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原移居者在3680m和4350m高原不同时间的体力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测试了移居高原(海拔3680m和4350m)不同时间的受试者的基础和体力指标,并与海拔3680m地区的藏族世居者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低氧对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背力、仰卧起坐、俯卧撑和60m计时跑等无明显影响。晨脉在进入高原初期较高,15月后恢复正常。移居者1000m跑成绩低于世居者,高海拔成绩不如低海拔。世居者Vo2maX和HRmax与平原人相比,有明显区别,移居者居住7~15月后,此两项指标可接近世居者水平,高海拔者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平原人急进高原最大做功能力测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60名健康男性青年由海拔500m乘机到达海拔3680m,休息7天后,其最大做功量、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最大心率(HRmax)等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平原人急进高原后,最大做功量由平原11109.1kgf.m降低到3967.7kgf.m,降低64.28%;Vo_2max由平原的2.673L/min降低到2.056L/min,降低23.07%;与最大做功量相比,高原低氧环境对Vo_2max的影响较小,仅以Vo_2max来评价平原人高原劳动能力是不全面的。受试者进入高原后,晨脉升高,HRmax降低,50%最大负荷运动心率升高,表明机体心力储备降低,做功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法测试最大摄氧量(Vo_2max)评价心肺功能,用WHO—NCTB评价作业工效。结果表明:移居者空运进入3680m高原后,早期体力下降明显,Vo_2max下降23%,经7~15月适应后,体力可逐步恢复,达到稳定,但Vo_2max仍比平原值低7.97%。4350m移居者各项指标均较3680m移居者低,7月后已达稳定,但Vo_2max比平原下降21%。低氧时3689m移居者作业工效的影响,表现在反应速度变慢,工效下降,而4350m移居者已开始累及记忆功能,提示低氧的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4.
5.
为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对青少年无氧代谢阈值(AT)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气体交换法,分别测定了移居海拔2260M,3417M和4280M高度的13-16岁男生的AT值,并同步测定了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和心输出量(CO),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AT值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以氧耗量表示,分别为27.44±6.50、22.88±5.38和16.95±5.97ml/min/kg。AT值的降低与SaO_2和CO的降低呈正相关。提示SaO_2和CO是影响AT值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长期移居高海拔的青少年其AT值低于平原值,海拔越高其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海拔3680m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及血氧饱和度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海拔3680m人体体力活动时氧耗量([AKV*O2)和氧脉搏(O2/HR)及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受试者坐于踏车功率计上,以60rpm连续蹬车,每3min递增25W,蹬车至极量点时停止,记录每个量极负荷最后5s的心率(HR),测定每个量极负荷最后半分钟的O2和CO2含量及SaO2,计算O2和O2/HR.结果HR在100~170*min-1时,O2随HR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106.4208-0.1928x,γ=0.9936,P<0.01);HR为100~130*min-1时,O2/HR也随HR的增加而增加;HR增加到140~170*min-1时,O2/HR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SaO2亦随HR的增加而减少.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致使人体在高原的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平原男青年快速进入高原(海拔3680m)初期,最大摄氧量(Vo_2max)与多个生理指标的回归分析,推导出三个Vo_2max间接计算公式,复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4,0.813和0.734。发现Vo_2max与体重、身高、屏气时间、肺活量和运动心率有关,以体重的偏相关系数最大,为0.7以上。三个公式中,以公式2的实用性最强,公式3最适于在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8.
高原地区健康人运动状态下最大摄氧量与左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拔3341m对18名健康世居藏族和16名移居汉族用心阻抗图和Jeager气体代谢自动分析系统测定了无氧阈(AT)和最大摄氧量(V Ⅱ O_2max)时的SV、CO和PEP/LVET,并对其相关关系作了分析。结果显示:①AT和最大摄氧量时,世居组的功率、SV、CO和VO_2高于移居组,而PEP/LVET比值小于移居组(P<0.001)。②两组的SV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世居组在AT或AT以后出现的占72%,而移居组仅占31%(P<0.05)。③世居组的VO_2max与P/Lmax呈负相关而与COmax呈正相关。④当运动到最大负荷时,世居组的SaO_2下降了8.9%,而移居组下降了16%(P<0.01)。以上结果提示心功能是影响AT和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并证实了高原世居者最大摄氧能力及低氧耐力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移居人群。  相似文献   

