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对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6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6—12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观察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96.7%,观察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非常有效的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为主的住院病人的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74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总有效率为78.38%,显效率为28.38%。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有效,尤其是对抗精神病药效果欠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仍然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方法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方法:本文主要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之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同时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韦氏记忆量表(WMS)来评定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临床联合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患者的PANSS 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而TESS评分无显著变化,另外WMS在治疗第1 d后与治疗前有显著下降迹象,但是治疗2周与治疗前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临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TRS,通过定量电流来刺激患者大脑,进而来起到临床疗效,由于治疗后不良反应率较低,疗效显著,因而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1]即在电痉挛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患者抽搐明显减轻和无恐惧感.目前是精神科临床治疗领域里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自2014年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进行治疗,在麻醉复苏期容易发生舌后坠等呼吸道梗阻,通常采用托下颌或置入口咽通气道来维持气道的畅通,托下颌法费时费力,效果欠佳,而口咽通气道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在上呼吸道梗阻时使用可迅速获得有效通气,具有器具单一、操作简单、放置容易,刺激轻及无口腔粘膜损伤的优点[2].本研究探讨口咽通气道用于MECT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气道管理的效果,以提高MECT麻醉复苏期的气道管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麻醉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12月,我们将丙泊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麻醉16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反复发作抽搐半月就疹。家族中无癫痫病史。患者两年前患结核性脑膜炎,常规抗痨治疗1年后,在半月内2次出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伴神志不清,均按癫痫大发作处理,约10min后安静入睡。外院会诊诊断为继发性癫痫,给予苯妥英钠口服。因患者系内科医师,了解自己的病情,认为自己是低血钙抽搐,没有口服苯妥英钠,而采用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每日睡前补钙剂。调整生活规律。半年后,患者营养良好,未再发生抽搐。查脑电图、生化检验及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抗痨治疗一年半后结核性脑膜炎已治愈。2讨论癫痫的诊断必须慎之又慎。一旦诊…  相似文献   

7.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4~ 1999年 ,我们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重性精神病 ,取得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所有入组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极度衰弱及老人、儿童和孕妇患者 ,共收集病人10 3例 ,其中精神分裂症 75例 ,分裂样精神病 6例 ,躁狂症 8例 ,抑郁症 14例 ,全部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1] 。适应证 :兴奋冲动难于管理者 ;严重木僵、违拗、拒食、拒药等不合作者 ;强烈自杀者等药物治疗困难、疗效不好的病人。1.2 方法1.2 .1 治疗方法 :与传统电休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 ,治疗人员增加了一名麻醉…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20岁,于2006年无明显诱因渐起失眠、兴奋,胡言乱语、乱跑,认为周围的人对他不利,有时觉得头脑不是自己的,称“我的脸变形了,我肠子被咬坏了”,有冲动伤人的行为。入院时意识清,接触被动,有言语性幻听,被害妄想等,情感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无自知力。诊断精神分裂症。过去史和个人史无特殊,患者家族史也无特殊。共进行3次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  相似文献   

9.
1一般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发作性抽搐3年,突然抽搐18小时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抽搐,发作时牙关紧闭、四肢屈曲、意识不清,每次发作约数十秒至数分钟不等,无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当地医院脑电图检查后诊断为“癫痫发作”,给予解痉治疗后好转,后又曾间断发作,未行正规治疗,18小时前再次出现抽搐,遂住院治疗。患者自述既往体健,无类似家族史。  相似文献   

1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暂停时间延长、颈胸部红疹、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烦躁不安、头晕及记忆障碍等,其中不自主运动障碍(咀嚼和咂唇)亦为常见。2007年3~6月,我们对首次使用MECT精神病引发的不自主运动障碍13例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刘××,男性,20岁,汉族,西安市人,战士。于1979年8月17日因发作性抽搐1年余,加重一月而入院,住院号153034。 患者于1978年6月突发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1周内共发作3次,无发热,未治“自愈”。1979年2月又有类似发作,约半月一次,每次持续2~3分钟,发作时无舌咬伤与尿失禁,发作后嗜睡。1979年6月曾来门诊检查,查体无异常,脑电图正常,按癫痫给予苯妥英纳(0.13/日)治疗后,发作减少。1979年8月16日出现左面部、左侧肢体抽搐,意识清楚,发作后左上肢无力。同日发生频繁的同样发作,有时扩散为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1976年曾有左耳中耳炎史。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2岁。因间断性、发作性抽搐20余年于2000年4月入院。该患者自8岁开始无明显原因开始出现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呼之不应。每次持续时间约三分钟左右自行好转,清醒后感头痛、头晕。患者即日到当地医院就诊。自后开始按“癫痫病”行药物治疗。直到2000年4月,在此20余年来治疗效果差,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3.
读片窗     
患者男,43岁。因"胶质瘤术后4年伴左侧肢体抽搐乏力1个月"入院。患者4年前在本院行"左侧额顶叶胶质瘤"开颅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提示胶质瘤Ⅱ级,手术后常规行放射治疗等辅助治疗。近1个月来患者反复出现左侧肢体抽搐,下肢无力。  相似文献   

