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数老年住院病人中血清Vit B_(12)值低于正常。连续100例VitB_(12)检测的结果有25例低于正常值(170μg/L)。本研究旨在调查老年病人VitB_(12)缺乏的原因,尤其是结合蛋白Schilling试验的应用价值。病人和方法病人随机选自一所老年医院。血清VitB_(12)<170μg/L为试验组,170~900μg/L为对照组。凡有过VitB_(12)缺乏的诊断、用过VitB_(12)或叶酸或铁剂治疗、有肠道手术史、明确胃肠道病理改变、服过H_2受体括抗剂或抗酸药、血清肌酐>120μmol/L、尿失禁不能收集24小时尿液、使用过插管者,均不作为试验或对照组对象。试验组男2例女14例,61~92岁(平均79.8岁)。对照组男6例女5例,60~87岁(平均73.5岁)。两组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据临床检查,试验者无VitB_(12)  相似文献   

2.
甲基丙二酸(MMA)、高半胱氨酸(HCYS)、丙氨酸丁氨酸硫醚(CYSTA)和2-甲基柠檬酸(2-MCA)是维生素(Vit)B_12、叶酸和VitB_6依赖性酶反应过程中的代谢物。VitB_12、叶酸和VitB_6缺乏时上述4种代谢产物血清浓度增高,而后者又是老年人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泼尼松对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16(IL-1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浓度的影响。方法25例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泼尼松组13例,安慰剂12例,分别口服泼尼松30mg/d及安慰剂。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抽取外周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6及MCP-4浓度。结果泼尼松组治疗2周后血清IL-16及MCP-4浓度分别为(371.5±45.5)ng/L和(330.2±41.3)n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44.1±60.5)ng/L和(455.9±48.8)ng/L,P均<0.01。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清IL-16及MCP-4的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给予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IL-16及MCP-4的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口服叶酸、B族维生素(VitB)治疗老年慢性心力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观察血清Hcy水平的改变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7例血清Hcy水平增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cy≥ 15μmo/L),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仅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基础药物)、干预组[46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1次/d)、VitB12 0.5mg(1次/d)、B6 40mg(1次/d)],分别于治疗前、后4周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水平及查彩超评价心室形态学及心功能,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最终84例完成了治疗计划.结果 干预组治疗4周后心室重构及心脏舒张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改善,血清Hcy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叶酸、VitB可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高Hcy血症患者血清Hcy水平,从而改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叶酸、VitB12治疗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 LDL-Ab)的变化。方法 90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cy、ox LDL-Ab、叶酸和VitB12水平变化;再取接受维生素干预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例(Hcy15μmol/L),同时口服叶酸5 mg,VitB12 25μg,每日3次,治疗4 w后复查血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血清Hcy、ox LDL-Ab水平明显升高;血清VitB12水平明显降低(P0.05)。口服叶酸、VitB12干预治疗4 w后血清Hcy水平明显下降,但ox LDL-Ab的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叶酸、VB12干预尚未显示可以预防脑卒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叶酸干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预防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入选于2010-4—2013-4在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45~70岁社区居民,对体检筛选出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0例,干预组给予叶酸0.8mg/d,对照组给安慰剂。治疗随访24月。所有受试者每3月随访观察记录血压、心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基线临床特征相似,干预组发生高血压76例(发生率15.4%),较对照组(109例,发生率22.1%)减少(P<0.05),干预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2例(发生率2.4%,较对照组(17例,发生率3.4%)减少(P<0.05)。结论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小剂量叶酸干预,能延缓正常高值血压进展,降低高血压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VB_(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73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者54例,同期选择5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cy、叶酸、VB_(12)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疾病分类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UAP组、AMI组血清Hcy[(7.71±2.34)μmol/L比(14.31±2.60)μmol/L比(22.15±7.36)μmol/L比(26.40±7.03)μmol/L]水平显著升高,叶酸[(15.87±5.24) nmol/L比(10.34±4.16) nmol/L比(8.42±3.46) nmol/L比(7.06±3.39) nmol/L]、VB_(12)[(247.69±61.45) pmol/L比(170.25±43.42) pmol/L比(149.37±47.28) pmol/L比(132.09±43.64) pmol/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且随冠脉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叶酸、VB_(12)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疾病与血清Hcy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14),与叶酸、VB_(1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16、-0.297,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叶酸、VB_(1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42、-0.607,P=0.012, 0.005)。结论:血清Hcy、叶酸、VB_(12)水平与冠脉疾病严重性密切相关,其检测有助于预测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试验,旨在评价秋水仙碱和熊去氧胆酸(UDCA)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治疗效果。 材料和方法:90例经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及肝活检确诊的PBC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剔除HBsAg和抗-HCV阳性、PBC晚期及近期曾应用对PBC有影响的药物的患者。按血清胆红素浓度(<或≥20μmol/L)将患者随机归于三组:安慰剂组31例,秋水仙碱组(1mg/d)29例,UDCA组(12~15mg/kg·d)30例,疗程2年。间隔2月进行  相似文献   

9.
