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哮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导哮喘发作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58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87例)和试验组(B组,171例),患者出现急性上感症状后3天内来诊,B组于就诊当天即予:大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能药物,用药3~7 d。两组哮喘发作按常规处理,随访观察7~14 d。结果两组各失访3例,B组出现声音嘶哑3例。最终观察84例A组患者,哮喘发作48例(57.1%),轻度18例,中度21例,重度9例,165例B组患者,哮喘发作54例(32.7%),轻度30例,中度24例,无重度发作。A、B两组哮喘发作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窗内给予大剂量吸入激素及抗胆碱能药物可有效而安全的避免相当多的哮喘患者发作。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并发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简称上感)后哮喘发作的比例及特点。提出“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窗”的新概念。方法哮喘患者并发上感后1天内即来我院诊治,于2003年8月~2004年8月对上述来诊患者110例进行临床观察。当天均行血常规,胸片,肺功能及取鼻咽分泌物以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检测病毒抗原等检查。每例观察7天,记录上感及哮喘症状。结果110例并发上感68例有哮喘发作,第1天哮喘发作4例,第2天为6例,第3天为27例,第4天为29例,第5天为2例,第6天和第7天均为0例。哮喘发作程度:轻度为24例,中度为36例,重度为8例。哮喘发作患者病毒检测阳性为59例,鼻病毒为23例,流感病毒A和B为18例。结论临床缓解期患者并发上感后哮喘发作的比例为61.8%,3天后发作比例约为85.3%。病毒感染诱导哮喘发作窗初步设定在3天,在此窗内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可能避免大部分哮喘患者发作。  相似文献   

3.
夜间发作的哮喘其处理较为棘手,我们给一组夜间发作的哮喘患者(按1993年广州哮喘会议标准诊断)吸入二丙酸氯地米松(BDP),疗效显著。 资料分析:将42例夜间发作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DP组32例,予以BDP600μg/d,分3次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合并并殖吸虫病13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支气管哮喘合并并殖吸虫病报道甚少 ,我们对 1 3例合并并殖吸虫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 3例支气管哮喘病史为 7~ 2 5年。其中男 1 2例 ,女 1例 ;年龄 1 3~ 34岁 ;农民 7例 ,学生 5例 ,职工 1例 ;1 2例在 2~ 4个月内有进食生、醉、腌石蟹史 ,另 1例常饮溪、涧生水史。 1 3例均经并殖吸虫痰卵检查及皮内抗原试验确诊。2 临床表现2 .1 合并并殖吸虫病前的哮喘表现  9例患者哮喘多在冬春季及“感冒”后发作 ,4例接触有刺激性气体如油漆、有机磷农药等化学物品后发作。发作时以哮喘伴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咳…  相似文献   

5.
急性发作并发纵隔气肿是导致哮喘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发现并处理是提高哮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哮喘急性发作并发纵隔气肿患者的救治情况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12例哮喘急性发作并发纵隔气肿患者(男9,女3),年龄(15~41)岁,平均26岁。其中11例有哮喘病史(1~20年),仅1例为首次发作。5例在入院当天明确诊断,3例第2天明确诊断,2例第3天明确诊断,第4、5天明确诊断各1例。入院时呼吸困难12例,胸骨后闷胀10例,胸骨后疼痛并随吞咽、咳嗽、深吸气加剧者5例,声音嘶哑4例。查体:肺…  相似文献   

