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出血且神志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按一般护理,在恢复期进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康复指导及急性期护理干预,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肌力比较。结果干预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提高(X^2=12.15,P〈0.01)。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的早期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3,4(4):119-1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偏瘫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采用常规治疗辅以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前后运用Brunnstrom法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康复组患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有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与血压升高程度有关。因患者多数起病急、变化快,病后长期卧床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患者的意识、肢体等均发生功能障碍,特别是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关节变形、运动受限等,甚至日常活动不能自理。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护理即应开始。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 相似文献
6.
7.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对2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并与28例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表明,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明善(P<0.01),但随着年龄增加,功能积分逐渐减少。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微创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方法。选择脑出血微创术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微创术后1周内开始进行规定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1、2和4周时评定,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评分。神经缺损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恢复康复组更显著(P〈0.01)。提示: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强化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可有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2006年8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医疗护理,对照组康复训练在术后2周后开始,实验组康复训练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 h内即开始,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肢体功能恢复好转率分别为46.0%和69.2%,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天数平均分别为50.1±2.2 d与44.3±1.7 d,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配合心理护理可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原因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HICH术后并发脑梗塞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月后死亡和中残各2例,植物生存、重残及恢复良好各1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梗塞由一种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治疗措施不恰当可导致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2.
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与康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探讨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方案的选择、术中注意要点及术后的康复。方法 :2 12例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采用手术、药物与康复训练等治疗。结果 :2 12例患者中手术后死亡 17例 ( 8.0 2 % ) ,康复治疗 195例 ,获随访 182例。治疗前与康复治疗 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对外侧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科干预及康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73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术前瞳孔有无散大、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出血量、手术时机8个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将ADL 1-3级划为预后良好组,ADL 4-6级划为预后差组。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在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术前瞳孔有无散大及手术时机上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则在统计学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与预后ADL分级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56、0.124、0.341。结论: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是估计患者手术治疗近期预后有意义的指标,术前瞳孔有无散大、手术时机对评价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了解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可以更有效的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4.
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时间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76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40例和晚期康复组36例。早期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7d开始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3~4周开始康复训练。两组均采用以Bobath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FMA、MBI和ND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个月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早期康复组的改善程度更大。结论早期和晚期康复均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但早期康复介入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开颅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钻孔CT定位下引流术.采用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CN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进行评估,观察2组患者术后6个月CSS、CNS、NIHSS评分,残死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CSS、CNS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残死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的疗效较开颅术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不同营养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营养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患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66例)术后第2d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术后第2~7d起,联合应用生长激素(GH);B组(61例)术后第2d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C组(69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测定术后不同时间的多项营养指标。结果: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明显高于C组比较(P<0.05);外周总淋巴细胞计数:三组分别在第7d、14d、21d明显高于第0d(P<0.05);血糖:A组和C组,在术后第7、14和21d分别与正常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于第7、14和21d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谷丙转氨酶:术后第21d,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A组和C组第7、14和21d与第0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在第21d与第0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不引起代谢紊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术后存活22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近十年来护理干预手段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领域研究进展。方法利用《中国科技期刊全文光盘数据库》,选择1997-2007年数据库,用题名或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护理”检索到相关论文58篇,对论文发表的时间、数量、引文数量、科研基金资助、作者地域分布、使用的研究或分析方法及中医护理干预手段的应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年以来,有关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防治方面的护理研究论文共58篇,其中针对术后并发症防治的论文占94.8%;引用参考文献的文章共34篇,即有58.6%的论文引用了参考文献,且每篇论文的引文数量不超过5篇;3篇论文使用了对照试验,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论文0篇;论文作者多分布在山东省、河南省等地;合著论文36篇;实施中医护理手段的论文7篇。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防治在护理干预领域的研究已受到重视,但目前的研究与应用范围还很局限,很有必要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该领域文献无论数量、质量、科学性均有待提高;中医护理科研规模需扩大;护理科研的资助强度需加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天,共14d;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d,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hs-CRP、TNF-α、IL-6水平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更好地清除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影响血肿扩张的因素。方法:将197例HIC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血肿扩张组(15例)和未扩张组(182例)在性别、年龄、易患因素、起病时间间隔、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同。结果:血肿扩张组多有饮酒、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易患因素。起病时多有血压高,起病至第一次CT检查时间间隔短(<6小时),血肿体积大(>25cm~3)。实验室检查多有血糖高、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损害。结论:饮酒、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凝血系统疾病、起病时间间隔短(<6小时)、血肿体积大(>25cm~3)均是影响和预测血肿扩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