14.
1984~1999年,我们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重性精神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所有入组者均为我科住 院病人,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极度衰弱及老人 、儿童和孕妇患者,共收集病人10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75例,分裂样精神病6例,躁狂症8 例,抑郁症14例,全部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标准[1]。适应证:兴奋冲动难 于管理者;严重木僵、违拗、拒食、拒药等不合作者;强烈自杀者等药物治疗困难、疗效不 好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汪涛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3):127-128
患者女,28岁,因间断腹痛、呕吐2月,加重1周入院。4年前剖宫产。2月前无诱因反复出现间歇性腹痛伴腹胀、呕吐,多次外院就诊,以“粘连性不完全肠梗阻”予常规保守治疗后好转。1周前进食辛辣食物后再次出现剧烈腹痛,本院急诊留观,予持续胃肠减压、补液治疗,时轻时重,出现2次精神症状,表现为言语不清、四肢不自主抽搐,表情淡漠、缄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约持续1h后自行缓解。既往否认类似抽搐史与癫痫家族史,亦无脑外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史。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9岁。以间断发生抽搐18年就诊。患者于8个月时因感冒全身抽搐,此后间断发作,发作间隔由一天两次到一月一次不等,持续约2~3min,情绪激动或劳累过度容易诱发,发作间期无任何症状。否认家族癫痫及神经纤维瘤病史。体检:Bp:95/50mmHg(1mmHg=0.133kPa),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面肌抽搐症又称面肌痉挛,是一种病因不清,治疗困难的疾病。笔者以腕踝针为主治疗双侧面肌抽搐症一例,现介绍如下: 患者女,17岁,于1985年7月4日,始发不自主咬牙,15分钟后出现右侧面颊部持续抽搐,每次  相似文献   

18.
高平  潘初 《放射学实践》2015,30(2):195-196
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发热头痛伴恶心呕吐1月余入住武汉同济医院。患者2008年因发热、头痛在该院诊断为细菌性脑脊髓膜炎,治疗后好转,但至此双耳听力逐渐下降;2009年出现双下肢僵硬、无力、行走不能,呈进行性加重。2014年9月洗冷水澡后出现高热、头痛,伴恶心呕吐、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6d后清醒,予地塞米松+抗生素治疗后稍有好转,但继而出现少言、反应迟钝等症状。查体:运动性失语,双侧眼  相似文献   

19.
患者王××,男,35岁,河南籍,工人,住院号148835,于1978年11月25日住院。患者于1975年开始出现全身抽搐发作,1~3次/日,发作时全身抽搐,两眼上翻,口吐白沫,伴舌咬伤,持续数秒钟即停止。曾服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1977年曾检查1次脑电图结果正常,患者每次发作前1~2天全身出现团样荨麻疹,抽搐发作,服朴尔敏以后抽搐停止。11月23日又感全身不适,吵闹骂人,精神恍榴,于11月25日以“癔病精神病”入院。既往无外伤及其他疾病,家族中患者次子,10岁,小学生,也有慢性荨麻疹,无抽搐发作。患者是五金厂工人,爱人是食堂炊事员,均无接触特殊花粉、药物史,患者及其次子,未找到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电休克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和舒适性,规范操作及管理流程,相关专家曾共同制定并发表了《电休克治疗方法专家共识(2017版)》。经过反复讨论,专家们认为需要增加一些新的内容,部分内容需要更新,特别是无麻醉的传统电休克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医疗需求,应明确废止。现将更新后的专家共识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