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室已经报告了用~3H—TdR 掺入法比较32例脐血 T 细胞对 TF—h 及 TF—p 的反应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观察了9份脐血与不同浓度的 TF—h 及 TF—p 的共同孵育,探讨不同种属的 TF 制剂对 PHA 及 ConA 诱导淋转的影响,结果进一步说明,TF—p 对 ConA 诱导淋转的抑制作用强于对 PHA。当这种 TF 经过不同浓度的稀释之  相似文献   

2.
转移因子对淋转的刺激效应,各家报道结果差异悬殊、评价意见不一。作者曾报告,TF—h 及 TF—P 制剂既含刺激成分,又含有抑制淋转的成分。在此基础上,本文报道将 TF—P 进行了原液、10~(-2)~10~(-5)稀释等五个浓度,分别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同时将上述浓度的 TF—P 分别加 PHA 与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结果发现,TF—P 原液对7份正常人淋巴细胞 PHA 诱导的淋转均起抑制作用(P<0.001),但随着 TF—P 稀释度的加大发表现了淋转的恢复与促进,其最适的刺激淋转的浓度为10~(-3),结果说明了有规律的淋转对 TF—P 的剂量依赖性。作者曾报告用~3H—TdR 掺入法比较32份人脐血对 TF—h 及 TF—P 的反应,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浓度的 TF—h 和 TF—P 对 PHA 和 ConA 诱导的脐血淋转的影响。结果说明,脐血 T 细胞对 TF 有着复杂的反应性,而且经不同浓度稀释之后,原先对 PHA 或 ConA 诱导的淋转发生抑制反应的标本,表现淋转的恢复或促进。为了进一步研究 TF—P 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我们将 TF—P 原液及10~(-2)~10~(-5)的稀释液5种浓度,分别与7份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每种浓度均平行地分别加 PHA 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具有规律性,说明淋转对 TF—P 的剂量依赖性,说明淋转对 TF—P 的剂量依赖性,其最适浓度为10~(-3)。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报告了用~3H—TdR掺入法比较32份人脐血T细胞对TF—P的反应的结果。实验说明,TF—h及TF—P制剂既含有刺激的成分,又含有抑制淋转的成分,而人脐血T细胞对F—h和TF—P具有复杂的个体反应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用不同浓度的TF—h及TF  相似文献   

4.
我们已经报告了用H-TdR掺入法比较32份人脐血T细胞对TF-h和TF-p的反应的结果。实验说明,TF-h及TF-p制剂既含有刺激的成分,又含有抑制淋转的成分,而人脐血T细胞对F-h和TF-p具有复杂的个体反应。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用不同浓度的TF-h及TF-p处理脐血T细胞,并观察TF对PHA及ConA诱导淋转的影响。结果进一步说明,当TF经过不同浓度的稀释之后,原先对PHA或ConA诱导的淋转抑制  相似文献   

5.
转移因子,虽然在临床上已应用于免疫缺陷病、感染性疾病、癌症和其他疾患的治疗,但关于TF、对免疫应答的影响问题尚未见较多的报道,为了阐明人脐血在TF和丝裂原作用下的淋巴细胞转化,我们利用~3H—TdR掺入法比较32份脐血标本对TF—h和TF—P的反应,们们试验证明,32份标本中有4份,当分别加入0、1m 1的TF—h或TF—P,培养72小时后,表现了淋转的增加,尽管TF的这种丝裂原样活性相对低些。我们还发现,当加入TF时,13份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受到抑制,但8份标本加TF培养后促进了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此外,我们观察到有8份脐血既不受TF—h加PHA,也不受TF—P加PHA的影响。我们观察到,在TF—h加PHA组,和PHA组之间,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TF—P加PHA组,和PHA组诱导淋巴细胞转化作用之间却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即猪的转移因子,抑制了PHA的刺激作用(P<0.01)。这些资料提示,TF—h和TF—P制剂,既含有刺激的成分,又含有抑制淋转的成分。同时说明,人脐血淋巴细胞对TF—h及TF—P具有复杂的个体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家兔转移因子(TF—r)对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TF—r×10~(-3)与 TF—r×10~(-4)稀释度对 PHA 诱导的淋转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和 P<0.01);但是,TF—r 原液对 PHA 诱导的淋转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2),TF—r 原液对正常淋转也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结果说明,TF—r 对淋转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3H—TdR 掺入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了不同浓度稀释的猪胸腺素对正常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 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0~(-3)和10~(-4)稀释的猪胸腺素是刺激正常人周围血淋巴细胞和 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最适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而原液对淋转则未表现出抑制或促进作用。本试验还对作用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人胚胸腺素的基础上,通过对提取工艺的改革、获得了人胚胸腺素抑制组分及促进组分。