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本研究构建p53,p16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转染入白血病细胞,观察其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设计并构建包含野生型p53cDNA与p16cDNA的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53-16,用脂质体法转染白血病细胞,用间接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鉴定外源性p53及p16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结果发现:p53p16基因双表达真核载体构建成功,体外转染入白血病细胞后能检测到外源性P53、P16蛋白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转染48小时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阻滞(p0.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下降,细胞凋亡增加(p0.001)。结论:重组质粒pBudCE4.1-53-16构建成功,经体外转染白细胞细胞后2个目的基因能够在细胞中同时表达,并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G0期,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义Snail转录因子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高转移性骨肉瘤细胞株MG-63分别转染反义Snail质(pGenesil-snail AS)和空载体质粒(pGenesil).G418筛选阳性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组MG-63骨肉瘤细胞中Snail表达;体外细胞运动实验及重组细胞基底膜(Matrigel)侵袭实验了解细胞转移潜能的改变;以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结果:MG-63细胞内Snail表达明显,转染反义Snail质粒后,Snail表达明显被抑制.Snail表达下降的同时伴随着体外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力的抑制.结论:骨肉瘤细胞中存在Snail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抑制Snail mRNA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的侵袭、运动和增殖有抑制作用,可能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骨肉瘤(OS)和范可尼贫血(FA)相关联的通路和分子机制。方法进行范可尼贫血互补群D2(FANCD2)的siRNA构建并转录至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63细胞中FANCD2蛋白表达。结果在MG-63细胞中,FANCD2基因表达受到抑制,诱导细胞调亡。p53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FANCD2基因表达抑制后,TP53INP1基因表达上调,促进p53的磷酸化,p21蛋白被激活,导致依赖半胱天冬酶介导的细胞凋亡。结论抑制FANCD2基因表达可以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1(PD-1)对骨肉瘤细胞干细胞及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进行分选及球体诱导,采用MTT法检测骨肉瘤MG-63与肿瘤细胞球的增殖过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D-1 mRNA的表达。结果 7 d内癌细胞明显增殖,显示较强的增殖能力和侵袭性;肿瘤细胞球的形成依赖于血清营养的支持,与无血清悬浮培养的骨肉瘤细胞球细胞数量相比,血清培养基中的MG-63癌细胞增殖数量显著较高(P 0. 0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多能干细胞标记CD133在癌细胞球中的表达显著高于MG-63,癌细胞球及MG-63中PD-1表达均明显增加(P 0. 05)。结论 MG-63细胞系能够表达相应的细胞标记,随着骨肉瘤细胞的增殖PD-1的表达增加,免疫功能下降,说明PD-1表达与骨肉瘤的进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骨诱导物质。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5-07/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pcDNA3.1(+)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左石博士惠赠;成骨肉瘤组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提供。方法:从人成骨肉瘤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获得人BMP-2基因cDNA,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GEM-T质粒中构建pGEM.T-hBMP-2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n后筛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分别用RcoRI和NotI双酶切pGEM-T-hBMP-2质粒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克隆载体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重组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质粒作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后,用脂质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P.2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人骨肉瘤细胞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②重组质粒pGEM.T-hBMP-2和pcDNA3.1-hBMP-2的构建和酶切鉴定。③BMP-2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人骨肉瘤细胞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获得1.2kb条带。经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实验成功克隆BMP-2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hBMP-2构建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有效表达BMP-2。 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构建了此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 miR)-21在人正常骨细胞hFOB1.19与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Saos-2和MG-63中的表达,并探讨miR-2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qRT-PCR)检测人正常骨细胞hFOB1.19与人骨肉瘤细胞系U2OS,Saos-2和MG-63中miR-21的表达。选择MG-63细胞随机分为3组,利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空白对照(control)、阴性对照miR-21-NC及抑制剂组(miR-21-inhibitor),再通过qRT-PCR法验证转染后MG-63细胞中miR-21表达。CCK-8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抑制miR-21表达对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对MG-63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抑制miR-21表达对MG-63细胞中PTEN,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U2OS和MG-...  相似文献   

8.
