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矫正远视及远视散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5例患者(121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LASEK和LASIK,其中LASEK组35例68眼,LASIK组30例53眼。比较两组术后刺激症状、角膜瓣或角膜上皮瓣制作及愈合情况、术后视力变化、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后散光度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LASEK组术后多数患者有流泪、异物感等轻度的刺激症状,较LASIK患者重;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LASEK组患者术后0.5、1、3、6个月球镜屈光度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球镜屈光度术后3、6个月较术后半个月及1个月出现回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术式的患者术后散光度均明显下降且均未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LASEK及LASIK手术治疗远视无严重并发症,手术预测性好,均为安全、有效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6.00D以下远视的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远视21例、38眼,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远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有所下降,2~3周后逐渐提高,3个月时稳定;术后第1天裸眼近视力明显改善且一直保持稳定;术后3个月时,27眼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占71.05%,平均屈光度为+1.67±0.83D.结论准分子激光治疗+6.00D以下远视安全有效,但手术方案的设计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适于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的具体原因.方法为3669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分析514例未施行手术的原因.结果514例中角膜厚度偏薄142例,占27.6%;角膜前屈和(或)后屈偏大110例,占21.4%;矫正视力未达正常106例,占20.6%;眼压偏高63例,占12.3%;眼底病变40例,占7.8%;急慢性结角膜炎症25例,占4.9%;摘掉隐形眼镜不足2周18例,占3.5%;年龄偏小、对手术安全性有顾虑等10例,占1.9%.结论LASIK手术有明显的选择性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80例(160眼)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分为常规瓣组和薄瓣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试验的变化。结果 术后各个时间点两组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BUT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干眼症是角膜屈光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角膜瓣的厚度不同,患者干眼症的发生情况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37例、72眼,屈光度为-12D~-22.5D,平均为-16.37±3.12D,散光为-1.25~-4.25D,平均为-1.92±0.87D.结果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时35例、70眼(97.22%)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24眼(33.33%)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行或2行以上,2例、2 眼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行;术后6个月屈光度(1眼欠矫-1.50D)为-0.37±0.42D ,散光为-0.43±0.46D.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继发性角膜后扩张是一种角膜手术后出现的进行性角膜厚度变薄,角膜前表面曲率和后表面高度增加为特征的罕见疾病.通常见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几月到几年间,患者术前往往有或无不典型的圆锥角膜早期表现.角膜交联手术通过增加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连接来加固角膜.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联合角膜交联手术可以增加LASIK术后角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塞栓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就诊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且术前伴有轻到中度干眼的患者65例(130眼)纳入研究,手术完成后于当日行术眼下泪小点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塞栓植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感、视疲劳及视力模糊6项症状评分,并于各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S)检查。 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感、视疲劳及视物模糊6项症状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64263.16123.229.8076.815105.19,P=0.000、0.000、0.000、0.002、0.000、0.000)。术后各时间点SIt值及BUT值均有提高,F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967.8749.01,P=0.000、0.000、0.000)。全部受试者在观察时间内均未发生感染、塞栓溢出或丢失、局部肉芽肿形成等泪道塞栓植入等情况。 结论 应用可降解型VisiPlug泪道塞栓可安全、有效地增加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患者眼表泪液量,改善泪膜稳定性,缓解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2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thelial laser in situ keratomoleusis,EPI-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并对此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268例(518眼)患者行EPI-LASIK时 采用平推式微型角膜刀(Morria),以鼻侧为基蒂作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复位角膜上皮瓣,配戴角膜接触镜3~5d。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屈光度及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等情况。结果 术中角膜上皮瓣均制作完好,术后第5天摘取角膜接触镜时,486眼上皮愈合完好,30眼小片状角膜水肿,按时取镜,无不良反应,2眼大片角膜水肿,延时2d摘镜,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1例下降,58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或2行。术后3个月,54眼角膜Haze 0.5级,16眼Haze 1级,其余均角膜透明,随访6个月的384眼,角膜Haze 0.5级22眼,1级8眼。结论 EPI-LASIK手术具有安全、稳定、可预测性好、Haze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选取高度近视患者27例(54眼),术前近视等效球镜为-6.00~-14.00D,平均(-8.75±1.27)D。