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前后的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临床39例高血压出血破入脑室患者,34例经CT证明实,5例经手术证实,并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血肿破入脑室后是否凝固,有否占位效应,是否形成梗阻性脑积水等,将其分成六型。结果Ⅰ~Ⅲ型患者预后不良,Ⅳ~Ⅵ型预后良好。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1)有无脑实质内血肿扩大和血肿破溃过程造成的破坏;(2)有无血肿破入脑室形成血块(占位)效应;(3)有无发生阻塞性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2.
董曼丽  张金章 《微创医学》2001,20(3):295-29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干出血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脑室出血临床上较常见,近年来,我们应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21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0~76岁,均经头部CT扫描确诊。单纯性脑室出血4例,其中1例为第四脑室出血,并向上延及第三脑室。脑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17例。外伤性2例,高血压所致18例,脑  相似文献   

4.
董曼丽  张金章 《医学文选》2001,20(3):295-29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干出血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系统者,有中线结构移位者,出血量大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并有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并消化道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结论: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特点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片,将其分为5型,观察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情况,根据患者12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BI),将其分为良好、轻残、中残、重残/死亡四组,并依此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探讨各型的CT改变与一年后的预后情况相关性。结果:对预后影像因素的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底节出血量≥50ml、皮质下出血≥30ml、小脑出血≥15ml、脑干出血≥5ml;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10mm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OR分别为19.011、7.071、13.58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筛选出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血肿体积、继发性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可用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诊断,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 252例中全部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161例为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91例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血肿量40~80 mL.134例保守治疗,118例手术治疗.治疗后,保守组75例存活,59例死亡(44.0%);手术组102例存活,16例死亡(13.6%).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血肿残腔外引流与脑室穿刺尿激酶溶解持续外引流的联合手术方式可以及时、有效地清除脑内积血,加快脑内血肿清除速度,缩短脑内血肿完全消除时间,并能有效减少脑积水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32例,占同期脑出血的52.46%。从临床资料及CT所见,对脑出血合并脑室出血的预后进行了研究,提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脑室内血肿铸型,血肿大小超过3×3cm、血肿从Ⅲ、Ⅳ脑室穿破、来院时的意识水平和舒张压超过120mmHg及年龄在70岁以上者,预后差;若无以上情况,经过积极治疗预后可以是良好的。本文并讨论了内科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CT证实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37例。对其CT、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了分析。CT脑扫描是诊断脑出血破入脑室的较好辅助检查手段。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并非均有凶险的临床征象,也不完全是致命的,本组住院死亡率为24%。预后与原发血肿量、中线移位情况、破入脑室部位及发病初期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重点讨论了CT分型,即:①壳核外囊型;②丘脑内囊型;③混合型;④皮质下型;⑤脑干型;⑥小脑型;⑦原发脑室型。并对血肿破入脑室情况、血肿量与中线结构移位的关系等进行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干出血破入第四脑室患者的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31例高血压脑干出血破入第四脑室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1例高血压脑干出血破入第四脑室患者中17例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死亡率29.4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判定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血肿大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32例,死亡41例,病死率56.2%。结论高血压脑干出血的预后及病死率与脑干出血量,脑干出血部位及脑干出血后并发症控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与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诱发电位仪对30例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行BAEP及SEP检查,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重复检查BAEP及SEP均正常者,预后良好;BAEP及SEP均异常者,预后较差。结论BAEP及SEP联合应用并重复检查,可以比较准确的评估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并探讨介入性B超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统计我院神经外科2002年4月~2004年5月在介入性B超引导下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术中能清除血肿80%以上;9例能清除血肿70%~80%;术中发现再出血2例。术后3个月GOS分级:恢复良好18例,中残4例,重残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结论介入性B超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穿刺脑内血肿准确性高的特点,能及时发现术中脑组织移位和术中再出血,能有效避免术中误伤正常脑组织,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指数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alVascularDisease,ACVD)患者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 ability ,HRV)频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6 0例ACVD患者 (包括 30例脑梗塞 ,30例脑出血 ,其中 1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 )及 30例正常人 ,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析HRV的频域指标所反映的植物神经改变。结果 :ACVD患者的HRV频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急性脑出血组的HRV频域指标显著低于脑梗塞组 (P <0 0 1) ;破入脑室的脑出血组较未破入脑室组的HRV频域指标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HRV频域分析可作为一项定时评价ACVD后交感和迷走神经受损程度的指标 ,并对ACVD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SIRS在判断急性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率为41.89%,MODS的发生率为29.05%,且发生MODS的43例全部来源于急性脑出血诱发SIRS的患者;出血量≥30mL、出血破人脑室、随机血糖≥11.1mmol/L患者的SIRS发生率分别较出血量〈30ml、出血未破入脑室、随机血糖〈11.1mmol/L患者显著增高;SIRS发生率与脑出血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率高,是MODS发病的基础;SIRS发生与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血糖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SIRS对于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脑干出血CT表现、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总数32例,CT诊断为中脑出血14例,桥脑出血17例,全脑干出血1例。结果显示CT可以明确脑干出血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并可对临床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研究了96例经保守治疗的幕上脑出血患者,发现其预后与意识、脑实质出血量、脑室出血量、脑出血总量、收缩压、脉压差及年龄显著相关,其中意识和脑实质出血量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出血部位与预后亦有关。早期昏睡、昏迷、脑实质出血量>50ml 或脑室出血量>25ml 者预后差.本组病死率为30.2%.在治疗方面作者认为;当出血量>50ml 时,尤其是发病后即昏迷者,应争取早期手术;出血量<30ml 时,内科保守治疗则优于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64例脑干出血CT与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的关系。CT诊断为中脑出血28例,桥脑出血34例,全脑干出血2例。结果表明CT可以明确脑干出血7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并可对临床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并探讨B型超声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血肿抽吸引流术中的实时探查及对术后病人床旁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7例高血压脑出血和6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术中B超引导探查,术后经颅骨缺损处对术区进行动态监测,并且回顾性分析此2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术中清除血肿70%以上,其中1例出现术后再次出血,经术后床旁B超监测及时发现。6例脑室出血病例中,脑室外引流管均准确位于脑室内,术后复查CT未显示副损伤。23例术前术后CT检查与B超扫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术中B超引导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快捷的特点,较传统再出血,迟发性血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