pcEgr-hp53辐射诱导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抗肿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并研究其体外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p53cDNA全长插人pcDNA3.1质粒的多克隆位点,用Egr-1的启动子替代pcDNA3-1质粒的CMV启动子,构建成pcEgr-hp53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cEgr-hp53和pcDNA3.1分别转染入SKOV3细胞株,细胞株命名为SKOV3-hp53及SKOV3-vect,并经CA18筛选稳定克隆并扩增培养,两组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cEgr-hp53构建正确,稳定转染pcEgr-hp53联合X-射线照射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捅亡。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辐射诱导表达载体DeEgr-hP53,体外基因.放射联合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具有显著的肿瘤抑制作用。本研究将为提高临床恶性肿瘤放疗疗效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背景:核因子κB在肿瘤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DLIM2基因可以介导终止核因子κB的活性,解除核因子κB对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作用。目的:克隆人PDLIM2全长基因,构建pIRES2-EGFP-PDLIM2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新鲜膀胱组织总RNA中克隆PDLIM2全长基因,与经BamHI、XhoⅠ相同双酶切的pIRES2-EGFP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IRES2-EGFP-PDLIM2,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中PDLIM2基因的完整性和忠实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质粒转染的EJ细胞GFP报告基因表达强度,并对转染细胞PDLIM2的表达进行RT-PCR检测。结果与结论:经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并在转染的EJ细胞中获得PDLIM2的高效表达。表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成功从膀胱组织中克隆出PDLIM2全长基因,成功构建pIRES2-EGFP-PDLIM2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ircoRNA-145-3p(miR-145-3p)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的增殖、侵袭与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测定miR145-3p在MG-63细胞与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将MG-63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人工合成miR145-3p-mimic(miR-145-3p类似物),使用慢病毒载体将miR-145-3p-mimics转入实验组MG-63细胞内,同时使用慢病毒载体将空质粒转入对照组细胞内。通过CCK-8方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 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侵袭能力; RT-PCR测定两组细胞miR-145-3p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1(CDK1)的表达情况;通过Targetscan数据库和荧光素酶实验确定CDK1是否为miR-145-3p的靶基因; Western印迹法检测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145-3p在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中的表达量为(0. 59±0. 24),较人成骨细胞系hFOB1. 19细胞中的表达量(1. 46±0. 2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CK-8结果显示,在48 h、72 h、96 h、120 h时,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流式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处于G1期细胞数量为(69. 92±0. 13)%,较对照组(49. 43±0. 09)%明显增多(P 0. 05),而处于S期细胞数量(26. 01±0. 08)%,较对照组(40. 67±0. 11)%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的凋亡比率为(31. 3±4. 7)%,较对照组(9. 35±1. 9)%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转染野生型CDK1后,实验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转染突变型CDK1后,实验组荧光素酶活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Western印迹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CDK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P 0. 05)。结论 miR-145-3p通过下调节CDK1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背景:应用包括神经营养素3的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是当今周围神经再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临床应用上缺乏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基因转染技术为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的:用神经营养素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并观察在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内的表达情况.设计:完全随机试验.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材料:实验选用健康SD大鼠3只,鼠龄4个月,雌雄不拘,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房提供.用于转染神经干细胞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构建,浓度为0.15 g/L.方法:实验于2002-12/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和同济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入法,将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组组质粒pAd-神经营养素3转染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转染72 h后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神经干细胞上的表达,测定转染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72 h,1,5周后神经营养素3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和转录情况.主要观察指标:神经营养素3基因在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①重组质粒pAd-神经营养素3转染神经干细胞:转染72h绿色荧光蛋白在部分神经干细胞上有表达,转染率为40%.5周后仍可见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②神经营养素3基因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转录与表达:转染72 h,1,5周后神经干细胞中均有神经营养素3 mRNA的转录,转染5周后仍有神经营养素3 mRNA的表达.结论:神经营养素3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通过腺病毒的介导,可有效的转染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并长期表达.  相似文献   

12.
背景非病毒载体具有低毒,低免疫反应,靶向性和易于组装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研究基因转染的热点.目的评价壳聚糖-DNA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材料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Hoechst 33258;PLPS-3'EGFP质粒;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HepG2.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完成.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做报告基因,复凝聚方法制备壳聚糖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纳米粒.②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制备的纳米粒形态;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测量纳米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酶保护试验检测纳米粒的抗DNA酶降解性能.③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Hep G2和肺癌细胞A549.分别在24,48和72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情况.④纳米粒细胞毒性分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试验.主要观察指标①纳米粒的包封率与理化特征.②纳米粒的细胞转染效率.③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①纳米粒的包封率与理化特征壳聚糖纳米粒的核酸包封率为91.7%,纳米粒多呈球形,平均粒径149 nm,表面电位+20.5 mV.壳聚糖纳米粒能保护DNA不受DNA酶Ⅰ降解.②纳米粒的细胞转染效率48 h后转染率达到高峰,A549转染率为95%;而HepG2只有10%左右.③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纳米粒和壳聚糖溶液均能抑制HepG2和A549生长,壳聚糖溶液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纳米粒.结论壳聚糖质粒纳米粒能转染HepG2和A549两种肿瘤细胞,且对两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提示壳聚糖纳米粒能作为DNA的载体,用于肿瘤细胞的转染.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为便于进一步追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常需对其进行标记.