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角膜地形图及屈光度数,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 所有术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3.71±0.26)d。术后3d,裸眼视力≥0.5者48眼(88.9%),≥0.8者19眼(35.2%),术后7d,裸眼视力≥0.5者54眼(100.0%),≥0.8者47眼(87.0%),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均在-0.50~+0.50D之间,术后1、3、6个月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13眼(24.1%)、7眼(13.0%)、2眼(3.7%),但均小于2级,不影响视力恢复。结论 LASEK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好且稳定,无明显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及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10.00D)的远期效果。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我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83例151只眼,观察25~49个月,平均(35.34±6.45)月;术前裸眼视力0.01~0.1,平均0.053±0.025,最佳矫正视力0.5~1.2;平均0.998±0.145,术前屈光度-10.00~-14.50D,平均(-11.01±1.19)D。 结果术后25~49个月回访,裸眼视力0.2~1.5,平均1.01±0.26,≥1.0者120眼占79.47%,≥0.6者142眼占94.04%,haze 6眼,0.5级5眼,1级1眼。结论LASE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安全可靠,疗效稳定,并发症少,是治疗超高度近视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用于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鹰视ALLEGRTTO WAVEFRONT 准分子激光扫描仪及法国MORIA CB角膜切削刀为202例、396眼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度为-0.75D~ -14.50D.随访术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观察分析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在0.5、0.8、1.0以上者分别为98.9%(392眼)、90.4%(358眼)、75%(297眼).术后第1、3月裸眼视力>1.0的分别为88.1%(349眼)、91.9%(364眼).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较好,大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大龄近视患者LASIK的特点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大龄近视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手术设计特点及疗效。方法:对48例、96眼≥40岁的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并对术前屈光度、预矫度数、手术疗效等与对照组(<40岁,54例、108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龄近视患者术后6月时远视力平均为0.97±0.30,虽然低于同期低龄对照组足矫视力(1.18±0.19),但优于拟矫度数眼镜时对应的平均视力(0.74±0.16)。近视力达到J1的比例低于对照低龄组,干眼的症状比低龄组明显。结论:大龄近视患者进行LASIK手术安全、有效。鉴于年龄所造成的老视,需减少实际度数矫正,以兼顾术后远、近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述三角函数法估算LASIK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原理,初步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将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临床病史法、前表面角膜曲率法、三角函数法计算角膜屈光度,重新测量眼轴长度,按AL-1000Meter超声仪自带Hollady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结果 3种方法计算角膜屈光度、IOL度数统计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角函数法与临床病史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函数法、临床病史法与前表面角膜曲率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角函数法可以较好地估算LASIK手术后解剖结构变异的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并能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而且仅需要术前角膜曲率和手术执行参数,比临床病史法更为简洁实用,但有待以后临床实践中验证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Lasik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SchwindSupratome微型角膜切开刀和LasersightLSX型准分子激光对232例448眼行Lasik手术.结果并发症有游离角膜瓣2眼(0.45%),角膜瓣形成不全4眼(0.9%),结膜下出血195眼(43.53%),角膜血管翳出血9眼(2%),角膜瓣位置偏离4眼(0.9%),薄角膜瓣2眼(0.45%),角膜层间异物残留18眼(4.01%).结论Lasik治疗屈光不正安全有效,手术技巧提高和熟练掌握机器的性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机械刀制瓣的LASIK术后短期再生的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将40例(80眼)屈光不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飞秒激光组20例(40眼),应用VisuMax飞秒激光系统制瓣;机械刀组20例(40眼),应用Moria M2 90 刀头制瓣。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共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术后1周两组中仅少数术眼在角膜中央可见短的(<50μm)、弯曲的、不连续的上皮下神经纤维;术后1个月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度较术后1周时长,未见交通支连接;术后3个月飞秒激光组18眼(45.0%)、机械刀组25眼(62.5%)角膜中央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度>200μm,相互间有交通支连接并见类串珠状结构。结论 飞秒激光和机械刀制瓣LASIK术后再生的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渐接近术前,术后3个月机械刀组恢复好于飞秒激光组,但与术前形态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对24例48眼中低度近视患者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和高阶像差,并与同期42眼的标准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手术后30d裸眼视力3眼UCVA超过术前BCVA 2行,16眼超过1行;24眼与术前相等,3眼低于术前1行,优于对照组;术后慧差减小;且术前垂直慧差与术后波前像差均方根和呈负相关。结论 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可以减小患者术后高阶像差,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正确选择适应证可以提高个体化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