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牙本质缺陷病,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DSPP)的突变已被证明是其致病原因.现今在DSPP编码区已发现了超过30个突变位点,可分为信号肽编码区突变、牙本质涎蛋白基因(DSP)编码区突变和牙本质磷蛋白基因(DPP)编码区突变等3组,本文对以上各组突变位点及突变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牙本质磷蛋白基因在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患者中是否存在突变,并对其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牙本质磷蛋白基因编码区,通过DNA直接测序方法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在牙本质磷蛋白基因序列中未发现与疾病相关的特异性改变,但检测到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同个体间具有多态性,存在部分核苷酸的缺失以及广泛的单核苷酸多态现象。结论:牙本质磷蛋白基因在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患者中不存在突变,但牙本质磷蛋白基因序列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GI—Ⅱ)家系的DSPP启动子和DPP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突变检测。方法:在DPP两端设计引物拉出DPP全长,以此为模板在DPP序列内部设计引物,同时在DSPP启动子内部设计引物,经PCR(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DPP内发现插入、缺失等变化,但未找到与表型完全一致的突变。结论:在所测DGI—Ⅱ型家系的DPP编码区及启动子未发现与表型相关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2个汉族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II型家系中的DSPP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 对2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II型( DGI-II) 家系的成员进行全身基本情况及口腔专科检查,拍摄口内照,全景片,以及牙片,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抽提基因组DNA,应用PCR及DNA 测序技术,结合序列分析方法,对2个家系共15名家系成员(其中患者10名)的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基因1~5号外显子及其邻近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家系A中的患者在DSPP的第2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c.50C>T(p.P17L);家系B的患者在DSPP第4外显子发生错义核苷酸改变c.506A>G(p.D169G)。结论: DSPP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两个DGI-II家系发病的分子基础。[关键词] 牙本质发育不全II型( DGI-II) 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 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5.
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的遗传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明确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是否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对该家系做进一步的基因定位研究。方法:通过DNA测序方法对DSPP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用位于4q21区域的7个微卫星位点对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DSPP在该家系中不存在突变,基因定位研究表明致病基因在该家系位于IMS1534和DSPP之间。结论:DSPP在该家系不是致病基因,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存在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天津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回族家系进行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以证实是否有新的突变位点,并进一步阐明该病基因型和表型问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该家系中的10名患者和8名正常人提取外周血DNA,针对DSPP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设计引物,以进行巢氏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经直接测序分析,或用限制性内切酶Rsal酶切鉴定。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DSPP基因外显子3的3658位核苷酸存在C→T的无义突变,该突变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Rsal酶切分析也证实:10名患者的DSPP基因发生了终止突变,所有患者在该位点均为杂合子。结论:DSPP基因无义突变可能会严重影响DSPP基因的功能,从而导致牙本质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7.
位于第4常染色体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基因是迄今发现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主要致病基因。根据de La Dure-Molla等提出的新分类, 将由DSPP基因突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牙本质发育异常的疾病统称为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DI), 包括Shields分类法的牙本质发育不良Ⅱ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Ⅱ, DD-Ⅱ)、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Ⅱ, DGI-Ⅱ)和牙本质发育不全Ⅲ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Ⅲ, DGI-Ⅲ)3种疾病。将Shields分类的牙本质发育不良Ⅰ型(dentin dysplasia type-Ⅰ, DD-Ⅰ)称为根部牙本质发育不良(radicular dentin displasia)。本文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的分类方法、临床特征、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根据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 提出相应的临床管理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SPP基因新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陆瑛  俞萍  赵士芳 《口腔医学》2006,26(3):226-228
目的分析我国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imperfectatypeⅡ,DGI-Ⅱ)患者DSPP基因突变特征,从分子水平探讨DGI-Ⅱ的发病机制。方法抽提2个汉族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患者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测序技术,结合序列分析方法,对2个家系共13名家庭成员的DSPP基因1~4号外显子及其邻近序列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家系A中的患者在DSPP的第4外显子发生Asn164Tyr突变;家系B的患者在DSPP第4外显子发生Cys159Trp突变。结论这两个突变系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突变。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致病基因DSPP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名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dentinogenesisimperfectatypeⅡ ,DGI Ⅱ或DGI1 ) (MIM1 2 5490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表现为牙齿结构异常。我们拟就新发现的一个DGI Ⅱ家系进行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 ,DSPP)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 ,以证实是否有新的突变位点 ,从而进一步阐明该病基因型和表型间的相互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为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发现的一个DGI Ⅱ回族家系 ,可追溯 5代 ,现存活 4代 ,共 31人 ,1 0人受累 ,5例乳光牙表现 ,其他患者已作修复治疗。先证者前…  相似文献   

10.