9.
用平原最大摄氧量预测急性高原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进入高原的人群进行急性高原病预测,是当今国内外高原医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我们采用亚极量踏阶运动间接推算最大摄氧量(VO_2max)方法(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1;9:175),对即将进入海拔5070、5200、5380m的104名士兵进行了急性高原病预测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受试对象均为汉族男性士兵,年龄18~22岁,平均20.4岁.平原(海拔1500m以下)出生,未曾上过高原,经体检确认健康.在海拔1400m驻地静息30min后测体重,然后进行亚极量踏阶运动,阶高40cm,节拍器控制踏速,踏速 90/min,踏阶5  相似文献   

10.
在高原(拉萨,海拔3658m)对30例慢性高原心脏病(HACC)患者的肺功能、摄氧及机体耗氧量进行了测定,并与长期移居高原健康者对比,结果发现HACC患者肺功能调节异常,摄氧量降低(P<0.05),机体耗氧量增加,认为这是本病患者中度低氧的重要原因,可能在HA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原士兵体能主要评价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作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了评价高原士兵体能的主要指标,认为身高,体重,肺活量,背力,立定跳远和俯卧撑等指标,由于受低氧因素的影响不大,仍选用平原测定方法和评价标准为宜。但低氧对有氧运行水平有影响,海拔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将海拔3000~4500m分为三个高度段,分别评价相应高度段士兵的有氧运动能力,以拉萨(3680m)和错那(4350m)的受试者所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350  相似文献   

12.
观察RBC剧增而引起的高粘血症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对6例汉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5例藏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5例高原正常人的股动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血样隔绝空气进行血气分析,然后又把同一血样在体外37℃的恒温条件下,进行体外通氧15min后再进行血气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海拔2300m中度高原特钢行业13个生产单位173个岗位的947人进行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力劳动强度Ⅰ级的岗位占35.84%;Ⅱ级的岗位占42.20%;Ⅲ级的岗位占13.98%;Ⅳ级的岗位占8.09%,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8.9822kj/min。m ̄2,劳动时间率平均为66.3%,与平原资料比较劳动强度增加23.6%。作者认为对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体力劳动强度好别应有不同划分,以加强高海拔地区工人的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原心脏病(高心)诊断标准,回顾分析了按1982年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稿诊断的高心100例。其中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例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余下的97例中25例存在明显阻塞性通气阻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应诊断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45例肺动脉压正常,应诊断为慢性高原反应(高反),确诊为高心者27例。为提高高心诊断的正确率,作者对高心、肺心和高反组的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据此提出了高心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和慢性高原反应的相互关系,作者回顾了按1982年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拟定试行稿的诊断标准诊断的高原心脏病27例,慢性高原反应45例。高原心脏病组Hct为0.652±0.14L/L,Hct≥0.65L儿者56.5L/L,慢性高原反应Hct为0.595±0.1L/L,Hct≥0.65L/L者37.1L/L。Hct≥0.65L/L者亦可诊断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慢性高原反应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间存在互相诊断性覆盖情况。据此,作者建议慢性高山病分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慢性高原反应和混合型慢性高山病,并提出各自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拔5200m从本重体力劳动45天的48名青年劳动前后在现场拍摄两次X线胸片。结果:心脏横径、心脏长径、心脏面积、心胸比率较初入高原时显著缩小(P<0.01);肺动脉干横径、肺动脉突度、右肺下动脉横径、右肺下动脉与气管横径比值显著增加(P<0.01);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结横径、胸宽和肺面积增加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其中2例诊断为高原心脏病,3例诊断为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