Alzheimer’s病和血清叶酸、VitB12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叶酸和VitB12水平与Alzheimer's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Alzheimer's病(AD)人83例,正常老年人70例,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吸烟的程度及年份亦予以控制。测定血清叶酸和VitB12浓度,并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社会生活量表(ADL)和韦氏记忆量表(WMS)检查。结果AD组血清叶酸浓度犤17.70(4.62~54.00)nmol/L犦明显低于对照组犤23.00(9.00~55.30)nmol/L犦(P<0.05)。AD组血清VitB12浓度犤260.00(121.40~799.70)pmol/L犦明显低于对照组犤311.00(104.00~996.00)pmol/L犦(P<0.05)。AD组血清叶酸和VitB12浓度低于正常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无论AD组还是对照组的血清叶酸、VitB12水平均与MMSE、ADL、WMS评分无关(P>0.05)。结论低叶酸和VitB12水平与Alzheimer's病有一定联系,但血清叶酸、VitB12水平与痴呆的严重程度无联系。  相似文献   

10.
血浆总半胱氨酸(tHcy)浓度升高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大大增高有关。既往研究揭示,在多数非老年人个体,补充B族维生素能持续降低血浆tHcy水平,尤其是在同时伴高tHcy和低叶酸水平者。本文拟就补充B族维生素对降低老年人血浆tHcy的可能作用进行了分析。对象与方法本文为一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共纳入299例老年男性,年龄均≥75岁。研究中分为随机双盲接受早餐后顿服内含叶酸2mg加维生素B625mg和维生素B12400μg的复合B族维生素药丸的治疗组150例;或仅于早餐后顿服安慰剂的对照组149例,人均用药或随访2年。随访期内每半年复测1次各组血浆tHcy及维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老年难治性慢性胃炎与血清维生素(Vit) B_(12)缺乏之间的关系及早期发现指标。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60岁以上难治性慢性胃炎患者,检测其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VitB_(12)、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 68例老年难治慢性胃炎患者中,77. 94%(53/68)老年人慢性胃炎与VitB_(12)缺乏有关。味觉改变、牛肉舌、MCV升高可能为VitB_(12)缺乏的早期表现。结论 VitB_(12)缺乏反映了病人的营养摄入及消化吸收方面障碍,是慢性胃炎的原因,在老年人慢性胃炎中更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信号通路抑制剂LDN-193189对体外培养多房棘球蚴原头节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多房棘球蚴体系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组、药物组(BMP抑制剂LDN-193189),其中药物组设3个浓度组(1、50、100μmol/L),以不同作用时间(3、6、9和12 d)对原头节进行分组干预试验,用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干预过程中原头节的活性变化,并绘制原头节-药物浓度生存率曲线。结果 LDN-193189干预3、6、9和12 d,各组间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LDN-193189组干预3、6 d原头节活性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和100μmol/L LDN-193189组干预9 d时与乙醇组相比原头节活力显著下降(P0.05);1、50和100μmol/L LDN-193189组干预12 d时原头节活力分别下降(10.65±3.06)%、(36.89±5.15)%和(74.55±6.34)%,50、100μmol/L组与空白对照组(1.23±0.15)%和乙醇组(1.34±0.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原头蚴的死亡率与LDN-193189浓度和干预时间成正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原头节顶突变形,小钩脱落,覆盖顶突和体表的微绒毛减少。结论 BMP信号通路抑制剂LDN-193189具有体外抗多房棘球蚴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维生素B12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8例脑梗死患者及39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索B12水平分别是(4.4±1.8)ng/L及(569±386)pg/L;对照组分别是(7.8±5.2)ng/L及(785±427)pg/L,两组比较均P<0.05.结论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能分别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血浆中同源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提高含硫氨基酸水平可以使叶酸、VitB_(12)、VitB_6浓度降低,或者导致某些关键酶变异。叶酸能降低同源半胱氨酸水平。该研究旨在选择一种能降低同源半胱氨酸水平的最小有效叶酸剂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叶酸(FA)和VitB12在孕妇巨幼细胞贫血中的作用,观察70名山区孕妇,分为补充叶酸(5mg/d)及对照二组,连续3个月测定血清FA与VitB12水平.结果发现,血清FA、VitB12水平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下降;补充叶酸不但可以预防FA水平的下降,而且还可以预防VitB12水平的下降.另43名住院治疗的巨幼细胞贫血孕妇的血清FA、VitB12水平也随着单纯补充FA而升至正常水平.结论孕妇巨幼细胞贫血主要是叶酸缺乏所致.补充叶酸,血清VitB12水平大都得以恢复,贫血也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期痴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老年性痴呆 (AD) 33例 ,血管性痴呆 (VD) 4 3例 ,健康老年人 2 8例 (对照组 )。