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阻滞前后妊高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非孕妇女,ASAⅠ级,择期手术患者20例(非妊娠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妊娠组),重度妊高征患者20例(妊高征组),分别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前,及阻滞后10min并手术切皮前,取母体肘静脉血3ml,通过测量一氧化氮代谢产物硝酸盐的方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前,与妊娠组相比,非妊娠组及妊高征组的血浆一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3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控制颅内压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程度分别于伤后12~24h行腰蛛网膜下腔和(或)侧脑室置管持续外引流术。结果 2.3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其中治愈19例,轻残3例,中残1例。结论 腰蛛网膜下腔和(或)侧脑室置管持续外引流术,可早期清除蛛网膜下腔、脑室积血,解除和预防脑血管痉挛因素,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3.
联合椎管内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探讨联合椎管内麻醉时硬膜外注药升高阻滞平面的机制。方法:30例下肢矫形手术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穿刺针行L2-3穿刺,蛛网膜下隙注入等比重的0.75%布比卡因1.5ml后硬膜外置管。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例:硬膜外不给药(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药后15、20、25分钟经硬膜外导管给予2%利多卡因各3ml(B组)或生理盐水各3ml(C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前、术后1~3d、7~9d、13~15d血清sICAM-1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在术后1~3d、7~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术后7~9d变化最明显;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复方泛影葡胺注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严重毒性反应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泛影葡胺注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严重毒性反应一例报告曹继芬,黄佑锦,罗守琴,张惠玉患者女,37岁,因怀疑椎管狭窄行椎管造影术。术前查体正常,碘过敏试验(一),无抽搐史。术时取L2~3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放出脑行液10ml,注入泛影葡胺10ml时,病人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治疗。方法 采用脑脊液置换术对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此方法治疗明显提高疗效,减少脑积水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慢性脑积水的易患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慢性脑积水治疗后良好15例,轻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是多因素作用所致,脑室-腹腔分流是治疗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移植转脑啡肽基因细胞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评价蛛网膜下腔移植人前脑啡肽原基因(hppe)修饰细胞用于神经性疼痛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可吸收羊肠线结扎40只大鼠单侧坐骨神经,制作慢性神经痛模型(成功34只)。鼠成纤维细胞系NIH/3T3细胞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ppe基因,转化细胞记3T3/hENK,34只慢性神经痛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2组,腰段蛛网膜下腔植入NIH/3T3细胞为对照组,腰段蛛网膜下腔植入3T3/hENK细胞为实验组,观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极危险的并发症,临床上不甚常见。本研究调查了本院,1996年6月至2002年1月期间,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achnoidHemorrhageT-SAH)住院病例76例,其中CT/MRI检查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共有8例,占同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10.53%。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24~62岁。3例有高血压史。8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腰穿脑脊液化验,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合并有脑室内积血。1.2影像学资料:本组病例的第一次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蛛网膜下腔阻滞前每搏量指数(SVI)与每搏量变异度(SVV)对阻滞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择期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0岁,BMI 19.0~28.0 kg/m2,ASA Ⅱ或Ⅲ级。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两组:未发生低血压组(N组)和发生低血压组(H组)。使用胸壁心脏超声测量蛛网膜下腔阻滞前10 min至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时吸气末与呼气末的每搏量(SV),计算SVI和SV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SVI、SVV对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预测价值。
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有22例(36.7%)患者发生低血压。与N组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前10 min至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 H组SVI明显降低,SVV明显升高(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前10 min SVI、SVV预测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AUC分别为0.869、0.922,临界值分别为31.2 ml/m2、15.42%,敏感性分别为89%、95%,特异性分别为75%、89%(P<0.05)。
结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前经超声测量SVI、SVV可以预测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SVV诊断价值高于SV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血液中凝血相关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14天.动态监测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参附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D-二聚体下降. 结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管痉挛,预防颅脑损伤后微血栓的形成,降低脑梗塞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哌替啶蛛网膜下腔镇痛在经尿道手术中的初步应用张鹏**江苏省淮阴市二院麻醉科(223002)我院试用哌替啶蛛网膜下腔镇痛术于经尿道手术,现初步报告如下。成年男、女病人(22例和8例)均为ASAⅠ~Ⅱ级。其中膀胱肿瘤16例,膀胱结石11例,其他3例,均在...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误注碳酸氢钠一例报告王玉白患者,女,53岁,农民。因右下肢蜂窝组织炎切开引流清刨术后24d,在腰麻下行肉芽创面植皮术。以7号穿刺针于L3~4间隙腰穿成功,取脑脊液2ml与“0.75%布比卡因2ml相混加50%葡萄糖0.8ml与0.3%麻黄碱...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西平县人民医院2016-01—2017-11间手术治疗的3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均给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观察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访依据GOS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积血清除时间为(7. 59±3. 43) d。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迟发性脑出血1例、脑积水2例、脑梗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 51%。末次随访依据GOS标准,本组良好22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年内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58次一例陈厚璋*患者男,31岁。于1991年患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后好转,1992年3月12日因头痛、恶心、低热以隐球菌性脑膜炎复发再入院。入院后因治疗需要于椎管内注入两性霉素B等药物。穿刺间隔时间前4个月每周2次,以后渐改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影响颅脑损伤患者Marshall CT分级的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间共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Marshall CT分级分为弥漫性损伤组和局灶性损伤组,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6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高达77.27%,并且预后较差。根据Marshall CT分级,弥漫性损伤组中,伤后6个月GOS评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平均为3.00,不合并者为4.25;局灶性损伤组中,伤后6个月GOS评分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平均为1.91,不合并者为3.00,鼹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极为常见,并且影响Marshall CT分级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晚期癌症常伴随顽固性疼痛,即使经标准三阶梯治疗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且,口服阿片类药物会引起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加重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在口服给药无效的情况下,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系统是一个较合理的选择。最近,本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对一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施行了蛛网膜下腔给药物系统的植人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应用旁正中纵切超声定位和实时引导技术,探讨此类方法在老年患者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下腹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盲穿组采用传统盲探穿刺法进针,以脑脊液流出确定到达蛛网膜下腔;超声组利用超声技术观察穿刺部位椎间隙情况,并实时引导穿刺针进入蛛网膜下腔。记录试穿次数、穿刺时间、术后腰痛情况。结果与盲穿组比较,超声组的试穿次数明显减少(P0.05),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穿刺时间及术后腰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使用超声定位及引导技术行旁正中入路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使穿刺定位更加准确,成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颅内蛛网膜囊肿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性分析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上述病例28例,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23岁。结果:囊肿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加脑池(或蛛网膜下腔)交通术7例。术后平均随访3年,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有改善。CT随访21例,18例囊腔消失或明显缩小,2例稍有缩小,1例较术前无变化。结论:精细操作,防止囊肿破裂并尽量完整切除或大部分切除囊肿,充分建立囊腔与周围脑池之间交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脑脊液置换治疗颅脑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例颅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行脑室、脑室-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置换治疗。置换过程中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正确控制滴速,保持引流量与注入量相等的措施,无并发症,均痊愈出应注意每日留取脑脊液标本行生化检查,及发现神经系统内环境系乱和电解质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