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脏六腑咳嗽的症状,一般与各脏腑的经络循行及脏腑功能有关,其咳嗽也各有特点。肺主气,司呼吸,风热犯肺,则鼻流黄涕,舌干咽燥,治宜疏风宣肺,用桑菊饮;风寒束肺,则鼻流清涕,舌淡苔薄白,治宜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方用杏苏散;若肺阴虚致咳,则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治宜养肺阴、清痰热,用百合固金汤。 心主火,脉起于心中,上挟于咽,内经云:“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又云:“夏脉者,心也……其不及,则人心烦,上见咳嗽,下为气泄”。故心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喉肿痛、喉痹。治宜清心泻火,药选导滞散加减或用玄参、黄芩、茯神、麦冬、桑白皮、牛黄清心丸等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认为,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如何避免因秋燥而伤肺,减少感染,使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可以安然过冬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征医院)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主任医师韩旭建议:秋季防燥治燥养肺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为风邪上壅,阴虚肺燥,痰凝咽喉所致.大部分患者基本愈后,咽痒咳嗽经久不愈,咽喉不利,肺失清肃,故出现咽干喉痒、咳嗽之症.杏苏散温而不燥,润而不凉,故取之化裁用治本证.2005年4月到2008年12月,利用杏苏散补肺利咽祛痰止咳,治疗咽痒久咳,咳痰不爽之症,疗效可法.  相似文献   

4.
辛润理肺汤     
一、药物组成:带节麻黄4克,带皮杏仁(去尖)10克,炙甘草6克,桔梗5克,甘草(包)10克,橘红5克,当归10克,炮姜4克,生姜一片。二、适应证:凉燥束肺,气逆干咳.症见:干咳无痰,喉中燥痒。甚时咳则遗尿,胸膺隐痛,咳声嘶急,或见咯血.舌净苔薄有津,脉细或弦.三、制法:用适量水将药浸泡30分钟,  相似文献   

5.
咳嗽常见且难治,然而干咳其治更难。笔者地处北方,其秋、冬、早春季节,气候寒冷,多风而干燥,本病较为多见。本文所述之证多发病在此季节。 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经抗炎、止咳、清热解毒、宣肺诸多治疗后,余证均除,唯遗有频频干咳,经月不愈,长达半年之久,故因咳所苦而求治。查其周围血象、X线胸片、心电图等无异常。 主要见证为频频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干咽燥,鼻干,喉痒,便干,舌红少津,苔白簿黄,脉数,右脉略大。  相似文献   

6.
<正>阴虚燥痰证表现为干咳或痰稠,或泡沫痰,咯之不爽,咽干痒,咳呛憋气,声音嘶哑等,可服用养阴清肺丸。此丸处方来源于清代郑梅涧《重楼玉钥》中的养阴清肺汤,有一首歌诀,曰:"养阴清肺郑氏方,玄参芍草冬地黄,贝母薄荷丹皮入,时疫白喉是妙方。"方由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等八味药组成。方中地黄、玄参养阴润燥、清肺解毒,为主药;辅以麦冬、白芍  相似文献   

7.
喉源性咳嗽病名由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于1985年首先提出,并经1993年济南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审定。本病属中医学咽痒、风热喉痹、慢喉痹等范畴,其症状特点以阵发性喉头奇痒作咳、不痒不咳为主症。患者自觉咳从喉部而起,咳呈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北沙参系伞形科多年生草本珊瑚菜的根。主产于山东、河北、辽宁、江苏等地。性味归经 甘 ,微寒。归肺、胃经。功  效 养阴清肺 ,益胃生津。应  用  1用于肺热阴虚引起的干咳少痰 ,痨嗽咯血 ,咽干音哑等。本品与麦冬、玉竹、桑叶、贝母等同用 ,以治燥热伤阴 ,咳嗽咯血诸症。2用于胃热伤阴 ,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 ,胃脘隐痛 ,嘈杂干呕 ,舌质红绛等。本品与太子参、石斛、生地等配伍以治上述病证。用法与用量 煎汤 ,每次 1 0~ 1 5 g;鲜者1 5~ 30 g。注意事项 虚寒证忌服。南沙参系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或杏叶沙参的根。主产安…  相似文献   

9.
罂粟壳乃收涩之药,传统观念认为是收敛固涩之品药,不能用于暴病,如咳泻初期,及邪盛期,如外邪未解,湿痰未尽,郁热未清等。余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只要用之得当,确能起到得心应手之效,现举例如下: 例一 周某,女,61岁,门诊患者,1990年9月10日初诊,咳嗽五天,无痰、喉痒,咽干鼻燥,连声作咳而呛,甚则遗尿,入夜加重,伴纳差,周身酸痛,曾服多种清热消炎,镇咳之中西药物无效而来中医科就诊,查脉浮细数,舌红少苔。此乃风燥犯肺,肺失清润,治以清宣润肺止咳,处方:桑叶10g,杏仁10g,浙贝母10g,沙参10g,黄芩10g,麦冬10g,木蝴蝶10g,枳壳10g,罂粟壳6g,甘草5g,三剂,咳止,诸症消失。  相似文献   