6.
茶碱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治疗哮喘药物的作用机理亦未完全明确 ,茶碱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之一 ,对哮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组资料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茶碱治疗前后 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观察。对象与方法1.对象 :( 1)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轻度患者 3 0例 ,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 ] ,男性 12例 ,女性 18例 ,年龄19~ 5 3岁 ,近期未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茶碱类药物。上述 3 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茶碱治疗 3周 (初期静滴加口服 ,逐渐改为单纯口服 ) ,病情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非急性发作期轻度哮喘论断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接种卡介苗能否预防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生和控制已患哮喘急性发作.方法 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科研点的县、乡,以乡辖村为单位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村中20~55岁非肿瘤、结核病现症患者的自愿村民按性别、年龄分别配对,对研究组人群进行卡介苗接种,每6个月1次连续3次;依靠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对哮喘的发生和已患哮喘的发作进行监测.结果 抽得4个乡、83个村,共有哮喘患者1 406例,患病率为1.3% (1 406/108 189);纳入监测的20~55岁村民共24 830人,哮喘患者149例,患病率0.6%,其中研究组81例,对照组68例;在1997年12月至2009年12月监测期间研究组死亡3例,尚存的78例急性发作35例,共计233次;对照组死亡7例,尚存的61例发作59例,共计2 131次.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率比较及发作次数(人次)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7,P<0.01;t=9.46,P<0.01);研究组原非哮喘患者12 334人中已经死亡432人,新发哮喘13例,哮喘发生、发作共计167次;对照组原非哮喘患者12 347人中已经死亡511人,新发哮喘39例,哮喘发生、发作共计1 907次.哮喘发病率比较及发生、发作的次数(人次)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7,P<0.01;t=6.31,P<0.01).结论 成人接种卡介苗对哮喘的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哮喘急性发作有一定治疗、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哮喘患者血小板膜CD62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直接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哮喘急性发作组 (2 8例 )、哮喘缓解组 (16例 )及正常对照组 (18例 )血小板膜 CD6 2 P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小板膜 CD6 2 P阳性百分比为 (2 3.84±15 .72 ) % ,荧光强度为 2 .75± 1.5 3,与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缓解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P <0 .0 1)。结论 哮喘发作存在血小板的异常活化 ,随病情的缓解血小板活化水平明显下降 ,血小板在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能间接反映心脏舒缩功能及泵血功能,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心肺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累及,如心电图与哮喘存在某种相关,则用心电图来监测哮喘患儿的心脏活动更为简捷。 1.材料与方法 哮喘患儿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岁~10岁(平均6.20±2.27岁),均有哮喘病史6月~3年,近期哮喘发作,临床未合并心衰,随机选择24例年龄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30例哮喘病人急性哮喘发作时的非呼吸道症状进行了观察。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7.5(13—75)岁。首次哮喘发作的平均年龄19.6(1—69)岁。哮喘发作前后的临床症状参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向国艳 《山东医药》2006,46(16):71-72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哮喘发作期42例及缓解期28例患儿的血浆神经激肽A(NKA)水平。结果哮喘发作组血浆NKA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哮喘发作组中,重度患儿血浆NKA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者(P〈0.05)。提示NKA参与了哮喘发作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是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CP)与哮喘急性发作有关。但肺炎支原体(MP)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研究很少。Yano等[1]研究认为,呼吸道支原体感染通过多因子、气道炎症的相互作用可以引起哮喘;并认为MP与MP感染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慢性咳嗽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比较MP在哮喘急性发作及肺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对其血清IFN-γ、IL-6、TNF-α等免疫学指标的影响;为上述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健康成人组:30例(为门诊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3±15)岁。(2)哮喘急性发作组:31例,为2000-10~2001-06住…  相似文献   

13.
1977牛10月~1978年1月采用维生素K_3治疗哮喘病75例。75例病人来诊时均有典型哮喘发作,既往均有哮喘病史,现仍有呼气困难及哮鸣音。治疗前均排除心脏病、肾脏病及其它支气管病和肺部疾病引起之喘息。全部患者均曾采用副肾素、麻黄素、百喘朋、氨茶碱、激素等药治疗过,尽管曾获疗效,但仍频繁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78例哮喘患者血清肌酸激酶(sC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活性及哮喘急性期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动脉血气指标及15例重症哮喘患者的CK-MB活性。结果哮喘死亡组患者sCK活性显著高于哮喘重症发作组、哮喘轻、中度发作组、哮喘缓解期组及对照组(P<0.01);哮喘重症发作组sCK活性显著高于哮喘轻中度发作组、哮喘缓解期组及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期患者sCK活性与FEV1%间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01)。结论sCK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哮喘重症发作患者sCK及sCK-MB活性异常增高的原因可能为呼吸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是内科急症之一。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近年来,我们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28例,旨在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治疗对象 1992~1994年3月间,本科共收治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48例,诊断符合1992年全国哮喘会议修订的哮喘诊断及分度标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哮喘增  相似文献   

16.
对阿斯匹林和其它非甾体抗炎药物(NBAID)不耐受在哮喘患者中较为常见。本文报告在急性致命性严重哮喘发作中,阿斯匹林不耐受作为促发因素的发生情况。作者回顾1977~1986年间92例因哮喘急性发作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历,发现13例(14%)既往有阿斯匹林或NSAID 诱发支气管痉挛的病史。其中7例(8%)哮喘严重发作是由NSAID 引起的.1例死亡。作者认为与其他作者报道结果不同,在严重的急性哮喘发作需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NSAID 不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吸入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96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组和口服强的松/吸入布地奈德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天行肺功能检查,并观察患者的哮喘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口服强的松/吸入布地奈德均能明显改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但二者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可以替代口服强的松/吸入布地奈德而作为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支气管灌洗术在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23例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支气管灌洗组(B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有9例最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90%),共4例死亡(40%);B组仅3例(23.1%)最后接受有创通气治疗,共3例死亡(23.1%)。结论 哮喘重度急性发作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先试行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支气管灌洗术治疗有可能避免有创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9.
我院采用川芎注射液静脉滴注辅助治疗哮喘症 ,收到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参照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 诊断为哮喘的患儿 60例 ,其中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0~ 1岁 6例 ,1~ 3岁 13例 ,3~ 7岁 35例 ,7~ 12岁 6例 ;病程小于 1年者 2 9例 ,1~ 3年者 2 3例 ,3年以上者 8例 ;发作频率每年发作 3~ 5次者 2 9例 ,3~ 9次者 2 5例 ,大于 10次者 6例 ,随机按年龄、性别、病程、发病频率分布将 6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同时采用抗感染、解痉、镇咳等一般治疗措施。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支气管哮喘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本组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治情况的调查,了解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在当地的执行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曾经行肺功能检查或能用峰速仪监测气喘情况者占13.3%,按要求分级治疗为20%,哮喘急性发作时抗生素使用率93.3%,患者依从性较差。结论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治疗部分患者明显受益,大部分患的诊治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