牙本质发生不全Ⅱ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本质发生不全Ⅱ型(DGI-Ⅱ)又名遗传性乳光牙本质,为常染色体显性疾病,表现为牙结构的异常.其发病与牙本质涎磷蛋白的突变有关.下面就DGI-Ⅱ的基因研究、遗传方式、病理改变、临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克隆并测定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序列。方法 提取成年Balb/c鼠基因 组DNA,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得到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序列。再将目的片段定向 连入T载体,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 将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分3段克隆,分别得到997 bp、 1 004 bp及674 bp大小的目的片段。连入载体后,酶切结果测定重组质粒成功。其测序结果与小鼠基因组染色体 位置5q21处的相应序列99%一致。结论 成功克隆到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 DSPP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国江苏淮阴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定位,同时对该疾病的侯选基因之一DMP1进行突变检测。方法:用位于4q21区域的7个微卫星位点对家系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DMP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所选的7个位点,除D4S451和D4S1534之外,最大Lod值Zmax均大于3(θ=0);PCR-SSCP和测序结果显示DMP1Exon2-6均无突变。结论: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与位于4q21区域的微卫星位点GATA62A11、DSP、DMP1、SPP1和D4S1563连锁;排除DMP1做为该病致病基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DSP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人群中牙本质涎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方法,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牙本质涎蛋白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在牙本质涎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中发现了3个单核苷酸多态(cSNP),其中2个为同义cSNP,编码的氨基酸未变,1个为非同义cSNP,编码的氨基酸分别为天冬氨酸和天冬酰氨。结论:中国人群中牙本质涎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中存在单核苷酸多态。  相似文献   

14.
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调查和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人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及临床表型,进一步明确其诊断和分型。方法:采用先证者查证法调查和收集中国人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绘制系谱图,确定遗传方式,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特点对各家系受累个体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共收集4个中国人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家系Ⅰ、Ⅱ、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家系Ⅳ先证者符合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诊断;临床表型在各家系及同一家系不同个体间存在异同。结论:独立发生于牙本质的各型遗传性牙本质发育异常存在共有表型,可作为同一类疾病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与成釉蛋白及釉蛋白基因突变有关,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与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突变有关。本文拟就遗传性牙体硬组织发育不全包括牙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的相关基因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bfαl对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确定Cbfa1瞬时转染的最高表达时间点后,将含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上游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与PCMV5-Cbfαl共转染MDPC-23细胞,分析Cbfαl对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控作用。结果MDPC-23细胞转染PCMV5-Cbfαl后,Cbfαl在48h时表达量最高。Cbfa1表达对各段启动子都有激活作用。结论Cbfαl对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启动子有转录激活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与成釉蛋白及釉蛋白基因突变有关,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与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突变有关。本文拟就遗传性牙体硬组织发育不全包括牙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的相关基因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I)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1973年提出的Shields分类法可分为I、II、III型.I型的致病基因为COL1A1与COL1A2基因;II型与III型的致病基因为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获得小鼠牙本质涎磷蛋白 (DSPP)编码序列上游约 1.6kb的特异性启动子。方法 :按Mac Dougall报道设计一对引物 ,提取小鼠胚胎干细胞基因组DNA作为模板 ,PCR获得大小约为 1.6kb的DNA片段 ,将该片段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所得到的片段是DSPP的特异性启动子 ,其序列与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异 ,但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均未发生突变。结论 :成功获得小鼠DSPP的特异性启动子 ,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