我们用~3H—TdR 掺入 DNA 法观察了人胚胸腺素抑制组分对成人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即40μg 的人胚胸腺素抑制组分对 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当稀释至2μg 或更低浓度时,淋巴细胞的增殖恢复到正常范围。而正常淋转无论是高浓度或稀释到较低浓度,都未显示出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小鼠为模型,探讨了人转移因子(TF—h)和猪转移因子(TF—p)在乙脑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在乙脑病毒攻击前、后,分别给小鼠注射 TF—h 或 TF—p,与对照组相比,没有降低实验动物的死亡数和明显延长其平均生存时间,TF—h 和 TF—p 在乙脑病毒感染过程中未表现出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鼠脑胶质瘤细胞c6和鼠脑内皮细胞bEnd.3为模型,研究载多烯紫杉醇(DOC)的转铁蛋白(TF)修饰脂质体(DOC—TF—LP)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脂质体(LP),后插入法制备TF修饰LP(TF—LP)。荧光定量实验观察c6细胞和bEnd.3细胞对TF+LP和LP的摄取。MTT实验检测不同LP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构建c6细胞肿瘤球模型,观察不同LP对肿瘤球的穿透能力以及对肿瘤球体积的增长抑制能力。结果脑胶质瘤c6细胞对TF—LP的摄取效率是LP的3.2倍(P〈0.05);脑内皮细胞bEnd.3对TF—Lp的摄取效率是LP的2.6倍(P〈0.05)。DOC—TF—LP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大于DOC—LP和DOC游离溶液(P〈0.05)。载香豆素一6的TF—LP与肿瘤球共孵育4h后,TF—LP的荧光强度强于LP。DOC游离溶液、DOC—LP和DOC—TF—LP分别使肿瘤体积减小到原体积的80%、65%和38%。结论与DOC和DOC—LP相比,DOC—TF—LP能够更加有效地被脑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摄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球生长,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转移因子(TF)、胸腺素及干扰素等免疫制剂,长期应用后是否会致突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1982年Vijayalaxmi 用不同浓度的干扰素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发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的变化,以测定干扰素是否会引起细胞突变;1983年黄权光等用猪胸腺素对人体外周血SCE 及微核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国内常用的免度制剂以TF 居多,TF 是否致突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用我院生产的人体TF 诱导人血淋巴细胞SCE 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淋巴细胞转化(淋转)试验法观察到β-内啡肽在浓度为0.3,3,30nmol/L时,可增强亚适量刀豆蛋白A(ConA)(0.625mg/L)诱导的小鼠脾淋转反应,而对未经活化的静止淋巴细胞未见致分裂作用。作者又观察到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拮抗剂,可阻断β-内啡肽对小鼠脾淋转反应的增强作用。另外,发现在ConA诱导淋转过程中不同时间加入β-内啡肽,其协同效应从培养起始后24h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向琼脂扩散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50例癌症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及淋转率测定。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系列免疫指标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另外,对30例癌症患者术后加用转移因子(TF)治疗后,患者血液Ig及淋转率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98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应用P—TF后的HBVM变化,经与同期对照组98例患者对比分析后,P—TF对乙肝患者的HBeAg,阴转确有一定疗效,可作为一种控制HBVM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液源性病毒增强因子(SEVI)促进HIV-1初始传播(TF)病毒及其慢性控制(CC)病毒感染的情况,及ADS-J1 拮抗SEVI增强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硫磺素T(ThT)实验验证PAP248-286能自组装成SEVI淀粉样纤维;扩增1对TF和CC 感染性克隆病毒,SEVI分别与TF、CC病毒混合后感染TZM-bl细胞,72 h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评价SEVI增强病毒感染的倍 数;用不同浓度的ADS-J1处理SEVI,再分别与TF、CC病毒混合后感染TZM-bl细胞,72 h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考察ADS-J1对 SEVI 增强TF和CC病毒感染的拮抗作用;接着用ADS-J1 和病毒混合后感染TZM-bl 细胞,72 h 后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 ADS-J1直接的抗病毒作用。最后用不同浓度的ADS-J1 处理SEVI,检测其Zeta电位,初步探索ADS-J1 拮抗SEVI增强TF和 CC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结果ThT实验结果表明PAP248-286能自组装成SEVI淀粉样纤维;SEVI可显著促进TF和CC 病毒的感 染(P<0.05),ADS-J1不仅能显著拮抗SEVI增强TF和CC感染(P<0.05)的作用,还能直接抑制TF和CC感染靶细胞(P<0.05); ADS-J1能浓度依赖性地中和SEVI所带的正电荷。