10.
风为百病之长,多兼夹它邪而致病,故临床治疗外感咳嗽多从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论治,单纯从风论治者少见。关于风咳的症状,《医学入门.杂病提纲》描述为:风乘肺咳,则鼻塞声重,口干喉痒,语未竟而咳。临床所见,此类咳嗽多见于感冒后期,以咽痒、咳嗽为主症,咳嗽多为阵发性呛咳,可持续数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认为儿童喉源性咳嗽是患儿内脏功能失调以及外邪入侵共铸,病位在肺。肺为脏腑之华盖,受不得脏腑之病气与外来之客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所以,本病要针对病因辩证施治。风寒之邪治当祛风散邪;肺阴亏虚治当养阴润肺。肝气郁结治当疏肝理气。临床用药不仅重视肺之宣降,更重视咽喉之清利;达到疏风散邪、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内外伤辨惑论》之生脉散,原名生脉饮。因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效,而为治热伤气阴的常用方剂。气阴两伤,故症见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舌燥、脉虚弱。并治久咳伤肺,气阴两伤,干咳短气,自汗等。方中人参补肺益气以生津,麦冬养阴清热以生津,五味子敛肺止汗而生津。  相似文献   

13.
正南沙参又名白沙参、泡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他几种同属植物的根。每年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和须根,洗净泥土,刮去栓皮,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甘微苦,入肺、肝经,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等症。《玉楸药解》载南沙参:"清肺气,生肾水,涤心胸烦热,凉头目郁蒸,治瘰疬斑疹,鼻疮喉痹,疡疮热痛,胸膈  相似文献   

14.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从肺治咳,是为常法.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亦有不从肺治者.病机所在,同病异治之法耳. 1利咽止痒法 临证所见,咳嗽之发作,常因气逆喉痒、喉痒则咳.查其咽喉常见红肿或干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咽喉不利,红肿痒痛,每每诱发咳嗽.  相似文献   

15.
痉咳,俗称干咳嗽。可见喉略痒、无痰、不发烧、咳嗽连声不已,2~3分钟后其咳即缓。每日发作数次。患者虽经吃药打针均不见疗效,现提供痉咳食疗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喘证治验     
1 病案包某某、女、46岁、干部.1982年8月6日初诊.1.1 主诉病史经过摘要患者于1982年7月下旬,偶感燥邪,初则鼻干、唇干、咽干、喉痒微咳稀痰.2、3日之后,咳嗽频仍,似觉痰阻于喉及胸肺  相似文献   

17.
一贯煎出自清·魏云秀《柳州医话》,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杞果、川楝子组成,具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气不舒所致之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等症。笔者在临床中,凡辨证为阴虚血燥之病症,应用本方加减治之,每获...  相似文献   

18.
自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2月 ,笔者运用自拟利咽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 6 8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 8例患者中 ,男性 2 8例 ,女性 4 0例 ;年龄最小 10岁 ,最大 72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3月。多数患者有感冒病史 ,经治疗后感冒症状消失 ,仅有咳嗽 ,咽喉发痒则咳 ,或咳呛连声 ,痰粘难咯 ,咯之不尽。或初起即见喉痒咳嗽 ,不痒不咳 ,遇冷加重 ,可伴有咽痛、声嘶、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脉多弦滑。血常规、X线检查均无异常 ,咽部可见粘膜充血 ,或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 :连翘、玄参各 30 g…  相似文献   

19.
喉源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及与脏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源性咳嗽病位主要在咽,以咽干、咽痒、痰少而咳为主症,病因病机与肺胃失常,心火亢盛,肝肾阴亏,脾气亏虚,三焦代谢失常等各脏腑功能异常有关。临床治疗时不要凡咳嗽皆单纯清肺,要注意利咽,宣肺,并要兼顾其他脏腑,以达到更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喉源性咳嗽”病名由江苏省中医院干祖望教授始创。此病在临床上多见,病人常因咽痒呛咳,经内科(呼吸科)治疗无效果而求治于耳鼻咽喉科。本人自拟“止咳汤”临床治疗此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6岁。病程15天至3个月。2诊断方法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咳不定时,咽痒即咳,无痰或少许白沫样痰液,往往连声作咳而致面红、憋闷、汗出。咳甚,或恶心呕吐,或小便失禁,或夜不成寐。一日发作数次至十余次。间歇如常人。体检可有咽黏膜轻度充血,舌脉正常或苔薄黄。3治疗方药方药组成:板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