分高于10分组TS显著变小(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HRT参数显著降低,并且T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PCI治疗TIMI血流3级者HRT参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病变与窦性心率震荡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范围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相关性。方法选冠状动脉造影(CAG)及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资料完整者403例,按CAG结果分为3组:①A组:造影完全正常者;②B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50%;③C组: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通过DCG分析HRT的指标:TO、TS、TT等。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TO、TT均上升,以C组上升最显著;而TS则逐渐下降,C组下降最明显;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TO、TT呈上升趋势;而TS呈下降趋势;③侧支循环形成者TO显著低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TS则显著高于无侧支循环形成者。结论冠心病者HRT显著异常,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病变范围广、无有效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