目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标记后其诱导成骨及成脂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材料: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兔双侧股骨,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传至第3代细胞,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入,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细胞,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表面标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情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潜能.结果: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呈纺锤形或梭形,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经G418筛选后,镜下可见大量发出绿色荧光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21 d后有较多的钙盐沉积,茜素红染色呈红色;成脂诱导3 d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2周后油红O染色示有大量脂质沉积.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临床护士执行力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方法 基于循证方法学结合本院临床数据分析,应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各指标内容及及重要性,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得到聚焦于过程质量指标下的一级指标1项即肠内营养规范符合率;4项二级指标即营养风险护理评估落实率、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落实率、肠内营养溶液配制落实率和肠内营养输注护理落实率;每项二级指标下级包括依次为3项、2项、3项、13项,共21项三级指标。结论 肠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可有效指导护士行为,评价肠内营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领域,种子细胞主要有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来源有限,取材不便,增殖能力差,体外培养困难.目的:利用海藻酸盐微球模拟的三维环境下,将兔髓核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进行.材料;4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6只,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纯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取传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入,经G418筛选后,分为2组:单独培养组将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培养,共培养组将其与髓核细胞按1:1比例于海藻酸盐凝胶微球中进行共培养.共培养14 d后,溶解海藻酸盐凝胶珠,通过流式分选收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利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的表达.结果:共培养14 d后,共培养组有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单独培养组均呈阴性表达.结论:通过三维共培养,兔椎间盘髓核细胞能够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髓核样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移植具有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心功能的作用,但是二者联合应用是否优于单独应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生和心功能的影响。设计: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采用单一样本观察;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采用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心内科,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4只。表达载体PAdTrack/VEGF165。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以5-溴-2’-脱氧尿苷标记细胞。②制备、抽提、纯化、鉴定质粒PAdTrack/VEGF165。③结扎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均为12只,干细胞 质粒组、干细胞组、质粒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心肌内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和/或VEGF165转染、DMEM注射。④4周后行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梗死及缺血区免疫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②血管计数。③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4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干细胞 质粒组和干细胞组梗死及缺血心肌处可见大量5-溴-2’-脱氧尿苷标记的移植细胞,其中缺血心肌处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形成新生毛细血管。②Ⅷ因子染色阳性的新生血管密度分布为干细胞 质粒组>质粒组>干细胞组>对照组(P均<0.01)。③细胞移植和基因转染治疗后室壁厚度和室壁运动幅度改善,射血分数值增加幅度为干细胞 质粒组>干细胞组>质粒组>对照组(P均<0.01)。结论:同种异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能进一步增强大鼠梗死缺血区血管再生、改善室壁厚度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武汉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参考区间。方法 1016名健康体检者来自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湖北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和武汉市第一医院。测定所有体检者的IM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葡萄糖(Glu)、肌酐(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心电图(ECG),排除Alb、ALT、Glu、Cr、TG、TC和ECG异常者后,计算并删除IMA的离群值,统计剩余的911名健康体检者的IMA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分组计算参考区间。结果男性、女性IM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岁人群的IMA参考区间为≥67.0 U/mL,≥30岁人群的IMA参考区间为≥64.4 U/mL,参考区间的差异是由Alb浓度的差异导致的。结论 IMA参考区间的规范建立对IMA检测结果解释及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至今为止尚未发现明确的生物学指标。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扩散磁共振成像中的一种,反映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特性,能够更真实、更细微地反映微观结构变化的信息,可以不依赖组织的空间位置、同时导出标准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及DKI参数。DKI技术在精神障碍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研究中发现了脑灰质、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有助于对其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作者就DK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什里德培训模式在儿科新护士培训管理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儿科新护士20名为对照组,采用传帮带教学法进行培训;选择2017年儿科新护士20名为试验组,采用阿什里德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2组新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观察组阿什里德培训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新护士专科理论考核成绩得分(82.25±4.67)及专科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得分(81.35±4.76)均高于对照组(73.45±6.97,68.25±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新护士对阿什里德培训模式的教学法认同率较高,观察组对培训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什里德培训模式能提高儿科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和实践能力,对提高新护士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将生物材料复合细胞因子基因,或复合转入细胞因子基因的细胞植入骨缺损处可以促进骨修复.目的观察将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进行骨缺损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设计对照观察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对象新生SD大鼠5只,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2000-02/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通过脂质体介导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导入大鼠成骨细胞,并以质粒pcDNA3转染细胞作为对照.转染24 h后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瞬时表达的情况.采用G418筛选转染细胞2周,获得阳性细胞克隆,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转染细胞稳定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转染细胞基因表达情况.结果①pcDNA3-TGF-β1转染成骨细胞瞬时表达组化检测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24 h转染成骨细胞胞浆中充满染色的棕黄色颗粒,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细胞胞浆中则没有棕黄色颗粒,说明转基因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明显增高.②G418筛选转基因细胞组化检测G418筛选2周后的转染细胞仍然有较高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结论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可使成骨细胞瞬时、高效表达细胞因子,转染后瞬时和筛选2周后,均呈现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成骨细胞后稳定的高表达,说明采用细胞因子基因转染成骨细胞进行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