结论SEVI能促进TF和CC病毒的感染,ADS-J1可能通过中和SEVI表面 的正电荷来拮抗SEVI增强TF和CC的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组织因子(TF)表达对阿霉素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TF表达,以WST法检测阿霉素的细胞毒性。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阿霉素诱导的Caspase-3、PARP的裂解,以Hochest33342染色,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人神经母细胞瘤系SH-EP1高表达TF而SK-N-SH细胞系中TF表达水平低。以TF基因表达载体TF-pcDNA3转染SK-N-SH细胞,显著增强其TF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阿霉素处理48h后,可见转染TF-pcDNA3的SK-N-SH细胞的存活数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多。转染TF-pcDNA3的SK-N-SH细胞及转染pcDNA3质粒的对照细胞分别以阿霉素处理4h、8h、24h,可见转染TF基因的细胞与对照细胞相比,Caspase.3、PARP裂解减弱。以Hochest33342染色检测到转染TF-pcDNA3的SK-N-SH细胞经阿霉素处理后的凋亡细胞数为134.33±21.00,与转染pcDNA3的对照组相比(232.33±8.84)显著减少(P〈0.05)。结论TF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中的强制表达,可抑制阿霉素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细胞中TF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阿霉素诱导细胞凋亡的调控,影响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和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7.
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zeta电位影响因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稀释介质及处方组成对β-榄香烯圊体脂质纳米粒(SLN)制剂zeta电位测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稀释条件.方法:将β-榄香烯SLN制剂用不同介质稀释,用Nicomp-380/ZLS动电电位粒径测定仪测定其zeta电位,并将筛选出的稀释条件用于不同处方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测量.结果:在考查范围内,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稀释介质中泊洛沙姆188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重蒸馏水为稀释介质时,其绝对值随稀释度的增加而升高.β-榄香烯SLN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处方中泊洛沙姆188的增加而降低,当处方中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比例增加时其zeta电位绝对值升高.结论:稀释介质对于β-榄香烯SLN制剂的zeta电位测定有较大影响,β-榄香烯SLN制剂用重蒸馏水稀释8倍后,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FⅦa、Ⅹ、Ⅱa在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活化及诱导SW620细胞IL-8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PAR2激动剂(PAR2-AP)、FⅦa、Ⅹ、Ⅱa等不同刺激物处理SW620细胞,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8水平,以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IL-8mRNA表达。结果血浆浓度的Ⅶa需在FX存在下才能促进细胞IL-8表达;单克隆抗TF及抗PAR2抗体均可抑制FⅦa的作用;FⅡa轻微下调细胞IL-8表达,Hirudin、抗PAR1及抗PAR2抗体均可阻断此作用。结论TF—FⅦa及TF—FⅦa—FXa复合物,而非FⅡa,活化PAR2上调SW620细胞IL-8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表达及其平衡对凝血异常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7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2、4、8、12 h)分4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F和TFPI浓度。结果盲肠结扎穿孔后,造模12 h组PT、TT、APTT和DD显著升高,Fbg和PLT计数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2 h组TF与TFPI均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F浓度随时间呈进行性升高,而TFPI未见进一步升高。结论脓毒症时,血小板减少及TF、TFPI表达增加的失衡可能是诱发凝血异常进而参与MODS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用简单随机法将38例病人配成19对,以双盲法对猪脾转移因子(TF—PS,P)和人脾转移因子(TF—HS,H)进行了双向开放型序贯试验。连续给药10周,以皮内试验(OT,SK,PHA)、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补体C_3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等为指标。二者均有使皮内试验阳转或增强,总E花环和活性E花环形成率增高的作用。并且两种TF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唯独使C_3升高的幅度TF—HS优于TF—PS,此与有效率对比是一致的。结论是两种TF临床效果相同,并且TF—PS有原料来源方便,便于推广应用和解除TF传染乙肝的顾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