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向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54-4955
目的:探讨小切口负压引流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广泛切口引流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小切口负压引流术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抗生素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效果较好,能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手术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腔颌面部感染多发,脓肿形成的病例常规治疗方法是切开排脓,局部冲洗换药,同时全身应用抗炎对症补液治疗.我科于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利用自行改制的双管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颌面间隙感染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傅红  李春梅  胡爽  秦硕  孙明磊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13-2516
目的评估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持续负压引流并生理盐水冲洗应用于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及体会。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应用VSD切开引流治疗患者,术后行个性化系统管理,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有效负压盥洗与引流、基础护理、膳食营养支持、疼痛管理与心理辅导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复发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VSD并结合整体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地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治疗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过程中,采取双管负压引流法取得的效果以及具有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外科在2016年3—9月期间内,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0例为分析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观察组在治疗中选择了双管负压引流法,而对照组选择的是传统的切开引流法,该两组患者均是依据脓液的细菌培养情况来用抗生素实施治疗,并将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感染间隙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全部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57%),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2,P<0.05).结论 总之,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双管负压引流法与传统的切开引流法有更好的效果,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脓肿切开引流,50例),观察组(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脓肿大小、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脓肿直径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能提高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观察组63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常规每天换药冲洗;观察组患者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行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和脓肿大小进行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78.95%和82.46%,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脓肿直径分别为(0.41±0.37)和(0.52±0.39)cm,对照组分别为(1.37±0.92)和(1.28±0.83)cm,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脓肿直径下降率分别为(94.71±10.20)%和(92.63±9.8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1.35±13.25)%和(81.78±10.29)%。两组患者疼痛及脓肿大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持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引流在切口感染疗效[1]。方法:将52例各种切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传统的伤口清洗、换药、抗炎和二期缝合等治疗;B组采用伤口放置改良持续负压抽吸的方法,其他治疗与A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及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外科切口并发症之一,传统换药处理往往患者疼痛明显,切口愈合慢,住院时间长,术后瘢痕形成大,影响美观。我科采用改良持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在感染伤口中,通过充分引流并保持伤口湿润,达到促进创面血液循环[2]、减轻水肿、抑制细菌繁殖、促使肉芽组织生长[3],明显加快感染切口的愈合,具有操作简单、瘢痕小、减轻患者疼痛和经济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单流向持续负压引流加间断冲洗治疗切口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口化脓感染是腹部外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感染切口采用开放的方式换药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传统方法,其不足是治疗时间长,住院时间久,换药频繁,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近年来有采用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报道,上述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够理想。作者自2000-07月开始,采用单流向持续负压引流加间断冲洗技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虹   《中国医学工程》2010,(3):52-5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胃肠外科腹壁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6-2008年外科手术患者发生的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封闭负压的应用一方面维持作为引流动力的高负压,同时也使被引流区和外界隔绝,有效的防止了污染和交叉感染。结论换药频率:敞口组引流期2-3次/d,缝合后0.2-0.5次/d,平均1.3次/d;负压组0.6次/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严重污染切口感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Ⅲ类伤口2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2例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伤口,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中仅3例感染(1.6%),对照组80例患者中14例感染(17.5%)。结论 :负压引流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切口感染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快、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降低了住院费用,建议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优先选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与手术切开引流在口腔颌面部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收治209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107例应用传统手术切开引流的方法,102例患者应用穿刺抽脓加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的方法,其中2例改为切开引流术而愈,在两组病例中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使用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方法的患者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成功率显著增加,并发症明显减少,病程缩短。结论: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完全可以达到治疗标准,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并且术后美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3例腹部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未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平均愈合拆线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73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69例(94.52%),3例乙级愈合(4.11%),切口感染1例(1.37%)。而对照组90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71例(78.89%),乙级愈合者12例(13.33%),切口感染者7例(7.78%)。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占2.74%,对照组有10例,占11.11%。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拆线时间[(7.09±1.06) vs (10.43±1.98)]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换药次数[(2.10±0.79) vs (2.55±0.90)]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8.50±1.51) vs (9.97±2.00)]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污染性或感染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促进切口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实施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观察。结果全组60例腹部手术高危切口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积液,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2±2.3)d,平均换药次数为(3.5±1.8)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5±1.6)d。结论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治疗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切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剖腹产切口感染产妇治疗的护理.方法 通过2例剖腹产切口感染产妇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2例均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8天后行二期缝合,术后9天拆线,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采用VSD负压封闭式引流,保持足够的负压才能保证有效的引流,同时加强营养及注重心理护理,才能促进剖腹产切口感染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封闭式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55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多孔引流管或蜂窝式引流管置于切口深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切口,引流管接50-60kPa持续负压吸引。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引流80例同类患者手术切口,比较负压组与传统组的感染情况。【结果】负压组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在切121拆线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负压组与传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能有效引流创面渗出、消除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使用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收集了我院2010年3月~2016年7月共计30例出现腹部深层切口感染的患者,其中采用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各15例.回顾性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等方面差异.结果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治疗组在换药费用项目上明显优于商业化负压封闭引流套装治疗组(P<0.05),在伤口缝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自制负压引流装置的操作方法 简单易行,应用于腹部切口感染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成负压引流组(简称引流组)和开放换药组(简称换药组),引流组切口全封闭负压引流;换药组清洁切口后,每日用高渗盐水纱布换药1~2次,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在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疗效显著,优于开放换药。  相似文献   

20.
张亚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46-1247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碘伏灌洗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7例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应用闭式负压引流碘伏灌洗,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切开凡士林纱条引流。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Ⅱ期切口愈合期为6~13 d,平均(10.13±1.973)d;对照组切口感染Ⅱ期切口愈合期为7~25d,平均(15.19±3.86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切口感染后应用闭式负压引流碘伏灌洗,能够加快感染切口的愈合,且方法简单,同时能够减少患者痛苦,缩短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