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药实践》2016,(11):864-86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带状疱疹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52例,根据证型的不同给予个性化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方案。结果:52例患者经观察、治疗、护理7~14 d,全部结痂,疼痛完全消失,均痊愈。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发病机制多为肝胆火盛、外感风热毒邪所致,由于正虚体弱、七情内伤、五脏化火等因素导致肝经火盛,湿热内郁,气滞血瘀之症而成。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配合饮食调护和情志护理,可对带状疱疹的治疗及转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疮疹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两季,多见于青壮年。该病多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偶因兼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病。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3例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积极控制血糖,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皮肤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平均住院10-15d出院,除3例后遗神经痛,其余治愈。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是促进带状疱疹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对此病有不同名称,如“缠腰疮”、“缠腰火毒”等。 治疗上采用自拟丹参活命饮为基本方:丹参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银花30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加冷水煎至2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一般2~3剂可痊愈。 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因外感邪毒,湿热内蕴或肝胆火盛,肝郁化火而诱发。毒邪与湿热,肝火相搏,阻滞经络,致气血  相似文献   

5.
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肺鼻同治的原则,在临床上分肺脾气虚型、湿热内蕴型治疗小儿鼻后滴漏综合征,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附案例1则。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累及皮肤、神经的皮肤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簇集的水疱,单侧排列,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神经痛。尽管有些患者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水疱,称为不全型带状疱疹,但这些有皮损及神经痛的患者较易诊断。临床上较易误诊者为无疹型带状疱疹,即只有典型的节段疼痛,而无皮损出现,这种病例少见,诊断困难,常易误诊。近来,我们在临床中遇到2例无疹型带状疱疹和1例误诊为无疹型带状疱疹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耳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所引起的比较少见的疾病.1907年Ra-msayHunt最先报道,故又称Hunt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三型.第一型:单纯耳部带状疱疹;第二型:耳部费状癌疹并面瘫;第三型:耳部带状炮疹并面瘫及第皿神经损害.第三型在临床上极为少纪,我科曾遇一例,特报道如下。患者王XX,女、54岁,住院号:721775,因左耳疼痛8天并左侧面瘫2大于1994年6月11日入院.查体:体温36.2”C,左耳廓及周围软组织充血、肿胀.明显触痛,耳甲腔及对耳轮处有散在的痕疹10多个。左耳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龙胆泻肝汤加减速治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观察36例门诊突发带状疱疹患者,根据临床辨证分型,予患者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减,连服1~3天观察疗效。结果3天治愈率100%。结论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实为速治突发带状疱疹之效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疱疹病毒导致的相应节段神经系统损伤、功能异常,虽然疱疹虽已消除,但3个月后病变部位仍然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1~2年,长则达数年之久,是一种非常顽固和难治性痛症.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且对人类危害很大的疾病 ,除了它常见临床特点以外 ,周围末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皮肤感染是其另一个临床特点 [1 ] ;而带状疱疹则是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以末梢神经损害为特点的一种病毒性感染 [2 ] ;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则犹如雪上加霜。笔者就近两年来遇到的 6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 ;男性 3例 ,女性3例 ;平均年龄为 62岁 ,平均糖尿病病史 4.5 a,均符合1985年 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 2例因患带状疱疹就诊时才发现患…  相似文献   

11.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萍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67-168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皮损在腰肋部的,中医称之为偏腰火丹。患者很痛苦,约半数中老年患者还可能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持续数月或更久。病程在2~4周。2000年以来,运用清泻肝胆湿热之中药及外敷中药,治疗带状疱疹86例,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郭彬  娄勇  张力  康文 《中国基层医药》2001,8(6):541-54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半腰龙” ,俗称“蛇丹”、“蜘蛛疮” ,认为本病系由湿热内蕴 ,感受毒邪 ,湿热毒邪搏结 ,壅滞肌肤所致 ,故治宜清热利湿 ,解毒止痛[1] 。其中一些中成药引伸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经济方便 ,效果显著 ,毒副作用少 ,现介绍如下。1  0 5 %甘草甜素乳膏甘草有解毒泻火等功效 ,历代常用于痈疽疮疡的治疗。其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具有抗病毒活性及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抗病毒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病毒的直接作用和诱导干扰素以及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  相似文献   

13.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  张莉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407-1408
带状疱疹(AHZ),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VZV现已命名为人疱疹病毒3型(HHV-3),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成群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存在明显的神经痛,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本研究就更昔洛韦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湿热     
湿热一证,多缠绵难愈,现代医学的许多慢性炎症多属于此证。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或湿热均等。或蕴阻上焦,致心脉瘀阻,肺失宣肃;或湿热上熏,影响耳、鼻、口咽诸窍;或湿热中阻,影响脾胃升降;或湿热蕴阻肝胆,致肝胆失疏泄之职;或湿热流注下焦,影响膀胱气化功能。湿热之邪久羁不解,耗气伤阴伤阳。综之,湿热一证,证型繁杂,流阻哪个脏腑组织,则会造成那个脏腑组织的功能失常。在治疗上,要根据湿与热的偏盛,以及湿热之邪蕴阻的部位来确定治疗方药,且宜健运中焦,守方治疗,以求祛邪务尽。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近年来,西医在PNH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是由于并发症症多,副作用大,治疗费用昂贵等,在临床开展不多。本文根据近年来的中医的研究把本病分为(1)湿热内蕴(2)气滞血瘀(3)脾肾两虚(4)肝肾阴虚(5)气血两虚,五型,并对此根据辨证论治提出治则,以期抛砖引玉,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好发于春秋二季,成人为多见,为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因体内蕴热,外感湿热淫毒,热毒相结,湿热熏蒸而循经外溢所致。故治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痛为法。笔者按此法组方,并制成水溶性基质软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 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患者58例, 大多数患者的年龄 > 70岁, 住院时间(11.78±3.63)d。纳入患者中3例出现播散性带状疱疹;23例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纳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7.92±1.51)%, 所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时可能会促进或加重带状疱疹的发病, 发病后住院时间长,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李洁新 《首都医药》2006,13(16):48-48
带状疱疹是临床一种常见病,本文总结26例临床病历,采用病变部位刺络拔罐,并按风热、湿热、气滞血瘀等不同类型,选取相应腧穴针刺的方法治疗该病,表里同治,标本兼顾,治疗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总体疗效显著。带状疱疹是以局部皮肤出现疱疹,伴有剧烈的神经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科常见病。针灸科临床通常以局部刺络拔罐治疗为主。笔者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苦黄清火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好发于春秋二季,成人为多见,为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因体内蕴热,外感湿热淫毒,热毒相结,湿热熏蒸而循经外溢所致.故治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痛为法.笔者按此法组方,并制成水溶性基质软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药物组成与制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护理.方法对23例带状疱疹患者给予抗病毒对症综合治疗并根据病情实施各种护理措施.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痊愈,3例显效.结论及早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和护理是本病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