对所有研究对象 ,空腹取血检测血浆 HCY,同时检测血叶酸和维生素 B1 2 。结果 老年期痴呆患者的HCY平均水平为 1 3.1 2± 4.64μmol/ L (AD)和 1 5.33± 5.0 6μmol/ L(VD) ,对照组 (1 2 .45± 3.0 5μmol/ L ) ,F值分别为 3.972 ,1 0 .82 1和 6.62 5(P<0 .0 5)。血清 HCY与叶酸及维生素 B1 2 水平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2 92和 0 .2 7(P<0 .0 5)。结论 老年期痴呆者有高水平的血清 HCY和低水平的血叶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叶酸、维生素B_6、B_(12)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维生素B_6及维生素B_(12)),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清Hcy、一氧化氮(NO)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Hcy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NO[(50.20±11.18)μmol/L比(66.53±10.66)μ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前后两组FMD、常规治疗组血清NO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21.58±2.24)μmol/L比(17.27±2.19)μmol/L]水平、NIHSS评分[(20.39±3.19)分比(16.12±1.15)分]降低更显著,NO水平[(53.76±11.67)μmol/L比(66.53±10.66)μmol/L],Barthel指数评分[(62.27±20.58)分比(79.58±21.24)分]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叶酸、维生素B_6及B_(12)能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6 0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 73例 ,其中冠心病 38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 35例。 33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病史询问及全面体检 ,空腹取血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Hcy、叶酸和维生素B12 。结果 冠心病患者的Hcy平均含量为 (17.6 6± 5 .88) μmol/L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 (16 .89±9.2 1) μmol/L ,均较对照组的 (14.36± 5 .87) μmol/L高 ,血清Hcy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老年慢性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较正常老年人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性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将受试对象分为两组,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组,其中MCI组29例,AD组32例,30例选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及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MCI组Hcy(17.52±4.38)μmol/L与AD组Hcy(21.46±9.2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Hcy(15.06±4.39)μmol/L浓度(分别为P=0.035,P=0.001);AD组与MCI组Hcy浓度有显著差异(P=0.04);各组的叶酸、维生素B12、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差异(P0.05)。结论 HHcy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Hcy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并予叶酸、VitB6、VitB12进行干预研究。方法检测97例痴呆患者与30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Hcy浓度,并根据Hcy浓度分为高Hcy组(Hcy浓度>15μmol/L)和正常Hcy组(Hcy浓度≤15μmol/L),高Hcy组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予叶酸片、VitB6、VitB12进行干预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其Hcy浓度。分别在入院时、入院3个月末评定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结果痴呆组与正常老年组相比,高Hcy血症的比率分别为72/97(74.3%),8/30(26.7%),有显著差异(χ2=22.23,P<0.05)。AD组、MD组、VD组的空腹Hcy浓度均高于正常老年组差异显著(t=5.37、6.15、8.03,P<0.01)。治疗前后比较;非干预组Hcy浓度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干预组Hcy浓度下降有差异显著(t=2.98,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干预组Hcy浓度显著低于非干预组(t=3.23,P<0.01)。治疗前后比较,干预组与非干预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2.15、2.30,P<0.05);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t=0.36、1.12,P>0.05);两组BEHAVE-A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t=6.33、7.10,P<0.01)。组间同期比较,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没有显著差异(t=0.271.64,P>0.05)。结论血浆高Hcy与痴呆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但未能证实补充叶酸、VitB6、VitB12可在短期内改善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